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59115
- 威望
- 99720
- 金钱
- 125
- 阅读权限
- 130
- 性别
- 女
- 在线时间
- 1719 小时
|
2#
发表于 2005-5-20 10:52
| 只看该作者
之二:治一治“历史淡漠症”
我有很多白领朋友,有不少还属于“八十年代后”的新晋青年。他们收入不菲,个个有款有型,样子好好交比我这个“七十年代早期”的大哥有腔调,相互之间称呼的诨号无外乎是“托尼”、“查尔斯”、“本杰明”,你要是拿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习惯叫他们“阿彭”、“阿杜”,他们朝你翻白眼;在钱柜,他们唱《江南》,我唱《恋曲1980》,他们当我出土文物。
我常嘲笑这帮小阿弟小阿妹“没有历史,横空出世”,比较精确的比喻是:知道罗家英,不知道恽代英,晓得阿玛尼,勿晓得徐特立。真的是一点不夸张。
但是,就是这帮小白领中的不少人,上上个礼拜很起劲地参加了涉日民间游行。其中一个事后还给我的邮箱发了一个链接,留言说:侬快点去看看,场面老扎劲咯!我很想回复一句:1919年北京学生火烧赵家楼时,你知道他们觉得扎劲否?但我抑担心,这个小朋友会回我一句:赵家楼?啥个楼盘?学生子啥事体要烧伊?想想这些小朋友都是重度“历史淡漠症”患者,于是作罢。
说到“淡漠”,我的这些白领朋友肯定不服气。啥人讲我“淡漠”?我的“热情”侬没看到啊?但是,有“热情”就一定意味着我们对一件事不“淡漠”吗?为什么这次会有这么些对历史原本淡漠的白领青年,以如此的热情倾注在涉日游行上?窃以为,究其根源,还是“历史淡漠症”使然。
“历史淡漠症”造成我们对一件事物长期、科学的分析和比对的缺位。比如:中日关系的历史成因是什么?当前党和政府对待中日关系的战略部署如何?爱国热情怎样才能与国家利益保持和谐统一?怎样的历史观才是科学的、不盲目的?这些严肃的问题,青年人是否一概以“爱国热情”就能回答呢?
“历史淡漠症”的最直接的反应是,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青年人在历史观上的“应急机制”根本无法对此形成正确的、理智的判断。这大概也是我那些白领年轻朋友在这个特别的时刻表现出盲目热情的基本动因。
不仅是我身边的年轻白领,对所有的热血青年而言,治一治“历史淡漠症”,或许当下就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最后说一句,我很欣赏婷婷母亲的那句话:要像爱上海一样爱我们的国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