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传统:看电视和搓麻将

吴韦材

  致电回新跟朋友拜年,顺口问在做什么,十有七八在搓麻将,而电视则全天候开着来应景。我们新加坡人的家庭越来越小,半世纪前那种拜年团队也确实少了,加上如今崇尚摩登式电讯拜年,人们大有借口遵奉“能简则简”。

  别以为我们才这样。香港几位朋友更是麻将打得天昏地暗,电视节目就是春节音像总部。我原以为这种欢度春节方式是因为城市的关系?可这回身在武汉市郊不远的农村,原来也证实了世界日趋大同,除了从早到晚不停吃喝,搓麻将和看电视就是庆祝节日的最佳活动。

  或许有人觉得我过敏,这里头该没太多探讨意义。更何况这情形已非一朝一夕的事,说贴切点,既然有华人之处都出现类似情态,或许这才是新的传统。

  传统几时变成如此还真无法考究。但情形是尴尬的,有人带着一家大小如团队般来拜年,麻将桌上你推我让一番也就换了一两个新人,然后那些随团前来的孩子和妇女就统统加入电视沉迷团。一年之计在于牌,一年之计在于机,春节意义大概就是如此。

  假如数数一年之中华人节日还有多少个能真正保留原来礼俗里的传统精神,那么华人真要汗颜。过节的礼俗不是没有,却是因循苟且而简化、商业化、人工化和样板化。像春节、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因为还能跟消费经济挂钩,至少还有人略懂其缘起及如何庆祝,至于如乞巧节、寒食节等等,也许就不了了之。

服务于时尚经济的变调

  当传统变得日渐模糊,其原有意义也就渐渐消失。比如端午节,如今专注点就在各大商家所炮制的各种形形色色粽子上,这根本是个误区,因为端午不止是吃粽子和纪念屈原那般简单。又如中秋的月饼,越搞越怪,就算月饼这传统不完全消失也已沦为服务于时尚经济的另个变调。

  当然,有人会振振有词说这是随着时代改进,但假如越改越成为四不像,或越改越离题,那原本节日又何必徒有虚名地存在呢?我最受不了这里把弘扬博爱与孝道的盂兰胜会变成纯粹喂食饿鬼的“饿鬼节”,意义越来越狭窄偏向。又如一些通过电源会发出声响的假爆竹,暴露人性贪婪和虚荣心的奇形怪状年糕,满口就是发财的新年歌,那跟真正的春节过年的意义有什么关系呢?

  最不能理解的一点,是为什么大多数海内外华人如今都是如此势利的一群?这种势利性格,尤其在节日庆典里展现无遗,只要能变成流行商品的点子,就不必尊重传统的实质。

  是不是今天的华人认为传统既不能当成白米来做饭就不再重要了呢?近50年来,中国内地的华人在穷困中挣扎出线,海外的华人也在国际经济大浪中求存,是否就因这些背景而养成今天几乎全世界华人事事都以利字当头挂帅的性格呢?

  传统价值观不是一张可以兑现的期票,它平日也只是存在于人们的认知里,可是在我们面对取决之际,就会发现它才是支配我们许多生活行动的原则。

  传统是支撑一个民族文化里的骨干支架,这些骨干支架的重要性,需要有不间断的垂直教育才能得以保养延续,惟有如此,才能让新一代华人有能力接下传统的炬把。礼俗越做越不像样,节日越过越模糊,对节日的意义缺乏真正理解或完全无动于衷,那当然也就不当一回事,大好春节,只好用来看样板式的电视节目和打全天候麻将,那也就不足为奇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Share |
Share

赤佬,瘪三,戆大,缺西,洋盘,巴子,丫乌蛋,阿捂卵,小卞羊子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