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世界重心的移动

[杜平] (2008-07-18)  在很大程度上,城市的演变代表了文明的兴衰。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美索不达米亚开始,数千年来,影响人类文明的城市此起彼伏,世界文明的重心也随之转移:从中东到东亚,再从东亚到欧洲、美洲。这种进程已经表明,不同的文明各领风骚于一时,但繁荣却不可能永驻于一地。

  历史上的中国城市曾经有过极其辉煌的时期,在世界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对朝鲜半岛和日本产生过强烈的文化辐射,不只是城市本身成为模仿的对象,而且历代王朝利用城市来统治国家的模式更被效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文化向外辐射的范围却没有真正超越东亚地区。

求同是过程,求异是目标

  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没有强烈的传道热情,没有征服别人或者使之归附的欲望,相反,中国在经济上满足于自给自足,在文化上保持内敛和自制。原因之二,就是城市兴盛的原动力来自于政治需求,而非商业需要。历史上,除了沿海港口城市之外,凡是具有强大政治和文化影响力的城市,基本上都是行政管理中心,城市人口的主要成分是统治阶级和官僚阶层,商人只是为他们服务的附属人群。因此,城市的生活方式、个人行为、人际关系和思维模式,都受到政治的支配。一旦政局发生动荡,繁荣和生命力就会失去保障。

  作为政治中心,北京的兴衰自然要决定于政局的变迁。由于朝代的多次更迭,北京的面貌和性格特征在相当大程度上都带有“入侵者”的特色,形式和内涵丰富而多元。但是,从当代全球文明的广角来看,北京缺乏一套跨越文化障碍的价值体系,导致对现代世界文明的影响并不显著。

  但是,北京这些年来一直在变。就笔者的观察,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两点:一是通过与世界主流文明的求同,来缩小与当代发达社会的差距;二是在求同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求异,通过凸显独特性来寻求突破和超越。

  前者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市区景观与外部世界的趋同,包括外人似曾相识的现代商厦、酒店、街道、路标、咖啡馆、酒吧乃至警服;例如人们言行举止与世界的趋同,包括都市人特有的快节奏、居住方式、消费方式、衣着方式、作息方式、休闲方式以及人际交往方式;例如人口结构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包括大批中产阶级、精英阶层、商界富豪、文化名流以及异邦各类人士的大量涌入,使得这个城市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与世界主流文化趋近。

  然而,求同只是过程,求异才是目的。因此在与外界求同的过程中,北京始终有一种强烈的求新和超越意识。从国家大剧院的“水煮蛋”,到国家体育场的“鸟巢”和央视大楼的“大裤衩”,再到世界第一大候机大厦,这些超现代的建筑设计虽然都借助于洋人之手,但背后的雄心和目标却是显而易见:在寻求自我超越的同时,创造出21 世纪都市文明的新景观。

全世界眼球看东方

  很多人都认为,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提升国际地位的机遇,但事实上,中国先有国际地位,然后才有主办奥运的机会。这样的国际地位一部分来自于经济、外交和其他实力,其他相当大一部分则来自于外界对中国的感受。论综合实力,中国依然落后于某些发达国家,但二十多年以来,它竟然把全世界的目光牢牢吸住。因此,在很多时候,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都是在被关注、被想象、被议论的被动状态下,无意识地散发出来的。

  确实,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能够刺激外人不知疲倦地跟踪其发展动向,揣测其战略目标,或着迷或欣赏,或憎恶或敌视;也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像中国这样,使外部世界对它产生种种非分之想,包括指望中国按照它们所喜欢的方向演变。即使屡挫屡败,依然不厌不弃。

  但是,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例外的是,无论大小或强弱,所有外部力量在试图改变中国的过程中,反而不知不觉地改变了自己,包括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政策和战略。例如在外交战略上,当初的孤立、遏制和对抗中国,已经统统转变为接触、合作和全面接纳。这是所有西方国家对华政策走向的相同脉络。从这个脉络来看即将开幕的奥运会,我们就可以理解到,北京获得奥运主办权,绝非是外部世界的恩赐,而是它们必然的选择。

  从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直到 2008年,全世界只有16个国家主办过奥运。除了墨西哥之外,全部都是发达国家或比较先进的工业国。其中,美国主办了四次,英国三次(不包括2012 年),德国、希腊、法国、澳大利亚各两次,前苏联、日本、韩国、加拿大、意大利均为一次。由此可以看出,综合实力越强,获得奥运会主办权的机会就越多。中国是后来者,还称不上强国,但它毕竟是拥有巨大能量的大国,因此跻身于这个行列之中,不仅一点都不侥幸,而且还预示着世界文明的重心正在向东方回返。

  历史学家们在论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曾这样说:从这里往外走,走得越远,看到的世界就越黑暗。以自我为中心的西方人,在看待遥远的亚洲文明时,想必也是作如是想。但是,正如文首所说,人类文明的演变史已经证明,世界重心的移动从未停止过,只是过程漫长,人们不易察觉。

·作者是《联合早报》评论员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Share |
Share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