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晃的美丽

洪晃是中国时尚界和出版界名人,越界已经成了她的生活方式。她出版吃喝玩乐的杂志,在电台上主持节目,最近还和刘索拉、宁瀛等合作了一部被她称为"the bitch production"的电影,在电影里扮演一个很bitchy的女人,平时也为杂志报章写点小文章,目前这些文章大部分收录在最近出版的一本自传文集《我的非正常生活》。

大红门里的童年

  而媒体关注洪晃多少也和她的出身名门却“离经叛道”有关。

  洪晃由北京史家胡同51号里走出来。这栋漂亮的老四合院的主人们都是中国近代史上风云人物。洪晃外祖父是大学者、大律师、曾和鲁迅打过笔墨官司的著名文人章士钊;母亲是著名外交官章含之,一度是毛泽东身边的英语老师,有“上海最后一个名媛”之称,她的美丽在中国无人不知;洪晃的继父是中国前外长乔冠华,文革时代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神采飞扬。章含之曾写过一本《跨过厚厚的大红门》,细腻描写了史家胡同里的生活。

  大红门里的童年与世隔绝,洪晃10岁之前,身边还围绕着那个时代在别处十分少见的时髦女人。“过去的史家胡同51号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解放前的那些牛鬼蛇神、遗老遗少,全都在我们家聚集着,那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精雕细刻的居住环境。那个地方你可以想像,应该是很多大家闺秀出溜出溜走着小路,细声细语在那儿说话的那么一个环境。”

不喜欢“名门痞女”的称号

  洪晃性格直爽,也从不避忌在文章和采访中谈论自己的私生活。洪晃的第二个丈夫是著名导演陈凯歌。在一篇文章里她戏谑地写:“我妈妈说,我身上的坏毛病都是从我爸爸身上继承的,也的确是,我爸聪明不用功,我也是;我爸好好抽烟,不注意身体,我也是这样;我爸结过三次婚,我也整整三次,还在比他小很多的情况下,就把这三次都结完了。”

  洪晃在美国生活多年,加上受美国60年代嬉皮风潮影响,为人我行我素,作风当然不如其他人期待的一样名门闺秀,有时甚至出口成脏,于是媒体封她一个“名门痞女”的称号。

  “我个人很不喜欢这个称号,觉得有点离谱了。妈妈开始的时候也接受不了,但是我也无所谓,这就是媒体作风,喜欢把人贴上一个标签,这样就能简单的说明问题。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情,我自己知道自己就行了,我周围的朋友都知道我不是这样的。”

  洪晃坦言作为名人后代的确占了不少便宜,比如人家总会想见见美女的女儿长什么样子,至少会给你见面机会。有时她甚至用妈妈亲笔签名的书籍去讨好别人。虽然见过面的人总是用有点失望的语气问:你就是章含之的女儿,怎么一点都不像你妈?洪晃用自嘲的语气来说这些故事,那是另一种自信。她知道,时代已经不同,她的美丽和母亲也截然不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Share |
Share

父母亲情是个难受的话题

  然而作为名人之后,一举一动成了媒体关注的对象,连家里一些较私人的事情也被媒体放大。不久前洪晃生父洪君彦(北京大学著名经济专家、美国问题研究学者)在香港《明报》发表了名为《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的连载文章,以有别于前妻章含之的角度回首了70年代那段破裂婚姻,引起关注。

  “由个人角度来说不喜欢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还要把这些陈年旧事拿出来讲,文章太不像话了,我绝对尊重父亲想说话的权利,我反对的是那些不符合事实的东西,比如编辑呈现文章的方式等。文章里说了我妈妈一些很难听的话,但是妈妈还是很厚道的,事情发生后也没有在报章上或和记者说些什么反驳的话,爸爸生病时,也是我妈给他找最好的大夫。”

  文章发表后洪晃觉得蛮严重的,不想身体不好的父母在晚年还为往事展开骂战,也为了保留记忆中美好的部分,就打电话给父亲,要他不要再写了。“父母亲情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难受的话题,我能留下的记忆就那么一点,不想再被人拿走了。我跟我爸说,在我的记忆里就没有一个我们三个人在一起的完整形象。我已经把记忆里的东西进行了精心剪接,把好的东西编在一起制成一个小电影,然后不停地回放,这就是我的童年。其余的已经被我封存掉了,拿出来我没办法活。”
 不久后明报上就刊登了一则停稿启事:

  “《我和章含之离婚前后》一文全部是我的亲身经历,是我前半生坎坷遭遇的真实写照。今应女儿洪晃的请求,续稿暂停。——洪君彦”


洪晃的公司也在“798”里,满满都是埋头苦干的人。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纽约空降红小兵

  洪晃1961年生于北京,70年代中美建交初期正值文革,12岁的洪晃是首批被送往纽约学习英文的中国小孩,著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也是她的同学。她在一篇《纽约空降红小兵》的文章里精彩记叙了当时的生活。后来她在美国纽约州顶尖的瓦瑟女子大学念书,毕业后在美国工作,30岁不到就当了德国大公司中国区老总。91年洪晃毅然把一份好差事辞掉,回国发展。

  “70年代到美国,当时美国嬉皮风也影响了我,我的性格是东方和西方的混合体,由于很长时间生活在纽约,所以比较像纽约人,比较自我,也不在乎别人怎样看自己,自己活得舒服就好。加上自己出生于60年代的中国,经历了中国不少政治上的变动和灾难等,所以我们那代人也比较踏实,也有理想。中国现在最缺少的就是疯子,一些目的性不是太强的人,缺乏享受过程,喜欢做艺术、喜欢自己的观众而不是太脱离他们的人,缺思想家,缺一些有理想,改变时代思潮的人。”

电话里约访问

她问:你现在能来吗?

  洪晃是一个很爽快的人,在电话里约访问,她问:你现在能来吗?于是半小时后,我就出现在洪晃在“798”厂里的家。

  洪晃一脸惺忪出现眼前,穿着睡衣,叫我自便,匆匆忙忙去梳洗。采访过洪晃的记者朋友们无不对洪晃的率直坦然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你见过洪晃的文字,文如其人俱乐部又多了一个成员。

  洪晃的家是由男朋友杨小平设计的,有一种修饰和未修饰的美感撞碰在一起,精致和粗犷并存。地板是原始的水泥地,墙壁也没有刷上洁净的色彩,这样的家叫客人安心,能大声说话,不担心自己失态。一面墙高高的书架,是书。客厅几张简单风格的沙发,灿灿阳光登堂入室,一只壮硕的波斯猫总在屋里游荡享受太阳。四幕移动式巨大无比的铁框,如一个透明的屏风,把餐桌和200平方米大,这个奢侈得叫城市人妒嫉的客厅空间分离/衔接。空气中沉淀着Leonard Cohen沙哑低沉的嗓音,洪晃最喜欢的歌手用最不诗情画意的歌声唱着诗一样优美的曲子。

客厅有棵铁的树

  客厅有棵铁的树,不断的烧焊,就能不断的成长,树上挂着灯泡,还有玩具,每天晚上都是圣诞节。饭桌很大,用来款待洪晃的朋友们,墙上的红色霓虹灯管“革命就是请客吃饭”颠覆了毛泽东的名言。颠覆是洪晃性格中最鲜明的元素,不断的颠覆才有不断的生命力。她的公司也在“798”里,高高的天花板,没有阻隔,满满是埋头苦干的人,据说前身是个篮球场。

在美国纽约生活了很多年的洪晃,老早就羡慕纽约艺术家loft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和空间,通过杂志上的介绍认识到“798”这个地方,就决定搬进来,和一群艺术家或艺术爱好者为伍耍乐。“798”原是一些废弃的老工厂,两年来陆陆续续吸引了不少艺术家、时尚人士、画廊、咖啡馆等。国内外媒体对“798”的报道永不厌倦,已经成了京城最有趣的空间。

晃来晃去终于找到

安身立命的位置

  回中国发展,洪晃搞过咨询公司、网络公司等,晃来晃去了大半世界,转了又转不同性质的工作,终于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位置。现在她是国际互动传媒集团总裁,旗下有几本时尚杂志,包括《I look 世界都市》,《青春一族》等,最近还出版了北京和上海版本的Timeout。据洪晃说,这本杂志是专为中国的“月光俱乐部”成员而办,所谓“月光俱乐部”,就是每个月把钱都花光的意思,这类人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中产阶层,势力正在壮大中。

城市吃喝玩乐指南杂志(Listings magazine)一直是老外的强项,中国大陆目前最成功同类杂志为that's城市系列,这类英文杂志针对的是旅居中国的老外,而洪晃的Timeout则是中文杂志,为中国读者服务。

  “世界级城市有自己的文化和风格,而这些不能单靠政府去处理,应该由民间来创造。北京和上海都是有影响力的城市,必须让城市人享受城市的生活,让他们轻易在城市里找到自己的脚点,过去这类listings magazine主要是外国人写给外国人看的。”

与Timeout合作也算交学费

  在纽约生活时洪晃就是Timeout的读者,十分欣赏其编辑哲学,积极报道非主流文化活动。"这些非主流的活动往往有一种自发的精华,是另一种精彩。另外Timeout的编辑方针十分全面和客观,现在中国国内不少杂志总让广告客户牵着走,所以信息大打折扣,比如一些很不错的画廊,如果不投广告就得不到宣传的机会,我们选择和Timeout合作,除了看中其品牌效应之外,也算是交学费,了解他们的经验,就会少走很多冤枉路。"


洪晃在北京798厂的家,客厅有200平方米,奢侈得叫都市人妒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这也许就是所谓玩票一族吧,
有点意思,很难致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