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峡博物馆探秘[组图]

三峡博物馆全景



6月18日,重庆直辖8周年纪念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将正式开馆。这座我国唯一一家在北京之外以“中国”二字冠名的国家级博物馆究竟珍藏了些什么有价值的文物?它的看点在哪里?6月15日,博物馆开馆前夕,在三峡博物馆筹备组负责人、重庆市文化局副局长王川平的指导下,记者走进三峡博物馆一探其中奥秘。

    博物馆外型的历史文化解读

    三峡博物馆位于20世纪亚洲十大经典建筑之一的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总投资为6.5亿元人民币。在普通人看来,它不过是与重庆人民大礼堂相当的一座气势恢弘的建筑而已。而在历史文化学者的王川平的眼中,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就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三峡博物馆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王川平说,这是一个传统的水坝形状。博物馆依山而建,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正是有了三峡大坝工程,才有了三峡文物的抢救,也才有了修建三峡博物馆的最初由头。博物馆正是三峡文物的一个家。

    三峡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王川平说,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透明的玻璃穹顶,从建筑学角度说,它满足了大堂采光的需要,而在王川平看来,这个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博物馆正面右上方,有一个4米见方的巨大篆体印章,印章由上到下、由右至左刻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9个大字。这个印章所散发出的古老气息和磅礴气势足以让人暗暗称奇。王川平说,这是三峡博物馆的特殊标识,依他的想法,在晚间这个印章要闪闪发亮,成为重庆夜空的一道绚丽景致。

TOP

TOP



《壮丽三峡》展厅中从瞿塘峡整体切割后搬运至三峡博物馆的皇宋中兴圣德颂碑

    第二个是陈列在壮丽三峡展厅的国家一级甲等文物汉巴郡朐忍令景云碑。它2004年发现于云阳旧县坪遗址,属于震惊一时的重大发现。碑体高约1.7米,宽近1米,除中间一道接缝外,其余均保存完好,上面几百个石刻文字清晰可辩。碑面最上端有三组画像,并刻有青龙白虎的图案。在碑的两侧,也有精美的雕刻。专家推测这块碑是置于当时的朐忍县衙门内。

    第三是同样陈列于壮丽三峡展厅的南宋时期遗留下来的皇宋中兴圣德颂碑。这块皇宋中兴圣德颂碑刻于南宋乾道七年,由南宋著名书画家赵公颂所书,该石刻是瞿塘峡摩崖石刻之一,宽7.2米、高4.1米,面积约40平方米,刻有900余字,对宋高宗禅位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该石刻是在瞿塘峡整体切割后搬运至三峡博物馆的。

    另外,陈列于远古巴渝展厅的小田溪“鸟形尊”,“偏将军金印”、“巴渝神鸟”、 “玉具剑”等也被专家们看好。

TOP




陈列于博物馆大厅的国宝——汉代乌阳阙。人民网记者 余继军摄

    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在三峡博物馆中陈列的上万种文物之中,哪些可以称作“镇馆之宝”?

    王川平说,博物馆将在正式开馆后将举办一个评选“镇馆之宝”的活动,先由文史专家提出一个20件文物的侯选名单,再由参观者投票选出。不过,他还是介绍了在他心目中有较重份量的文物,他说起码是博物馆的重要看点。

    一个是陈列在三峡博物馆大厅内的全馆最重展品——乌杨汉阕,重达10吨。它2001年夏在忠县乌杨镇发现,是中国当今保存最完整的汉阙。它是重檐庑殿顶双子母石阙,主阙高5.4米,子阙高2.6米。阙体雕刻丰富,主要内容有仿木雕刻、生活图卷、灵禽异兽和神话传说。王川平说,汉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地面建筑物,其雕刻所表现的汉代人物、故事、图案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一般而言,所发现的每一处汉阙都是国宝级文物。

TOP




展厅的核心部分是重庆大轰炸半景画展览厅。展厅由两幅画构成,一边是未遭轰炸前宁静的重庆夜色,另一边则是重庆大轰炸之后19条街道被毁,41条街道烧成火海的悲惨场景。坐在展览厅内的动感座椅上,凄厉的警报声会如实地响起,只见警报灯笼升起,人群开始奔逃。日机的轰鸣声,航空炸弹的剧烈爆炸声随之而来,安装了低频振动器的动感座椅,能够精确地随飞机、轰炸、房屋倒塌、大火燃烧等场景同步震动,观众在座椅上将同步感受到大地震动和气浪冲击。王川平介绍说,这是中国博物馆展览中,首次将半景画搬入展厅。

    半景画之后是一个狭窄的隧道,隧道里主要陈列的是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郭选昌教授历时一年半创作的重庆大轰炸艺术群雕,它再现了1941年6月5日,在较场口大隧道发生的惊世大惨案。该雕塑作品集圆雕、深浮雕、浅浮雕于一体,25米长、2.9米高,共有210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在这组雕塑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被称为“生死之门”的部分,一扇木制的栅栏门,无数的人头欲从中挣扎而出。那些扭曲的身体、绝望的眼神、挣扎的姿态,撕裂人心。

TOP

TOP

大隧道惨案复原再现
看完了重庆大轰炸的半景画,接下来,你将步入到一个狭窄的通道———大隧道惨案复原地。这里有真人大小的仿真雕塑、蜡像以及真实器物,把当时隧道内发生的令人窒息的惨案复原在你眼前。



TOP

最震撼的遗存——
中坝考古学地层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坝遗址,地层堆积厚达数米,根据土质、土色划分多达数十层,出土的遗迹、遗物非常丰富。在该展厅内,还将挂有一幅高约10米,宽约4米的地层横截面,可以生动、直接的展示地层变化。
中坝遗址的现场发掘工作结束后,发掘现场留着一个个深浅不一的探坑。考古队长孙智彬说,这是难得一见的最深的剖面,从最底部到最上层,完整地保存着从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历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直至汉、唐、元、明、清的堆积。

TOP

陶罐见证巴国兴衰
作为三峡博物馆的重要文物——古人制盐用的工具800件圜底罐,已在专人护送下从忠县安全运抵重庆。圜底罐为球形圜底、鼓腹、上沿有花纹撇口,厚壁且有绳纹,是原始晒盐、煮盐工具。它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商代,然后数量逐渐增加,到战国的时候达到了鼎盛时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