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为烈士守墓八年 称守在那里就是享福 烈士陵园 守墓_新浪新闻

  昌平兴寿镇桃林村,72岁的刘春芝退休后始终守护烈士墓,至今已经8年。园内通道两边的植物都由老人亲手种植。实习生 彭子洋 摄
  刘春芝(72岁)

  社区:昌平区兴寿镇桃林村

  【榜样说】 每天守着这片土地,心里就感到踏实。用这种方法给烈士们守墓,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牢记这段历史。对我来说,能在这里守着,就是一种幸福。 ——刘春芝

  燕山脚下,坐落着桃林烈士陵园,这里掩埋着18个流血就义的年青兵士。从陵园进口走过18层台阶,可见烈士的先容墙和墓碑,四周围绕18棵油松。地上不落叶,不见杂草,唯有红色的月季,正开着大朵的花。

  作为昌平区兴寿镇桃林村烈士陵园的守陵人,刘春芝八年来早出晚归,骑着自行车来回于家跟陵园之间。扫除卫生、照料花草、招待扫墓人,是她的日常工作。甚至在大年三十,她也会去陵园归置,“让义士们一起过年”。

  让小土包变成留念碑

  桃林村是昌平的革命老区之一,在抗日战斗、解放战役和抗美援朝三个不同时代,呈现过18位烈士,春秋最小的不外18岁。

  20年前,烈士的陵园只是一片荒土,烈士的墓也只是一个小土包。土包前直立的烈士碑约半米多高,只记载着18位烈士的姓名,周边杂草丛生。

  一次清明节,刘春芝看见几个10来岁的学生,手里拿着小白花,穿过杂草来扫墓。“这样简陋的前提,学生都不晓得花放哪儿。”刘春芝由此萌发了建设烈士陵园的主意,并提议村支书,在村庄邻近找一个地方,安置村里的这18名烈士,既便利学生们扫墓,也能够传承历史。

  刘春芝的倡议,在之后的村支部会议上得到认可。随后,村支书带着烈士家属,将陵园地址选在燕山支脉——罗椅子山脚下。“这座山以前也是抗战的处所,半山腰上,有一棵信号树,用来告知村民日军从哪个方向来。”刘春芝说明着选址起因。

  那一年的清明节,占地10余亩的烈士陵园正式建成,刘春芝加入了剪彩典礼。踏上18层台阶,就能看见烈士的介绍墙。墙后是一座两米多高的石质纪念碑,周围环绕着18棵油松。

  猪圈里翻出烈士照片

  新建成的烈士陵园须要烈士们的姓名、照片和参战信息,但此前的烈士碑上,只有18位烈士的姓名。作为村里的党支部副书记,刘春芝致力于寻回烈士的材料。

  “我当时做的工作相似于记者,拿着纸笔,去烈士家属家采访、找资料。”刘春芝说。到当初,这些手写的资料仍被她珍藏在家中。

  在烈士陵园展史馆里,赵富广烈士的照片四处已经泛白。刘春芝提起这张照片的起源时,不禁笑出了声,“当时的人很少拍照,到赵富广烈士家寻照片时,一张也没找到。后来赵富广的兄弟提起,说似乎有照片丢在猪圈里了。我就随着他到猪圈里翻出了这张底片,再用纸包好,和其他烈士照片一起进行了翻拍。”

  在访问烈士家眷的同时,刘春芝也对村里的其他白叟进行了采访,收集着桃林村村口炮楼、信号树、隧道的故事。正由于如斯,她还担负着陵园接待的工作。

  在桃林村现任副书记王玉杰的眼里,刘春芝熟习烈士业绩,是讲授的最才子选。“每到清明、‘七一’等节日,烈士陵园会吸引良多慕名而来的祭扫者,刘春芝依据听众的不同,讲解的切入点和语言作风也有所不同。”

  烈士陵园一年大略有上千人来祭扫,刘春芝接待的祭扫者已经有上万人。

  月季红了 汗就没白流

  2007年,64岁的刘春芝没再接任副书记一职,她向村里申请,要来烈士陵园做守陵人。从此,她简直每天骑着自行车来回于家和陵园之间,单趟约15分钟。

  为什么抉择守陵?刘春芝说,建这个陵园是为弘扬先烈的精力,一代代传承下去,“不在乎给多少钱,我只想把陵园的环境保护好,才对得起这些烈士。”

  守陵工作的第一天,刘春芝看到遍地杂草,18棵代表烈士的油松有两棵也在干涸。她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在几棵油松的根处挖出排水沟来,让山上流下的水能顺着排水沟润泽油松。

  规整完油松,刘春芝开始为陵园寻找其余景观动物。看到村民公墓里的月季花开得残暴,刘春芝就和守墓的人磋商要移植。经守墓人批准,刘春芝开端天天从村民公墓里刨月季花,用了近一周时光,栽种了58株。

  58株月季,想要栽活,每一棵都至少需要浇三次水,每次至少一桶水。陵园的自来水当时只通到园子前的18层台阶下。刘春芝一天要挑80多桶水,分40屡次用扁担挑上陵园。

  “整地、挖沟、种花,累了就在台阶坐会儿,每天回去腿都疼。”在刘春芝的记忆中,刚开始栽花的日子是自己最辛劳的时候,但现在,月季花开得烂漫,陵园的环境好了,就认为这些付出都值。

  守在这里就是受罪

  八年来,刘春芝将大局部时间都放在陵园,2014年前后,刘春芝的儿媳妇患病,逐日需要有人照顾。刘春芝照顾儿媳去不了陵园时,老伴就替她去陵园打扫。

  清明、“五四”、“七一”等特殊的日子,刘春芝需要提前一周开始打扫。刘春芝说,现在村里的烈属很少,有的也是年纪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平时很少过来。清明季节,会过来扫墓。年三十时,村干部来陵园上供生果点心,刘春芝也来陵园,给花草树木浇水、剪枝、干净地面,把纪念碑底座擦清洁。“烈士们也是村子里的人,也该让他们好好过年。”

  到现在,刘春芝已经72岁,仍然保持着守陵工作。陵园里常常只有刘春芝一人,旁边就是村民的墓地和一大片果园。

  “你筹备什么时候回家享清福啊?”果园的主人问她。

  刘春芝正蹲在红色的月季花丛中,手里拿着铁锹给月季松土除草。她抬开端,迎着照过来的阳光,答复说:“享清福?能一直守在这里,为陵园做本人能做的事,就是幸福的。” 新京报记者 左燕燕

  【“北京模范”本周上榜人物】

  张广明 男,1941年生,丰台区卢沟桥北里居民。1983年张广明结识了潘祖兰夫妇两位盲人,尔后每周都抽时间帮他们做家务,长达八年,直到两人退休。张广明还接送另外3位盲人高低班20多年,从未间断。

  赵鹏 女,1946年生,旭日区六里屯社区居民。退休那年,赵鹏发明小广告已蔓延成城市“牛皮癣”,肃清小广告就成了习惯。20年来,她扫除的小广告有十几万张,上交给城管部分的电话号码有上万个。

  白云龙 男,美国人,1967年生,向阳区太平庄南里居民。白云龙是来自美国的“洋女婿”,2008年参加“三里屯本国人意愿服务团队”,任务教学英语、捡垃圾、慰劳空巢老人,被誉为“洋雷锋”。

  韩瑞芬 女,1951年生,石景山区金顶山路居民。1991年始,韩瑞芬每年驱车千余里,为新兵做心理辅导。退休后她牵头组织了“兵妈妈爱心自愿者服务队”等,被亲热地称为“兵妈妈”。

  王建林 男,1954年生,顺义区哨马营村委会两委成员。十多少年来,王建林长年照顾孤寡老人王化歧。冬天搬煤块,夏天给老人买电风扇,终年帮老人养花护草。老人患关节炎,王建林每周带老人看病。

(原题目:不当“村官” 为烈士守墓八年)

编纂:SN123
捕鱼机价格
电子捕鱼机报价
捕鱼机遥控器
净水器哪个牌子好
电捕鱼视频
雷达捕鱼器
来源:icamtech.net | glvcd.com | icamtech.cn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