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呼噜噜的旅行功课之六:卢浮宫(上)

我的功课之六:卢浮宫(上)

因为在巴黎圣母院只买到了一张博物馆通票,所以在去卢浮宫之前还要到凯旋门下的售票处去一下,除了有通票便宜的因素,更因为据前人经验,卢浮宫售票处总是人满为患,而拿着通票就可以径直进去参观了。巴黎所有重要景点旁几乎都有地铁站,所以去凯旋门买票再去卢浮宫是一件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
从卢浮宫地铁站走上地面已经是16:30,地铁站在卢浮宫建筑的背面,要走过卢浮宫的一个大门洞才能到达玻璃金字塔所在的“拿破仑庭院”。穿过门洞,看到玻璃金字塔和大水池,此前在影视节目和图片中见过无数次的场景,如今终于置身其中了。到大金字塔入口处看了一下时刻表,果然周三是21:45闭馆,时间就算充裕吧,此时天色还早,在拿破仑庭院好好转转还是很有必要的。
卢浮宫(Musee duLouvre)是一组U字形建筑,北侧的“黎塞留楼”(Richelieu)与南侧靠近塞纳河畔的“德农楼”对望,连接这两座建筑的是“苏利楼”,拿破仑广场被这三座楼环抱着。红衣主教黎塞留是路易十三的首相,以他名字命名的这座楼以前是法国财政部所在地,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密特朗时期才腾出来,下地铁后走过的那个大门洞叫做“黎塞留通道”。
1190年就有了卢浮宫的前身,那时这里还是一座城堡,是法王奥古斯特为抵御北欧维京海盗骚扰而建。14世纪后半期,查理五世将其改造成为王宫,16世纪中叶,收藏了《蒙娜丽莎》的弗朗西斯一世再次改建了王宫,从此一直沿用下来,而达芬奇就是在这位懂艺术的国王怀中逝世的。前前后后有50位法王在卢浮宫居住,因为路易十四喜欢住在郊外的凡尔赛宫,这里才闲置下来,路易十五时期,王室成员又正式搬到协和广场旁的杜伊勒里宫居住。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议会下令把这里正式改造成为了国家博物馆,拿破仑三世则最终完善了全部主体建筑。法国总统密特朗当政的时候,大卢浮宫计划投入实施,主要包括在拿破仑庭院修建玻璃金字塔,在其地下建造接待大厅,迁走财政部,修复杜伊勒里花园等几个主要内容。而随着奥塞博物馆的改造和蓬皮杜中心的建造,卢浮宫成为了专门展示从古代到1858年艺术品的博物馆。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或者说,卢浮宫是一座令参观者绝望的艺术博物馆,它比巴黎本身还要令游客绝望。从16世纪开始,法国国王们一直怀着无比的热情在权力所及之处搜罗艺术品,拿破仑横扫欧洲的时候更是不忘到处拿来些好东西,虽然战败之后还回去不少,但家底依然是丰厚的。如今这座拥有198座展厅的艺术宝库由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珍宝馆、绘画馆、雕塑馆组成,馆藏4万件。全部展品看下来起码得1个月,其实每件展品都值得花上一段时间细细体味,但如此集中的展示,总不免使人产生餍足之感。而用不到六个小时的时间参观卢浮宫完全属于牛吃荷花的行为,不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是,如果随团来此参观,大多都只是看看那三位镇馆的女同志就得走了,当然,《达芬奇的密码》上映之后,又多了“岩间圣母”这位女同志。与他们相比,六个小时就算是天文数字了,而托法国国王们“辛勤”之福,平时很难看到的中东、非洲古代艺术品也可以在此一饱眼福了。
卢浮宫是一座巨大的艺术迷宫,仅黎塞留楼里面的展厅就有2万多平方米,即便手持导游图也免不了迷路的命运。同时,也总有体力不支的参观者倒毙……或者说,瘫坐在各展馆的沿途。看看如下这个展品内容的介绍就知道为什么总会有人前仆后继了:
黎塞留楼:14-17世纪法国绘画
德国、弗拉芒、荷兰及北方画派绘画
中世纪、文艺复兴、17-19世纪艺术品
拿破仑三世寝宫
法国雕塑
美索不达米亚、古代伊朗艺术品
伊斯兰艺术
苏利楼:17-19世纪法国绘画
17-19世纪素描和色粉画
17-18世纪艺术品
古希腊、古罗马、伊特鲁里亚艺术品
法老时代的埃及
古代伊朗、阿拉伯、地中海东岸艺术品
卢浮宫历史、中世纪的卢浮宫
德农楼:意大利及西班牙绘画
19世纪法国绘画
阿波罗画廊、皇冠钻石
意大利、西班牙和北欧雕塑
古希腊、古罗马、伊特鲁里亚艺术品
罗马时代的埃及、科普特时代的埃及
非洲、亚洲、大洋洲及美洲艺术

拿破仑庭院中大金字塔的地下就是名为“拿破仑广场”的接待大厅,这里是连接三个楼全部展厅的枢纽,也是领取免费导游图、购买艺术画册的地方,导游图的语言分类相当多,其中包括了中文。
算上地下的一层,黎塞留楼有四层可以参观,德农楼的三楼不开放,而苏利楼的地下一层是中世纪的卢浮宫遗迹,在这里可以看到残缺的卢浮宫中世纪城壕。怀着多看一眼是一眼的心态,俺们开始了在博物馆内的穿梭,所到之处,展品自然美轮美奂,但大多不知其名,铭牌上又是一水儿的法语,于是只能像傻子一般看着,赞叹着。而卢浮宫也具有着国外博物馆普遍的一个大气之处,那就是这里除了绘画之外的艺术品一律允许摄影,而奥赛博物馆更是所有展品都可以摄影。幸亏有了这样的宽容,如今俺才能在此回味起当时的一些鳞爪。
黎塞留楼的地下一层大部都是法国雕塑,青铜的、大理石的、巨大的、小巧的。这里的地下一层有两个露天庭院----“玛利中庭”和“皮热中庭”,说是露天,其实顶上被巨大的玻璃罩子遮蔽着,但完全是自然采光。“玛利中庭”之所以如此得名,因为这里安放着出自18世纪前期著名法国雕塑家古斯都之手的“玛利双骏”,还记得它们么,当初曾矗立在协和广场,后来为了避免被空气污染侵害才移入了卢浮宫。而“皮热中庭”的取名则来自17世纪的法国雕塑家皮埃尔.皮热(Pierre PaulPuget),那里放置着他的代表“克罗托那的米罗”。而在这一层的伊斯兰艺术馆中,有一件展品名为“圣路易的圣洗盆”,圣路易指的是法王路易九世,他有个外号叫作“完美怪物”。有研究者认为,这位君主的美名来自对公义的长期追求和对和平的热情,除此之外,他的亲民作风也空前绝后,比如他每次做完祢撒之后,会在樊尚森林中接受任何国民的申诉,并亲自审理案件。用公款或自己的积蓄建立医院、救济院、招待所、盲人院及赎身妓女住所,还曾亲自给穷人洗脚甚至服侍过麻风病人吃饭。有鉴于此,他死后罗马教廷封他为“圣人”,成为欧洲君主的楷模。
三座楼的地上三层之间可以参观的部分是互通的,但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为何最后才去的黎塞留楼地上一层,到那里时已是晚上9点多,法国雕塑与美索不达米亚展厅之间的卷帘门已经落下,于是失去了看到“汉谟拉比法典”的机会。
因为大多数游客最重视的是卢浮宫里的三位女同志,因此馆内有大量的路标专门指示着拜访她们的路径。“萨摩屈拉克的胜利女神”被安放在德农楼二层一个临近苏利楼的单独展厅里,有自然光从玻璃顶棚洒下,这里空间高阔,胜利女神甚至都显得有些渺小。这座雕像公元前3世纪起一直站在古希腊一处海边的悬崖上,据说是为了庆祝古希腊某次海战的胜利而建造的。1863年,这所雕塑在萨摩屈拉克岛上被发现,虽然已经没有了胳膊和脑袋,但那展开的双翼和流畅的线条反而得到了突出,可见有取有舍乃一切艺术甚至生活本身的真谛所在。另一位女同志“蒙娜丽莎”被放置在德农馆地上二层正中展厅的独立墙壁上,她被厚厚的有机玻璃保护着,外圈则是厚厚的人群,不但有专门的守卫,摄影也是被禁止的。此外,在这层的法国巨幅绘画展厅,还有一幅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所有的绘画展厅都禁止摄影,不过来自各国游客的相机依然此起彼伏,小王的黑手在此如鱼得水,反倒是俺因为两台相机体积都比较醒目而拘束了不少。

1. 这条街叫作里沃利街,过了马路就是黎塞留楼的后身

2. 黎塞留通道的入口

2b. 通道内

3. 黎塞留楼在通道的一侧有大玻璃窗,于是这个场景是免费的

4. 黎塞留通道和贝聿铭建筑的位置都很讲究,站在通道内可以看到金字塔与德农楼层层排开

5. 苏利楼

6.

7.

8. 黎塞留楼

9.

10.

11. 大金字塔的入口

12.

13.

14.

15.

16.

17. 地下一层的拿破仑广场

18.

19. 来到地下一层的接待大厅

20. 在黎塞留楼底下一层拍下的第一座雕塑,也就是所谓失火时应该抢救出的离大门最近的艺术品之一,估计是某位路易

21. 玛利中庭的顶棚很好地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交融

22.

23.

24. 巨大的青铜雕塑

25.

26.

27. “玛利双骏”之一,对面的那座恰巧正被遮蔽起来修缮

28.

29. 凯撒像

30. 凯撒像的局部

31. 除了是石头的,与真正的脚没有区别

32. “皮热中庭”的“克罗托那的米罗”(Milo of Croton),表现的是古希腊大力士米罗与一头狮子搏斗的场景

33. 临摹者

34. 一座合葬棺的棺盖雕塑

35.

36. 在楼内看到的拿破仑庭院

37. 这种雕塑比比皆是

38.

39.

40.

41.

42. 波斯地毯

43. 伊斯兰艺术馆里的兵器

44.

45. 这就是“圣路易的圣洗盆”

46.

47.

48. 那位无头女士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自由引导人民》

57. 墙壁上是历代法王的名字

58. 那幅大的油画是19世纪法国画家热里科的名作《美杜莎之筏》

59. 苏利楼三层的枫丹白露派画家柯罗的名画《莫特方丹的回忆》,画中安宁的气氛和忧郁的色调相当感人
1

评分人数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