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911
- 威望
- 1302
- 金钱
- 1
- 阅读权限
- 90
- 性别
- 女
- 来自
- 海边儿
- 在线时间
- 708 小时
|
4#
发表于 2006-7-21 10:19
| 只看该作者
赶尸的条件 据有关文献记载,湘西赶尸有“三赶,三不赶”之说。 凡被砍头
的(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理由是,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
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
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地返回故里。 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
的这三种不能赶。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法术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而投河
吊颈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缠去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岂不影
响旧魂灵的投生?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这两类尸同样
不能赶。 赶尸的范围 赶尸原本只赶死在战场上的尸,发展到后来,老司也帮
那些被官府冤枉杀死的人赶尸回乡。 “辰州符”赶尸的地域范围往北只到朗州(常德)不能过
洞庭湖,向东只到靖州,向西只到涪州和巫州,向西南可到云南和贵州。传说,这些地方是苗族祖先的鬼
国辖地,再远就出了界,即使老司也赶不动那些僵尸了。 赶尸的方法 清朝以前每年秋分之
后,各州府县衙门都奉刑部的批文处决死牢里的死囚。本地的死囚处决后自有其家属收尸埋葬,而欲将被
处决的客籍死囚搬运回故里,通常一具尸首需要请四人抬运,花费较大,而请老司赶尸返乡则相对费用少
,并且可以保证中途不腐不臭,而被抬之尸一天以后就可能腐烂。 一般临刑的前一天,客
籍死囚的亲属和同乡甚至是那些好做善事的善人,都会凑一些银子给他们请来的老司(惯例是各着青衣和
红衣的两位),买好一应物品。行刑当天,二位老司及助手以及帮忙的人都要在法场外等候。午三刻,刀
斧手手起刀落,死囚人头落地。 一等到监斩官离开法场,红衣老司即行法事念咒语,助手
帮忙将被斩的客籍死囚身首缝合在一起,在由青衣老司将辰砂(最好的朱砂)置于死者的脑门心、背膛心、
胸膛心窝、左右手板心、脚掌心等七处,每处以一道神符压住,再用五色布条绑紧。相传,此七处是七窍
出入之所,以辰砂神符封住是为了留住死者的七魄。 之后,还要将一些朱砂塞入死者的耳
、鼻、口中,再以神符堵紧。相传,耳、鼻、口乃三魂出入之所,这样做可将其留在死者体内。
最后,还要在死者颈项上敷满辰砂并贴上神符,用五色布条扎紧;再给死者戴上粽叶斗笠(封面而
戴)。诸事办妥,红衣老司念毕咒语,大喝一声“起!”客籍死尸便会应声站起…… 又传,自从
苗族的七宗七族自大江大湖迁来濮地的崇山峻岭之后,他们失落了“五里大雾”的法术,却创造了炼丹砂的
技法。一般说来,老司赶尸除须用祖传的“神符”外,也万万少不了丹砂。这丹砂以辰州出产的最好,因而
也叫辰砂。而那赶尸之术,原叫 “辰州辰砂神符法术”,只因名称太长不好念,就简单地叫成了“辰州符”
。 赶尸的民俗意义 关于古代赶尸,民间书中却有多处记载,而在地区性的传
说中则更普遍。 湘西古来盛产朱砂,朱砂又具有多种药理功能。湘西现今的丧葬习俗中仍
有沿用朱砂的习惯:死者入棺前,需以朱砂点其脑门心、背膛心、胸膛心窝、左右手板心、脚板心等七窍
连同耳、鼻、口诸处,以图封其七魄三魂。为死者挖好坟墓后,还要以朱砂撒在底部,意为镇“老屋场”。
当今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苗族是最早发明兵器、刑法、巫术的民族;其中赶尸作
为一种民俗事项,是巫术的一部分。我们研究赶尸,对于从中了解苗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
和民俗文化,应该说具有多重学术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