[其他] 德国的人权状况堪忧

全德学联会给我们科隆学生会发了一篇文章,转发给大家看看,有点长,但看完以后会对德国有更清醒的认识,
以后遇到不公平对待的时候,请联系我们学生会,我们一起解决,共同面对大家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学生会专用邮箱:vcsk2008@hotmail.com

Report报告:
德国的人权状况堪忧

作者:马丁柯

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台以后大力推进所谓价值观外交,以维护人权为名,对世界上所谓侵犯人权的国家横加指责。但她对本国违反人权的现象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事实上,德国侵犯人权的现象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在此,我们列举最常见的事实陈述如下:

一.德国有十分严重的种族主义和仇视外国人现象。
据德国最大的电视台第二电视台”2006年报道,根据一项民意调查,德国80%以上的人内心严重仇视外国人” (tiefsitzende Auslaenderfeindlichkeit)

1. 德国议会和国家机器是在德国人民中间煽动种族歧视和排外仇外情绪的根源

1989年两德统一以后,德国联邦议会即于1990年开始就在德外国人政策进行了连续长达好几个月的大规模听证辩论。所有德国媒体全面跟进,对议会辩论外国人法和外国人政策进行了详细报道。
德国议会本身并没有直接向人民提出排外仇外的口号。但是,由于议会讨论的议题是德国大众多年来非常关心的话题,而听证辩论的目的就是要收紧对外国人的居留许可权利,限制外国人的权益。所以,议会辩论的直接结果是,外国人可以明显感觉到全国范围内的新的大规模排外仇外运动:一方面,德国大众对外国人有了更多更大的怨恨情绪;另一方面,具有排外仇外背景的暴力攻击外国人的犯罪案件急剧上升。统计数据表明,排外犯罪案件从德国议会辩论外国人政策以前的每年数十起,上升到辩论之后的几百几千起,2005年发展成为10271 (1)。震惊世界的烧死索林根一家土尔其人的暴力犯罪、纵火焚烧并攻击霍依斯维尔达外国居民楼事件和一系列攻击、焚烧外国难民营的重大暴力排外事件,就发生在议会辩论后的那个时期。

2. 德国媒体是煽动种族歧视和排外仇外的鼓风机

90年代初,德国媒体加大了煽动行使暴力的努力,描写铺陈暴力的节目大大增加。据调查,德国电视台RTL在信息类节目中的暴力铺陈表现时间占195分钟,第二电视台占134分钟,第一电视台占112分钟(2)
而这些数据仅仅是对新闻和信息类节目的统计,没有包括娱乐和消遣类节目。
这类暴力表达节目极大地影响了1825岁的年轻人。而1825岁的年轻人是暴力袭击外国人的主要凶手。

3.排外仇外、刁难外国人的现象俯首皆是。
2007年过去了。发生在这一年里的最大丑闻莫过于8个印度人在德国的大街上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对象罢了:印度人在逛城时遭到全城的追打,有的甚至被打成重伤。这一事件震惊全世界。其实,印度人被打的理由不是别的,而是他们的皮肤颜色是深色的。印度政府直接通过外交渠道向德国政府进行交涉,要求对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不过,当德国大部分民众的思想里都痛恨厌恶外国人时,德国政府怎能制止众人呢!

2006年和2007年还发生了几十起重大排外事件,比如,有黑人和深色皮肤的人被当地德国人殴打致死。
中国人在德国被打事件也很多,有些案件上报给中国驻德使领馆了,有些根本就没有统计上来。

当然,暴力攻击外国人的现象毕竟还是少数人所为,而作为普通外国人生活在德国,遇到的歧视的言语、白眼和刁难,则是经常发生的。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和轻铁上德国人不愿意跟外国人坐到一起;排队买面包时售货员最后才为你服务,尽管你是先来的;德国人对外国人不符合德国的行为准则时摇头表示不满,即使外国人的行为只是因为文化不同的原因而在行为上表现与德国人不同;在公共场合听外国人讲外语感觉不舒服;
在跟外国人打交道时有意为难人和冷眼相待;德国官方机构尤其是外国人管理局在办事时对外国人冷淡和刁难,……

笔者1994年随从博士导师坐火车赴德国北部城市基尔参加会议。导师和我亲眼目睹一个美国黑人在火车上受到轻侮和怠慢 (他说的是美式英语)。但是,他不是象中国人那样忍气吞声和息事宁人,而是大声抗辩,引来全车厢100多人的瞩目。
1996年笔者从法兰克福坐火车去波恩。铁路检票员 (那时的铁路工作人员多半是公务员)首先以为外国人坐不起一等车厢,从他走到我身边到我拿出车票骂骂咧咧一直没停,用语言行侮辱我之能事。连周围的德国人都表示出他确实有点过分了。我当时也想向他的上级反映,后来一想,他没有违反刑律,德国企业不能开除公务员,只好作罢。

作为一个在德生活的外国人,你肯定与你所在的外国人管理局打过交道。德国几乎所有的外国人管理局对前来办事的外国人态度极为恶劣 (近几年在某些城市有些好转)
这类事情时时、处处都有发生。因为它不属于违反刑律,所以,德国也没有统计。但是,外国人,尤其是说德语有外国口音和非白种人的外国人,只要到德国生活一段时间,就会明显感受到德国人的排外情绪。

某科学基金会的奖学金生全部来自第三世界国家。所有的奖学金生都有遭受到歧视的经历。聊起这些,大家对德国随处所见的排外仇外情绪义愤填膺。

二.在德居住的少数民族受到压迫而不是保护
2007年德国有8200万人口。其中,有外国人725万人,占8.8%。这个数字不包括已经加入德国籍的几百万人。德国平均每年有125千左右的外国人加入德国籍(3)。这样,从1997年到2007年就有一百多万外国人加入德国籍。这些新德国人就构成了德国的少数民族。

德国的宪法规定了人的尊严不可侵犯。但在实际执行上大打折扣。
12007年,德国议会曾经辩论,要求强制所有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的儿童进入德国幼儿园,目的是加强融合。如果不愿意送孩子到幼儿园,而是在家自己带孩子,对不起,不行。

2.截止至2007年,德国已经有几个州禁止妇女戴头巾进入学校,因为那有“( 伊斯兰教的 ) 宗教色彩,有歧视妇女的涵义。但是在德国,学校教室里 ( 特别是德国南方的几个州 ) 悬挂着耶稣基督受难的十字架,或者人们胸前挂有十字架,旅馆墙上悬挂有十字架,桌子上有圣经。虽然都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但是这些则没有被排斥。显然,不同宗教得到的待遇是不同的。有的受到偏爱,有的受到排斥和打压。人们面临的是事实上的不平等。

3.根据人口比例,德国早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移民国家。但是,德国执政党基民盟坚持强调德国不是移民国家,强调德国所谓的主导文化”(4) 。其他外来文化不得影响和损害主导文化的地位。这与美国和英国实行的多元文化绝然不同,其实质是排斥外来文化,压制外来文化。
国家的政治经济活动和媒体的导向始终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在德国电视中,几乎看不到反映少数民族题材的节目,看不到少数民族的活动,就连广告里也几乎没有少数民族的身影。出现少数民族身影的节目基本上都是外来影视节目。长期在德国生活的人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德国媒体在宣传德国至上,宣传德国人至上,宣称德国主导文化,忽略少数民族,忽略弱势群体。

4.目前在德国工作的外国人和少数民族已经很多了。每一个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都有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外国人和少数民族员工。例如,在德国本土的赫斯特化工集团(现在已改名称)和德意志银行就有六十多个国家的员工。但是,外来人才始终是打工仔,他们在德国企业内得不到重用,不能担当更多更大的工作职责。在德国的企业中,担任初级领导职务小组长一级领导的外国人 (领导220),很少很少,担任处一级领导职务 (领导30100) 的外国人更少,担任公司高层职务的外国人更是风毛麟角。如果有的话,也全部都是外国派往德国的,没有德国自己提拔上来的。外国人虽然长期生活在德国,但是没有发展机会。因为他们得不到德国人的信任。

5.德国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完全排斥了外国人。不管是联邦一级还是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一级,政府和议会凡是有关外国人的话题都是负面的,没有积极的让外国人参与德国的政治经济生活。这种排斥态度激起了少数民族的逆反态度。

三.德国有几百万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德国是世界上第三大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05年时,德国还只有170万儿童是贫困儿童(5),到2007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260 (6)。这些可怜的孩子不能享受与同龄人同样的生活,比如一起郊游,看电影,不能参加音乐课,不能参加体育协会的活动,不能学习计算机课,不能去动物园,参与与国外学校的交流项目等等。因为这些都需要额外的支出。很多贫困家庭是单亲家庭。德国不但在经济上不支持他们,反而以改革的名义,缩短了他们领取失业金的时间,也压缩了领取的金额。笔者不是反对德国的经济改革,而是觉得德国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单亲家庭也不给予特别关注是不对的。
德国媒体2007年年末发表了大量报道,认为对发达的德国来说,260万贫困儿童是一件丑闻。

四.歧视和压制弱势群体
历史上,德国曾杀害了无数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包括吉普塞人,同时也杀害和压制了大量的老弱病残。虽然时间已经到了21世纪,但是,歧视和压迫弱势群体的现象并没有显著地改变。

1.老年人在德国不受欢迎。
有相当一部分养老院都不能盖在居民区,因为居民不愿意看到老人,因此就建在工业区。这样,老年人的健康就受到了工业区内污染源的严重的直接的威胁。
最近十几年来,德国发生了大量的养老院残害老人的事情。受害人多半都由于年老体衰,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成为养老院的累赘,进而成为养老院工作人员攻击的目标。
此外,老年人出外购物,出门看病,参加社会活动,办理金融业务和保险业务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人为的限制。因此,德国的老人成立了白发党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女性在德国也受到歧视。她们与男人同工不同酬。
一个男会计平均每月挣3698 欧元,而一个女会计则挣2706欧元;一个男化学家挣5079欧元,而一个女化学家平均每月挣3849 欧元 (7)。女性和男性的毛收入差别平均在22(8)。此外,担任领导工作的女性十分稀少,比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少。

3. 患病,本来就是不幸。
但在德国,社会还会对病人落井下石。如果一个人长期病假,企业就会解雇他,他和全家就会陷入困境。有的医疗保险公司,特别是私人医疗保险公司还会开除他。他由于贫困而找不到可以保险的医保机构,只能到最昂贵的国家医保机构。

4. 残疾人仍同过去一样受到歧视。
他们得不到政府和社会的承认和关注,他们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的残疾人不仅在社会上受到白眼,还遭到家庭的唾弃。尽管德国规定企业要接受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如果不接受残疾人,企业可以出钱替代一个残疾人工作岗位。但没有企业愿意雇佣残疾人,企业宁可出残疾人岗位费

5. 德国有一部分学校和幼儿园还有体罚学生和儿童的现象。

五.德国的法律体系压制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
在德国每年发生的一万多起排外仇外的暴力事件中,警察在相当一部分事件中没有认真履行保护受害人、镇压暴力行为的义务。事实上他们间接地起了帮凶的作用。
检察院和法院在调查和判决中,只要一方有外国人、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常常发生对另一方的偏袒。这些偏袒常常被冠冕堂皇的法律依据所遮盖。
德国的律师在受理外国人、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的案件时,不但向当事人收取超出德国律师收费条例规定的费用,还对当事人不给予积极主动的帮助,并在法律程序上作手脚,最后造成当事人的败诉。据笔者调查的案例中,只要当事人双方一方是外国人,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而另一方是德国国家机构或政府的话,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都百分之百地遭到了失败。
过去几年,德国的监狱里发生了多起殴打、虐待,甚至置犯人于死地的事件。

德国法律健全,法律体系历史悠久,德国法堪称世界上几大法律体系的代表之一。但有法不依,执法犯法,那么,所谓法治国家就没有什么公平而言了,剩下的仅仅是华丽的外壳了。

六.德国企业内部仍然存在对雇员谩骂、欺压和折磨现象
在德国企业中仍然有谩骂的行为,这在德国强调法治和人权的前提下,在企业内部基本上都有工会组织的情况下,尤其令人发指。
近十年来,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几乎所有德国大中型企业都在不断地调整和重组,以迎接新的挑战。有些公司的科室在重组过程中产生了多余的雇员,本应由公司安排到别的科室去工作 (别的科室有空出来的工作岗位)。但是公司对他们不是重新安排工作,而是把他们与原来的科室和同事隔离开来,关进单独的一间办公室。由于德国劳工法和工会组织的压力,不便予以马上解雇雇员 (公司的本意是要解雇他们,不管其他科室有多少工作岗位)。由于没有了隶属关系 (不再属于原来科室),没有了工作任务 (公司不给他们安排具体工作)
这部分员工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和压力。雇员们称这样的办公室为死亡房间。过了一段时间员工自己还找不到工作的话就要不断地被迫与企业人事处谈话。人事处每次谈话都要威胁这些被隔离的员工,要他们接受解雇的条件。有相当一部分经历死亡房间的员工,由于压力身心受到伤害,得了抑郁症。死亡房间是德国对雇员的一种变相的、文明的折磨和对员工人权的侵犯。

综上所述,德国身为发达国家和法治国家,仍然存在着严重违反人权的现象。而上述事实也仅仅是笔者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及体会。如果进行系统的调查,毋庸置疑,还将有更多的违反人权的事实浮出水面。

作者:马丁柯
Share |
Share

我们是弱势群体啊

工厂里苦功都是外国人,老板全是德国人,他们吃不了那苦

TOP

TOP

凡是面临大选,德国的政党总是要精心挑选政治选题,确定本党竞选方针和立场,目的就是直奔主题:赢得大选。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就是非常善于进行大选选题的一个德国政党。不过,该党的大选选题却总是离不开“外国人”这一话题。2008年1月27日,黑森州将要举行州议会的选举,决定现任州长科赫所在的基民盟是否能够继续执政。这次,科赫又有了什么高招了呢?

2007年年终期间,二个年轻人在慕尼黑火车站对一个退了休的中学校长进行了拳打脚踢的暴力袭击。德国媒体说,这二位青年一个是土尔其人,一个是希腊人。本来,这样的犯罪在有8千万人口的德国是常见的事情,德国统计机构每年都公布有关犯罪的统计数据。但这次不同,由于犯罪嫌疑人有外国人背景,这次犯罪便在德国引起了巨大反响。所有德国报纸和电视台都连篇累犊地对本次犯罪作了追踪报道和评论。议题有当前立法和国家司法工具对该类犯罪是否够用,德国是否需要加强立法和从重从快打击青少年犯罪尤其是外国人犯罪以及是否要象美国那样建立劳改营 (原文为“教育营”)等等。

黑森州州长,黑森州基民盟党首科赫先生对此说,“我们有过多的外国青年犯罪分子”。新年依始,以科赫为首的黑森州基民盟正式启动了州大选攻势,主题就是加强德国对外国人的法律惩治。

据德国媒体报道,他的大选口号一公布,招到了所有其他主要政党的批评。社民党批评基民盟煽动民情,哗众取宠,现有的法律已经足够,无须再讨论增加新的法律措施。
德国黑森州广播电台信息台播出的消息说,德国司法协会和警察工会都对再次挑起本话题表示反对。他们都认为,现有的法律已经足够,缺乏的是执行措施。由于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司法和警察部门大肆削减经费,不断裁员,德国法律得不到很好的监督和执行。在2008年1月6日举行的自民党党代会上,自民党主席威斯特韦来明确表示,德国不是缺乏法律,而是缺乏法律的执行。

其实,这两个犯罪的“外国人”都是在德国出生长大。他们受到的是德国的教育,他们的思维和举止是德国化的思维和举止,他们除了长相不是德国政客认为的“德国式的”,其他与德国人没有区别。

笔者认为,他们罪错行为首先是德国教育的失败。德国教育政策制定机关对外来移民的后代没有一个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教育方针,没有一个州有针对这部分群体的专门论述;德国的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对这部分孩子缺乏必要的倾斜和重视。相反,对外来移民的后代反而进行多种限制和压制 (比如,穆斯林女学生不准戴头巾进学校);学校中存在着种族歧视;学校的教师不愿意多拿出自己的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启发,引导,辅导。上世纪90年代初,黑森州教育部要求学校教师每周增加一个小时的工作量 (不增加工资)。结果,全州的学生和教师都上街游行,抗议州政府的决定。本人在此并不是想说师生游行错了,而是想说,老师上完课后,基本不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作进一步的辅导,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去为学生多作有益的事情。

其次,德国学校和社会给予移民后代的机会太少。在中学毕业后寻找职业培训机会和在寻找就业机会过程中,外来移民遭受着比本地人更大的压力和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他们的生存状况自德国战后第一批引进外国客籍工人以来的40 多年里基本没有引起过德国官方和民间的重视。相反,他们只是得到了德国当地人不断的埋怨,说他们不愿意学德语,不愿意“融入”德国社会。

九年前,德国黑森州基民盟主席科赫先生紧紧扣住“双重国籍”这一主题,号召选民参加大选签名运动,坚决反对德国在立法时允许实行双重国籍,迎合了大多数德国选民的口味,最终以绝对多数推翻了该州社会民主党的执政,从在野走上了政治舞台。

现在,黑森州基民盟的科赫再一次拾起“外国人”这一主题,完全不是偶然的。一方面,科赫知道绝大多数德国选民对外国人抱有什么想法和拥有什么印象;另一方面,科赫提出的竞选口号的目的,就是要迎合选民,赢得选民,让选民把心中的积怨和情绪通过选举而发泄出来,从而赢得本州大选。

在德国生活的外国人,不管他是否是法律上的德国人,比如他可以拥有德国护照,只要德国人能够从外观上和语言上把他与德国人区分开来,他就是外国人。现在,这些外国人由于科赫先生的选战需要,再一次引起了德国社会的注意。不过,科赫选战主题和近来德国各个媒体连篇累犊的鼓噪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取给这些少数民族群体一些同情和支持,而是让德国社会进一步增加对外国人的负面印象,同时,也为了自己得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