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家卫的记忆ZT

不知从何日起,只觉得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深入,王家卫的电影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认同。每次放映他的影片,无论从前已放过几遍,阶梯教室总会座无虚席,王家卫这个名字就有叫座力。算来从1993年第一次看《旺角卡门》至今,王家卫所有的作品我都已看过两遍以上,可以说是看着王家卫的电影长大的。如今王家卫的电影、村上春树的小说、崔健的音乐已经成为某种代表青春的符号化的标记。所以,会突然有一种回顾王家卫电影的冲动。

    《旺角卡门》是我在录像带时代百看不厌的精品。(当然,那时除了香港枪战片外没什么其它可看的。)王家卫在这部处女作中就很娴熟地讲述了一个非常典型化的江湖故事,叙事流畅,情节紧凑,拍的非常的煽情。本片充分显示出了王家卫的商业天分,王晶说王家卫可以拍出比他更商业的电影的确所言不虚。《旺角卡门》与后来任何一部王家卫的电影都有极大的不同。但在一些细节上王家卫式的风格已初显端倪:如刘德华雨中与前女友重逢、刘德华死前对张曼玉的一个闪回、杯子道具的运用、张曼玉巴士站流连的徘徊等。

    《旺角卡门》中王家卫很好地控制住了刘德华惯有的戏剧腔和做作,使刘德华的表演显得真实、自然。结尾处刘德华中弹倒地后的抽筋打动过不少人。本片应是刘德华百多部电影中的上佳之作,当年未能得奖,到真是可惜了。本片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重塑了一个张曼玉。我一直认为张曼玉的表演应以《旺角卡门》为分水岭。《旺》片之前的近乎于花瓶,基本没有太多的演技可言,而在《旺》片之后,我们看到了《客途秋恨》《阮玲玉》《阿飞正传》、《甜蜜蜜》,此时的张曼玉已是公认最优秀的女影星了。

    《阿飞正传》1994年曾看过一次,当时对影片中的很多东西不能完全理解,只感动于那种若即若离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可今年四月再看时惊讶地发现自己真真切切地理解了片中的每个人和每件事。正如王家卫所说:连续5部戏下来,发现自己一直在说的,无非就是一种拒绝,害怕被拒绝,以及被拒绝之后的反应,在选择记忆与逃避之间的反应……

    到了《重庆森林》,王家卫虽一改以往对边缘状态的描写,讲了两个丝丝相扣的爱情喜剧小品。但主题仍是通过大量的画外音、独白和符号化的物品来表现都市人既孤独自闭又渴望交流的情感。整部电影充满了一种对时间和细节的偏执,我看其实二二六对于MAY,六六三对于空姐,与其说是一种爱,倒不如说是一种依托,一种惯性般的依托。看来,王家卫对都市爱情还没有绝望。

    是的,每天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你对他们一无所知,可是,有一天,他们会成为你的知己或朋友吗?即使最接近时候的距离只有0.01公分。

    《重庆森林》里洋溢着天真与青春,可用它来做试金石:当有一天你突然发现《重庆森林》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感动你了,那么,可能你已长大,不再年轻了!
Share |
Share

《阿飞正传》10周年

10年的时间,似乎一切都未改变,《花样年华》只是一个神话的延续。  


  1990年12月,《阿飞正传》上映,为90年代香港影坛产生了一个重要名字——王家卫。转眼又一个十年,这些年来,“王家卫”这三个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品牌,一个形容词,一个学派,以及一种观影印象(当然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2000年,又有一出《花样年华》,遥相呼应着10年前的阿飞情,是巧合吗?或者王导演的心没动,是我们的心动而已。——-编者

  如果香港影坛有两个极端点,那么王家卫肯定代表了其中一端,曾经他的作品是学术界与文化界争相辩论的地方,好不热闹,随着其成就渐被国际认同,这种谈论反而冷却下来,保王派的继续义无反顾,其他人亦对王家卫习以为常,静观其变。

  八十年代孕育的精英

  二十五岁以上的影迷,可还记得1990年的《阿飞正传》上映是如何的轰动,排在圣诞重要档期,两条大院线同时开映,对撼周星驰的《赌侠》(不知可算王晶王家卫的唯一一次正式打擂台?),声势一时无两。当时能得到院商和观众如此的“厚待”,是所有人都不知道这原来是艺术片,因为有《旺角卡门》的前科,因为有史无前例的大牌组合,因为监制邓光荣的戮力宣传,令《阿飞》事前几成影坛大事。最后结果,《阿飞正传》只上映了十二天便因票房不济休映,不但与同期的《赌侠》际遇相差甚远,更令到原先计划开拍的续集开拍无期,里面梁朝伟的角色预告成为影史上一个最大的谜。

  这段戏剧性的发展令王家卫一夜成名。当然王家卫不是无端走出来的一个人,是整个八十年代最丰盛的影视工业下培育出来的精英,他是1981年无线第一期编导训练班的学员,之后一年已经开始写电影剧本,在很多商业电影里,都可找到他合编的名字,例如《吉人天相》、《最后胜利》、《猛鬼差馆》等。1988年他自编自导《旺角卡门》,票房口碑都好,因此有机会开拍更多大牌及资金的《阿飞正传》,继而在九十年代留下重要的一页。

  改变演员特性

  王家卫影片其中一个特色,是他擅长把观众熟悉的演员特色尽情挤压,所以有人拍他的戏会不欢而散,亦有人会因他的戏而再闯高峰。刘德华是一次极端的尝试,拍《旺角卡门》,王家卫把刘德华的特性用了出来,之后拍《阿飞正传》,却把最不刘德华的特性放了下去,可以想像刘德华的无所适从。(他之后的《天长地久》,便是作为补偿对《阿飞》的遗憾。)

  梁朝伟与他合作过五次,最初亦是难以适应,翻查纪录,他为《重庆森林》做访问时,说:“我不知怎样结局,也不怎样看剧本,导演叫我怎演,我便怎样演。”王家卫的回应:“伟仔只要照着我想的去演就行了。”(电影双周刊397期),不多不少感受到演员的一份迷茫。不过到《花样年华》,他与张曼玉都已经懂得如何去拍王家卫的戏,能够轻松地被王家卫操控。扭转故事结构

  王家卫说过,他不喜欢让观众猜到下一步,因此他拍片从不会在剧情着手,而是由结构做起,所以他第二个特色是故事性不强,每一位与他合作过的演员,未看正片前,都不会知道影片的结局是什么,因为他会拍下无数的菲林,如何去发展,只会在导演或剪接师的脑海,有时甚至会出现多个版本,《重庆森林》的首次午夜场版便不是王家卫剪的,而今年电影节上的《春光乍泄》制作特辑亦提供了多个不同的故事发展片段。
  王家卫另一个特色是用景的心思很特别,多数都能代表香港的某种特色,如《阿飞正传》的皇后餐厅,《重庆森林》的重庆大厦、半山电梯,《堕落天使》的大球场、观塘地铁站、三六九饭店,到《花样年华》的金雀餐厅,都给影迷重新发现许多有趣的地方。   

TOP

TOP

他片子我都看~~~~~~~~~~~~~

支持无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