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没有中餐馆的名字和地址,让人无法信服。
但是在德国的中餐馆,确实不卫生。越南人开的中餐馆就比中国人开的要好,尽管他们是冒牌货。

TOP

太恐怖了...................ORZ...................

那么现在连打个牙祭都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啊= =
风止步 烟尘住 昔王都 今荒土
这一路 只前行 不回溯

TOP

原帖由 universe 于 2007-8-11 14:30 发表
文中没有中餐馆的名字和地址,让人无法信服。
但是在德国的中餐馆,确实不卫生。越南人开的中餐馆就比中国人开的要好,尽管他们是冒牌货。

非也,我所知道的中国人开的餐观比越南人开的要好。

你应该在“越南人开的中餐观比中国人开的要好”前面加上“我所知道的”才是负责任的言论。而且你又怎么知道在德国所有的中餐馆都不卫生呢?你去所所有的中餐馆看过?
臭美精, 自恋狂!

TOP

说几点
1。企业的文化和竞争手段。 据本人所知,德国的中餐馆经历了好几代,上一代者香港人和广东人居多,在80,90 年代初的中餐馆并不多的环境下,在加上德国整体的经济环境处于上升期,可以说是有开必有挣。 家族式经营,以价格优势取胜,质量水平满意,他们打出了产品的招牌〉云吞,春卷,北京鸭等等,可以说是有饮食文化的影子。餐馆的生意好了,员工的工资水涨船高。
餐饮业是个累人的职业,耗时间和精力。那时候打工的浙江人,以温州人,文成人,青田县人,他们靠打工积累下的积蓄和国内筹借的资金,把这些餐馆盘买了下来。给了有居留有税卡的中国人那时并不多。这些浙江人多是以避难(以16条和51条法律基础获得居留),团聚,探亲的方式来到德国。也就是说这里的厨艺水平,现学现卖。餐馆以生存为基础,盈利为目的。这些人都有一种共性,吃苦耐劳,有些商人的智慧,对外团结,势利,好面子,模仿能力强。等到他们接手这些餐馆后,照搬原来上一代的经营方式,餐牌不该,设备不动。但是员工除了自己人以外,雇佣了一些越南人,原因很简单,工资便宜。他们的竞争手段是低价取胜,这种竞争方式的原则是压低成本。方式是通过压低进货的成本,减少中间环节,想办法节省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也不难,雇佣自己人,忠诚,自己给自己发工资,虚拟成本。可以雇佣帮工,几乎不要交税,有些难民家属为了挣钱不计较这种福利。然后家族式的扩张,另开分店,从中国的亲戚朋友那继续要人,带人可以,要么交钱(类是蛇头),没钱到了德国后,以工龄为代价,偿还这笔钱。这样的家族式餐馆遍布德国,僧多粥少,尤其是前两年。有些没能力的开始经营外卖店,好吗,加上老婆孩子,人工全有了。
越南人也是个勤劳的民族,从东家学到手艺之后,知道了操作的过程, 脑子一转,开店〉外卖店。价格自然比东家便宜,新的竞争对手。有的很成功,连锁经营。
2。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餐馆可不是慈善机构,有盈利还要更多,彼此用尽脑子节省成本,变了招数吸引顾客。家族之外他们之间不可能团结,这就是他们的局限性,远行不成像日本寿司店那样的餐饮文化,以质量取胜,把寿司作为一种文化来经营。再说浙江温州这个地方,早期没有政策优势,资源优势,交通落后。他们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毕竟创造出了中国其他地方所没有的财富。 不论这种资本的积累不合理也好,代着剥削的性质也好,我们还是要看重结果。
3。楼上各位讨论的话题,答案很简单。
  用餐馆老板的思维,90欧两天,供求的基本原则,有人干,说明价格有人接受,没人干,老板自然抬高价格,餐馆既然不是慈善机构,能节省人力成本为啥不可。如果老板会考虑到餐馆的Nachhaltigkeit的话除外。我建议楼上的闹意见的同学可以找找另一条道路,找个工资高的工作,都是一种生存能力。挣钱要高调。如果心理极度不满的话,可以向卫生局反映,他们是很怕这些人的。
对于讨论要不要再光顾这些中餐馆的问题。 我想大多数中国学生都不是那么有能力能经常吃得起高档餐馆的。既然要降一个档次,那只能接受这个档次的商品和服务。 这些餐馆有勇气提供劣质产品而不怕被人揭发,那你应该也有勇气关顾每家餐馆,不怕身体受到损害。大家都在国内下过餐馆, 原则是,要有好胃口,别到生产这些商品的厂房去。

TOP

原帖由 zybrick 于 2007-8-12 09:51 发表
说几点
1。企业的文化和竞争手段。 据本人所知,德国的中餐馆经历了好几代,上一代者香港人和广东人居多,在80,90 年代初的中餐馆并不多的环境下,在加上德国整体的经济环境处于上升期,可以说是有开必有挣。 ...




有一定水准和见解!

如果你是黑色的天使,
我想用我的爱,
收起你黑色的翅膀... ...
低调的放纵

[img]im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