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转载)

乔家大院




  过往难忘
  记者:王馆长您好,相信您昨晚一定看中央台开播的《乔家大院》了,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呢?
  王正前:对,不仅我看了,周围的很多朋友都看了。昨天我一边看电视一边收短信,一晚上收了一百多条,是天南海北的朋友发给我的。我和他们的感觉一样,特别兴奋。
  山西晚报:作为最熟知乔家大院历史的人,您能简单说说乔家发家的这个过程么?
  王正前:两百多年前,乔贵发这个第一代创业者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从小本经营主本成为包头商业的大财东。他的孙子乔致庸继承他的事业,主持"在中堂"家业,使乔家的事业发展到"黄金时代"。乔致庸一生的经历是晋商鼎盛和辉煌的缩影。《乔家大院》电视剧及小说基本上反映了从1850年到1910年代,以乔致庸为代表的晋商是如何"行走"在这个急剧变化的历史舞台的。



  记者:您如何评价电视剧及小说版本的《乔家大院》?
  王正前: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小说,都是属于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和历史研究不同。历史追求史实,论从史出。艺术创作是一种形象思维,可以推理,允许虚构。《乔家大院》电视剧及小说也不例外,但在此基础上,令我惊叹的是电视剧与小说在注重戏剧性与艺术性的同时,丝毫也没有放弃对以乔致庸为代表的晋商历史本身的探索。电视剧如果不是好,它可能也无法成为央视首部提前预购、全程监理的电视连续剧。
  记者:有的观众在看了电视剧的前两集之后,发现乔致庸这个人物塑造得很特别,他身上有很重的"孩子气",我们该怎么理解历史上的这个人物?
  王正前:历史上的这个人物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史料中有一些记载,编剧也曾在人物塑造方面非常谨慎地查阅过资料,并向乔家的第七代传人乔燕和先生请教过,应该说,剧中人物的某些特质,历史上的真人也是具备的。但对于人物的感情生活,则是艺术的再现了。
  记者:能拍摄这样的一部电视剧,对咱乔家大院的影响应该是挺大的,这件事最初是怎么促成的?
  王正前:要说我最开始酝酿拍摄《乔家大院》的时间是在两年半以前了,我们先请来了朱秀海先生出任编剧,之后找了影视机构,都没运作成功,后来还是现在北京公司以独到的眼光看中了这部戏,他们请来著名的导演胡玫、优秀制片人孟凡耀还有这个庞大的演员阵容,我们对全体主创的工作特别满意。最早,这部戏不叫《乔家大院》,本来想叫《晋商之魂》《在中堂》,后来才确定了这个名字。《乔家大院》电视剧、小说不仅对乔家大院,对整个晋商精神的发扬,影响都挺大的,我们真的要感谢创作者的付出。
  记者:听说今年是乔家大院建馆20周年吧?
  王正前:对,连同小说出版、电视剧制作完成,我们这叫三喜临门,2月18日,电视剧《乔家大院》主创会再在我们这里庆祝这个好日子。
  每一砖,每一柱都是历史。
  《乔家大院》在中央一套的黄金时段播出,题材并不新,想必是欲以情节取胜。观众也许已经不再诧异自己于对晋商的无知,再写出什么抱愧的东西,就像当年余秋雨先生在吃了一惊之后写出《抱愧山西》一样。对于外省人来说,抱愧大可不必,对于省内人来说,一次又一次把老祖先抬出来向外炫耀,也脱不了有些阿Q的滑稽嫌疑,我们的祖上也曾经阔过,而且不是一般的阔,可以阔到让当年四大家族之一的宋家小姐合不上嘴巴。




  据我看来,对外省人炫耀的意义仅此而已。对于省内人来说,回忆一下往日的繁华与辉煌,借以刺激一下已经有些麻痹的神经,让山西人稍稍振奋起来,这是看完电视之后忆富思穷的现实意义。
  穷是难以否认的,就说那个让人提起来不太舒服的GDP,虽然很片面,很不健康,很不绿色,但是我们还是能从表面上就看出来,我们一个省的人民辛苦一年的收成比不上人家一个市,想打肿脸充胖子都没有条件。我们面对列祖列宗的时候,只能惭愧地说,现在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能是*天吃饭,在地下打几个洞,挖点煤或者铁之类的东西来混日子。也许我们的晋商祖先们会冷笑到牙齿冻结,他们当初可都是*贸易起家的,后来才几乎把持了中国的金融命脉。你们这样混下去,等到煤和铁挖完的时候,你们还能卖什么?
  无言以对,无颜以对。
  就拿拍电视来说,如果今天的晋商有叱咤风云的巨擘,那就直接拍他们好了,何必舍今求古、舍近求远?可把现代的晋商筛一遍,还真没有什么可拍的,起码撑不起几十集的连续剧。要说起山西的煤老板,也做过点出风头的事儿,他们曾经一次性订购了20辆美国悍马汽车,在网上引起了多少口诛笔伐。"山西人大褥套,挣钱还家,买房置地养老少。"新一代的煤老板们,比先人们进步了,他们把房子买到了北京和沿海,挣了家乡的钱,污染了家乡的环境,他们现在嫌家乡脏了,准备跟山西说拜拜了。这一点做得尤其让九泉之下的老祖宗们心寒,他们挣了钱,好歹还留下了不少大院,后人们收拾收拾,挂个牌子就能搞旅游挣钱糊口。如果让我个人发表一点看法,我以为世界上最没有良心的事,莫过于此。
  不去说别人了,还是说说我们留下来的人怎么生活吧。穷是穷,可是为什么会穷,需要找找根源,然后再对症下药,穷起直追。
  虽然比当年的晋商时期是有些不堪一提了,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山西在建国初期并不穷,但为什么后来被人家越甩越远了?山西人并不是比以往傻了笨了,也不是比以往懒了,那为什么变得穷了呢?




  我想提出一个大胆的观点,穷的责任不在山西人头上。计划经济的年代,山西人当了几十年的“奶妈”,我曾经有些气愤地将山西前些年的经济结构叫做“奶妈经济结构”,到现在为止,这种“奶妈经济”的结构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我们山西人还在含辛茹苦地哺育着一些省市地区。有没有人为此算过这一笔账?这些年来,山西人无偿地甚至是贴着钱输出了多少“奶”?国家的投入是多少?山西的产出是多少?如果有人敢把这笔账亮出来,那一定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自私地想一想,如果把这个天文数字补贴在山西,山西现在不说富甲天下,应该说在小康的日子里也会过得非常滋润。我们没有这么想,也不能这么想,山西人的大局意识还是有的,既然做了“奶妈”,就应该把孩子们养好养大。虽然我们的容颜枯黄了,我们的采空区塌陷了,我们的水资源也即将枯竭了!
  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些被养了几十年的,现在已经羽翼丰满的省市,是应该对山西抱有深深的愧意,并应该从心里感恩的。
  愧不愧,感不感恩都不提了,那是人家的事儿,强迫不得。我们也不必再揪着历史不放想追讨些利息,那不是老百姓所能做到的,怨天尤人更不值一钱银子。我们只能立足于这样的大环境下,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忆富思穷的目的,还是想以古为镜,从中找到些实际一些的东西对现在要做的事有所补益。
  为什么地处封闭的山西,我们的祖先们可以从容指点江山?为什么能在天南地北落地生根,并且称雄市场,立于不败之地?拂去厚厚的尘土,摩挲那些拼接在一起的历史碎片,我们能清晰地看见两个永远难以磨灭的字:诚信。
  诚者成也,不诚者不成也。使*耍滑也许可以得逞于一时,却不能包打天下。这是我们在忆富思穷之后,所能得到最有意义的东西,这两个字可以刻在现代山西老板们的大班台上,作为创业的锦囊。
  知耻而后勇,何况这耻并不是由于我们的不争气造成的,踏踏实实的山西人应该拿出点气魄,甩掉包袱,大步赶路。当年一样扬名天下的浙商已经发力,尤其是温州人,足迹踏遍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在他们的眼里,新晋商还根本不值一提。
  看到这里,山西大大小小的老板们,该作何感想?纵不能横扫六合,唯我独尊,也须到潮头击水,鼎足而立,最不济也不要窝在家里,给先人们抹黑。
  一样的天,一样的地,一样的日子,一样的山西人。未来的全球商界,我们肯定会看到气定神闲、笑谈风云的山西商人,他们会续写晋商的丰采、晋商的传奇、晋商的荣光。
  我们只能祈愿这一天早点到来。

                                        □ 史壮宁  山西晚报

乔家大院.JPG (80.86 KB)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JPG

乔家大院1.JPG (52.13 KB)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1.JPG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2.JFIF (40.93 KB)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2.JFIF

TOP

TOP

哈哈,我会了

TOP

我也没看。

TOP

过几天可能就有了

不过人们现在看1937呢

TOP

我这个也没看过。有空去载一下看看。

TOP

yes.gif

W020051009310716096279.jpg (27.74 KB)

W020051009310716096279.jpg

销售回国飞机票,希望和同学们能达到双赢,鲁尔区同学可直接取票省心省力省钱!
http://help-the-future.de/

TOP

原帖由 xiaowangqian001 于 2006-3-5 12:14 发表
我这个也没看过。有空去载一下看看。

已经有了,就不用载了,资源共享

TOP

刚拖来,得好好看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