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拔剑茫然 于 2007-1-5 18:19 发表
想起了当学生的日子........ :naughty:


同感。跟个旧贴。(见楼下)

[ 本帖最后由 重头再来 于 2007-1-7 16:04 编辑 ]

未标题-1 拷贝.jpg (35.93 KB)

未标题-1 拷贝.jpg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Share |
Share

TOP

杜塞尔多夫—我青春的驿站

杜市对我来讲,虽不是色彩斑斓,但也是温暖如春。

十几年前,临来德国时候,为去那座城市而踌躇。顺手拿来一份德国地图,见德西密密麻麻挤满了城市,想必工作好找,就从中挑了它们的首府-杜塞尔多夫。然后就与一帮北京的朋友唱着“长长的列车,少少的马克,哥们儿姐们儿奔西德”,经七天六夜的长途跋涉,在一个灰蒙蒙的清晨,降落到了无亲无故的杜塞尔多夫。手提沉重的行李,扛着空荡荡的脑袋,一屁股坐在火车站里一个看似舒适的椅子上,一口气还没喘完,来了一位侍者,面带笑容地递给我一个本本,我一下子明白了,靠,这是咖啡馆。咬着牙要了一杯咖啡,被宰去四马克。又咬了一下牙,买了一本杜市的地图册,哎哟,八马克唉。我马上清醒了,如此下去,我带的一千马克,还不是几下就没了。

看地图,找学校,很快发现学校所在何处,嬉皮笑脸走了进去。见到一友善老师,看了我交来的入学通知书,比划着跟我说,还有七天开学,我的宿舍要七天以后才能住。我的脑袋叮得响了一声。我比划着跟他说,能不能跟别人挤一挤?他笑了笑,然后摇了摇头。我稍微有了点激动,轻吼一声:那我住哪儿?他一转身,拿了一份小册子给我,然后耐心的告诉我行走路线。我似懂非懂按图索骥地去找这个所在。终于找到了,一看,Hotel Information,这几个字我认识呀。他x x的,我恶狠狠地骂了一句,让我住酒店?玩儿我呢,知不知道本大X带了多少盘缠?当时已是下午六点多了,拖着大包小包奔了一天的我,已经没有了其他的选择。住吧!

“No Expensive”我重复着用“非常准确”的英语告诉对方我的愿望,生怕整拧了。最后终于找到一个名字巨大,店面巨小,90马克一天的Hotel Manhaton。得,揣着心虚的冷静,迈着软绵绵的步伐,咬了一口方便面,消失在迷茫的夜里。 我终于没有露宿街头。

第二天一早,我直奔火车站,等候我期待中的猎物-中国学生。不知是我脸皮薄,还是我面目狰狞,见到的几个亚洲人,均目不斜视,弄的我是上下不着调儿。一看快十二点了,赶快返回酒店退房提行李,然后又杀进火车站,心急火燎地凝视每一个路过的亚洲人。也许是着急催的,我的面目更加狰狞,那些路过的人,连让我落下目光的空当都没给。没办法,傍晚时分,身心疲惫的我步履瞒珊的又返回了那个酒店。

那个当班的对我满脸微笑,那意思是,回来了您!我爱搭不理的冲他一努嘴,那意思是,还要那间房。他一伸手,我掏出180马克,伸了两个指头,那意思是,你大X我住两天(我现在太需要一个短暂的宁静了)。你猜,他怎么着,他竟然也向我伸出两个手指头,然后在一张小纸片上写了几个数字。我放眼一看,我靠,改成99马克一天了?你,你,你这是趁火打劫,落井下石,往我伤口上撒盐那你,你他x x的。那种酸楚,那种委屈,即使是今日的我都会说出:他x x的。

嗨,不就是钱嘛,穷家富路,阿Q及时地让我回心转意,在酒店住了下来,一住就是六天直到开学,用去了我四分之三的盘缠。可我一点儿也没后悔,只是有点儿心虚肝儿颤 。开学了,如释重负的我,捏紧所剩不多的钱包,背着,拉着大小行囊,狼狈地行到了歌德学院,开始接受各色人种的同情或诧异的目光。而我做全然面不改色状,只等拿到宿舍钥匙,以便安家。钥匙拿到了,家在机场附近。这那里是宿舍,不就是德国人的家吗?哎,凑活住吧。房东很和蔼,告诉我如何坐车,如何卖月票。这个我懂,在北京我十岁开始就买学生票了,方便得很。谁知道,到买票的时候您知道多多多少钱一张杜塞尔多夫的月票?88马克,我立马晕倒。

我放下了所有的“杂务”,然后开始了疯狂的找工。杜市有多少烟筒我不知道,可我知道有多少中餐馆,杜市有多少水泥塔我不知道,可我知道有多少中国公司。我深入老城,而不知老城为何物,我踏遍莱茵,而不知莱茵从何而来。积年累月,我穿梭于杜市的大街小巷,为生存,为马克,不停地奔波,从无到有,从有到知足,从孤身只影,到牵儿挂女。杜市于我,已不可分。

诚然,杜市没有罗马的辉煌,没有巴黎的灿烂(这种类比是否恰当?)以至于有朋自远方来,能像他推荐的观光点,就是那个水泥塔,加上一些自己都无法开口炫耀的杜市历史。她实在太简单,她实在太短暂。但是她现在的商业凝聚,却远不是简单二字所能包容的。且不说她是日本公司在欧洲最大的聚集地,且不说她是华人电脑公司产品的集散地,就说她蕴含的巨大商机,已是杜市华人发展的无限机遇。

本人有幸走过欧洲,见识过不少的名胜古川,为他们曾经的繁荣,为他们已有的辉煌赞叹不已,可仅此而已。曾经被罗丹拒绝的埃菲尔铁塔,现在不也成为法国现代文明的象征?一切现代不被人们所接受的事物,谁又知道几百年后不被那时的人所感叹唏嘘呢?我们应该放松地享受我们的现在。

曾经是某年某月,在一个细雨蒙蒙的秋日,与友人走在碎石斑驳的老城,撑一把伞,挽一只手,落座于莱茵河畔的酒吧,要上一杯老啤,燃上一支久违的香烟,细听雨滴的奏鸣,而落日时分,恰有一屡霞光穿过厚厚的云层,映红那一片杜市的新楼旧居,此情此景,又岂是一个遐意所能包容得了的。

后话:虎头蛇尾是我的一大毛病,特别是堆砌文字的时候,很难静心地写到最后。杜市不美,我知道,但对我和我生活在这里的朋友们来讲,这已不重要,不仅因为这里曾经是我们青春的驿站,更因为她是我们今后的家。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TOP

原帖由 重头再来 于 2007-1-7 16:00 发表


同感。跟个旧贴。(见楼下)

:snicker:

TOP

原帖由 重头再来 于 2007-1-7 16:02 发表
杜塞尔多夫—我青春的驿站

杜市对我来讲,虽不是色彩斑斓,但也是温暖如春。

十几年前,临来德国时候,为去那座城市而踌躇。顺手拿来一份德国地图,见德西密密麻麻挤满了城市,想必工作好找,就从中挑了它 ...


  还能记起些当初见到你的情形,心想:这人怎么这么贫!:naughty:
  
这些文字不知能勾起多少人当年的心酸 。先苦后甜,如今的段爷往杜拜那七星级酒店一住,都忘出来了。:naughty:

TOP

我先在这儿占个位 ,等着听续呢。。。。。。。。。。

[ 本帖最后由 青青草 于 2007-1-7 19:05 编辑 ]

TOP

好文!!!!!!

同时也让我回到了初到德国的那些日子。。。。。。。。
“爱无永恒,藕有例外”

TOP

[quote]原帖由 重头再来 于 2007-1-7 16:02 发表
杜塞尔多夫—我青春的驿站

我也一字一字的看完了。然后,忽然发现已是满脸的泪水。想起那些初到德国的日子,我们经历着该经历的,迷茫过,哭过,笑过,希望过。。。。。。。。。。。现在想来那时的生活还算有滋有味。。。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北京的酒吧里,看到临座一群留法的学生,在大声喊着:为巴黎干杯。。。。。。。看着那些在烛光中泛泪的眼光,我突然觉得这是一群熟悉的陌生人。我相信他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和感触。是啊,发生过的,只是往事,可是我是多么的留恋。我默默的举起了酒杯,心里默默的念着:干杯,为了往事,为杜塞尔杜夫。因为那里留下了我们的日子,那些和青春有关的日子。

干杯。。。。。。。。。。。。。

段爷,上小二儿。。。。。。。。

TOP

哇塞, 91年的段爷瘦的好心酸, 一看就是吃不饱穿不暖受了大苦的样子.

不堪回首啊 -- 一把鼻涕一把泪, 如今咱也脱离了旧社会!
着眼未来啊 -- 一路笑声一路歌, 如今咱也冲上了小康车!

今天的段爷, 发福有方.

图1: 咱喝酒, 尤其是和女将们喝酒, 就是背手 --不扶(服)!

图2: 瞧咱家这俩花骨朵儿, 性感如我!

与众女将喝酒, 背手不扶!.JPG (32.14 KB)

与众女将喝酒, 背手不扶!.JPG

咱的俩个花骨朵儿.JPG (19.49 KB)

咱的俩个花骨朵儿.JPG

TOP

"闲云一片"这几天沉静如水, 不见你的泛波漪涟, 咱大家想你的春波碧草啊!   
"秋高气爽"有这么流畅细腻的文笔, 想必来德的经历定是很精彩, 也来上一段吧!  

青青草总是这么的煽情鼓调, 让大家心心相怜!

人到中年, 心中常涌出历历往事, 当我们鹤发童颜的时候, 手挽着手, 大家相聚在莱茵河畔, 看着河水渊源的流, 闻着杜塞尔多夫第二故乡泥土的清新芬芳, 回味着刚来德国时候的艰辛, 创业的困苦, 不断的挫折, 最终是事业上成功的欢悦, 生活的平稳, 家庭的美满, ......  青春的激情, 中年的沉实, 老年的祥和安康......一切自不在言中

[ 本帖最后由 bingkafei 于 2007-1-8 14:26 编辑 ]

TOP

原帖由 重头再来 于 2007-1-7 16:00 发表


同感。跟个旧贴。(见楼下)


这双"锻工"牌白球鞋最可爱:naughty: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