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了我前面写的那么一大段,嚼过那些复杂抽象空洞的词藻后,再突然转过来看看这小杨和马丽,是不是觉得特别清新和舒服呢?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11-16 22:25 编辑 ]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TOP

杨黎的诗

小杨和马丽

在这个秋天
寒冷来得真快
一转眼
我已经穿上冬天的衣服
小杨和马丽
也穿上了冬天的衣服
一个是棕红色皮衣
一个是墨绿色皮衣
九六年深秋的一个傍晚
天将黑尽
她们挽着手
从广场走过
一阵阵秋天的风
吹到她们身上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TOP

既然一开始就引了杨黎的废话诗观,那么就从杨黎开始吧。
杨黎: 据说是给所谓废话诗首先创建理论的先驱之一,而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身先士卒的废话诗人,中国现代诗坛上的非非主义流派就是他和一群人搞起来的。


非非主义来自于杨黎等人在八十年代创建的《非非》诗刊,他们的诗风提倡还原主义,即感觉还原、意识还原、语言还原


很多人把这种意识趋势和上个世纪初西方兴起的达达主义相提并论(其最有名的代表作就是那个命名为《泉》的小便器摄影作品了)。的确,从一些外在的表达形式来看,废话诗和达达主义有着非常类似的地方,比如都是有反传统的,虚无的元素。但是当时达达主义运动是非常激进的,可以说它一方面代表了同时代产生的无调性音乐,抽象派绘画等的意识形态方向,另一方面,它又是一匹挣脱缰绳的野马,冲向了一个极端。在这个极端中,达达主义的自我命名在艺术发展史上是一次颠覆传统理性的革命。因此这个运动很快走向终点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当然激发它的基础和它后续的影响在艺术史上又都具有重大意义。


做中西文化比较是很复杂,也很繁杂的课题,我并不想把问题搞得那么复杂,但是我不会简单的把废话诗潮流和达达主义划等号,就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因为非非主义或者废话诗的自我命名和达达主义革命性的自我描述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废话诗潮流指向的是一个真正的发展方向,而不仅仅是一时的非理性的游戏。

好了,关于流派和主义的争论就到此为止,在这里我也只是抛砖引玉,顺便提供一个参考背景,让我们不要忽略了,艺术发展的路径有着类似的轨迹。从这样的类比中我们或许可以感悟到一些什么。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11-16 22:12 编辑 ]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TOP

好啊,启蒙一下,嘿嘿

TOP

说起这个废话诗或是口水诗,相信大家对赵丽华的“我做的饼是天下最好吃的”已经耳熟能详了。

在这个帖子里,我将会转一些不同网络诗人的作品。
这些作品良莠不齐,也不是每一首诗我会加以分析或者解说,只是希望给那些很少接触到这个领域的朋友们一个集中的机会,了解今天的诗人是如何看待诗,写诗的。
中国是一个真正的诗的国度。总是在诗里面,从淳朴的古风,到精美的唐诗宋词,到近代的五四白话诗,再到现在的废话诗,我能适时的获得力量,从现实的焦虑和不安中自我拔出,看到另一片广阔的天空。

也许这就是文学和艺术的功用吧。为人们从一个现实转换到另一个现实提供了一座桥梁。

仅以诗会友,以友辅学,以学至仁。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11-13 12:19 编辑 ]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