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国外是怎样实施对新闻报道监管的

http://www.globalview.cn/ReadNews.asp?NewsID=15561人在德国 社区- X( I* o4 w  b

9 G8 v; _5 S: {

国外是怎样实施对新闻报道监管的


" W& `+ M  g1 G' u9 b8 G/ Y

文有仁 

    ……………………………………………………………………………………………人在德国 社区# m3 C; a) y- w" w, P# }
    环球视野编者按:这是一篇介绍并分析西方一些国家如何监督管理新闻舆论的文章,作者是新华社一名资深记者,曾担任过新华社驻波兰首席记者和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他对新闻宣传和新闻理论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
  V$ X( K0 f* s人在德国 社区    多年来,有关“新闻自由”的话题,在新闻界一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分歧和争论。新闻媒体是否存在着阶级性?有没有“超阶级”的新闻宣传?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新闻自由”?西方国家是否真的存在如他们所说的不受任何约束的“新闻自由”?这篇文章对这些问题均有涉及,并引用了大量翔实可靠的资料,进行有理、有据、鲜明、准确地阐述和分析。
) l6 ~; P: x/ ]9 l# z) [5 u+ x    一个时期以来,某些所谓的改革“精英”和那些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民运”人士,把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其中包括所谓的“新闻自由” 一套货色,吹得天花乱坠,以此来欺骗和蒙蔽国人,妄图达到他们西化、分化,和平演变中国的罪恶目的。
0 ?. P6 C+ |6 a1 e# a) E, L    假的终归是假的。文有仁同志的这篇文章,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彻底揭穿了所谓西方“新闻自由”的神话和骗局,还其本来的真实面目。
! C! m6 N1 t( K5 w…………………………………………………………………………………………………5 J- n* `' z0 ~) x# T& G1 y0 `
    在阶级社会,媒体总是在充当阶级的喉舌、工具;统治阶级也总是要利用审读、阅评、监管等手段,使媒体更好地成为自己的喉舌、工具。6 J% p/ \2 b! H1 [
    西方国家在战争时期实行严格的新闻事先检查制度,扣发或删改不利于政府和军事部门的新闻。这是战争时期的特定情况。这种新闻事先检查受到各国新闻界普遍反对,认为有悖于新闻自由原则。本文不打算涉及这一方面,只谈西方国家平时对新闻的事后审读与监管。
+ Q# O; b4 N5 x1 Y2 `, zcsuchen.de    西方国家为了保证主流新闻媒体当好国家统治当局和垄断资本集团的喉舌和宣传工具,十分重视对媒体的他律(监管、约束)和自律。而国家有关机构、有关社会团体以及媒体自身对各家媒体新闻报道的事后审读和评议,是他律和自律的重要前提。新闻评议是保证主流新闻媒体当好统治当局和垄断资本集团喉舌的重要手段之一。csuchen.de/ |2 f0 [6 w4 |0 x+ G, Q
    西方国家有关机构、有关社会团体以及媒体自身对各家媒体新闻报道的事后审读和评议是如何进行的,我们看到的材料不多。但他们的他律和自律无疑都是根据事后审读发现的问题做出的。通过他们的他律和自律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新闻事后审读和评议的大体情况。6 q+ `: o' F) Y* \
   一、西方新闻他律和自律的提出人在德国 社区6 T3 W" t! @* O
    美国在独立战争结束后,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斗争日益凸显。1861年到1865年,以林肯总统为代表、主张废除奴隶制的北方同南方奴隶主之间爆发了内战。这场“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形成了共和党、民主党两党相争、轮流执政的格局,一直维持到现在。美国《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指出,“在新联邦共和国初成立时的报刊的特点是党派色彩,攻讦、诋毁、肆无忌惮。”在19世纪、20世纪初以前,美国“大部分的报纸都是极端党派性的。”(美国韦尔伯•斯拉姆等著《报刊的四种理论》第88页、第70~71页,新华出版社,1980年)德国和法国到19世纪中叶和80年代初,先后进入政党报刊时期。
) ]4 d; ]3 w0 h1 ~6 A- J( ^    到19世纪中叶,欧洲和北美资本主义制度已牢固确立,党派林立,党派报刊达到最盛时期。这些党派报刊都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同时也维护自己党派利益这一社会效益,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群众对党派报刊不能客观地报道新闻事件的不满日益增长。不隶属政党的、独立的商业报纸开始出现。19世纪后期,西方新闻事业由党派报刊时期进入商业报刊时期。
0 L) Y  ~. n, F; S2 T7 C  r/ J0 }    进入商业报刊时期以后,西方各个报刊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争夺读者和销售市场,展开了十分激烈的竞争,出现了种种弊端。一些报刊为了吸引读者眼球,罔顾职业道德,不择手段抢新闻,以色情、凶杀、抢劫、揭露个人隐私等低级趣味新闻吸引读者而危害社会道德,迎合广告大户需要,发布假新闻,或扣发揭露广告大户不法行为的新闻。这些做法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和新闻职业道德,严重损害新闻公信力。6 x+ D" ]3 M! L; X9 J4 Z8 f  L# `
    19世纪末,西方新闻界从更好地充当资产阶级喉舌、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和维护报刊公信力出发,提出了新闻他律和自律问题。csuchen.de% ?2 _# P& Y% R& ?  f5 w
    进入20世纪,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财团间、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激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激化。资产阶级各个集团和政党更加激烈地争权夺利,利用新闻媒介互相攻击、揭露,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的丑恶和本质。无产阶级政党在政治舞台崛起,日益壮大,其报刊影响越来越大,对资本主义进行了越来越深刻的揭露。媒体的新闻报道暴露了资本主义本质,使人民越来越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起来反对垄断资本集团,危及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地位。5 L, _1 j, @) r6 b3 h+ f- i5 R
    就在这种背景下,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者和政界一些人士提出了新闻的“社会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强调报刊要为政治制度服务和为经济制度服务,对社会负责,实行“有控制的新闻自由”,政府可以“干预和控制”新闻活动。“为政治制度服务”,“为经济制度服务”,“对社会负责”,其实质是西方的媒体必须为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服务,对资本主义社会负责。这就是它们新闻自由的底线。在这个范围内它们享有新闻自由,它们不能自由越出这个范围。这条底线也是西方新闻监管、他律和自律的准绳。; M- ?* n- b, L1 S! {( h
    西方没有“新闻阅评”一词,但不是没有这项工作。他们较经常用“新闻评议”、“事后审读”的提法。“新闻评议”中译文也常被译为“新闻评论”。但据《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的释义,“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或作者个人就新近发生的事件、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或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等阐述自己观点、立场的新闻文体”。《宣传舆论学大辞典》(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的释义是,“新闻评论”又称“新闻言论”,“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专栏评论、述评、编者按语等”。“新闻评论”显然不是指对媒体自身的新闻报道和各方面工作的评议。因此中译文采用“新闻评议”一词来专指对媒体自身的新闻报道和各方面工作的评议也许更恰当一些。“新闻评议”、“事后审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新闻阅评”。新闻他律和自律的各个案件的提出和处理,都必须以社会各界、新闻界以及官方新闻管理部门的“新闻评议”、“事后审读”为前提。研究西方新闻监管、他律和自律,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西方对新闻报道的“事后审读”、“新闻评议”,或曰“新闻阅评”。( o9 _) Q% I, n, c& m6 R
   二、国外新闻自律与新闻他律措施  M7 V! x% I6 D& b# G2 W2 P, k! K
   (一)新闻界的自律与他律csuchen.de0 {: w& I/ p$ X/ c! a  e9 \- u% v
    1874年瑞典报纸主笔们成立瑞典舆论家联谊会,其主要任务包括:建立新闻事业的工作标准,维护新闻事业的尊严与责任,以免内部腐化和受外界攻击。这被认为是世界新闻界自律开始的标志。csuchen.de$ `, w7 X; x6 \& l" Q
    美国著名报人沃尔特•威廉斯1908年出任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首任院长,随后主持制定了《报人守则》。其中规定,报纸要“为大众服务”,“正确与公平”,“只应写作自已深信为真实的事物”,新闻、广告与评论“应有一个真实与清洁的标准”,不应“受贿”,“热爱国家,同时竭诚促进国际友谊”等。这个守则以后被译为50多种语言,成为许多国家新闻他律与自律的重要参考。
+ L0 }9 O) a  e9 T人在德国 社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有约50多个国家有各种形式的新闻自律。一些国际新闻从业人员机构也制定了国际性记者自律准则。其中较著名的有,1954年国际新闻记者联合会通过的《记者行为原则宣言》,1954年联合国大会决定颁发各会员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参照执行的《国际新闻道德公约》等。它们的基本内容包括:强调社会责任,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大众利益,保护并限制滥用新闻自由,尊重公民的私人权利如隐私权,失实更正,批评允许答辩,保护消息来源,报道真实客观公正,廉洁,不接受影响公正的馈赠,新闻界相互合作等。有的职业道德准则还规定对违反职业规范的行为,予以道德谴责与组织处罚。4 h. @! q' f- L% w- O
    为了落实新闻工作者职业规范,一些国家新闻从业人员团体设立了新闻评议会、记者法庭之类机构。( u1 _0 q: a" H- S: v- k8 z
    1916年,瑞典舆论家联谊会、报纸发行人协会、记者公会三团体联合设立了瑞典报业荣誉法庭。荣誉法庭对报刊刊发的歪曲事实、侵犯隐私权、歧视少数人等报道,以及拒绝被公开批评者的答辩权之类案件加以审理,作出判决。荣誉法庭的判决通过通讯社、报社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刊物予以公布。被判违规的报纸,也往往会刊登荣誉法庭的判决文。
2 K/ M- S* F; ?6 y& c  T人在德国 社区    俄罗斯记者协会成立于1918年11月。苏联时期,记协所有费用来自政府财政拨款。苏联解体后,记协成为独立的民间组织,费用完全自筹。记协的主要职能是维护新闻工作者的权益和行业自律。记协设有新闻仲裁委员会,对重大新闻纠纷进行仲裁。! z) w' L& Q; v) t. d, L4 m2 Z) E
    波兰记者协会1987年10月通过的《记者道德准则》规定设立“记者法庭”。这类审议记者职业道德的机构较著名的还有丹麦的更正委员会、英国报业评议会、意大利全国报业新闻评议会等。
! c! W9 u) k8 u+ e: Z5 v( n- N* r    这些新闻职业团体的这类活动,对社会说来是新闻界的自律,对各个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说来则属于新闻界对他们的“他律”、监管。csuchen.de; c+ a9 @/ h( E0 Z
    几十年来,美国先后出现了一些专业性新闻评议杂志,定期对新闻工作者及整个大众传播工具的状况进行职业性评议。例如,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新闻界首先出现一家专门评议新闻工作的杂志《尼曼报告》,60年代初哥伦比亚大学普利策新闻学院出版了《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1968年以后芝加哥新闻工作者出版了《芝加哥新闻学评论》。有些报刊如《华尔街日报》、《全国观察家》周刊等,也时常对新闻工作情况进行评议。
: S: o1 d2 L# [1 U3 p/ v    在英国,除对广播电视等特定媒体外,新闻出版业主要采取行业自律的方式自我管理,即由新闻投诉委员会(PCC)制定行业规则,独立仲裁和处理违规事件。凡被判定违规者,当事报刊必须在显著版面全文刊载新闻投诉委员会的裁定。  4 I) H* Q, t' `
    新加坡《联合早报》是新加坡报业控股有限公司的旗舰报。它十分重视自律。报社设有评审团审读报纸,评价报纸,评审团由老报人、专家、大学教授组成。每月有月评,每年有年评。
1 \. @$ ~, |! b" j0 O" S   (二)西方国家政府对媒体的约束、监管(他律)+ U4 p$ N$ y% I; A
    大多数国家采取法治形式对本国新闻媒介加以约束并进行监管。它们以立法形式通过与新闻相关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与新闻相关的规定、规则,作为国家对新闻媒介实施监管与约束的主要依据。! w# @* K0 t2 n& K
    目前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一是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欧洲大多数国家采取此种方式。如法国《出版自由法》,葡萄牙《新闻法》等。其特点是法院审理案件只能依据和服从新闻法。二是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案件,即判例法,但没有成文的《新闻法》,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通用。例如英国的《诽谤法》,美国的《宪法》第一修正案,其中条款在大量的新闻诉讼案中被法官加以具体解释,成为处理新闻法律和道德问题的最高准则。1966年,美国制定了《信息自由法》,该法案建立了公众有权向联邦政府机关索取任何材料的制度,规定了信息公开和不公开的标准。1976年,美国制定了《阳光下的政府法》,要求合议制的政府机关的会议必须对公众公开,但又规定了九种例外的情况。三是有些国家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在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中采用。
! e3 z9 Z$ e- Mcsuchen.de    西方国家政府对新闻工作实施的管理分为硬性和软性两种。; ]( i1 D+ |4 j" ~& j. g- z
    美国政府在和平时期主要以下列方式对媒体实施软性调控:
! Q1 |6 C- i3 m6 a    1、美国公共关系机构遍布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其任务是通过控制公务信息来源而管理媒介的信息传布。
/ J. N! j$ P# y! \    2、政府以主动发布消息或保密制度(战时新闻检查制度)及示意新闻机构扣发等形式来控制新闻的传布。
' e* K5 E# f) d; B3 p- `& y. \    3、对新闻媒介实行“胡萝卜与大棒”政策。《纽约时报》历届发行人都受到政府的不菲礼遇。尽管这并不能保证报纸对政府随声附和,却有助于潜在影响媒介决策过程。由于政府和新闻界冲突较多,政府往往在必要时发表声明,对媒介施以“棒喝”。
9 E2 P+ }7 G  ~. `) g- m    硬性调控,有行政调控、法律调控和资源调控等方式。战争时期,硬性控制成为主导,除上述硬性调控方式外,还借助战时新闻检查制度、保密制度以对越轨媒介惩治。
, Z' v  g8 {' `+ s: @- Z) W% mcsuchen.de    在美国新闻界有来自于行业外的监督组织,一个名为“媒介研究中心”的机构自1987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把抵制自由主义偏见的政治平衡带入国家的新闻媒体中。(注:见王永亮  阎志英《美国新闻自律的启示》,《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7月18日)+ k9 ~$ r6 m) ?, o9 H8 `
    英国报业自律主要通过报刊投诉委员会和全国记者联盟的道德委员会来进行。这两个委员会在英国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机构。报刊投诉委员会是独立的机构,成立于1991年,是英国报业的一个全国性新闻仲裁机构,负责处理公众对报纸和杂志编辑内容的投诉。它发挥着最主要的报业自律组织的作用。报刊投诉委员会主要通过“行为规约”来对报业进行监督。目前实行的规约一共由16个部分组成。它们是:准确性、辩护机会、隐私权、骚扰、对悲痛和冲击的侵扰、未成年人、性侵犯案件中的未成年人助听设备、医院、犯罪报道、误传、性骚扰、歧视、财经报道、机密信源、稿费支付等。1953年,英国成立报业评议会。评议会对新闻媒介“表现出一种权威性的关怀”,惩戒报刊的不良行为。(见《 国外报业核查与自律机制透视》,中记传媒网,2004年4月12日)
' z3 X  K4 W& b   三、美国在新闻实践中的新闻监管与新闻自律
$ d* H1 x% V9 n: O- M9 e    让我们重点看一看近20年来美国在新闻实践中是如何实行新闻监管、新闻自律的。6 ^) O& m# L; z7 D2 E% T
   (一)在新闻监管方面
$ T9 [' K: t9 r    2003年3月美国发动入侵伊拉克战争。美军这年2月吸收671名国内外记者“嵌入”美军采访,同时颁布了《随军记者守则》,为记者规定了许多“不许”。1991年海湾战争前夕,美国政府对本国新闻媒介作出了许多严厉限制。虽然这些限制引起了本国新闻界的不满,有的新闻媒介发表了一些抨击新闻限制的言论,但新闻媒介集团的老板和绝大多数新闻媒介都默然接受限制,按照这些限制进行自律,规范自己的新闻报道。
) I% S" |$ v1 n% M6 D    1987年9月26日至29日,布什作为美国副总统访问波兰。这是自1981年12月美国对波兰实行制裁以来,美国最高级别官员对波兰的首次访问,受到各国驻波兰记者的关注。笔者当时在波兰担任新华社常驻华沙的首席记者,自然也十分重视这次访问的报道。当时,布什代表团频频为美国记者举行新闻吹风会。吹了些什么风,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注意到,美国新闻媒介对这次访问的“报道口径”是一致的,完全符合美国政府对波兰的政策。
* L) q/ h/ n  l$ @( ~3 v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两幢摩天大厦被“恐怖分子”劫机撞毁以后,美国政府要求新闻媒体绝对听从指挥,不能播出本•拉登和塔利班领导人讲话。“美国之音”部份播出了对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的采访录。9月28日,“美国之音”台长惠特•沃恩及其主管国际广播理事会(也是“自由亚洲电台”、“自由欧洲电台”的主管)主席被撤职。10月3日,布什总统任命著名主持人罗伯特•赖利为“美国之音”新台长。赖利上任后积极配合布什政府“反恐”政策,但后来又出现了剪辑播出有关奥马尔的片段的事故,美国当局十分恼火,赖利上任仅10个月就于2002年8月29日被迫辞职。3 P: j1 }- u- I3 x0 M+ }* l3 n
   (二)在媒体自律和对本媒体工作人员监管方面6 }' D8 c4 g" u
    在许多重大新闻事件中,如1991年海湾战争、1993年美国诬蔑中国货轮“银河”号装有生物武器载体的事件、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世妇会、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狂轰滥炸、2001年美国侦察机撞毁中国军用飞机、2003年3、4月美英入侵伊拉克的战争等,人们都可以看到美国新闻媒介是如何按照本国当局的要求自律和对本媒体工作人员监管的。
' @" c, h) C+ ~9 E+ R, b  U' a% U    2003年3月31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国家地理杂志》同时宣布,解除与著名战地记者彼得•阿内特的合约。因为“阿内特接受伊拉克国电视的采访的做法是错误的,尤其在当前的战争时期,他在采访中谈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是非常错误的”。' b9 H7 S3 W) P! `- Q3 i6 h5 t* b
    《纽约时报》报头上每天都印着一句话:“刊登一切适宜于刊登的新闻。”这表明,该报必须对稿件进行筛选,确定取舍,只刊登那些编辑部认为“适宜于刊登的新闻”。他们的“把关人”每天要把收到的稿件的90%左右淘汰掉,只选用10%左右符合该报编辑部观点和需要的稿件。% h- v6 Z2 U: C6 u: x& j1 t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诺曼•乔姆斯基教授在《媒介是怎样运作的?》一文中说:“美国新闻媒介无需别人告诉他们写什么就写出‘对路’的东西来”;这是“由于他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已经使他们懂得,有些事情不该说,有些思想不该有。谁要不懂得或不接受这一点,那他就得走人。”
# Q! x0 y5 u0 k" f1 Q   四、其他西方国家对新闻的监管和新闻自律; r; L0 E  g: _. \% D! [" k8 }7 R, x& a9 b
    像美国一样,当代其他西方国家也都对新闻实行监管,而这些国家新闻界也都会按照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本国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实行自律。
' ~' `* o, ]6 w$ v5 ]% E    1992年1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访日时在国宴上昏倒。日本广播公司(NHK)记者作了现场实时电视报道。由于报道了这件被日本当局认为不应该报道的新闻,那位NHK记者后来被取消了在首相官邸的宴会上进行现场报道的资格。2004 年小泉首相去朝鲜访问前,与朝鲜达成协议,支援朝鲜一定数量的大米和药品,小泉则可把人质的家属领回来。日本电视台事先从自己的渠道获得了信息并报了出来,内阁官房长官细田博之很不高兴,作为惩罚,提出不让日本电视台记者随小泉去朝鲜访问。
* Z1 r* R% g0 Q9 o    2003年5月29日,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吉利报道说,英国首相府曾迫使情报机构在有关伊拉克武器的文件中增加一句:“伊拉克军方可在接到命令45分钟内使用生化武器”,以说服国会和公众支持英国参加美国的对伊战争。英国政府立即就此报道展开调查,查出“泄密者”是国防部武器专家大卫•凯利。不久凯利自杀。2004年1月28日,英国高级法官赫顿正式公布关于凯利死因的调查报告,对BBC新闻报道提出严厉批评。BBC董事会主席戴维斯和总裁戴克随后相继辞职。
: ?* i: t3 T. K6 S* M4 e8 [0 x    法国电视二台曾报道法国前总理阿兰•朱佩参与非法集资案。这被指控为“错误报道”。法国电视二台新闻频道制片人2004年3月因此辞职,而制作和播出这一报道的主持人也受到处分。, ^- ~! P: v7 g( ?! o9 E
   五、普京加强新闻监管
4 C( j4 U3 A: r+ C7 z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迅速出现了金融工业集团。它们控制了传媒,主要目的不在于将传媒作为经营性资产,而是作为干预政府,谋取集团政治经济利益的手段。叶利钦1991年签署了向美国“自由”电台提供许多优惠政策的93号总统令。金融寡头控制的传媒和西方传媒,给叶利钦政府政策的实施造成了巨大的阻力,导致了人心的涣散和地方上的分裂倾向,使得民族、地区间的各种问题更加突出。人在德国 社区4 A9 g( T+ i/ Y+ Q% u# H4 t# I+ P' q
    弗拉基米尔•普京2000年3月当选俄罗斯联邦总统。2004年3月大选,连任总统。普京吸取了苏联放弃新闻监管和叶利钦时期舆论失控的教训,他明白,要想巩固政权,必需控制舆论导向。
) @9 b" j& C/ Q/ `7 a1 zcsuchen.de     2002年10月的“莫斯科人质危机”事件之后,11月1日,俄罗斯立法机关通过了国家传媒法的修正案,支持政府加强新闻控制。新的修正案严格禁止媒体散发任何不利于“反恐”行动的消息。并规定根据这些修正条例,政府可以下令关闭违规的报纸、电视和网络等。此外,俄情报部也草拟了十六条报道规则,禁止记者意图访问恐怖分子、报道恐怖分子行动、分析危机形势、公布营救计划详情、发布未确认情报、扮演仲裁者角色等。
% c- `* F0 E5 J: J: b" g1 u# qcsuchen.de    俄罗斯2001年3月成立了总统新闻管理局,其目的是,“为国家政策的实施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 r* p3 Y, h' i+ x    2001年4月,有着政府背景的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接管了金融寡头古辛斯基控制的独立电视台。2002年1月22日,另一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控制的俄TV-6电视台被关闭。《美国基督教箴言报》次日援引俄国家杜马议员谢尔盖•伊万年科的话说:“以前接管独立电视台和现在接管TV-6,是克里姆林宫把最大的媒体置于国家控制下的努力的里程碑。”( `& P' ~" m0 a+ l& N, ^7 o
    鉴于美国“自由”电台在对俄广播中一直坚持其报道的“偏见性”和“选择性”,2002年10月4日,普京签署总统令,宣布叶利钦签署的93号总统令失效。
* m% _$ V5 C. ]% |7 h人在德国 社区     2006年6月5日莫斯科世界报刊代表大会上,世界报刊协会主席奥列里当着普京的面,尖锐批评俄罗斯政府控制传媒,扼杀新闻自由,批评俄罗斯政府设立报刊检查机关和收购一些媒体的行为;质问普京“为什么俄罗斯不组建一个由记者自行管理的报刊检查机关?”普京回答说,俄罗斯存在矛盾,包括国家利益、官员的不同政见、社会群体利益以及传媒间的问题。他强调,对于媒体来说,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感,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 m8 ~. V5 M1 q, c# a' lcsuchen.de                       小    结6 U, t* h9 g" W9 r+ H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西方新闻媒体只在不损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才有新闻自由。在阶级社会中,在任何国家,媒体都是一定阶级的“阶级工具”。媒体不可能成为各阶级共有的“社会公器”、“公共平台”,所谓的“社会公器”、“公共平台”是不存在的。西方有的编辑、记者主观上希望充当超阶级的客观的新闻报道者,但他们的阶级立场、阶级偏见和当局的各种管理和限制措施,使得他们的媒体依然充当了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喉舌和工具。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统治阶级都对新闻进行审读、监管,以保证媒体作为自己喉舌和工具的作用,只是审读、监管的体制、方法不同而已。
+ l$ C: t4 S. b) J* D) X" dcsuchen.de    (《环球视野》)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