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经营雪上加霜

本已是在日益贫瘠的土地上耕种,却偏偏还被垄断了赚钱的权力,为了生存,中国的俱乐部们只能靠不断地用再投入来弥补此前的投入与产出间巨大的亏空。中国的联赛本来就已是在不正常的情况下运行着,而足协对联赛开发、经营权的垄断加剧了俱乐部的负担,这也正是造成一些俱乐部“玩不起”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足球联赛是不赚钱的。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维持一支中超球队,每个俱乐部至少也要投入三四千万元,而这也只够维持俱乐部的正常运行,如果你想夺冠,你就得投入七八千万甚至更多。而收入呢?少得可怜。联赛的经营权被足协交给了其旗下的福特宝公司,俱乐部只得到限制极严的开发权,这方面的收益也就少得可怜。门票的收入也可以不计,少得可怜的这点钱甚至不够租用场地及安排保安的费用。其他的收入主要包括球队冠名权、胸前背后广告及足协分给各俱乐部的联赛经营和卖出电视转播权的收入。两千万元已是一个乐观的估计,很多时候俱乐部的收入还达不到这个数字。投入与收入的差额至少在两千万元,这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一种负担。所以像辽足这样的没有钱或是不愿拿出钱的俱乐部只能靠卖出球员度日。

  中国足协没有一分钱的投资,却经营着别人投资的联赛,即便是从情理上讲这也很难说通。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福特宝公司的经营又远远不能让投资俱乐部这些真正的商人感到满意,足协是抢了自己干不了的活来干,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Share |
Share

TOP

这是个严重扭曲的联赛

一场愈演愈烈的诚信危机迅速攻陷了如今的中国足球,猜忌、冷酷、躁动如同18世纪的瘟疫一样在球场内外肆意横行、无可匹敌。身陷其中,人们的身体逐渐失去温度,人们的心态最终变得扭曲。

  裁判扭曲:不收钱才是不正常

  每个裁判都是坏人吗?为什么不找些好人来当裁判?或者是好人也会变成坏人吗?似乎没有人能给出正确答案。人们惟一听人讲过的,就是那个被判了刑并已离去的裁判。

  在甲A那段风声鹤唳的日子里,所有的裁判都成为人们怀疑的目标。难以想象啊,365行其中一行的人们都被染上了黑色,何其壮观的景象。

  众人皆醉的时候,真的会有人清醒着吗?会有人敢清醒着吗?当“收钱”成为一种传统,当“黑哨”成为一种职业,会有人在钞票面前站出来大声说道:“我是好人,我不要”吗?他会遭遇怎样的待遇?被足协或球迷认作英雄?被同行视为异类?或是变成狂人日记中的疯子?

  像鸡与蛋的谜一样,究竟是裁判先伸出了手还是俱乐部先给了钱我们无从考证,我们知道的是龚建平第一次收钱时心里会忐忑不安,他的心里会咚咚直跳,他的手心会冒出冷汗,结果是龚建平最终屈服了,他心怀不安地屈服了。可究竟是什么让他屈服?仅仅是眼前的那叠钞票?

  “现在的比赛没法吹了。”一位裁判在被袭击之后说。即使是没有挨打、没有收黑钱,在场内、还有场外无数双怀疑和敌视的目光注视下,裁判们的哨音仍会那么坚定、有力、那么底气十足吗?

TOP

球迷扭曲:不喊加油喊假球

每场联赛都是假球吗?每个裁判都是黑哨吗?为什么在中国每场比赛的场边,都会有无数个声音在高喊着“假球”和“黑哨”?为什么他们的愤怒如此执著?是谁给了他们如此坚定的信念:我看到的全部是欺骗。

  今年亚洲杯的决赛前,球迷们甚至为是否应该替中国队加油争论不休。国际赛场上,有谁会希望自己国家的球队失利吗?但真的会有中国球迷为中国队夺冠忧心忡忡:中国队夺冠了,那些场上的“大爷们”不得牛得找不着北啊?这些款爷现在已经就够牛的了。而如果中国队夺冠了,中国足协的那些领导们不是又有了一项政绩啊?你看他们都把中国足球管成什么样了?论坛里球迷们争论不休。而在中日决赛现场的观众席上,数万名为中国队声嘶力竭地呐喊着的球迷中,又有多少人是带着又恨又爱的心态去看比赛的呢?这就是中国球迷的可悲之处。

  在世界足坛上,恐怕没有任何地方比中国的足球场边有更多的高喊着“假球”的声音。当真正的假球与黑哨四处泛滥的时候,球迷们只能将被欺骗当作一种惯性,他们在渴望胜利的同时,心里也同样在寻找着场上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假球与黑哨的证据,被扭曲的心态中,即使是胜利的喜悦也被打了折扣。

[ Last edited by shishi on 2005-2-3 at 15:45 ]

TOP

俱乐部扭曲:不满咱就打裁判

当自己的球队遭遇了裁判的错判,俱乐部的老总会有什么反应?是坐在看台上微微一笑?是在赛后向足协上诉?还是在休息室里痛殴裁判?或者干脆冲进场内追打裁判?一个平时穿着西装、言谈得体的人,是什么让他有决心在众目睽睽之下与裁判放手一搏?

  裁判为什么会判错?这实在是个很蠢的问题。是人就会犯错误,可现在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那些错判都是无意的。每个俱乐部的老总在面对裁判的错判时,都很难微笑着摇头作罢。他会猜想这场比赛的对手是不是又做了什么手脚,特别是在客场,如果这种错判出现了数次而且最终导致了输球,那么这个裁判就肯定是有问题了。现在的中国足球,打裁判已不再是球员、教练、球迷的专利了,最近刚刚有上海某队、还有沈阳某队的老总打了人。现在,中国的俱乐部的老总们也开始习惯打裁判了。

  一个球员为什么会发挥失常?这实在也是个很蠢的问题。是球员就有状态不好的时候,但现在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这种失常是难以预料的了。一个俱乐部总经理说他原来根本就不知道“盘口”是个什么东西,可现在他是行家了,他每场比赛前都会研究研究。现在俱乐部在处理问题时都有一种前提,那就是每个人都有嫌疑,包括他们球队的队长。某个主力队员一下子就从主力阵容中消失了,这种情况似乎很正常,不需要有什么三堂会审,也不需要有什么确凿的证据。

TOP

球员扭曲:踢球挣钱赌球更挣钱

俱乐部给你的一百万薪水够多吗?你还会为另一百万而拿着自己的前途和人格去赌博一次吗?这并不是一个道德方面的选择题,这只是一个成功的可能性大或小的判断题。踌躇满志的赌徒心理,让太多年轻的人彻底丧失了职业道德,甚至人格。而这个机会却是中国足球提供的。

  每个球员都知道赌球最终伤害的是自己的职业、自己的饭碗,可这些人还是如此地“奋不顾身”,像是飞蛾扑火。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结束前捞到足够多的钞票,这些球员们的想法与许多贪官污吏们不谋而合。他们不管中国足球会成什么样子,他们的眼中只有现在,只有钱。

  当有人听到太多有关假球、赌球的故事,当他知道了某位故事的主角在大赚了一笔后仍在中国足坛中混得很好时,他的心态不可避免地扭曲了。他实在找不到一个理由可以阻止他也去做相同的一件事。中国球员的道德抵抗力是如此的低下,这也许并不难以理解。中国的球员有几个没有给教练送过礼、塞过钱?他们甚至从小就在父母的带领下到教练的家里“走关系”,他们知道这样做可以换来更好的照顾以及更多的上场机会,就这样,中国球员的价值观从小被扭曲。

  从小时逐渐养成的扭曲的价值观,到长大后身陷黑色的大染房,这样的遭遇恐怕谁都难逃利益的诱惑。人家说时势造英雄,可如今,在中国的足球圈子里,时势造出的却是一个个被扭曲了的罪犯。

TOP

媒体扭曲:偷新闻买新闻编新闻

“买断”让足球新闻也变得充满铜臭,足协新闻的不透明让假新闻层出不穷。新闻中随处可见的“某官员”、“记者从足协内部得知”,诸如此类,中国的足球新闻是受人关注的,可是与中国的职业联赛一样,中国的足球新闻也是一样的混乱、扭曲。

  中国足协其实有一位新闻官——董华,但是记者在他那里基本得不到新闻。中国足协偶尔也会对外公布一些事情,但那只是在他们认为有必要或是对他们有利的情况下。结果很可悲,为了能混口饭吃,足记们挖空心思去偷、去买,甚至是去编。举个例子,仅仅是一场国足的热身赛,媒体往往就会有数个版本,记者们打着“某官员透露”之类的幌子陈述着各自的小道消息,媒体的威严荡然无存。

  总有能搞到新闻的记者与媒体,但要得到这些新闻却要付出代价。新闻似乎是不可以买断的吧,但球员可以买断吗?花钱去买断球员接受采访的权利,这算得上是中国媒体的一个创新吧。而那些对别的记者闭口不谈,却肯对某些记者夸夸其谈的“某官员”,他究竟是如何做出对谁说不对谁说的选择呢?一个病着的机构管着一个病着的联赛,导致了一群病着的媒体,这就是中国足球新闻的现状。

TOP

主要原因就在足协无能

从1993年足球这个项目率先进行改革以来,必须承认的是,中国足协上下这些年一直都在不择手段、孜孜以求地争取国际大赛上的好成绩,国内联赛的好效果。但是十年后的结算是,国际大赛屡屡失利,国内联赛濒临崩盘——结果奇差。

  这应了初衷好,未必结果好的老话。可对于我们的足协来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糟糕的结果呢?

  规则漏洞百出

  戴大洪先生曾经说过,足协在制定规则时,往往就是那么两个人点灯熬夜干个一晚上弄出来的。少有集体的智慧,少有所有参与者的意见,也少有实施可行性的论证。这样的规则出来就正式颁布,然后就是漏洞频出、百受诟病。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末代甲A比赛中,按照足协上赛季名次与最后这个赛季积分相加的规则,出现了最后一轮重庆力帆队只有大比分输给青岛贝莱特队才有可能进中超的滑稽情形。

  而最近出现的现代队罢赛,在足协纪律处罚规则中竟然找不到“罢赛”这个名词。但是“罢赛”早就在中国排球赛场上出现过,在甲A中流产的“罢赛”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而今足协只能在没有明确依据的情况下,讨论对国安俱乐部进行处罚。而类似这样的规则疏漏俯拾即是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大到规则小到抽签办法。大家记忆犹新的还有,1999年10月乙级联赛上抽签出现的“6”、“9”不分的可笑争议。

  即使有了规则,中国足协也经常不公平地使用,比如去年底对中超资格的审核,长春亚泰一直指责辽宁俱乐部有问题,足协则一再袒护,最终让辽足进了中超。但是今年9月份足协出台一个罚单,明确了辽足进中超违规,但是并没有取消辽足的中超资格,用《北京青年报》当天该新闻的标题来说就是“足协扇了自己一个嘴巴”。2001年足协认定甲B的三场比赛为消极比赛,对5支球队进行处罚,按说性质一样,处罚应该区别不大,但是只有四川绵阳这个没有背景的球队被降为乙级队,其他四支球队都是被罚款了事。足协副主席阎世铎当时愤然喊出的“杀无赦,斩立决”这时不成了儿戏吗?

  足协对于这个项目专业的不尊重、不科学对待的另一个明显例子是,足协裁委会这个最需要专业人员领导的部门,主任竟然是不懂足球的副主席薛立。想象一下,在需要她拍板决定的时候,她凭什么拍板呢,难道是委员们的声音大小吗?

  这种规则的漏洞百出,以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怎能树立权威并有公信力呢?
1月19日,中国足协副主席阎世铎(右)与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王俊生在会上交流。

[ Last edited by shishi on 2005-2-3 at 15:45 ]

TOP

 体测荒谬绝伦

由足协来管职业球员的训练,这也是我们的发明。效果如何呢?拿受到诟病最多、最终停止的体能测试来说,大家都看到了,这些年无论是国内联赛还是国际比赛,我们并没有从中受益,反而明显的后遗症却显露了出来。

  很多技术型球员都是不堪体能测试而离开足坛的。而现在我们的联赛还有多少技战术含量?还有多少观赏性?球场上充斥着大多是没有头脑的工兵球员。

  对于中国球迷来说,看国内联赛,看国足比赛,除了因为地域的亲疏和国家荣誉感外,已经拿不出去赛场欣赏、享受比赛内容这个原因了。这不能不说是体能测试的一个副作用。而这个副作用在争议中沿用了将近十年,影响了几代年轻球员的成长,好笑的是,今年参加亚青赛的国青队都被足协官员自己斥为“糙哥”。

  我们不怕犯错误,怕的是错误一犯再犯。对于练足球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有几个十年可以耽误?对于看足球的我们来说,有几个十年可以等待?
1月18日,各俱乐部球员在海口嘉得足球冬训基地进行体能训练。

[ Last edited by shishi on 2005-2-3 at 15:46 ]

TOP

轻纵假球黑哨

今天轰轰烈烈的中超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无疑假球黑哨是腐蚀中超的一个原因。而足协在一年前本来是有机会对此进行严打震慑的。可惜,他们放过去了。

  2002年的反黑风暴,最后以龚建平被判刑收尾,但是大家都不认为这是个合理的收场,因为龚并不是“首恶”。

  足协以治病救人为由放过了其他所有黑哨。而特别让人无法理解的是,2003年1月31日,也就是人们忙于准备春节的前夕,足协出台了对6个行贿中间人和山东鲁能、上海申花、大连实德等行贿俱乐部实施10万元到80万元不等罚款的处罚。这些俱乐部曾经通过行贿百万金钱让自己留在甲A,而足协通过所谓的罚款而不是法律手段对他们进行处罚,而且还让他们留在甲A,其性质和行贿留在甲A几乎没有区别,这样的处罚有什么震慑力?它让人能够理解的一句潜台词就是:钱,可以摆平一切!

TOP

财务经营不透明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和日本职业联赛有一个区别是,我们的管理机关还把持着主要的经营权。

  中国的俱乐部巨额的投入靠自己狭窄的经营领域难以为继,而掌握着主要经营权的足协却没有起到应有的经营主心骨的作用。去年,足协给予俱乐部的场地广告回报是区区的200万元人民币。

  而最令俱乐部不满的是,把握着财权的足协的财务根本就不透明。回馈给俱乐部的资金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有任何依据。而且每年联赛处罚得来的大笔资金作何用处也没有明晰。像去年仅罚中间人和行贿俱乐部,足协就应收到430万元的罚款,这些罚款用到哪里去了呢?没有人知道。足协泛泛地说,每年留用资金主要是用来各级国家队的建设,以及女足青少年的培养。但是谁都知道,国青队偶尔出访一次资金使用都是捉襟见肘,今年甚至出现了打进土伦杯四强的国青队,已经没有回家的费用了。

  所以,最近实德老总徐明要求足协公开职业联赛以来的账目,就是想看看俱乐部辛苦为足协挣来的钱,到底都用到哪儿去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