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推动物流现代化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我指的不是技术,而是国情。物流都是在国际上经济处于优势的国家,他们推动物流主要是作为一个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推动力。在这方面物流是可以完成的。但是中国,劳动力便宜,那么物流的引入和实现的成本是否大于通过劳动力进行物流的成本就成了物流能否在中国很快实施的一个关键。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物流的引入符合企业本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但是同时给社会带来短期的负面影响就是劳动力的失业问题。虽然是短期的,但是不能不考虑给政府带来的负担和压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要实现物流现代化的前提我觉得应该是首先实现最基础的标准问题,比如国内到现在都没实现Pallete大小的标准,据我所知,国内Pallete的大小竟然不下7种,居然还有正方形的。那这么实现Volumnutzungsgrad的最大化,相关的涉及到的行业又怎么实现最优化处理。

TOP

1。技术基础。
2。企业的认可度,主要是通过物流要带来真正的利益。
3。大趋势,物流技术的发展有自己的必然性,但是现阶段是否能在中国快速发展,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劳动力的成本,失业问题。。
4。其实企业最关心的就是物流能否在现阶段在中国,尽快的真正的给企业带来利益。
5。物流是企业最终的选择,时机的选择也很关键,现在就投入资金还是以后在投入,投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现在中国企业考虑的首要因素。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这是具体细节问题,palette的标准化是必要的前提之一,同时大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网络的建立也是必要的前提。包装垃圾的处理设备,等等没有这些同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物流“单方面 的技术应用”的发展只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压力。

[ 本帖最后由 二楞子 于 2006-3-3 11:27 编辑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关于pallete: 根据托盘专业委员会的调查,我国目前流通中的托盘规格有几十种,并且还有增多之势。国际标准(ISO)原来有4种托盘标准规格,即1200×800,1200×1000,1219×1016,1140×1140。现在ISO规格又通过了新方案,增加了1100×1100和1067×1067两种规格(单位均为mm),变为6种标准规格。对应于新的国际标准,我国托盘标准的修订工作尚未进行。但原则已经有了:第一,没有必要提出上述6种以外的规格;第二,我国也不宜同时推行6种规格,应根据国情确定推行的重点,选定1~2种规格作为推行的标准,逐步加大标准托盘在使用中的比重。

  人们的视线很快就落在了1100×1100和1200×1000这两种规格上,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是正方形,另一种是长方形,因为这两种规格在国内使用的相对比较多。在塑料托盘中,这两种规格约占50%左右。于是,主“正”派和主“长”派只要碰面就会各自为阵,争论不休。

  据悉,目前标准化托盘的使用率,澳大利亚为95%,美国为55%,欧洲为70%,日本为35%,韩国约为27%。在美国、日本,托盘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政府为推进物流标准化、提高托盘的利用率,相继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可见,我国标准化托盘使用率的提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原帖由 dortmundinfor 于 2006-3-3 11:05 发表
要实现物流现代化的前提我觉得应该是首先实现最基础的标准问题,比如国内到现在都没实现Pallete大小的标准,据我所知,国内Pallete的大小竟然不下7种,居然还有正方形的。那这么实现Volumnutzungsgrad的最大化,相 ...

你说的正方形一样可以做到空间最大利用滴。关键是针对的Ladegut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还有关于托盘的标准化的文章,大家可以关心下,中国的困难在哪?
  近几年来,国内的专业化物流公司和商业企业配送中心渐成气候,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也在物流配送方面有所动作。随着物流产业基础市场的发育,我国的物流标准化工作开始启动。今年,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策划出台了《物流术语》(以下简称《术语》),用以完善和规范物流产业的理论基础和合同用语,然而这个初衷的落实并不顺利,不少企业认为《术语》并不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一些专家也对《术语》中的定义提出不同意见。这些让人不得不进行反思,物流标准化建设的出路究竟在何方?抱着这个问题,记者目前走访了一些走在标准化建设前沿的物流界人士。
   关于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张成海作了如下的概括:首先,尽管我国建立了物流标识标准体系,并制定了一些重要的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但这些标准的应用推广存在着严重问题。以《储运单元条码》为例,应用正确率不足15%。其次,缺乏货物运输过程中基本设备的统一规范,如托盘的尺寸、卡车的大小、仓库货架的尺寸等无法配套使用。其中托盘标准存在的问题较为典型,我国的物流企业有的采用欧美标准,有的采用日韩标准,还有的干脆自己定义,由于与产品包装箱尺寸不匹配,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系统的运作效率。再次,商品信息标准化工作落实后盲目前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在一次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组织的调查中,在234家工商企业中,仅有6家与贸易伙伴的数据一致,占2.6%,严重影响了作为物流管理基础的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在实际操作中,最尴尬的问题莫过于有标准而得不到承认和推广。这种现象的广泛存在,深刻揭示了我国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落后的现状。中国物流与采购协会会长丁俊发谈到这个话题时表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因素非常多,体制性障碍是关键因素,表现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一种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态。供应链管理要通过信息网络系统把物流资源加以整合,而目前这些资源还没有完全进入到市场里面去,是由各个政府部门分别管理的。另外一个体制性障碍就是企业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状况,市场经济要求社会化的专业细分,但现在分离进程非常缓慢,很多工厂都依赖自己的仓库和车队,使用率低、运输成本高,破损率极高,这都是体制性障碍。除此之外,物流人才匮乏、多元化投资环境发育不成熟等因素,也制约了我国物流标准化的发展。
   部门分割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资源管理的体制性障碍直接造成了物流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落后。尽管国家标准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但由于物流产业跨越了行业,标准的归口管理大多数设在各个管理部门的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例如条形码标准的归口管理单位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集装箱标准的技术归口单位是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托盘标准技术的归口管理单位是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而这些标准要达成统一,需要进行很多协调工作,衔接难度非常大。在今年六部委上海物流会议之后,在行业协会和技术监督部门的推动下,一些实质性的活动陆续展开。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张成海透露,我国的供应链过程管理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紧张筹备之中,秘书处设在中国物流编码中心,只要职能之一就是开展物流标准化管理的协调工作,最大限度的实现技术标准的统一。
   除了管理体制的问题外,市场化发育不足也是既有标准得不到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中,技术标准通常是从行业自发需求中产生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技术部李建辉介绍了一个实例,新加坡原来没有自己的托盘标准,在与国外托盘租凭公司的竞争中,本地的专业物流公司逐渐形成规模,在行业协会和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努力下,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托盘标准。在我国,市场需求还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国内除了宝供、海尔等几家大企业之外,很多搞物流的企业都是从传统行业转型的中小企业,尽管更换了公司名称,但操作理念和规范还比较陈旧。由于标准化的普及有赖于产业自身的发育程度,在这些企业中推行物流标准化显然具有很大难度。一些人认为,行政手段可以解决物流标准的推广问题,但事情绝非如此简单,没有市场基础的标准只能是空中阁楼,真正的动力必须来自市场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讲,建设物流企业和建设物流标准具有共同的目标。
   不少物流人对即将成为的供应链过程管理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抱有很高的期待,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张成海对此作了简要的介绍。我国的供应链过程管理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在案国际化方面先行一步,加入了ECR Asia,多外名称是SCM China。由于中国已经在9月17日完成了入世的所有法律文件,加快管理模式和技术标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势必成为委员会今后的重要工作方向。技术委员会本身并不具有过多的行政管理职能,物流应当由政府来创造产业发展机遇,行业规范则是在市场推动下自发完成的。有一种观点认为,随着国外公司大举进入国内市场,物流的标准化水平会依靠“拿来主义”迅速提升。尽管这种假设存在可能性,但恐怕没有人愿意因此付出惨重的市场份额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标准化建设必须抓紧时间,在入世3-5年的缓冲期内有所作为。虽然标准的制定和饿施行中存在着不少消极因素,但物流业界必须为此付出努力,因为这是掌握中国物流自身命运的唯一办法。
   综合专家们的意见,除去不同行业间标准化部门的统一协调之外,在标准规范的制定工作上也应有所改善。一是要制定物流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这是由于我国缺乏对物流标准化进行系统研究,各级政府往往集中精力和资金发展园区,而在技术支撑方面投入得不够。二是要制定物流设施标准规范。由于集装形式是未来主导形式,因此要在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储存等环节中,以集装系统为基点建立标准哈。参照ISO600MM*400MM的基础模数尺寸,建立包括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以外的各包装单元的尺寸标准、运输工具的尺寸标准等。三是制定物流标识系统标准规范,实现物流过程的实体与信息协调统一。四是建立物流信息服务系统。“中国电子口岸”、港航EDI等网络信息技术的投入应用,为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平台,应完善这个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加紧扩大标准化数据在企业间信息交换中的应用。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原帖由 dortmundinfor 于 2006-3-3 11:05 发表
要实现物流现代化的前提我觉得应该是首先实现最基础的标准问题,比如国内到现在都没实现Pallete大小的标准,据我所知,国内Pallete的大小竟然不下7种,居然还有正方形的。那这么实现Volumnutzungsgrad的最大化,相 ...

根据2002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委员会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大城市对300多家企业的调查,目前我国在流通中使用的托盘规格主要包括(单位:mm):2000x1000;1500x1100;1500x1000;1400x1200;1300x1000;1200x1000;1200x800;1200x1100;1100x1100;1100x1000;1100x900;1000x1000;1000x800;1200x1200;1300x1600;1300x1100等几十种规格[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

pallte的标准化,首先要让国内企业切实感受到它的必要性。现在中国企业多数都是自己使用自己的托盘,这样的物流链是有问题的,我们缺少自己的国家的或者全局的托盘总用系统。削减了物流链应用的价值。但是一个真正现在化的托盘公用系统最少投资要上亿,谁来投资?


托盘规格与产品包装、叉车、货架、集装箱、运输车辆以及搬运设备与设施等都有严格的匹配关系。建立托盘共用系统,负责租赁、回收标准化托盘,引导更多的企业使用标准化托盘,促进托盘在企业间循环,不仅可以有力引导托盘标准化,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引导更多的企业选用标准叉车、使用标准货架,租用标准运载工具,建设标准的仓储设施,全面推进我国物流标准化进程。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在以近30%的速度迅猛发展,而物流成本却没有随着物流规模扩大而降低。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统计,1991年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例为24%,到2003年这一比例仍高居21.4%,经历了13年的发展仅仅降低了2.6个百分点。目前,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只占GDP的9%~11%,我国却整整高出发达国家的一倍。如果建立托盘共用系统,引导托盘标准化,逐步实现托盘联运,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使物流成本降低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1.有利于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2.有利于改善物流服务质量
3.有利于节约社会经济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