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潘哥评价64是很实事求是的,只是我的观点和你不同,倒是可以探讨一下。
在阐述我的观点之前,我想先说明,对于已经故去的人,是无法苛责的,所以在同情死难者的时候,不会带任何的不屑之类的情感。至少我个人是这样。而鄙夷的感情有没有,有。只是这种鄙夷,不加于死难者,而加于六四本身。
首先,64本身是一个极其失败的政治运动,学生运动从最初的反官倒,到最后的反党,根本就谈不上一个明确的政治目标,而更类似于是一种对现状不满的发泄;由此政府从最初的怀柔,到最后的镇压,反倒显得顺理成章起来。而整个运动的结果不仅没有解放当时的政治环境,言论环境,还造就了中国二十年的言论管制,造就了莫谈国事的两代人,可以说,皆其之罪。把六四运动说成是中国知识分子对民主的诉求,等同于把海外民运说成是中国民主的希望,我觉得有些意淫的成分。
其次,说到高压,就想说说这次地震。大家都知道,这次地震时期媒体比以前开明不少,当然不是因为天灾导致中宣部工作失灵,我觉得很大的因素,是因为前段时间奥运传递事件上人民对政府体现出的支持。大家都说政府高压,政府为什么要高压啊?难道政府不知道高压会产生民怨?我觉得最大的一点还是没安全感,怕被推翻。现在一看,厄,人民都支持他,他自然不怎么怕了,于是开明一下试试看,就是这次地震事件了。当然这次只是尝试,过后可能仍会收紧,但只要第一次尝到甜头,不怕他没有第二次,第三次,当这个开明成为常态,高压自然也就消失了。
最后,还想谈谈法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十六个字,听起来气吞山河,后十二个字很少能看到实现。大家常说,我们国家现在是人治,其实真的人治也倒好了。人治的话,至少一个人有多大的权力,还要负多大的责任。我们国家法制建设的难处不体现在人治挡道上,而体现在特权当道。这个特权么,客观存在,想改变他,除了要增加富裕人群外,还要依靠政府的正向引导。恩,怎么说呢,就目前来看,我觉得政府的引导方向的确是正确的,幅度也的确是较小。不过回过头看看大炼钢铁,多快好省那个疯狂年代,我还是觉得幅度小是可以接受的。
要成长,但不以冷漠为代价
要成熟,但不以现实为代价
要成功,但不以卑劣为代价
要成全,但不以背叛为代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