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国鲁尔区?

 乐观者认为,山东经济超过广东是不容置疑的必然;但悲观者则认为差距不仅未缩小,实际上在扩大。承接日韩制造业转移的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能否以“中国鲁尔”面目获得一个世界性的崛起机遇?
  
  至于广东,韩寓群特别强调:“广东实力强,不是我们三年两载能赶上去的,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点。”
      
  进入8月,山东省政府的一次“意外”失语令关注山东观察者大感困惑———上半年统计结果出来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大张旗鼓地宣传,相反,数据只通过传统渠道匆匆发布了事。
  这种低调耐人寻味之处还在于,上半年山东经济可圈可点处颇多,最突出的是:“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加值首次超过广东,位居全国第一”。所谓“规模以上”指的是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百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
  众所周知,山东向来具有“大象经济”特征,也就是大企业占主流位置。在向重化工业冲刺阶段,这一数据似乎更凸显出另一种丰富的含义:这是否预示颇有后劲的山东经济正在迅速接近位居全国领先地位的广东,甚至在某一天取而代之?如果从更广阔的国际眼光看,山东在未来是否有能力像当年的德国鲁尔地区一样,成为世界制造业的新发动机?
  
  偶然还是必然?
  上半年的数据,使山东经济在许多人眼里再次成为雾中之花。即便山东的经济学家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乐见其成者认为,山东经济超过广东是不容置疑的必然,即使上半年没有超,下半年也会超;今年不超,明年一定超。但悲观者则认为事实远非如此,山东与广东在综合实力上的差距不仅未缩小,实际上已经越来越大。
  这个数据预兆着必然的趋势,还是偶然因素?山东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张卫国分析说:“在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加值首次超过广东上,上半年的数据确实有‘偶然’的原因。其一是宏观调控中现金流短缺对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广东经济形成制约;其二,能源紧缺、原材料成本上升也对广东经济形成冲击,山东这方面却很少受到制约;其三则是山东自1997年以来储备的大项目正在发挥作用。”
  但张卫国认为山东发展比较快,其内在原因也值得重视。他认为:“从产业结构上讲,山东过去提供的中间产品比较多,而广东、浙江生产终端产品多,其特点是附加值高,边际收益递增。所以,九十年代之前,山东制造业赶不上广东、江苏,但是九十年代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山东已经由轻(工)采(掘)型向综合加工型转变,从态势上讲,山东是上升的,而广东、江苏大体保持在比较平稳的状态上。”
  他认为,山东经济基础方面的优势保证了产业的发展:山东矿产资源丰富,电力、高速公路等基础方面没有瓶颈,这又是广东、浙江等省不具备的,而且这一格局未来十年、二十年都改变不了。另外,山东又是强势政府,历来抓大企业,像家电、造船、汽车、手机、造纸这些行业中的山东企业在全国都举足轻重,而且山东的大企业制度创新也有自己的特点,大企业容易工业化。
  更重要的是,山东的大企业与日韩企业有一种互补和对接,正好承接了日韩制造业的转移。例如,日韩企业与山东的优势项目、技术等级基本吻合,像韩国要转移的造船、汽车这些资本密集产业正好是山东的强项,而如果技术含量太高的话,山东反而吸收不了。
  故此张卫国认为:“从世界制造业向我国内地转移的路径看,基本是延续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长江以北这样一个趋势;另外这些企业转移到山东的成本相当低,劳动力成本上海是山东的两倍,广东可能是我们的三倍,外资自然要向成本最低的地区转。”
  曾最早提出“八十年代看广东,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初看山东”这一口号的张卫国坚持认为:“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是对的。”
  但山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部的袁永新教授却持有不同的看法。他一口气列举了14条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山东企业市场化程度还是比较低,企业地域化特征明显,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增长质量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低,淡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4(全国是稁秮),而且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袁教授甚至认为,与先进省份相比,山东的差距不是在缩小,实际上有扩大趋势。
  
  “没有投入就没有经济发展”
  与专家相比,山东省高层对山东的整体发展状态实际有着清醒的判断。省长韩寓群曾在此前一次内部培训班上指出,与广东、江苏、浙江相比,山东有着不小的弱项,比如经济总量可能差别不大,但如果以人均占有水平来看,山东可能要远远落在后面。
  韩寓群举了江苏的例子。他说:从潍坊、济南划一条线,我们的鲁中、西、南,包括鲁北,和江苏的北部、中部相比,总量也差不多,但我们人口多;而山东东部与苏南都是两省的发达地区,差距就非常大,胶东半岛与苏南还是没法比。
  不仅是与这几个省相比,就是与辽宁比“人均占有量,我们赶了近20年,结果还有一段距离”。他说:“算一下,如果我们10%,辽宁是9%的话,到2007年也仅仅打个平手。”
  人口不仅多,而且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对于山东城市化水平达到40%以上的说法,韩寓群认为是“有水分的”,他认为“70%以上人口在县以下单位”,城市化水平低说明“我们还是比较落后”,韩寓群说:“城市化水平低实际是经济不发达的概念,农业经济比重大的概念,是经济结构不适合市场经济的概念,是距小康社会远的概念。”
  至于广东,韩寓群特别强调:“广东实力强,不是我们三年两载能赶上去的,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点。”
  但山东经济正在快速增长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在利用外资上可以看出,2002年山东引进外资还在42亿美元左右,到2004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猛然增长到87.01美元。
  而最有说服力的则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加速。九五期间到2000年,山东的固定资产投入增长率是28%,而全国的平均水平是33%,2002年,山东投入3512亿,投资率达到33.3%,仍然低于全国平均35%的水平,但到了2003年情况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实现5000亿的投入,达到38%,超过全国2-3个百分点,2004年虽然有宏观调控等因素,仍然达到5419.26亿,依然超过全国27.6%的平均水平。
  
  张高丽的“日韩牌”
  这一历史性的变化的起点是2003年的6月4日。这一天山东召开省委工作会议,并对全省电视直播。在这个会上,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首次全面解释了支撑山东快速增长的经济战略。
  对张高丽来讲,战略的分解实施或许并不容易,但更困难的还在于观念上的深刻变革。
  履任伊始,山东自然禀赋的优越和西部地区农民的贫困形成的鲜明对比,曾经让张高丽大吃一惊。上任两个月,张高丽第一次到贫困地区德州、聊城一带视察,当地给他的第一印象让他困惑不已。他给时任常务副省长的韩寓群打电话:“你怎么告诉我这里是欠发达地区?这儿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麦苗绿油油,水流到田头。怎么会欠发达?”或许正是在这一刻,张高丽更深一层感受到观念对山东人的制约和局限。
  张高丽对山东经济发展的思考很快在一些细节上表现出来。
  张高丽第一次让习惯于纵向比较、盲目自大的山东人改变了思维惯性,认真地做了一番横向比较,拿山东和更先进的广东、浙江及江苏做对比。横向对比使山东更清晰地认识了自身的优劣和发展空间。
  在张的战略中,一个务实的举措是确定了青岛作为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龙头地位,结束了山东省内济南与青岛两座城市长期为“谁是老大”纠缠不休、徒增内耗的争执,为“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推出扫清了障碍。
  所谓“半岛制造业基地”,就是把胶东半岛建设成为面向日韩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加工制造业基地,目标是青岛、烟台、威海3市GDP增加到1万亿元,整个胶东半岛的GDP则超过1万亿元。随后,打日韩牌特别是韩国牌成了山东省政府部门的重中之重。
  韩寓群解释说:“推出半岛制造业基地不是一个随意做出的决策。为什么?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我们的优势条件太多:青烟威各个县经济基础条件很好;我们海岸线资源比长三角、珠三角好得多;山东的人文条件好,人才有、经济基础有;我们靠韩国、日本最近,日韩产业面临大转移,谁来承接这个转移?山东半岛是最有条件的,距离近而且长期来往。”
  他特意强调:“如果这三个市上不去,等于山东战略是失败的,这次再错失,那等于说无法来挽回了。”
  
  能否成为“中国的鲁尔”
  按照专家们的研究,山东的工业基础和当年德国的鲁尔地区有极为相似之处,两个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鲁尔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山东则拥有高储量的煤炭和石油资源,有便捷的水陆交通;有广阔的市场;两者的工业都是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组成。鲁尔地区传统工业的衰落或许意味着“中国鲁尔”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一个世界性的崛起机遇?
  张卫国认为,山东与鲁尔在经济相似系数上相近。但在四个方面还存在很大不同:一是市场发育程度不同,发展的路径不同;二是山东现在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还不行,劳动力素质还有待提高;三是山东是以强势政府、以行政力量为主要推动力,鲁尔则是一个自然形成的经济;四是在财税构架上也不同,德国是联邦体制,地方享有一定的制税权,在推动当地企业发展上会有很大的灵活性;山东现在却不可能。当然,山东省政府实际也在研究运用税收杠杆的问题

山东的未来会更好 , 这一点是无容质疑的 。。。。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不系舟 at 2005-8-19 01:26 PM:

固定资产投资率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山东经济现在是爬坡期,应和当年的4小龙比,投资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当然 要有所表现了。



我 先前说的是建国50年来国有资产投资的绝对数量,和2004年的数据,而你说的是投资占GDP的比率

并不是说这个比率越高就越好。比率越高,说明产生一个单位GDP所需要的投资还比较高,这才是这个比率要告诉我们的,而不是说明投资的多少的 问题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吃花生的大灰狼 at 2005-8-19 11:15 AM:



嗯,还是你牛啊!yes.gif

说山东是中国的鲁尔区,这个比喻很不恰当。

说是中国的鲁尔区,更不是很吉利的话。不知道和没落是不是同义词。

而山东是蒸蒸日上飞速发展的:D。


同意!鲁尔有什么好?穷途末路。不可同日而语。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stream at 2005-8-19 12:46 AM:


儒家思想的影响。


你这个观点我绝对一点也不同意,如果是儒家思想的影响,新加坡,韩国,日本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也不比我们小。他们怎么发展那么快?而且,我也没觉得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好?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stream at 2005-8-19 12:37 AM:


我认为,外资投入的多少也不能代表思想的开放程度。
浙商在山东之所以处处碰壁,也不仅仅是地方保护主义。对于稍微大胆的项目,山东的地方主管部门都持消极的态度,以至于浙商在山东的项目审批异常困难,也是 ...


外资投入的多少不能代表思想的开放程度?按照你的意思就是说,外资投入很多,也是思想保守,封建,对吧?而且,你觉得只有浙江或者别的省份到山东的投资如果都有很好的收益率和发展才叫投资么?你觉得 一个国家赚自己人的钱好呢?还是赚鬼子的钱好呢?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stream at 2005-8-19 12:37 AM:


我认为,外资投入的多少也不能代表思想的开放程度。
浙商在山东之所以处处碰壁,也不仅仅是地方保护主义。对于稍微大胆的项目,山东的地方主管部门都持消极的态度,以至于浙商在山东的项目审批异常困难,也是 ...


哦?你这里提到的稍微大胆,是个什么概念呢?有多大胆?地方上出于对于对本地工业的保护,和税收等等,难道不是地方保护主义,再说了,难道山东到浙江投资就不会碰壁?你觉得?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stream at 2005-8-19 12:42 AM:

我这次谈的就是山东人的思想问题,对山东经济的发展我同样信心百倍,但是我还是认为,思想保守是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能回避。


我也还是那么想,你自己不要一下子就提到山东人的思想问题,这要说太大了,再说,山东人的思想问题,也肯定不是你说得那样,是中国最封建的地方,虽然比不上广东,浙江等,但是比起很多地方,脑子还是比较活的!思想保守是制约经济的因素,但是也不是像你说的那样,仅仅是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要素。而且,从你的观点中,我也看不出你的信心来!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鸟鸟爱装嫩 at 2005-8-19 01:05 PM:



不好意思,我 不太懂这个固定资产投资率是怎么得出来的,你能解释下吗?

另外你说山东人口多,9000W,那么请和老四川(包括重庆)一亿2千万人口还有河南接近一亿人口的地区比较

你也可以算算2004年山 ...

固定资产投资率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山东经济现在是爬坡期,应和当年的4小龙比,投资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当然 要有所表现了。
疏食而遨游 泛若不系之舟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不系舟 at 2005-8-19 01:07 PM:
山东前两个五年计划投资率低于全国,就在2004年还低于全国51%的水平(只有49%)。这说明在前几年山东的投资是有欠账的。山东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仍然比较大。
山东的基础设施尽管比较完善,但这并不是说山东的基 ...



朋友,“固定资产投资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否适当的重要指标“。

这个投资率说明了,国家在某地投资所得到的回报的多少,而不是反映投资的多少和投资人均的多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