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夸富宴?敢露富?玩死你!

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网络上显露财富的人越来越多了。富不是罪过,露富不是问题,但直接
用大把人民币为载体在网上露富就有麻烦了。南宁一位自称月薪7万的女子把玉手放在11
万钞票上,遭网友恶搞




  fenly语录:

  有一次我去参加朋友聚会,一个朋友指了指我手上的表问,这是个假表吧?我说何以
见得?她说,这个表比你开着的本田还贵,怎么可能开个20多万的车却戴着个更贵的表?

  我大吃一惊,回家就和我男朋友打电话叫分手,我说,你送给我的表是假的,因此我
怀疑你送我的钻石也是假的,因此你的感情也是假的。

  我的男朋友慌了神,连夜就拿了宝石鉴定书,手表的出生纸编号本,以及前面所有送
我的贵重礼物的发票来表忠心。第二天,虚伪的我自己花钱把本田换成了宝马3,还搞了
个连号的车牌。

  过了几天又是朋友聚会,我兴冲冲地拿着编号本给我那位朋友看,证明自己的手表是
真的,我那朋友很高兴,说我不是爱慕虚荣的人,不爱充场面,不像有些暴发户一样,开
个宝马还是个3系!!!

  月薪7万富姐与网友PK

  “玉手拥有者”南宁神秘富姐昨天上线与网友版聊引来更多质疑
  
  戴着价值22万元名表的纤纤玉手压着11万巨款,南宁时空论坛网友fenly的一张图片
让一众恶搞爱好者找到了新的靶子。图片被转到猫扑等各大论坛,并招来很多图片跟帖,
其中有把手放在一堆粮票上的;有放在一堆冥币上的;戴的表有用笔画在腕上的,有
“戴”挂钟的,有戴烂表在满是毛的脚上的……“笑”果出众,新浪论坛还将之放到了首
页。

  fenly昨天在与网友实时版聊时承认那张是自己的照片。其实她在时空论坛上早已是
个红人。她有意无意中透露自己月薪超过7万元,还只是个“打工妹”,没有理由让网友
们不怀疑,也没有理由不让网友们发挥自己的侦探天才刨出fenly的真实信息。
  
  月薪7万 戴22万名表

  最早引起网友注意的是8月22日发表的《从我的招聘经历看南宁人才危机》一帖。文
中提到她在替公司进行的一次招聘中无情地淘汰了所有的应聘者。其中一段尤为精彩:
“她说对我们公司比较了解,对产品也很了解,我就把手伸过去,问她那你能告诉我手上
的这块手表是什么品牌吗?她摇头,我说你对我们公司的客人了解吗,她说有什么提示没
有,我想了一下,说如果我告诉你我手上的这块表牌子叫江诗丹敦,价值人民币22万,而
我们的许多顾客都戴着这个档次的手表,对你回答我的问题有帮助吗?她还是摇头。”

  fenly因此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大加抨击,并在随后发表的帖子里展现了自己的优秀:
某大学MBA、月薪超过7万元,戴名表,开宝马,并且她并不是老板,而只是有一个慷慨的
老板。她是从店员一步步靠着自己的能力升到广西销售经理的。
  
  网友先质疑后恶搞

































 7万的月薪在南宁这个中等城市足以让人目眩,网友们的质疑自然随之而来。网友
“arrogant”根据帖中提供的线索,目前其所在公司正进行上市的准备工作、月薪超过7
万推测,“可以聘得起这样人才的必定是大型百货公司”,然后逐一排除南宁几家已上市
公司,外地资本的公司,非销售高档百货的公司,只剩一家,然而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也没
这么高的薪水。此外,“一个门市投资才上百万的公司,怎么养得起年薪80多万的销售经
理?”

  又有网友根据的文章细节来考证:26岁,MBA,1998年读大一,做过几个月的经理助
理,一年店员,一年副店长,一年正店长,一年见习副经理;在2003年至少有了60万。
MBA要求有多年高层管理工作经验才能申请入读,她明显不符合这个要求。另一网友通过
站内短信的方式与fenly进行了私下交流,发现对方爱不懂装懂,说会打高尔夫,相关的
专业知识却一问三不知。

  为了证实自己的收入,fenly才发了那张引发恶搞潮的照片。fenly对于照片中现金的
解释是她刚发的工资,“发现金是我个人要求”。
   
  网上现身实时答疑

  时空论坛里fenly成了最吊人胃口的谜,网友们尽了最大努力只能提供很多疑点,无
法证实也无法证伪。时空论坛编辑潘峰对记者说,他们对fenly也不太了解,虽然有可能
通过私人关系找到真人,无奈对方并不想以真面目示人,自称美女,却只发过一张背影全
身照,正面是啥样谁也不知道。时空论坛最终通过网友“走了这么久”在上周五确定了版
聊活动。

  在昨晚的活动中,网友们一上来围绕着月薪、MBA等问题穷追猛打。

  在此次版聊之前,为回应质疑,fenly发过两篇帖子,火气颇大:“别和我谈什么层
次,还是看看你自己可怜的那点薪水再说吧。”

  “说到我收入显摆,怎么叫显摆呢?我轻描淡写地说了句月入7万,结果就有人问,
真的吗?我说真的,又有人问,是写错了吗?我说没有错,再有人问,能证明吗?我回
答,无须证明,最后相信的说,说一下如何做到可以吗?好,我写了点东西出来概括一
下,结果呢?就变成了基本上都在围绕7万这个话题说话,也就变成了显摆。”

  “网络的围攻非要像围观打小偷一样,恨不得自己也能踏上几脚才叫过瘾,其实本来
那被围攻的人,不一定就真的是个小偷。”

  从网友的回复来,同情者有之,相信者寥寥。有网友无奈地表示:“博客实名制以后
再看看小mm是谁吧。”

Share |
Share

这不前些天的那个恶搞么?
不过看了两眼,漏洞就出来了。
“我大吃一惊,回家就和我男朋友打电话叫分手,我说,你送给我的表是假的,因此我怀疑你送我的钻石也是假的,因此你的感情也是假的。”

TOP

TOP

【转】南方周末——“上流社会”大辩论:一场虚拟世界的反歧视大战

大致浏览了一下天涯上的贴子 很娱乐

当这个易什么的所谓的高贵上海人(丢咱上海人的脸,什么高贵上海人,上海原来也就是个小渔村,地处长江口的肛门,高贵在哪里?)和自称什么家族的朝9晚5+晚上7、8点或11点发贴的北纬什么的(也许人家是偶尔来大陆打理家族生意顺便体验一下日常生活)娱乐了大众的时候 谁知道真正的上流社会人士在干吗

我是相信有这样生活在西方文化上流社会熏陶下的华人的 只不过中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没有所谓的上流社会或者贵族 要是随便能让人看出来在中国有这些人低调着 那社会就动乱了

不多说了 就以下这篇评论文章本身来说 写得还比较爽

2005-09-11 14:32:13
来源: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由珊珊

    有网友称:“行走论坛,此帖独尊”

    ■编者按:这里记录的,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歧视与反歧视,而是最近一场发生在虚拟网络世界的反歧视论战。鉴于这场论战的论敌身份独特(为两个自称为“上流社会”的人,而非惯常所谓的“富人”与“穷人”),内容新奇(斗富,可谓“上流生活大揭秘”),传播广泛(已成为一个“奇帖”),因此与现实新闻相比,这场虚拟论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与反思。

    这是一个网络上传闻已久的帖子,一个看完需要7个小时以上的帖子,一个据说能红到年尾的长命帖子,一个“有史以来最牛的超强帖子”。

    从今年2月22日开始,一出大戏在互联网上的“天涯社区”轰轰烈烈地上演,看客多达22.3万多人次,近4000人参与其中。两个分别叫“北纬67度3分”和“易烨卿”的主角,进行着一场关于财富、关于服装、关于赛马的“上流社会”的大辩论。这一切,最终归结到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富人该不该歧视穷人。

    对“上流社会”的“炫耀”构成了论战的主框架,而对这个隐秘世界的“窥视”和对主角之一“易烨卿”一边倒的批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沉溺其中欲罢不能。天涯社区责任编辑、天涯杂谈版主“大雪封山”用“百年难遇”来形容这出戏,因为这也许不是网络论坛上跟帖最多的一次对话,却是非常罕见的富于戏剧性、“针锋相对”、空前惨烈、通宵达旦的大论战。

    一直以来,关于这个被称为“贵族帖”的种种,在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口口相传,有网民称其为“史上最强帖”、“世纪大战”。众多网民以能在这一“强帖”上留言为荣,更有看客赋诗形容:“目睹此帖,开怀大笑,行走论坛,此帖独尊。”

    大战缘起

    故事从一个在天涯社区有一定名气的网友易烨卿开始。

    易烨卿一贯强调着自己的身份———“高贵的上海人”,并再三宣扬:“人是分三六九等、高低贵贱的”。

    从2004年开始,她在网上撰文数篇,表达自己对农民、民工、外地人、乞丐的鄙夷,其中被网民痛批的文章《今天,我看见一个民工不穿鞋》里,有这样的句子:“这个民工,他竟然连世界上最穷的国家的土人都不如……观念这么落后!鄙视他!”

    另一篇《我看中国的大学住房条件(真吓了我一大跳)》里,易烨卿把去上海某高校参观形容为“经历了一些可怕的事情”:“天哪,一间房间竟然住4个人!真是闻所未闻。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竟然4个人用一个洗手间,真是不卫生……可悲可悲!”

    2月22日,一个叫邤羽的网友在“天涯杂谈”发表了名为《易烨卿,一位高贵得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的帖子,直接批驳易烨卿把农民、民工、外地人、乞丐等“推上舞台,脱光了他们的最后一件衣服,无情地加以嘲讽”,“在你眼里,他们的身份是多么可悲,他们的存在是多么亵渎。他们在世界上的每一呼吸都影响到你的心情,他们在上海街头的每一次出现都污染到你的视野。在你的笔下,给于他们的不是同情与帮助,而是鄙夷与抛弃。”

    邤羽的这篇文章,就像给一出大戏拉开了帷幕,引来众人对易烨卿如过街老鼠般的痛斥。

    但这类情形在易烨卿身上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事实上,每当易烨卿在论坛发帖,必引起众网友关注,帖内批驳、漫骂随处可见,还有网友屡发专帖,孜孜不倦地“追杀”易烨卿。

    面对网友的打击,易烨卿从不退缩。她坚持自己的意见,一次次耐心地对网友解释自己的高收入、高档次及高品位,始终不改自己鄙视民工之流的初衷。

    正如天涯杂谈著名女写手珠墨所言:“易烨卿根本无法用普通的对骂打倒。”

TOP

半路杀出个“周公子”

    打击傲慢的,只能是抽去其傲慢的资本。一个“高人”———北纬67度3分(下称“北纬”)登场了。

    北纬的目的非常明确———他要证明易烨卿只是自以为“上流社会”的暴发户,没有资格代表“上流社会”歧视农民。“你歧视是你的问题,但不要打着我们‘上流社会’的旗号,我们并不认为自己比别人高贵,他们尊重每一个人,哪怕是乞讨者。”

    易烨卿毫不掩饰自己家庭的财富及与有名望家族的关系,“我姐姐的资产已经超过6000万美元了”,至于自己,和船王×××(编者注:此处隐去姓名)的夫人早就认识,×家的情况“我们家是再清楚也不过了”。

    北纬一开口,四座皆惊,“×家的亲朋好友里我好像没有听说有姓易的啊!当然也可能有而我不知道。毕竟我跟×家不熟,×家是一直想往上流社会挤,不过这种暴发户我们是不大愿意理的。”“令姐有6000万美元?她好穷啊!”

    北纬通过“透露”华人“上流社会”里有个隐秘的六大世家,来证明自己来历非凡。“可能你是个有钱人,但你永远不会是上流社会的人。你不姓沈,不姓周,不姓李,不姓张,不姓顾,也不姓陈。你不是六大世家的人。你永远不懂什么是上流社会!……我姓周,六大世家中的汝南周氏。如果你真的对上流社会有一点了解,就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

    易烨卿自诩为“高高在上”的足以支持她歧视社会低层的根基被动摇了。比她更“上流”的人尚且尊重低层,易烨卿鄙视农民的资本何在?她遭遇了游荡网络以来最强有力的打击。

    论战迅速从网络大众对易烨卿歧视“大众”的抗击,演变为“老贵族”与“新富豪”的一场交锋。在“尊重人”这一共同价值观下,“老贵族”和“大众”暂时结成了微妙的同盟,共同对抗骄横的“暴发户”。

    北纬的出场可谓万众瞩目。尚且等不及辨别北纬所言虚实,网民们已从此称他为“周公子”。

    北纬直往易烨卿的要害处杀去,选择“比富”对她进行打击。

    易烨卿曾说自己的家人“一眨眼的工夫几千美元就花掉了”,几乎每2至3天就要坐一次飞机,从欧洲的俄罗斯到美国的三藩,一个月的机票钱都要好几万美元。北纬回应:“我们坐飞机从来不买票的,因为是私人飞机。”

    易烨卿说自己在除夕夜里喝的红酒是一两千元的;北纬说,他和朋友在除夕夜里喝了一瓶法国1986年的“拉菲”,价值1.3万美金。

    北纬的武器里,除了财富,还有格调。

    他指出“贵族”们是不说“三藩”的,只叫圣弗朗西斯克,并且他们从不去那里,“也不去莫斯科,自从沙皇死了之后莫斯科就没有贵族了”。北纬去的地方常人没想过———阿拉斯加钓鲑鱼或者中非草原打猎。

    他也“教导”易烨卿:“上流社会只喝香槟酒和少数几种法国红葡萄酒,此外我们只喝苏打水或矿泉水。”易烨卿提到自己爱在家里煮咖啡或到上海的五星级宾馆———花园饭店喝咖啡,北纬说:“易小姐居然说喝咖啡!天啊!我们上流社会是根本不会喝咖啡的。我们只喝茶!”

    “贵族生活”的9个问题

    “周公子”从不忘提醒易烨卿他的初衷:“我们从不歧视任何人,也不欺凌穷人,我们只鄙视一种人,就是易小姐你这种要假装高贵的人。”

    为了进一步证明易烨卿是暴发户,他抛出了9个“贵族”生活问题,追穷寇般地要求易烨卿回答。

TOP

接下来的问答,把争辩推向了最高潮,也演变成“上流社会生活大揭秘”。

    问题一:你经常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是什么牌子的?你戴什么手表?你戴首饰吗?如果戴你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戴?你的首饰是在哪里买的?

    关于衣服,易烨卿最喜欢PORTS。手表有7块,其中最名贵的是工作时父亲送的PATEK PHILIPPE。

    北纬以自己的妹妹为例“教育”了易烨卿上流社会是怎么穿戴的,“她们的衣服是没有牌子的,因为是在巴黎皇后区的几家专门的店里定做的”,并且这种店只接待特定客户。

    “上流社会的女孩子穿衣服很保守,通常是黑色或灰色等颜色暗淡的衣服,鲜艳的衣服通常只在少数场合才穿,并且有一种颜色不论男女都不会穿的,就是紫色。她们平时不戴任何首饰。首饰是在特定场合戴的,而且基本是祖上传下来的。”

    北纬指出,PATEK PHILIPPE的每块表都有编号,卖出的任何一款表都会详细记录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卖给了谁,客户资料会寄回瑞士。就他所知,PATEK PHILIPPE从来没有卖给过姓易的华人。所以,北纬一直揪住易烨卿不能公开她的手表编号这一点不放。

    问题二:你自己开车还是有司机?你的车是什么牌子什么颜色?

    易烨卿家的车是Lexus的轿车,但她本人更喜欢TOYOTA的大霸王。

    北纬的标准答案则是:BMW或BENZ是暴发户开的,“我们开雪弗兰,白色的。”

    问题三:你的财务顾问和律师每年为你报多少税?

    易烨卿认为没有必要养私人律师和财务顾问,如果北纬的钱是自己赚的,就应该能理解她想省钱的意图。就此北纬断言:“看来你请不起私人律师和财务顾问!”

    问题四:你每年给慈善机构捐多少钱?捐给哪些慈善机构?

    易烨卿答:“捐款不是我的义务,具体捐款的事情,还是要找我的父亲,他会决定的。”

    北纬又一次断言:“捐款你一定是不会捐的啦!”他还在另一次对话中补充:“我家每年捐给中华慈善总会的钱是你10辈子也挣不到的。”

    问题五、七、八:你每年养游艇要花费多少?你家养几匹赛马?参加过哪些比赛?拿过什么奖?是什么血统?你家的狗是什么品种?什么血统?

    易烨卿回答:“我不养狗,养狗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去照料。”她也表示,游艇和赛马自己不是买不起,也不是养不起,但不想花精力照料,也没有必要浪费这个钱。

    北纬近乎刻薄地反驳:“易小姐啊!上流社会没有不养狗的,没有狗我们怎么去打猎啊!不过你看完后可千万别急急忙忙去养狗,因为不是什么狗都可以养的。就凭你家能养得起游艇?能养得起赛马?养一匹纯血马每年至少要花费1000万美元。你养一个给我看看?”

    问题六:你小时候在哪里上学?你从小到大有几位家庭教师?

    易烨卿没有回答,北纬干脆下了结论:“你一定没有家庭教师。”这家庭教师绝对不是教物理、化学这些无聊的课程,而是只教击剑、礼仪、骑术。

    问题九:你听什么音乐?在哪里听?

    易烨卿说她喜欢Karajan指挥的作品。

    北纬答:“我们是看歌剧的!”

    一番论战下来,易烨卿完全处于劣势。

    易烨卿惟一的反击,是指责北纬没有工作,而她见过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没有人是不工作的。

    北纬悠悠一句:“上流社会的人是不工作的,因为一代又一代积累的财富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没有必要工作,我们把钱投资给能替我们赚钱的人,让他们替我们工作。”“我们有自己的信托基金。”

    之后北纬抛出了“结案陈词”:“易小姐是个极端向往上流社会的小白领,可惜她从来没有见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她幻想着自己的上流社会生活,并且骄傲地鄙视周围的人。真正的上流社会的淑女是非常低调的,有教养的,包容宽厚的。”

    他用易烨卿鄙视农民般的语气鄙视了易烨卿:“草鸡就是草鸡,永远不会变成凤凰。我本不想这么刻薄地对待你,可是你的恶劣表现会让不知真相的人误会我们上流社会的。我们这个圈子里没有你这种没教养、不知羞耻、吹嘘虚荣的人。”

    易烨卿只剩下苍白辩驳,称自己本是“平凡的人”,靠自己劳动挣钱的人。

    与易烨卿论战4天之后,北纬最后一次出现在论坛,一句“我最近果然很无聊,来争这种事情”就轻描淡写地从容告别。辩论以北纬的完胜而告终,只剩下易烨卿继续应对着网友的提问和质疑。

    直至本报记者截稿之日,该帖的点击率仍在攀升,还不断有人在其中惊叹、怒骂、怀疑、争论,甚至痴等“一代奇人”北纬的再次出现。



     不尊重别人,也得不到别人尊重

    天涯社区知名“砖手”老G尤其看重这个帖子给众多看客带来的冲击。“当大家都以普通人的姿态说话的时候,突然冒出个贵族。论战主角,尤其是北纬,所描述的贵族生活,远远超出所有网友甚至大富之家网友的想象,在每个人心中造成巨大的震撼。”

    因此,“贵族帖”已超越了单纯的网络式胡言乱语。紧扣“尊重人”这个中心议题展开的“上流社会”争辩和攻讦,激发了许多人的认真和投入。

    事实上,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建设,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富裕阶层已经出现。在人们惯常的印象中,富人一方面被社会冠以“成功人士”的称号,另一方面个别富人又被指为“穷得只剩钱了”。正如学者王晓明所说,物质的充裕并不代表一切,一个现代人必得要关心的事情还有:人的自由、社会的公正、艺术的创造,等等,否则“成功人士”就必然染上骄横、粗鄙的“暴发户”气质。

    北纬正言:我决不能容忍易小姐代表上流社会歧视农民。我们承认人是分阶层的,但我们坚决反对把人划分等级。更有专家指出,这场论战反映了社会上和网络上思想多样性存在的现实。让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念深入人心,成为网络上的主流声音,这将是国家和人民之福。社会和网络应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易烨卿的落败是必然的,因为她的观点代表的是与时代落伍的文化,是不会被大多数网友接受的。合法的财富只是一个人劳动成果的标志,但绝不是由此可以鄙视人、不尊重人的资本。这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数以千计的回帖中,尽管也有人质疑北纬和易烨卿的真实身份,纷纷在网上搜索所谓的“六大世家”,但更多人的想法也许和大雪封山一样:“他们究竟是不是真富豪和真贵族,大部分网友并不在意。关键是他俩都自称是上流社会的人,而且论战胜得极其痛快。”

    绝大部分网友为这场完胜欢呼:“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同样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可以鄙视一个人的人品,但是绝不可以鄙视他的出身。”“真正的高贵的人,既从容,又宽容。”

TOP

标题:【解开上流社会的神秘面纱】
  
  林白:大人在说话,欢迎大家!这里仍然是洪晃、林白。今天有一位特别来宾,洪晃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洪晃:这还得你介绍吧!
  
  林白:大家看到这位气度不凡的老师,就是洪晃的母亲。其实许多人都知道她的名字,章含之。因为她曾经给毛主席当过老师,所以大家都管她叫章老师。章老师欢迎您!
  章含之:谢谢!
  
  林白:真是没想到做节目有机会,当面见到您。
  章含之:我也没想到,因为这节目好像是年轻人的节目。
  
  林白:不,要单是年轻人,恐怕影响还不会这么大。实际上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在关注这个节目。我想知道洪晃是怎么说服您,来参加我们节目的?
  章含之:谁叫她是我闺女呢!她一个电话我就只能来了。(笑)
  
  林白:但是我觉得您做今天节目的嘉宾,是非常地合适。因为这个话题,要找一个合适的嘉宾,还真不太容易。这个话题呢,是有关上流社会的。这不是开玩笑,是认真地谈,在中国到底是不是有真正的上流社会,真正的上流社会它究竟应该如何自处,这个要严格区分贵族和暴发户的。先简单说一下为什么选这个话题。今年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据说有史以来最牛的帖子!因为它争论得实在太厉害,你要是把这帖子从头看到尾,需要看七个小时,还得看得比较快,有几千人回帖,几十万人观看,它讲的是什么呢?
  
  洪晃:南方周末报纸好像还把它登出来了!
  林白:对,头版!
  洪晃:是原来天涯网上的一篇帖子,后来引发了论战。
  
  林白:天涯网论坛上有个女网友,上海的女网友,名字叫易烨卿。这个名字不算太好听,听着像一夜情似的。
  章含之:不好叫。
  
  林白:易烨卿经常发言,还挺有名的。但是她经常喜欢发一些诸如,我们上海人很高贵啦,人是分三六九等的啦,你看上海这外地人这民工。最逗的是看到她说黑人,说你看在美国,他们还互相亲脸,我就不亲这黑人的脸,跟锅底似的,多黑呀!我怎么能去碰一下?后来她写了篇帖子,叫做《今天我看到一个不穿鞋的民工》,一个民工要搬东西,而电梯正好要关了,怎么办,就把鞋脱下来挡住电梯。易小姐说这种人,最穷的非洲国家的土人都知道穿鞋,他连最糟糕的土人都不如,这个民工太可恶了太鄙视了。于是网上很多人都反对她,说你怎么瞧不起人家农民啊外地人,你怎么能这样呢?但是都说不过她,她就说我就是上流社会,我就是上海人,我们家有钱,我们家还很有品位,很有格调。
  洪晃:说她自己是世家。
  
  林白:对,她是世家。所以她不理你,但是这个事,后来发生了转折,天上掉下的林妹妹,洪晃:天津的龚小妹。
  林白:地下冒出了个周公子。这可厉害了,这个网友自称北纬67度3分。他点破易烨卿不是真正的上流社会,“我们上流社会不歧视人”,自称是真正的上流社会,而且指出易烨卿不是六大世家中人,就不可能是上流社会。你既不姓沈,也不姓周,也不姓李,不姓张,不姓顾,不姓陈。实际上在中国有六大世家,你根本不是这几个姓名里的,你不是我们上流社会的,然后还考教她一番,比如说你穿什么衣服,你开什么车呀,你戴什么牌子的手表。
  洪晃:还有像你们家吃晚饭的时候,管家站在什么位置呀?
  
  林白:站在哪边啊?这很有讲究,她都答不上来。北纬教导她说我们穿的衣服是没有品牌的,都是直接到巴黎皇后大道的服装店直接定做。易小姐说我经常坐飞机,机票每个月一两千美元。北纬说我们不花钱,因为是私人飞机。然后北纬说的那些活动你都不能想象,要到阿拉斯加去钓鲑鱼,到中非草原打猎。这一下轰动了。第一个大家觉得他是说的挺痛快的,把这意叶青终于驳倒了。第二,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除了我们见到这一掷千金的暴发户之外,原来中国还有什么几大世家。他是自称是汝南周氏,于是大家把他公称为周公子。但是这周公子究竟是真是假,咱们也闹不清。说了一句,“看来我最近真的很无聊,竟然到这里来和你们争这些事情”,然后就消失了。但是这个事情确实是搅得狼烟四起,大家现在都在议论说,中国真的有这种世家吗,这种上流社会吗?
  洪晃:我觉得像周公子和易小姐这样的人,绝对是典型的上流社会的人,的确是中国的上流社会。而就是因为有这样的素质的人当了中国的上流社会,所以五十多年前的中国革命才能成功。
  林白:这话你是把这两位全包在一块说。
  
  洪晃:那可不是嘛!只有这种人才会这么去斤斤计较。你是什么上流社会?而到最后所谓的上流社会,是一个非常腐朽的概念!就是这种人在上流社会里头,所以农民才能革命,工人才能起义,才能一把锤子一把镰刀闹革命,把他们都砍死。然后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林白:这事我们要听听章老师您的意见。
  
  章含之:实际上我这一代人呢,是比较少在网上看这些东西的。但是因为洪晃给我打电话要做这节目,所以我就紧急补课。
  林白:辛苦您了!
  
  章含之:我就看了网上他们两位基本的争论,以及南方周末的报纸,看完了以后对我来说,我觉得这是一场游戏。
  林白:您觉得是一场游戏!!
  
  章含之:我觉得那俩人可能都是没事逗着玩呢,我就难以想象有这种人。如果这俩人是真的话,那可真像洪晃说的,真该闹革命去了!我觉得这俩人没什么本质区别。到最后这俩人就比富,唯一的就是说,一个是赤裸裸地说我看不起穷的人;一个是装出来说人是平等的,但是你从他的炫耀,他的什么阿拉斯加钓鲑鱼,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去阿拉斯加钓鱼,什么中非打猎,我看这俩人基本上属于一个类型。但是我也觉得也许这俩人都现实里不存在,因为这个网络本来就是个虚幻的东西,可能这俩人就故意制造出这么一场东西。不过我有点奇怪的是,居然这样的一个东西能够吸引这么多人参加,而且据说还有一个主编,天涯这个主编说,这是百年难遇的一次。
  
  林白:对,那种激烈的程度,那种受关注的程度很少见。
  章含之:我就觉得很难看下去,因为那种比富让我觉得,真的是挺受不了的。就像说的什么管家站在哪个位置啊,所以我就想起了什么呢?上海有个女作家叫程乃姗,她写过一本书,她其实写过很多书,有一本就叫《上海Lady》。这个书里呢,她是把女人分好多等的。她说大姐和小姐是不一样的;娘姨和姨娘是不一样的;但是最后一段是讲的上海还有一部分人,就是上海名媛。这部分人就是属于上流社会的女人。另外她也说到还有上海先生。上海先生也是属于真正的上流社会的。当然她说的是四十年代啊,甚至于延长一点到五十年代初,就革命的前后吧。上海先生像是宋子文,徐志摩这些人。这些呢实际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种上流社会。所以我就觉得这两位,我估计这俩人年纪比较轻。
  
  林白:对,您刚才说到徐志摩我们就明白了。显然他不会是到处跑去钓鲑鱼,或者说特别有财富的那种。
  章含之:他们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钱,所以上流社会的概念是不是光是钱。当然上流社会有钱是基础,穷人、贫困的也很难达到这个上流社会。所以这里头有一个问题,这上流社会是以财富钱为一个标准,还是以它的内在的气韵内在的素质为标准?
  
  洪晃:程乃姗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她在她的上海Lady那本书里头,就是叫名媛。在名媛里头她就说我妈是最后一个上海名媛。然后呢,她的书出了不久,我就跟她一块在中央台做一个读书节目。她看见我,程乃姗啊你要看到她就知道,她是一个娃娃头戴着眼镜,上台之前就说,这个哟要讲北京话的哦哟,我的北京话不好的呀,就特别上海的那种小姐。她看见我第一句话是,这就是章含之的女儿啊?我说,啊!你怎么一点点都不像你的妈妈呀?!我说,程老师,这事咱们那个什么……。做完节目下来,她还琢磨这事。她就特别不理解,就是说我妈这样的人,怎么能生出我这么一个闺女。盯着我说,你不觉得你希望像你妈妈?我说程老师你得想啊,这个历史背景和家教,还有这些东西,都是跟一个人后天的这个东西有关系。我可是九岁就去住校学校了,你觉得我是什么样,我没比这个更什么。所以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是说上海人就对这事……
  林白:极在乎!
  洪晃:太较真了
  

TOP

  林白:可是你别看这位程作家,她的这个问号,今天可逮着机会了,就是她的这个问号是许多,包括我们的观众,许多知道你的人共同想知道的。就是说因为你确实和章老师的气质,感觉太不一样了,我的问号跟程老师不一样。但是我想问问章老师,您是怎么看您的女儿?
  
  章含之:这个我给你说,我昨天看完那些东西以后,总的一个感觉就是,现在的人们如果是像网络上那位易小姐和周公子这么评上流社会吧,就太肤浅了。
  
  洪晃:还不如当流氓呢!
  章含之:太肤浅了。而且人能够那样的参与这个东西呢,也显示我们现代社会的浮躁。
  林白:对
  
  章含之:对这东西那么感兴趣,他们忽略了很多实质的东西。再回到你的问题,怎么看洪晃。我告诉你一句话,其实我们俩实质很相同的。只是时代的不同,她表现出来的是这种气质就不一样了。像我那个时代的,我绝对不会那么张扬。我们那个时代所谓的淑女,我不敢当名媛,程乃姗承蒙她说我是末代名媛,我不敢说名媛不名媛。实际上我的教养里头,除了家庭和背景之外,还有我的教育。我们当时受教育的时候,虽然是解放以后,但是读了很多外国的作品,很多英国的作品是十九世纪的一些作家,这里头其实写了一个上流社会,比如说像《简·爱》,像我自己演过的戏,王尔德的《认真的重要性》,都是讲上流社会。
  洪晃:就讽刺挖苦上流社会的那种装孙子的人。
  
  章含之:比如说两个女孩子,一个女孩子很嫉妒,因为她觉得乡下那女孩子,可能抢了她的男朋友,她就去看她。这乡下女孩子也嫉妒,然后坐下来,但是彬彬有礼,要现在的女孩子可能就掐起来了。
  林白:对。
  
  章含之:她们俩就特别特别有礼貌,虽然互相的非常讨厌对方。她俩坐下来后,在花园里头赏茶。她怎么斗的呢,住在乡下的女孩说,你要糖吗?城里的女孩就说,糖是不要的,现在不时髦加糖了!你看它那种东西,就上流社会的彬彬有礼,吵架也吵得非常地客气。那么我们的教育里头,很多都是这样一些东西。你就是跟她吵架,你也得非常地文雅,而且甚至于吵得很优雅,也不会像周公子和易小姐那样。
  洪晃:使的全是软刀子。
  林白:刀刀见血。
  
  章含之:你算什么的,你姐姐有六千万美金,你姐姐太穷了!
  林白:算什么,太穷了。
  
  章含之:她说你姐姐太穷了什么这样的话,在那样一种教育里头是不存在的。
  林白:对,周公子后来是这么说的,草鸡就是草鸡,变不成凤凰。这跟骂街也就没什么区别了。
  
  章含之:这绝对不是说,你要加糖吗,在茶里头。她不说“我不加糖”,而说“糖现在不时兴了”。意思说我比你时髦,你是乡下人,你在乡下住。这都是上流社会的方式。所以回到你问我说洪晃怎么样,甚至于现在有个外号叫她“名门痞女”。她老接受这个,我老反对这个。
  林白:您是反对这个!
  
  洪晃:您知道我现在为什么接受这个吧!!
  章含之:为什么?
  
  洪晃:因为就是说大部分人觉得名门的人,应该是周公子和易小姐这样的!!
  章含之:对。
  洪晃:所以我宁可,我宁可当流氓,我也不跟这种人同流合污!
  林白:要这样的话,你还真是叫痞女更好一点。
  
  洪晃:我得离他们稍微远点。现在我就离时尚人士、上流社会、时髦人什么的,彻底跟他们稍微划清点界限。我宁可在那儿把鞋脱了夹在电梯里头,说我就跟民工了,也愿意。因为这些人是真的……(深深不忿)
  林白:有意思
  
  洪晃:他(民工)的人是真诚的。他就是怕嘛!我扛着那么重的包裹,我要上电梯,这电梯走了,我要扛着它,又要下来,那你不让我这么干怎么办?说不定一会那看门的又来找茬。
  章含之:我就说呢,现在有些东西,比如拿洪晃做例子,她是张扬的那种类型。我觉得是时代不同了,像我们那个时代,我们就不会这样的去表现。我们可能就会像《认真的重要性》里的那样去表现。而且总觉得一个名门出身的女孩子,都要如何如何什么,但毕竟时代不同了。
  
  林白:章老师,您自己可能不太愿意承认,但是在大家眼中,您就是最后一个名媛。您就是那个时候的上流社会。为什么易烨卿和周公子能吵成那样,大家都去看,是因为大家好奇。您给我们讲讲,真正的名门上流社会,你们那个时候到底是怎么样的。
  
  章含之:其实我觉得也没有那么一个团体叫名门,也没有一个团体叫上流社会,你说谁是上流社会?谁也不会注册!
  林白:登记
  洪晃:谁会注册一个说,我是上流社会的。
  
  章含之:对,没有人会像周公子和易小姐说,我是上流社会。我觉得在我们那个时代谁也不会说,就是谁都不会这么去说。它客观上是存在的,因为这个叫做物以类聚了,人以群分。比如说你在一定的社交团体里头,就有一定的人参加。比如上海,如果就财富来说,那财富群是有各种各样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人能进入上流这个圈子里,这就不一定了。你比如说上海的青红帮的领袖,黄金荣也好,杜月笙也好。你说他们有没有钱,有没有势力?我到过黄锦荣的家,里头那是不得了的派头。但是他进不了这个上流社会的圈子,不是他的财富来决定的,也不是他的党羽多少决定的,而是他的层次是不高的。我觉得在我们那个年代,所谓的上流社会有一句话,在这个辩论里头也说到,我倒有点同意。就是一个贵族是两代人,三代人才能培养出来的。不是说你暴发户就能行,你一夜之间有了几千万美金,一个亿美金就变了上流社会,恐怕不是这样。但是现在的暴发户,可能他们的孙子会是上流社会。我听说北京的房地产,高档的房地产60%是山西的煤矿主
  林白:煤老板!
  
  章含之:煤老板,你说这些人能进上流社会吗,他钱有的是,比我们在座的哪个人都多,但他进不了上流社会。
  林白:经常团购买悍马呀之类的!
  
  章含之:他也可能买的那个汽车都是什么宝马,我昨天在街上还看见一辆宾利,我从来没看见过两门的宾利。我坐了一个出租车,司机说那车肯定是贪官坐的。我说贪官倒不会坐这个车,这太暴富了。这都是暴发户开。一个男的开了一辆宾利,其实这样的人,也进不了上流社会。我们那个时代所谓的上流社会,没有一个人在脑袋上,帖了我是上流社会的。但它自然形成的一个圈子,就像我刚才说的徐志摩,或者像张爱玲这样的人物。
  林白:这样的上流社会就比较令人心仪了。
  
  洪晃:因为其实它所说的一个范畴,她在那个帖子里头,我记得他们老是说nora,什么你不是上流社会,你知道nora sun吗?我就觉得特别可笑,我就特别想给nora打个电话说,你知道吗,你都成什么样了,都成帖子里头的上流社会的象征了!我估计nora最后也吐血!!
  
  林白:nora究竟是谁?
  
  洪晃:nora其实是一个挺低调的人,是孙中山的后裔。她在上海自己有自己的咨询公司,跟美国公司做生意。
  章含之:她还挺普通的。
  
  洪晃:就是认认真真想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她组织了一些夫人做善事。其实上流社会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在我心目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林白:章老师刚才讲了三、四十年代的时候,上海是客观存一个,不是主体认知的那么一个上流社会。
  
  洪晃:所谓的上流社会,我不知道怎么翻译,但是翻出来一看就是说,下流社会对上流社会,只有下流对上流才有这么一个意思。而实际上,你比如说,咱就彻底的混蛋一回,我见过安德鲁王子,这个算是上流社会吧。在英国,阶层是非常等级分的,他肯定是上流社会。但他第一个关心的,见到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有没有慈善团体,civil society。
  
  林白:公民社会!
  洪晃:不是,它在英国里头有一个定义,它是“慈善社会”。就是对他们来讲,这一层人,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慈善社会。
  
  林白:慈善。
  洪晃:这个对他们是特别重要的。他们真正关心的,不是说谁去非洲打猎了,谁去拉斯维加斯钓鱼了,你在这样的社会地位上,是有社会责任的,你是要施慈的。你不管从钱力还是实力各些方面,已经做到了一个社会的顶层。那么在这时候,你必须有一个慈善团体,这个慈善团体实际上就是社会群体里头,比较有实力的这些人组织起来的施行慈善的机构。所以对他来讲,他不会关心你们家是坐什么飞机过来。他一直在说,中国现在这些多的有钱人,中国应该有慈善团体。有钱人必须负起一个责任来,解决社会里头的贫困问题。比如说,安德鲁的哥哥查理斯是对建筑啊环保啊感兴趣,而他呢一般就是说对一些扶贫感兴趣。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固定的领域去施善的。而且这是从小就教育他们,是你的社会责任。没有听说他们这样教育长大的人,说我要怎么着。这是英国皇室的贵族,是易小姐和周公子最看得上的,但是他惟一考虑的问题就是我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林白:安德鲁王子问到点上了,咱们中国的富人在捐赠方面,实际上一直表现的非常……
  章含之:特别惨。我还是接着刚才的说,中国呢是有那么一个阶层,是不是叫上流社会?昨天中午正好我跟老同学聚餐,都是我的外语学院的老同学,我就说今天我要来做这个节目,我就问他们,这个上流社会说话好不好听,因为中国讲究对策,有东有西有南有北,有上流就有下流,这下流社会那可难听了。
  
  洪晃:您算上流,我算下流!
  章含之:不。后来我说是不是上层社会,因为你承认它有层次,这个你不可能不承认。那么是叫上层社会,还是叫主流社会?西方可能叫主流社会,但是我的老同学说,主流社会不太确切,主流是指中产阶级那一层。所以咱们暂且或者说叫上层什么的,但是我就觉得,实际上时代不同,阶层的情况也不同。所以不能拿四十年代的,我们那个年代的所谓名门的后代,来要求现在这些人。我又回到说现在的上层的,或者上流的这个是怎么表现。我再给你讲一个例子,我非常欣赏的一个,所谓上流社会的一个偶像,典范人物就是林徽因。
  林白:林徽因女士。
  
  章含之:她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典范,我跟她的孩子还是比较熟,但是我没有这个幸运见到过她本人,因为她去世得很早。但是我相信她跟梁思成并没有太大的财富,但她们也不穷。他们是教授,但是教授绝对没有暴发户那样的财富。
  林白:没错
  
  章含之:但是林徽因却构成了这样一种,所谓的上流社会里头一个非常恰当的偶像。她非常有才,她不仅是建筑学家,她对于诗歌、文学、音乐都全通。所以徐志摩对她如此倾倒。陆小曼其实也是一个,后来嫁给徐志摩了。陆小曼其实应该也算是这么一个女人。那么我再回到林徽因,她这样的多才多艺,而且也是出身名门,一个世家的后代,非常有风度。四十年代的时候,林徽因每个星期要举行一次聚会,后来出了名叫“林徽因的客厅”。她大概每个星期四的下午,邀请大家在一起谈论各种各样的话题,参加这个聚会的人除了他们夫妇之外,林徽因、梁思成夫妇之外,大概有金岳林啊、季羡林啊这些名家,还有徐志摩这些人。那我想这个倒是个很典型的,这个上流的一个部分,就带有艺术学术的很深气质的……
  洪晃:
  斯泰因也是一样,斯泰因整个一个家族,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女儿对艺术特别感兴趣,就真的是在二三十年代他的客厅里头,就是毕加索呀、马蒂斯啊就这些人。
  
  章含之:但是这些人在一起绝对不会比,说是你到哪去打猎了,你有没有游艇,季羡林说我有个游艇,我请你哪天去玩。金岳林说咱们到非洲打猎去。甚至于他们都不会夸耀财富一类的东西。另一种呢,当然就是像是宋子文啊,这些比较有钱的那个上流。所以我说它不是一个团体,上流社会它可能分成好几种。一种是像林徽因这样的比较典型的,一种是宋子文这些也是名流的。但是我觉得青红帮的那个头头,是进不去这个社会的。我再接回来说像林徽因的客厅,这样一种上流社会,我觉得可能在今天的现实里头,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是,洪晃和张欣这些人的聚会。有的时候我跟她们在一起,她和她的好朋友张欣在一起,我有一种感觉,就好像是四十年代现在的拷贝。所以这时代不同了,你不能要求她们同样的做法。那个时代我敢说她们是彬彬有礼,就是林徽因的客厅,虽然我没参加过,我可以想象她们的一套程序,咖啡都是什么杯子啊,都是很讲究的。我们那个年代像我家里头吃饭的家具,器皿什么的都是非常讲究的,而且你记得我们家的那个勺上碟子上,都刻了章字的,一个蝙蝠银子的,专门特制的,在银楼里头打的,勺上头也是有章字。
  林白:家族的徽记。
  
  洪晃:麻将上头都有。
  章含之:你知道麻将有个叫白搭,就做什么都能用。我们家的麻将盘是从苏州做的,有一个圆的章字这是我给她的传家宝。我想那个时候可能像林徽因的客厅里,对于茶具都非常讲究的,而到了现在她们这些客厅里头,可能不在乎这样的去做了,我想洪晃不会专门到银楼里去定制一套,对吧。
  洪晃:凉杯。
  
  章含之:但是今天她有她的特色。跟她们在一起的时候,谈的是当前的东西,她们也很有内涵。而且我参加她们这些朋友的聚会,也不是谈你有没有游艇,你的管家是站在哪个方向,或者是你到非洲打不打猎,还到阿拉斯加去钓不钓鱼什么的。
  林白:我猜上海青红帮的头头脑脑聚会的时候,可能谈谈咱们最近做了多少金条啊……
  
  洪晃:我觉得青红帮都不谈这个。
  林白:这就太糟糕了。
  洪晃:青红帮就是说,昨儿又卸了谁的胳膊,卸了谁的腿!
  
  林白:这个太吓人了。就是易小姐和周公子的谈话,我也仔细分析一下,看得我头昏脑胀。我觉得现在的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边,根据一鳞半爪的知识,就是他的某种向往,他内心对于物欲的极大的那种向往,他近似于意淫的构造出这么一个故事来。
  
  洪晃:我觉得整个时间,居然让几千人上网,给这个东西弄帖子,两个人怎么可能掀起这样一种讨论的波浪。
  林白:还有主流媒体头版报道。
  
  洪晃:以至于我都得把我妈给拽到这来,说您给说说这事吧,的确是我们社会的一种浮躁。我妈刚才说得特别对,这是一种社会的浮躁,对事情表面现象的一种追求。其实你说这样的东西它本身,你不管人在社会里是什么地位,说一句特别大的实话,你都要对这个社会负责,你都要有一点良知。这跟你的地位实际上是没有太直接的关系,而这样盲目地追求物质,所有的手法,谈话的内容都不是一个有知识,有素质的人做的事。所谓的上流社会,应该说这些人稍微有点素质。但是如果说在中国现在今天,如果说这就是上流社会,而且是削尖了脑袋要当上流社会的人,我再说一遍我宁可当下流社会,我宁可当流氓,我也得把这界限给划清楚点,要不然的话……
  章含之:我觉得他们就是代表了一种,就是稍微有了点钱以后,渴望进入一个上流社会,所以他们就进去看这些东西,有些东西可能是电影里看来的。
  
  林白:对!
  章含之:阿拉斯加钓鲑鱼什么的,可能是从小说或者电影里看来的吧。
  
  林白:有一个广告,就是有些人在钓鱼喝酒。
  洪晃:鲑鱼是salmon吧?
  章含之:是不是salmon,钓得着吗,这么大的鱼!
  林白:我不知道,没去钓过。
  
  章含之:实际上这些人就是一种,我想是一种新富。手里头可能是有点钱,但是他们确实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上流社会。我想在我们小的时候,在上海也是处于一个比较上层的阶层里头,但实际上家庭的教育各方面,绝对不是比富的。你比如说我家从前住得很普通,我们家不算是很有钱的,但是很有就所谓书香门第的这样一种。那么这种书香门第往往也是能够,进入社交圈子里头去的。所以我刚才说有一些人是很有钱,也很有教养的;但有一部分呢,是书香门第的,他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不一定那么多的钱,他也在这个上层社会里,因为他的知识,他的内涵。比如说我们家,当时住的也很普通,可是我父亲就可以花钱雇了八个裱画工,在家里给他裱字。我们家楼下专门有一个长条的裱画间,因为我父亲是书法家,所以他请了八个裱画工为自己裱字画。这八个裱画工是蛮花钱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家自己做腊八豆,我母亲自己做腊八豆,因为湖南人吃腊八豆,就是把黄豆煮熟,就是湖南菜里头是很熟悉的菜。现在已经失传了,我们家也没人做了。那时候我母亲每年都亲自做,把黄豆煮完以后,搁到笸箩里头,然后就盖起来以后搁到床地下,让它发霉,现在想起来挺可怕的。
  林白:挺吓人的。
  
  章含之:霉完了以后拿出来,就搁到坛子里头,倒上烧酒,香的不得了。腊八豆母亲一定要自己做。像这样的东西,如果从易小姐和周公子眼里来说,这一定是下流社会做的事,你自己煮黄豆发霉又搁在坛子里。但是我父亲可以请八个裱画工在家里裱画,腊八豆年年都是我母亲自己做,还有那个醉螃蟹,上海人爱吃的那个小螃蟹,每年要做醉螃蟹,也都必须是她亲自做,甚至于我母亲还自己泡玫瑰花的酒,配杨梅的酒,这些她都亲自动手。
  
  林白:我真恨不得把您母亲也请来,在我们的现场做一下。其实就像您说的,周公子和易小姐这种斗富方法,让我想起我们国家古代,就是南北朝的时候曾经奢华一时,那个时候曾经有人斗富比谁家厕所豪华,把那个厕所全包金裹银,弄到最后还是厕所。咱们中国一定会出来很多有钱人,但是大家学会责任感更讲究内涵,形成真正的所谓上流社会之前,还有很长的路,最后我用在网络上流传的有趣的诗,叫做“周公子你在哪里”,结束今天的节目,说到底找这个周公子不着,一找到这儿说他去飞机上喝拉菲,找到那儿说他去阿拉斯加钓鲑鱼,
  洪晃:在飞机上干嘛?
  林白:喝酒。
  
  章含之:就那个一万两千美金的酒。
  林白:一万两千美金的酒
  
  章含之:他说他出席喝的酒是一万两千美金,叫拉菲。
  林白:然后跑到那儿去呢,又发现他跑到巴黎去做衣服了,最后找来找去从这个,一直追到香港追到上海,说最后他在上流社会呢,说我们对着上流社会喊,周公子你在哪里,然后周公子他正在和易烨卿约会!!(完)

TOP

Nächster Eintrag: 笑话全集


凤凰网--小资物语:不要上流要入流(ZT)南方周末——“上流社会”大辩论:一场虚拟世界的反歧视大战
凤凰网--小资物语:不要上流要入流

近四千人参与,超过二十二万多人次的点击,中国互联网上一次对于所谓“上流社会”的,“贵族”与“世家”之争,虽然已经落下帷幕,台下的尘埃却未落定。某种意义上来说,讨论的重点已经从“对人格的歧视”,偏移到神秘的“中国上流社会中的六大家族”上来。这已经不再仅仅是一场网络上,各持观点,唇枪舌剑的论战,而是一场围绕在消费品味,个人财富,家庭背景,乃至服装,红酒,赛马等生活细节上的斗法。
    这场风波的起因是因为她,一个常在天涯社区撰文表达对农民、民工、外地人、乞丐的鄙夷的“高贵的上海人”,易烨卿。即使被网友们屡次炮轰,她也从不退缩,依旧耐心地,再三宣扬:“人是分三六九等、高低贵贱的”。例如她在《今天,我看见一个民工不穿鞋》中写道:“这个民工,他竟然连世界上最穷的国家的土人都不如……观念这么落后!鄙视他!”。这样彷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却被一个忽然出现的他给狠狠地打击了。

    他,北纬67度3分,声称自己是华人“上流社会”里的六大世家,汝南世家中的一员。出现的目的只有一个:证明易烨卿只是一个暴发户,“你歧视是你的问题,但不要打着我们‘上流社会’的旗号,我们并不认为自己比别人高贵,他们尊重每一个人,哪怕是乞讨者。” 好戏由此开场。

    被网民们称为“周公子”的他,在四天时间里,对“易仙子”的炫耀毫不留情的驳斥,打击,嘲笑。易烨卿曾说自己的家人几乎每两至三天就要坐次飞机,参加酒会。从俄罗斯到美国的三藩。他的回应是:“我们坐飞机从来不买票的,因为是私人飞机。”至于,易烨卿在除夕夜里喝的一两千元的红酒,这位周公子说,他和朋友在除夕夜里喝的是法国1986年的“拉菲”,一瓶价值1.3万美金;同时用轻松的语气教育易烨卿说:“上流社会只喝香槟酒和少数几种法国红葡萄酒,此外我们只喝苏打水或矿泉水。”同时“我们上流社会是根本不会喝咖啡的。我们只喝茶!”

    而接下来的九大贵族生活问答将这场大战推上了高潮。一轮下来,易烨卿彻底败下阵来。穿PORTS,开Lexus,不养私人律师和财务顾问,每年也不会去为慈善机构捐款,没有私人飞机,猎犬,赛马的她,看来离“真正的上流社会”的要求还很远。这使得一直支持她歧视社会低层的根本被动摇了。在她“上流”的人尚且懂得尊重低层,她鄙视民工的资本被拆毁了。周公子还抛下一句,“我们只鄙视一种人,就是易小姐你这种要假装高贵的人。”易烨卿仅有的反击只是说,这位周公子没有工作,而她所见过的上流人士,都是有工作的。对此,周公子回答道:“上流社会的人是不工作的,因为一代又一代积累的财富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没有必要工作,我们把钱投资给能替我们赚钱的人,让他们替我们工作。”

最后,他总结,“易小姐是个极端向往上流社会的小白领,可惜她从来没有见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她幻想着自己的上流社会生活,并且骄傲地鄙视周围的人。真正的上流社会的淑女是非常低调的,有教养的,包容宽厚的。”

    对于这位易小姐,他的评价是“草鸡就是草鸡,永远不会变成凤凰。我本不想这么刻薄地对待你,可是你的恶劣表现会让不知真相的人误会我们上流社会的。我们这个圈子里没有你这种没教养、不知羞耻、吹嘘虚荣的人。”之后,他便从容离去,只留下这位已经被拔光羽毛的“易仙子”来承受网络上如潮的评价和质疑。

    虽然之后本报找到现实中的易烨卿,不过这位“易仙子”拒绝接受采访,不想因为网络上的虚拟言论而影响自己的现实生活,更表示要告别网络,回到现实里来。

    易小姐与周公子的辩论近来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热闹了一大批看官。人总是不可抑制地对自己不能了解、难以想象的别人的生活非常好奇,很多人想从中一瞥所谓的“上流社会”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然后各自根据各自的经验理论,“盲人摸象”一般,对自己所以为的“贵族”、“上层社会”过的有“格调”的生活津津乐道地描摩一番。以为那是自己可望而不可即的另一种神秘人生。

    这使我想起在法国小镇Megève遇到过的一位老太太,她的工作是专门来为我们讲解这个小镇的悠久历史,她嫁到那里,于是一辈子生活在那里,从未离开。她穿大红毛衣,身挂一个金光闪闪的大红十字,那是她丈夫送她的定情信物。她从她破烂的包包里取出一大叠花花绿绿的手绘地图,然后告诉我们这个小镇不属于法国之前的几代王朝兴衰史。她平和、快乐、兴致勃勃,她一生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历史告诉当地的孩子们和远游客,她认为,这非常重要。

    听着她的叙述,我觉得这真是个有“格调”有“品味”的淑女!她一生安然于她的小镇和她的工作,从不问小镇之外“别人的生活”,内心平静,非常快乐。有谁真正了解上流社会的生活呢?了解之后又有什么意义呢?她只要做她自己世界的贵族就可以了。

   虽然手里纂着大把钞票,在“上流社会”里没了自信,照样一文不名。其实“暴发户”原本不需要自卑,只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有了钱还不算真正成了“人中龙凤”。

    人往高处走

    以前上大学是“上流”,千军马万过独木桥。追求的是“食可以无肉,居不可无竹”的境界,圈子里都是些夸夸其谈的货色,一点不实用,却自比鸿鹄,不曾和燕雀为伍。自从贵族被斩首,“精神贵族”蔚然成风。

    现在要跻身“上流社会”,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新解。这原本便是个势利圈子的游戏,要在5分钟内被上流社会接受,就必须把LV、GUCCI的大LOGO挂在身上,让人不用费脑子便能试出深浅。当然事后若被查出用的是假名牌,绝对应该当场切腹,才好保得一丝尊严。

    进入“上流社会”钱当然是第一重要的指标,然而这的确是个生活方式的大概念。以符合身份的奢华生活方式来维系自己上流社会俱乐部的会员卡,一点也松懈不得。有钱人跟起风来,较之追星族更劲。他们的购物清单里已不仅仅只是名车、华服,购买一点点慈善家的好名声,购买一点点美人的浅笑,均是极其重要的。

    在中国没了所谓的“老钱”一说,第一代有钱人全凭自己打拼。很难想象Paris Hilton若是生在中国,等到自己人老珠黄,才获得良田万倾,广厦千座,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漂亮的男人们传绯闻。于是,在这个“上流”圈子尚未完全成形之际,那些靠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才博出财富的人来说,“老钱”所能带来的气质、文化等诸多更为内向的指标,统统缺席。“上流社会”的老会员,会颇带鄙夷地骂一声:“暴发户!”

    入流体验1——一顿法式大餐

    那天听说我们要采访法国著名的米其林一星大厨,在Dijon陪我们的导游小姐开心得大叫:“哇,我终于可以沾光啦!”她说在Dijon呆了很多年,在大名鼎鼎的LePréaux Clercs餐厅来来回回也不知走了多少次,就是没机会进去尝一尝当地唯一的一星大厨Jean-Pierre Billoux的手艺。

    那天的采访计划是大厨自己制定的,很有仪式感。第一项是一大清早,让他唯一的儿子,也是他们家族事业的接班人,陪我们一行去菜市场选购当天厨房所需要的新鲜食材。听严肃认真的大厨儿子详细介绍哪个摊子的肉质好等等,体会到和《大长今》里韩国宫廷相似的“做食物的人的基本态度”。

    然后我们在附近饭店(他们家族的分店)里品尝了一些开胃白葡萄酒,才边走边聊,回到饭店。此时已是中午时分,老板娘亲自在门口迎接,并把我们引进一间小而精致的酒吧。落坐后,先请我们品尝一些制作精美而叫不上名字的小点心,配以当地特产黑梅汁。此时适才陪伴我们的大厨儿子已经匆匆换了衣服,一头钻进厨房忙去了。

    过一会大厨过来招呼我们,问是否过了一个愉快的早上?又问点心是否可口?之后笑眯眯地点着头说马上可以入席了。他递给我们一本设计特别的方方正正的菜谱,乍一看也许会以为是某美术馆的请柬,他得意地说是请专门的设计师朋友设计的。

    那天的菜肴除了法国菜的基本套路:头道、主菜、甜点之外还特别附加了大厨的心思,头道之前的开胃菜,甜点之后又络绎不绝上来的小点心……加上每上一道菜之后大厨在一旁毕恭毕敬地对菜肴的解释,侍者在一边忙碌地添酒分菜,一顿饭足足花去三个多小时,让我们深刻领教了法国菜的特色。

    再看大厨,不仅对我们一家,而是对餐厅里用餐的所有的顾客都上前照顾询问,希望大家对他的菜肴提出意见。

    饭后被全家隆重地送出门,导游小姐意犹未尽地总结说:“法国菜不在口味啊,服务形式似乎更重要……今天我算领教法国一星大厨是如何款待客人的咯。”我们也觉得,下次再来这样的餐厅用餐,一定要郑重其事换上自己最像样的衣服。

入流体验2——去欧洲玩什么

    常听朋友们说起:如今的旅游时尚是去法国等欧洲国家度假。短短十来天够做什么呢?回答无外乎是去巴黎购物!自己购物,外带长长一串单子给亲戚朋友购物……我在法国读书的时候,一位课余时间在一家香水店打工的女孩子曾经告诉我:来我们店最豪爽的就是中国大陆游客咯!常常开口就是“这种这种还有这种,给我各来一打……”可也有逛完一圈回来的告诉我:“一点不好玩!就连巴黎的房子也都是破破烂烂的……根本没法和上海比呀。”又百思不得其解地问我:“法国倒底有什么好玩呢?法国人自己都玩什么呢?”

    法国人自己都在玩什么呢?他们各有各的玩法,但应该绝对不会是把在某个大商场购物血拼作为自己的度假目的就是了。购物对他们来说是一年两季的大削价,其他时间,他们也就是驻足看看橱窗,然后感叹一下“太贵了”!而已。他们不是那么缺钱,但他们不会把钱花在这些物质的东西上。他们似乎更愿意花钱买一些看不见的东西,一些我们看来很“不实在”的东西。

   冬天,他们可能会去找一些比巴黎更“破烂”的小地方滑雪。比如像Megève或Chamonix这样的小镇。一年有三季安安静静四下无人,逛一个小时就回到原地,看来看去都是当地人那几个面孔……习惯了上海这个花花世界的人去了一定能活活闷死。就这么个小镇,不少世界名牌专卖店却不动声色地开在那一溜低矮的小木头房子里。这样的小镇,一年就热闹冬季这一回。

   说起小镇,我们也许要想到上海附近的周庄,云南丽江古镇什么的。可惜那种被尽情开发后摩肩接踵的可怖场面一辈子不想再感受第二回;说起滑雪,我们也许要想到西藏,想到哈尔滨,可惜一想到那旅途的车马劳顿,就顿时连打行李的勇气都消失殆尽。所以说起度假,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旅行团,因为能省去许多麻烦……法国人却能轻松地将生活融入假期,小小的城市都有火车直线到达,背包一打,抬脚走到火车站,买张票就哪儿都去得……

   夏天,他们则去南部海边,铺张毯子躺着,就这么躺着……什么也不干。有个老外去过中国某地海边后和我说:“海呢也是差不多的海,可总是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是气氛吧?好像欧洲的海边大家都躺着,特别安静;这里大家都在玩水,特别热闹!”

   中国人闲不下来,一定要干些什么,哪怕是在度假。度假对于欧洲人的全部意义就是休息,什么也不干,对于中国人则是玩:可以在火车上打80分,可以在旅馆里打80分,可以购物,买纪念品……就是不懂得可以安安静静享受一下窗外和城市不一样的风景。

   入流体验3——法国“农民”生活纪实

    据说法国是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小的国家之一,这大约与他们常年叫嚣着的“平等”有关,不过在我看来,能专著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精神世界的富足与平等,才是法国人所谓“平等”的意义所在。那一阵子我们在第戎(Dijon)附近的村庄里寻访酒农,就遇到了好些可爱的法国“乡下人”。

    在Dufouleur Rene&Fils酒窖品了五六种或陈年或新鲜的佳酿之后走出地窖,阳光和草地似乎都加重了色彩,成为凡高画里的颜色。“上夜丘”(Haute-nuit-St.Geoge)的几位酒农盛情邀请,让我们再去家中品酒。汽车开过大片葡萄庄园,他们下车仔细查看那出头的嫩芽有没有被虫侵害,然后挥起大手指点着告诉我:“那边拖拉机后面的土地是我家的,远处十字架另一边的土地是他家的。

    Romanie Condi的庄园在更远的那头,那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葡萄酒。

    于是又去他们家中品自家酿的酒。简陋的屋中只摆一条长木桌,一圈椅子,有些阴暗,大家便各自取出自己的几枝宝贝请众人品尝。摇,闻,品,屋子里瞬时很安静,品酒是一种仪式。然后各人便用语言细细描述出自己对这款酒的感觉:有植物、花草还是铜铁金属的味道;是什么年份、有没有充足的阳光雨露的味道;是女性酿的酒有柔美的味道,是男性酿的酒有热烈的味道。听这几位粗壮结实的酒农娓娓道来,他们对酒怀有那恋人般的柔情。感觉屋子里渐渐亮堂起来,我仿佛身处一个贵宾云集之宴会。这才理解法国人对一切抽象事物的非凡感悟能力:红酒、香水、印象派,无不如是。闭塞简朴的农村生活并不妨碍一个照料葡萄庄园的法国农民用最精致优雅的语言表述他的精神感受。

    忽然想起:在中国最知名的法国酒应该是布尔多葡萄酒吧?那勃艮第的这些好酒又怎么说呢?听我提出这样的疑问,几位当地的酒农只宽容地淡淡一笑,其中一位调侃到:“布尔多的酒吗?他们可是每年还没等葡萄收成就已经卖完了呢!”其实勃艮第地区遍布着上千个小酒庄,家家户户每年都尽心酿制着有自家特色的佳酿,然而他们没有布尔多酒整齐划一的销售理念和促销手段,只是在自家的深山中默默耕耘,自得其乐而已。而真正懂酒的人便会不辞辛劳,开车在这山里兜兜转转,挨家拜访这些酒农。所谓“酒好不怕巷子深”,每逢有这样的人士慕名而来,我想当地酒农一定有“酒逢知己”之感。

像他们一样出游

    曾经,不经意间听人说起度假不愿意去夏威夷,觉得那是个很俗气的地方。一听就觉得果然层次不同,如果让我去趟夏威夷不要太高兴啊!

    不过,一个人去“度周末“、避暑”、“旅游”的方式,都会毫不含糊地展示你的等级地位。“度周末”这个等级概念在过去百来年里经历了一个可悲的、落破的贫民化过程。50年代,自从一种叫做“周末”牌的廉价香烟在法国市场露面,“周末”就开始被当作一个时髦概念处理了。对于高等阶层来说,他们既无雇主又不必连续工作,周末也就是一个不太有意义的概念,它对上层的影响只局限于银行会在周末关门。

    相对于“周末”来说,“避暑”似乎更适合于中上阶层或更高阶层。他们会根据在哪儿和如何避暑来选择衣服、车子、朋友、宠物。选择吉普车,是因为要去道路颠簸的地带旅行;选择帆船是因为要在暑假扬帆出海。上层选择的地方不但像是他们的家产,而且看上去更像是他们家前几辈留下的遗产,并且一个避暑,就会长达3个月甚至更长。

    一个比“避暑”更为正式的外出叫做“旅游”。各个阶层都是这个行业的“牺牲品”。上层人士的旅游似乎别具风格。他们要么正从伊斯坦布尔一幢清真寺旁的别墅尖塔向外眺望,要么正隐身在尼泊尔的某个山谷,或者干脆正呆在某个小镇的家中玩五子棋和翻看《市镇和乡村》。

    他们通常自己出游,不加入什么团体。这很自然。因为不管在什么团体里,总会有些你懒得去结识的人物。

    再读《格调》

    听说“天涯社区”里流行着一场关于“上流社会”的大辩论。一个叫“易烨卿”的女子以高贵的上海人自称,说自己属于上层社会的人,从而引发了一个叫“北纬67度3分”的网友的反驳。那么到底上层社会的标准是什么?上层社会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多年之后,再次翻开保罗-福塞尔的《格调》,似乎他在那个时代给了现在的我们一个答案。“人的生活品位决定了人们所属的社会阶层,而这些品位格调只能从人的日常生活肿表现出来。比如一个人的穿着,家里的摆设,房子的样式和格局,平时爱喝什么,用什么杯子喝,等等。”

    崇古力求与人不同

    从住宅可以看出上层社会流行的是“崇古风”。《格调》曰:中上阶层大多喜欢歌剧和古典芭蕾舞;喜欢将自己的后代送往男女分校的预科寄宿中学因为那儿与男女混校相比更稀有,所以也更有古风;常去欧洲和中东观古迹;学习“人文科学”而非电子工程;甚至学习法律也有一种诱人古韵:那些带拉丁词尾的英语,那些渊源久远的“案例”。有等级的人们从不筹划未来,筹划未来是交通运输工程师、计划人员和发明家一类粗庸人的“专利”。

    这让我想起曾经有人告诉过我,现在很多有钱人都热衷于去拍卖行争买古董,他们只买贵的古董,因为他们不懂古董,只认为越贵的就是越好的。不知道这是否是受了这种“崇古风”的影响呢?

    住宅尽显落后复古

    在上流社会家庭里,起居室的屋顶一般距地面有3.3米到4米的距离。凡是看得见木头的地方,都用深色,力图给人以古旧的感觉。居室里欧洲装饰风格,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廊道,雕花的栏杆和扶手,华丽的锦缎墙面,黄铜门把手,都体现了上流社会的气派。

    尽管起居室最能体现阶级地位,但是还有两个房间不容忽视:厨房和洗手间。厨房越像个实验室,社会地位就越低,电炉就不如煤炉有档次。但是上层人士的厨房里也有冰箱,只不过式样古老,四角还是圆的,顶部有一个很大的白色电阻。

    洗手间与其厨房差不多,都很落后。暗色的马桶座圈,没有淋浴设备,洗手间里只有两样东西:发刷和木梳。它们是值得信赖的社会地位象征,正如芳香味手纸和粉红色的约翰尼地毯是中产阶级的象征一样。

    穿着

    这位“北纬”先生对“易烨卿”的反驳,最后演变成了对“上流社会”生活的大揭秘。他告诉人们上流社会的人们从不穿品牌的衣服,因为他们的衣服都是到专门的店里订做的,并且上流社会的女孩子穿衣服通常是黑色或灰色等颜色暗淡的衣服。

    《格调》里指出另一个显著的社会等级差异是雨衣的颜色。米黄色雨衣远比黑色、橄榄绿和深蓝色雨衣级别要高。据说,米黄色暗示一个人对可能溅上污渍的危险毫不在意,具有“去你的,我不在乎”的气质。除了雨衣,标识着中上层的运动长裤和休闲长裤同样具有这种“去你的”精神。绣有信号旗、钟浮标、浮标,龙虾以及任何有上流社会气息的图案,加上从容随意、被风吹乱的头发造成的精致的不修边幅,谁能模仿?

TOP

“名媛”章含之谈上流社会
精神贵族该像林徽因

前天。阴雨。北风呼呼地吹。为了见章含之,记者在去雷迪森接章女士的途中,还匆匆抹点口红,因为这回要见的是被程乃珊称作“末代名媛”的女性,一位传奇的外交官。海派作家程乃姗说,从章含之后,“中国将难再有‘名媛’”。对于年轻一代来说,这位“总督孙女、总长女儿、主席老师、外长夫人”,是现实生活中已经绝迹的“最后的贵族”。
9:45,深蓝条纹衬衫,蓝色七分裤,其乐黑色便鞋,一只迷你猪的可爱手袋(后来知道,这个包是其女洪晃的得意设计)。章含之从雷迪森二楼的旋转步梯款款下来,陪同的是文汇出版的头儿萧关鸿。我手捏一张名片直接跑上前去称“章老师”,银白头发的章含之朝我微笑颔道,气度极为优雅,欣然允诺来本报“红人馆”接听读者热线。

“贵族”该是林徽因这样的

关于“贵族”的话题不知道是怎么开始的,但面对章含之如此雍容的气度,谈到“贵族”这个词,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记者问她,知不知道不久前天涯上的一个热贴,两个网友为什么才叫贵族争得天地变色,网络堵车。章含之不但知道,而且连两个网友的名字她都记得,她说, 不管是那个易小姐,还是那个北纬多少度的,“两个都在胡说八道,贵族没有那样的。”
“天涯那几个网友比的那不叫‘上流生活’,他们在那比的是谁喝的葡萄酒贵,一个说是1000块,另一个说他喝的要几万块,那不叫‘贵族’,那叫比财富,不是有钱就是贵族的。要说谁是贵族,林徽因这样的才算是。你想林徽因这样的知识女性,也不会是暴富的吧,但是她有品位。当然,贵族不缺钱,要是连饭也吃不上是肯定不不了贵族的,所谓的‘精神贵族’也是辛酸的。林徽因当年在北京有一个出名的聚会,在她家里每周四举办一次,叫作‘林徽因的客厅’。金岳霖、徐志摩等社会名流都去,谈文学、谈建筑、谈历史、谈艺术、谈社会,这才是真正上流社会的味道。你想宋氏三姐妹就不会和杜月笙打交道,后者也很有钱啊。”

不是有钱就是上流社会

章含之还特别谈到她接触过的浙江老板。她说,她在北京时有朋友告诉她,有个温州老板上北京,每回坐飞机不但是坐头等舱,还带专门按摩师,让按摩师站着给他按摩,实在是很夸张。
“比富比成这样,说明这个社会很浮躁。都说三代才出贵族,这不是指家庭有钱,不是有钱就是上流社会。”
“在中国,像比尔·盖茨高科技致富的不多,很多暴富的一代没有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家庭文化的熏陶、没有很好的礼仪训练,其实礼仪并不是只有贵族才需要,普通人难道就不需要了吗?现在的有钱人中有些人会在未来被淘汰,成功的会是那些有文化、有远见的一部分人。他们会成为中国未来的所谓贵族。”

教育“富二代”是个问题

章含之说,“什么钓鲑鱼、养纯血马”都是瞎说,都不过是些财富的表面。文化素质、礼仪是可以继承的,但很多暴富的人没意识到。
有许多浙江老板的第二代在海外上学,开的是宝马奔驰车,住的是当地人都买不起的顶级别墅。他们的孩子一天到晚不知道学习,也不懂做人的道理。富成那样,不要说成不了贵族,那样的财富只会害了下一代。
在上海章含之当校长的私立学院里面,孩子们花钱花得一点没感觉。一上课,桌子上放满五花入门的饮料最便宜的大概是雪碧、可乐。因为暂住在上海师大的校舍,和上海师大的大学生一样的住宿条件。这些学生不是抱怨没空调,就是抱怨没有热水,好象认为这样的宿舍根本没法生活。章含之说,她现在最感困惑的,就是怎么激励这些有钱人的孩子,让他们学东西。
她说,想当年她上大学的时候,是在袁世凯的兵营里面学习的,十几个人挤在一个大仓库一样的地方。虽然,从上海来的女孩子也会抱怨会偷偷地哭,但一想到要学好本事奉献给祖国,就都有动力了。现在面对这些“富二代”,财富对别人是动力,只有对他们不是,你都不知道该用什么去激励他们了。

(摘自〈钱江晚报〉记者韩晓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