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厂商:反应平平,事不关己不置不问。

  在笔记本电池频繁发生爆炸事件期间,笔者曾致电过国内几家笔记本厂商,迂回的想咨询一下相关人士对于笔记本电池爆炸事件的看法以及自身品牌路线的发展,只可惜收效甚微,大部分厂商都婉言拒绝了我们的咨询,偶尔有两家愿意回答的厂商也是避重就轻的敷衍了我们几句。

  在笔者刚刚截稿之时,便获得了联想联手IBM宣布全球同步召回52余万隐患笔记本电池的好消息,这种开创国内笔记本首次召回的先河也算对其他厂商有了一个小的刺激吧。

  当然,我们无意去批驳国内一些厂商在这方面的态度与意识,只是在科技的高速发达和消费者的日渐理性消费的大势之下,品牌厂商的产品劣势已日渐明朗,虽然有些厂商的产品没有被爆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谁又能保证在“问题电池”风暴席卷整个笔记本行业的大环境下,他们能永远高枕无忧呢?戴尔、苹果、东芝、松下这样的常青藤品牌尚可凭借庞大的财力和物力进行召回之类的弥补措施,可一旦问题蔓延到那些国产中小品牌的身上,他们很可能会为此付出灾难性的代价。

  或许国内的厂商都习惯了一种应急能力,往往当事情发生之后再去想着他的解决方案,而对于去选择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他们可能在这方面的预算少之又少。

  结语:品牌意识,几时深入人心?

  众所周知,国内的笔记本电脑产业才刚刚起步,众多厂商也一直在打着品牌建设的口号生产营销,只是在一场场貌似喧哗的背后,我们并没有看到些真正意义上的措施出台,电池事件之后的美日等国家,正积极筹备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但到目前为止,国内似乎还没有针对于此类事件提出任何的想法,如果说整个行业在起步之初,为了各方的独立利益而掩盖一些问题。即使出了问题,也可以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土方子勉强坚持一阵子。种种先例已经表明,等到这些问题的隐患越积越深时,便会出现一发不可收拾的惨局。

  而在此时,一个权威的标准诞生的意义就显得举足轻重了。

  今天的笔记本市场的发展很明显也陷入了一种技术和创新的僵局,功能得不到实质性的突破和电池技术的长久隐患已忧为各大品牌厂商头痛不已的问题,而所谓的创新也只不过停留在实体的表象而已,宽屏、高亮、酷壳也快被炒成了陈芝麻乱谷子。其实,索尼电池只是一个个案的标志而已,在笔记本电池没有推出相关标准以及技术欠缺的背后,相信能引起我们深思的还有更多。

  由此细细想来,召回,对于树立品牌来讲,不能不算是一件值得嘉许的事情。
Share |
Shar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