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大才高左宗棠

志大才高左宗棠zt

左宗棠,字季高,号朴存,湘阴县人,.他的情况大家都熟悉,闻名于幕僚时,崛起于湘军中,后来办船政,创海军,收新疆,功震天下,流芳后世.因此,有关这方面的事,我就不多说,只拾取他人生中的一些片断.

林则徐对他说:"西定新疆,舍君莫属" www.csuchen.de/bbs
左宗棠生于1812年,四岁入蒙,六岁读儒经,九岁学八股,十八岁后喜读杂书,内容五花八门,涉及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各个方面,习八股者莫不窃笑.因为家贫,入赘湘潭岳家.妻子周夫人书香门第,家境富有,贤良端淑.岳母非常喜欢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婿,但左宗棠生性高傲,常以寄住为耻,"九年寄眷住湘潭,庑下栖迟赘客惭"便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尽管左宗棠广闻博识,才高八斗,但科场不顺,除了乡试得了个第18名举人,此后三次会试全都名落孙山.
道光十七年,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阅兵江西,顺道回老家(湖南安化县)省墓,途经醴陵,陶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封疆大吏,连任十年两江总督,道光皇帝连续十四次召见过他,并亲笔为其幼年读书的"印心石屋"题写匾额.他的到来,自然是醴陵县的莫大光荣,当时左宗棠正在醴陵渌江书院讲学,县令就请左宗棠在陶澍下榻的宾馆写了一幅对联相迎,左宗棠对陶澍的人品学问极为景仰,于是大笔一挥,写道:春殿语从空,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陶澍特别赏识这幅对联,立即约见左宗棠,与左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交.左宗棠第三次会试归乡时.顺道到南京去拜访陶澍,受到了陶澍的热情接待,陶澍主动将自己年仅五岁的儿子陶桄配婚于左的大女儿,但左宗棠怕得攀高门之嫌,婉言谢绝了,陶澍却笑着说:"左君不必介意,以君之才,将来名位一定高于吾人之上",当时陶已经六十岁了,左才二十七岁,陶澍不顾门第和年龄的悬殊,执意结亲,识人之明,为人之谦,世所少有.
道光二十九年,左宗棠遇到了一个影响他一辈子的恩师.这个人便是林则徐.林则徐因鸦片战争而发配新疆,后署陕甘总督,再任云贵总督,因病开缺回籍,途经湖南长沙,泊船于湘江岸边,点名要见从未谋面的左宗棠.江风吹浪,柁楼有声,二人从西北塞防谈到东南海防,从滇中战乱谈到新疆屯田,夜色愈浓,谈兴愈酣,天明方才依依别去.在这次会见中,林则徐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资料,全部送给左宗棠,并说:"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临别时,还亲自写了一幅对联相赠:
此地有祟山峻岭,茂林修竹;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一年后,传来林则徐病逝的消息,左宗棠痛哭失声,哀挽恩师:
附公者不皆君子,间公者必是小人,忧国如家,二百余年遗直在;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出师未捷,八千里路大星殒.

两任巡抚师爷 www.csuchen.de/bbs
左宗棠三试不第,从此绝意科名.道光十九年,陶澍在南京去世,家眷迁回安化,次年,左宗棠来到安化悉心教授陶桄读书.一教就是八年.后用历年积蓄在湘阴县东山白水洞建了个小庄园,正式结束了倒插门的日子,左宗棠尽管身在林泉,却胸怀廊庙,常以诸葛亮自比,与人通信爱以"亮"或"今亮"落款,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从广西入湘,长沙危急,左宗棠应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力邀,来到巡抚衙门参赞军事.因他守城有方,太平军围攻长沙三月不下,只好撤围下岳州而去.张亮基因此升任湖广总督,左宗棠一直相随,不久,张亮基又调至山东,遭满人胜保所妒被罢官,左宗棠返回湘阴继续过着他半耕半读的悠闲日子.遭遇了这次挫折后,左宗棠深感宦路艰难,良木难择,一头埋进了书籍与田园之中,决意不再贸然出山了.
继任的湖南巡抚骆秉章早闻左宗棠大名,多次派人送信请出入幕府,他执意不从.骆秉章于心不甘,便想出一条锦襄妙计. 一天,陶桄的公馆里来了个官差打扮的人,手持一张大红请柬,陶桄接过请柬一看,原来是骆中丞请他去作客,陶桄不知是计,即同来人前往,一进巡抚衙门,骆秉章命人好茶好饭细心伺侯,每日里陪他到后花园看看景,聊聊天,就是不放他回家,暗地里故意派人在外面散布消息,长沙城里一时沸沸扬扬,都说骆巡抚将左宗棠的姑爷扣为人质,逼他赞助巨额军饷,如果不如数交出银子,还要皮肉受苦,左宗棠闻讯大怒,岂有此理,堂堂的陶家公子、左家姑爷居然成为勒索的对象!左宗棠气冲冲地闯到巡抚衙门,骆秉章一见左宗棠果然前来,哈哈大笑,急忙“倒履相迎”,左宗棠知道原委后,哭笑不得,感于骆秉章的诚意,遂答应全力辅佐,从此在骆的幕府里一呆就是六年,六年里,骆秉章待左宗棠如心腹,倚左宗棠如股肱,话无所不允,计无所不纳,以至湘省只知有左,不知有骆,左宗棠由此得了个“二巡抚”的外号。左宗棠也没有辜负骆秉章的厚望,帮助他内清四境,将石达开逼出湖南;外援五省,为在鄂、赣、皖、等省前线作战的军队调拨粮饷、军械、船只,仅在咸丰六年至八年的时间里,就替当时正在江西作战的湘军解送饷银达290多万两(因为湘军属地方编制,朝廷不拨款,所有款项全靠地方自筹),自此,左宗棠政绩日隆,声名鹊起。特别在曾国藩靖港兵败欲投水自尽时,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连劝带骂,使曾国藩幡然自悟,于逆境中再度奋起,被曾国藩视为自己和湘军的救命恩人. www.csuchen.de/bbs
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永州镇有个总兵名叫樊燮,这个人又贪又狂,无恶不作,满城军民怨声载道,骆秉章着人查实后向朝廷奏了他一本,为保全乌纱,经人介绍,他找到左宗棠,想通过左宗棠在骆面前帮他通融通融,左宗棠向来嫉恶如仇,对这种劣吏骨子里便有三分鄙夷,而这个樊总兵自以为是四品大员,见了左宗棠只拱了拱手,并不屈体请安,左宗棠没好气地说:“湖南武官无论官职大小,见我都要先请安,你不请安,何必来见?”,樊一听,觉得很没面子,逐反唇相讥:“四品大员要向师爷请安?朝廷没这规矩吧?”左宗棠闻言火冒三丈,抬起脚便朝樊燮踢去,连踢带骂的将他轰出巡抚衙门。樊燮气恨难平,托人在湖广总督官文面前告了恶状,说左宗棠在湖南一手遮天、为非作歹,官文是个满人,素来嫉妒湘籍官员,左宗棠的恃才傲物更令他不喜,于是,他添油加醋向朝廷说左宗棠的坏话。咸丰皇帝龙颜大怒,即派钦差入湘查办,并下密旨:“湖南为劣幕把持,可恼可恨,若果有不法情事,可就地正法。”这可急坏了左宗棠的亲朋故交,骆秉章苦争无用,急向在京的郭嵩涛写信,郭接信后一面通过王�运向肃顺求援,一面请侍读学士潘祖荫出面营救,这个潘祖荫是壬子年的探花郎,写得一手锦绣文章,感于左宗棠的高才与耿直,潘学士笔走龙蛇,给咸丰皇帝上了一个情文并茂的奏章,特别其中“是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两句成为誉左的千古佳句。与此同时,湖北巡抚胡林翼采用收买和要挟双管齐下的手腕,摆平了来湘查办的钦差大臣。胡林翼是陶澍的女婿,与左宗棠是亲戚。据记载,奉旨办案的某钦差出京后,沿运河而下,一日到得山东境内,遇一艘豪华大轮来迎接,这个钦差见船内陈设华丽,更有佳丽轻歌曼舞,欣然弃小舟登大舟,名酒美人、江南秀色令钦差神魂颠倒,开船的今日进五十里,明日退二十里,故意留连盘桓,日子一久,钦差与某歌女有染。抵达湖北境内时,胡林翼为钦差接风洗尘,酒过三巡后,胡林翼直言不讳地对钦差说:“左宗棠天下奇才,只因耿介成性,遭小人诬陷,蒙此大冤。钦差大人一路劳顿,不必再去湖南查访了,我已经代你拟了一个折子,你照此拜发就可以了。”钦差非常生气:“这样岂不是欺罔朝廷!你敢陷我于不忠?”胡林翼怒冲冲地从靴统中抽出一奏折,扔到他的面前,冷笑道:“你不发我代拟的折子,我就要向朝廷拜发这个折子了。”原来这个折子中列举了钦差的十大罪状,沿途如何扰民、舟中如何强占民女,如何游山玩水拖延时日……种种不法,证据确凿。钦差看后,吓出一身冷汗,只好听任摆布,左宗棠终于化险为夷。宦海的惊涛骇浪使左宗棠忧心忡忡,他落落寡欢地离开了巡抚衙门,天地苍苍,四顾茫茫,想自己年近半百却壮志未酬,只好辗转江西投奔曾国藩去了。

空城计吓退太平军

曾国藩得左宗棠来投的消息后,心情矛盾,他知道这个志大才大、个性刚强的老乡不甘居人之下,凭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驾驭他,但想起这些年来他为湘军蓦勇、集饷的赫赫功劳,特别是靖港兵败后,各地“罢遣湘军”的呼声四起,在自己与湘军面临绝境的紧要关头,是他力挽狂澜,再加上胡林翼等人的力荐保举,左宗棠以“襄办军务”的身份正式加入了曾的幕府,不但在军事上、政治上给曾国藩提出了许多高瞻远瞩的建议,更亲率自筹的“楚军”,攻城略地,屡战屡胜,为曾氏兄弟打下金陵立下了汗马功劳。
咸丰十年(1860年),李秀成率部从天京出发,一路势如破竹打到江西石门,此时,左宗棠的楚军正驻扎在景德镇,接到石门告急的军报,左宗棠把驻在景德镇的五千守军全部调去增援,谁知李秀成玩的是声东击西的战术,待景德镇的守军一走,立刻命令养子李容发带三千人马调头扑向景德镇,此时的景德镇只有三百老弱兵丁,几乎是一座空城,怎么办?以“今亮”自诩的左宗棠情急生智,也学着武侯唱起了一曲空城计。李容发率军来到景德镇城外,但见城门大开,彩灯高悬,城内的文武官员、乡绅贤达骑马的骑马,坐轿的坐轿,纷纷来到军部衙门赴宴,衙门外二十多桌筵席一溜排开,大家推杯换盏开怀畅饮,李容发惊疑万分,又听细作来报,说李秀成在石门已被楚军俘获,左宗棠正在大摆庆功酒,李容发心急如焚,慌忙撤兵望石门奔去,想从清兵手里抢回待他恩重如山的父王。走到半路,李容发总觉得有些不对头,心里暗忖:“都说左妖头老奸巨滑,莫非我中了他的奸计?”急派人快马加鞭到石门去探究竟,探子回报说,忠王殿下安然无恙,正在与石门清军戮战,李容发气得哇哇大叫:“兄弟们,再给我杀回去!”左宗棠料定李容发会去而复返,一面紧闭四门,沉着应战,一面速派人去搬救兵,天明时分,救兵终于如期赶到,左宗棠和赶来的援军前后夹攻,李容发怆惶败走. www.csuchen.de/bbs
左三爹爹满腹“金轮”
左宗棠虽然非常自负,不过,对于举人或乡亲他一点也不摆架子。如果有人来见他,递的名片上写着什么“进士”头衔,他很可能要晾你半天,如果名片上写的是“秀才”或“举人”,他不但会优先考虑接见,还有可能乐呵呵地冲过来与你握手;对于乡里乡亲,他更是热情得不得了。左宗棠在家里排名老三,浑名叫“左三矮子”,年长后,家乡人就喊他“左三爹爹”。有一年,与他一起在东山白水洞居住过的几个老乡写信给左宗棠,说要到兰州去看看他,当时正在兰州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非常高兴,给他们寄去了路费。几个老乡来到兰州后,左宗棠只要有空就陪他们喝老酒扯闲天,畅谈在东山耕作的往事。一日晚饭后,左宗棠摇着把大蒲扇,挺着个大肚子,笑眯眯地问老乡们:“你们说现在的左三爹爹和原来的左三爹爹有冒有两样?”老乡们摇摇头说:“冒两样,冒两样,还象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壮壮实实。”有个老乡盯着左宗棠的肚皮看了半天,抓了抓耳朵说:“就是肚子比原来大多了。”左宗棠用蒲扇拍着大肚皮哈哈大笑:“你们知道这里都装了些什么?”老乡们羡慕地说:“装的都是鸡鸭鱼肉海参燕窝吧?”左宗棠摇摇头:“不对不对,装的是绝大经纶”老乡们惊奇得全都瞪直了眼睛:“啊?这个金轮得值多少银子啊?你把它吞到肚里多可惜啊”左宗棠笑得打跌,蒲扇都掉地上了。左宗棠就是凭着这满腹经纶平回乱,收新疆,阿古柏被左宗棠赶得走投无路,服毒而死,沙俄也被迫归还侵占了九年之久的伊犁。收回新疆后,左宗棠奉命出任两江总督,因积劳成疾,左目失眠,后中法冲突日益严重,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福建军务,于1885年9月病逝于福州,享年七十四岁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生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