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差:当英国人看懂了京剧

中国京剧院这回可真火了。

  5月7日至28日,京剧院一行54人的强大阵容在英国曼彻斯特、伦敦、爱丁堡和索尔兹伯里4个城市巡回演出13场。回国稍事休整之后,6月21日至25日,它又将以3台红色经典现代戏《平原作战》、《杜鹃山》、《红灯记》在北京展览馆剧场连演5场。

  关于接踵而至的这两件事,
值得称道甚至具有突破性意义的地方很多。前者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以来,我国国家级京剧团第一次踏上英伦三岛,第一次把中国京剧全本剧目原汁原味地搬上英国舞台,并以商业演出的模式在竞争激烈的国际演出市场上比拼。后者对于中国京剧院,既是第一次与民营文化公司合作推广京剧,也是阔别15年后重返北京展览馆剧场的精彩亮相。

  然而,在这种宣示色彩浓厚的语言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以传统高雅艺术安身立命的国家级院团在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时候,不一样的欣喜与困惑。

  市场路向何方?

  “与京剧院的这次合作是我们的一种尝试,目前团体票销售占65%以上,预计上座率能达到70%左右。盈利不敢说,但是保平应该问题不大。”作为投资方之一的北京现代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建华这样告诉记者。

  此次北展演出共有3家投资方,除了“现代人”,还有北京中演文化娱乐公司和北京北展演艺文化有限公司两家,共投资100万元,投资比例依次为6∶2∶2。

  单纯从投资总额来看,在北京演出市场中属于中小规模,但是作为主要投资方和唯一的民营文化公司,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于“现代人”而言无疑是需要勇气和见识的。

  对此,中国京剧院副院长宋官林竟有几分感动:“在当前热情大于理性的演出市场中,敢于投资和运作京剧的商业化演出,体现着一种责任和使命,所以我们很珍惜也很看好这样的一次合作,因为这些戏绝不会让我们失望。”

  提起这些戏,或许更能证明京剧市场化道路的不易。这3部戏不仅借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建党84周年的政治时机特别推出,并冠以“红色经典系列演出”的宏大主题,而且,从产品和观众群定位到销售策略再到广告诉求,也与革命怀旧情绪紧紧相连。

  这3部现代京剧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现代戏创作后期的经典,也是那个“八亿人民八台戏,人人会唱样板戏”时代的艺术巅峰之作。其中,《杜鹃山》一直是北京京剧院的保留剧目,此次是中国京剧院第一次排演,为了保证北京演出效果,此前该戏已在佛山提前公演;《平原作战》这部反映人民战争历史画卷的力作,则是中国京剧院30年后的首次复排;而《红灯记》早已是中国京剧院的保留剧目。

  为了这一场集体怀旧,《杜鹃山》和《平原作战》复排的舞美方案以当年设计为基准,舞美布景制作采用大画幕油彩手绘的方法。在音乐方面,剧院采用了交响乐队、民乐队录制MIDI与京剧乐队现场演奏相配合的方式,以求音乐表现大气悠扬、浑然一体。而当年在剧中担任主演的李维康、杨春霞、李光、高牧坤、孙桂元、宋锋、刘长瑜、高玉倩等老一辈著名表演艺术家亲自坐镇指导,演员则全部是中国京剧院的中青年骨干。剧中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也全都被印在了节目册上。

  如此良苦用心,为的是让京剧在当下拥挤不堪的北京演出市场实现一次“短暂的突围”。估算一下,现在每年在保利剧院、北京展览馆剧场等这类剧场上演的京剧一般不超过20场,包括长安大戏院这种常年演出场所在内,京剧全年演出场次在180场左右,与其他演出种类相比,与北京作为京剧形成、发展和繁荣的根据地相比,这个数字的确令人沮丧。

  “对京剧演出进行市场化运作目前在国内并不多,演出商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实力都很欠缺,而且在大多数演出商眼中,运作京剧的市场风险还很大,常常 ‘唯恐避之不及’。”田建华对记者说,“当然也有京剧艺术本身的创新发展问题,传统戏多于现代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京剧走向更多的观众,剧目的整体包装和普及推广策略也不够细。”

  他还表示,政府对于某场或某一阶段的京剧创作或演出进行资金支持一直都有,但是从政策上还没有形成推动京剧市场化运作的长效机制,比如减免税收和赞助条例等方面的措施并不到位,一次性资金投入解决的是一时的问题,即便是在演出市场化水平很高的欧美国家,类似京剧这样的高雅艺术要获得长期发展,也需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京剧走向市场不是一个演出公司或一个院团就能够做到的,需要政策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的有机结合,现在最关键的是要让更多的人接触京剧,培养京剧的观众,从了解到欣赏再到喜爱需要过程,这是京剧艺术市场化道路的起点,也是归宿。”宋官林对于未来充满希望。

  惊醒的不只是曼彻斯特

  “曼彻斯特人该惊醒了,现在不看演出,难道要等到伦敦剧场爆满的时候再后悔吗?!”京剧院在曼彻斯特的首场演出结束之后,当地晚报如是评论。

  此后的巡演一路升温,在1500至1600个座位的大剧场,平均上座率达到了80%以上,部分场次的上座率高达100%。5月27日晚在索尔兹伯里的最后一场演出,提前一个多星期戏票即告罄,近3个小时的演出结束后,演员5次谢幕。《泰晤士报》为此打出了4星评价(一般演出3星就算成功)。

  如此盛况,惊醒的不只是整个英伦三岛,更让中国京剧院真实体会到了“走出去”所带来的完全不同的视野。此次巡演的演出费是每场2000美元,主要演员费用另算,全体演员每天的生活费为25英镑,主要演员达到40英镑,高于京剧院出国访演的平均水平。根据演出的质量、票房收入、以及英国观众的反响,中英双方目前已经坚定了长期合作的信心,中国京剧院已被邀请参加2007年欧洲巡演,以及2008年为奥运会宣传而在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节。

  此次带团出访的中国京剧院党委书记刘孝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巡演最大的收获是,京剧开始彻底走出华人圈,真正进入欧洲主流社会。据悉,此次的观众几乎都是白人,许多观众手持唱词的英译本,津津有味地对照着舞台上的表演,并不断为演员的精彩表演和唱段叫好。而除了在第一流剧场演出之外,英国主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也出乎意料。《星期天泰晤士报》、《独立报》、《金融时报》、《歌剧杂志》和BBC等都给予了重点报道。

  同时,剧目的结构也出现了调整和变化。过去出访的剧目主要以表演娱乐性比较强的折子戏、武戏甚至猴戏为主,而这次则是《野猪林》、《白蛇传》、《三岔口》、《打金砖》、《大闹天宫》和《新安驿》六出大戏全本演出,让英国观众全方位感受到了京剧的魅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巡演中进行的观众采访和市场调查,以及与英国专业演出公司的合作,京剧艺术“走出去”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前景。据此次赴英演出的中方联络人刘米拉介绍,负责此次巡演的英国演出公司Askonas Holt是专门从事古典艺术演出的专业公司,曾经成功引进了日本的歌舞伎,这是它第一次做中国京剧的商业性演出。3年前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就带着4个巡演城市的剧场老板来中国看戏,并在演出前三四个月就多次派遣英国主流媒体记者到北京进行采访。他表示,中国人能听懂多明戈、帕瓦罗蒂,能看懂莎士比亚的戏剧,英国人同样能“爱上京剧”。为此,该演出公司的目标就是推动中国原汁原味的京剧进入欧洲主流社会,让纯粹的英国人来看,因此并没有针对华人社团进行宣传推广和市场营销。

  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此次京剧院的赴英巡演没有得到任何一家中国企业的赞助,而且,中方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还不到英方的1/10,类似京剧这样的高雅艺术在英国当地也都有常年演出的定点剧场,”刘米拉说,“这对我们是一种警醒,京剧这样能代表中国优秀文化并已有一定推广基础的文化产品应该尽快成为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重要突破口。”

  宋官林对此也有同感,“下一步我们必须思考如何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审美趣味,进行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并在地域上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战略布局。”他还强调,政府部门可制定京剧整体对外推广战略,明确目标和步骤,比如可确定一些重点院团进行专项资金和政策扶持,将其打造成为京剧产品的出口基地等。

  从上世纪前叶京剧大师梅兰芳将京剧带出国门,让西方社会第一次见识中国京剧至今,已经过去近一个世纪,让京剧走向世界的呼声一直没有间断过,然而京剧与打造中国文化产品的世界经典,成为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的文化产品这个目标还有着相当的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说,京剧走向世界的路才刚刚开始。

TOP

呵呵,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狂赞 魏永刚 大哥 的 签名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你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扯远了, 你要唱京剧, 老魏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不好意思,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理解理解, 不怪你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