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骄傲却很容易忘记自己的不光彩 ZT 德国制造的民族品牌

从“山寨”到标杆:

“Made in Germany”125年幻变史





“厚颜无耻”,这是125年前英国人给德国造产品扣上的帽子。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后,百端待举,经济需要腾飞。而世界市场不易进入,在夹缝中追求强国梦的德国人不择手段,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并廉价销售冲击市场。偷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制造厂商标志……德国产品因此被扣上那顶不光彩的帽子。

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用来区分“英国制造”,以此判别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

125年后的今天,报纸、杂志、电台都在谈论这一标志, “Made in Germany”早已从劣质产品变成了优质产品的代名词。“德国之声”称,从125年前的那个日子起,德国人争气地让自己销售到世界各国的产品比当地货的口碑还要好。100多年来,整个国家源源不断从中获益,任何一件“德国制造”产品“都像一块热气腾腾的蛋糕”,受到各国的欢迎。《南德意志报》则称,“德国制造”125年的历史就像一个童话。



不受欢迎的学生



德国的企业家在十九世纪中期开始被英国人称为是最卑鄙的工业间谍。他们的产品被当作廉价处理商品在英国本土及殖民地倾销。为了保护本国产品的利益,英国议会通过商品法案,在德国产品上打上耻辱的印记:“德国制造”,这个令德国人尴尬不已的决定却出人意外地激起了德意志帝国工业界令人震撼的反应。

他是一个友好,优雅和风趣的人。他在英国伦敦自称为施鲁普(Schroop)先生,在那里的工商业界受到热情欢迎。这个德国绅士风度翩翩地参加在伦敦工商巨头的聚会,向主人家说自己是“个人对钢铁产品感兴趣”,英国企业家并没有对他产生戒备心理,反而详细地向他介绍了英国最新的钢铁生产流程。这些英国企业家却不知道,这个深藏不露的德国人却在品着威士忌,抽着雪茄聊天的时候,轻松地窥探了他们英格兰的顶尖技术,以便在德国自己生产类似的产品。

这个在英国化名行窃的技术间谍,后来被英国情报机构发现,原来是来自德国莱茵河畔的工业家阿尔弗雷德﹒克虏伯(Alfred Krupp)。这个钢铁大王来自埃森,后来开创出著名的克虏伯大炮。他不是去英国刺探技术情报唯一的人。好些德国企业都在十九世纪上半页派出自己的员工,去英伦半岛进行所谓的“学习旅行”,至少对外是这样说的。不过,不是所有的工业间谍都像克虏伯先生那样高贵优雅而轻松地获得大不列颠的技术情报。有的德国人行为恶劣,自然不能如愿以偿。比如一个叫荷西的德国人就穷凶极恶地对英国的一家炼钢厂的主管进行逼压,要他说出厂里最先进的工艺流程。当然,这个英国人不会吃这一套,就派人去报了警。然而,在警察到来之前,这个荷西已经逃之夭夭。

为何会发生如此情况?如果我们把当时英国与德国的工业发展状况相比较,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当时,英国工业通过十八世纪的革命,已经高度发展,成为世界科技的标杆。而相比之下,德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国,与英国相比,德国的科学技术几乎相差了半个世纪的发展距离。

无耻之尤,这就是当年德国人在英国人眼里的形象。不少德国人几乎是肆无忌惮地复制英国产品,使它们成为二流质量的商品又以倾销的价格流入英国及其海外市场。在德国,当时工人工资低,工作时间又被资本家无限延长,这使得商品成本非常低廉,其价格在世界上具有强势的竞争力。“价廉货次”,就是对当时德国不少产品恰如其分的写照。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界商品博览会上,来自德国的价格督查、机器建造技术专家若洛克斯(Franz Reuleaux)对参加展出的德国商品评价是“便宜而拙劣”,他的评价在世界各国的报刊上以通栏标题的醒目版面出现,使德国产品的声誉更是雪上加霜。

当时,英国谢菲尔德公司生产的剪刀和刀具在市场上具有最高的声誉,谢菲尔德的刀剪都是用铸钢打造的,经久不坏,被称为最锋利而又经久耐用的刀具,所以价格不菲。德国索林根城的刀具剪子制造商假冒这个名牌,把自己的产品也打上英国“谢菲尔德”或者“谢菲尔德制造”的质量检查印章出口国外。然而,他们的模仿产品,却是用铸铁打制的,看起来和谢菲尔德的产品相似,可是,无论是锋利还是坚硬的尺度都不能与之相比。

这件丑闻曝光后,英国人再也不能容忍德国人的这种卑劣手段了。英国的企业家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首先是谢菲尔德刀具生产商在伦敦发起反对抵制德国无耻行为的运动,他们要求所有来自德国的产品,必须贴上“德国制造”的标签。后来,在1887年4月23日,英国国会通过了《商品法》(Merchandise Act),并把这个条款写了进去。从那时起,所有德国产品要进入英国本土或殖民地市场,都必须打上“德国制造”的印章。英国商人们希望用这样的印记来吓退消费者,让他们对德国产品嗤之以鼻,转而购买英国产品。



克虏伯的工业帝国



从1887年开始,所有的德国产品必须打上这样一个“德国制造”的耻辱印记。英国人对德国产品的抵制,以及若洛克斯教授对德国产品所做的毁灭性评价,都引起了德国人的彻底反省。后来的十年间,大多数德国公司都铭记了若洛克斯教授的话:“用质量去竞争”,对自己的产品严格进行质量把关,设计上敢于创新,加上德国工人阶级的吃苦耐劳,造成了德意志帝国经济史上伟大的转变。这个世界上最无耻的伪劣产品生产国家展开了一场为质量而战斗的战役。

这年春天,钢铁大王克虏伯像平常一样,骑马到工厂。他身材高挑瘦削,骑在马鞍上。头戴折叠帽,身穿紧身夹克,脚着齐膝马靴。从他的位于埃森湖边,具有269个房间的王侯规格的胡格尔山庄,小跑到10公里开外的他的钢铁厂。

远远地,克虏伯族长已经看到了他的帝国,被黑烟和蒸汽笼罩着。40多个水塔和烟囱高高地伸向烟雾弥漫的天空。其中,有的烟囱比埃森的大教堂钟楼还高。相比之下,这个在德国不算小的城市仿佛也成了克虏伯工厂的附属物。在他的工厂里,有12000多工人上班。他的工厂拥有工厂专用的煤气和抽水站,消防队和警察。还设有一家医院,一些商店和自己的专用铁路。在厂房里,工人在融化生铁,锻造和轧辊用在铁路铁轨上的车轮和轴承;用生铁铸造曲轴和大炮。工人们在炎热,臭味,嘈杂和肮脏的环境里工作。特别是在高炉工作的人,必须要承受高温,而在另外的厂房里,由于要开天窗,让空气流入,又非常寒冷。在车间里,用大钳子夹着装满沸腾铁水的坩埚浇注时,铁水常常会烫伤甚至烫死人。不过,这些工人都愿意在克虏伯工厂工作,因为这里的福利条件好。

尽管如此,员工问题总是克虏伯的一块心病。他的工厂从一开始就不断地招募员工。他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派职员到各个地区招募。在1855年,他在埃森郊外的工厂还只有704名员工。

当时,埃森是个不大的城市,住房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没有人有足够的资本来开发房屋。于是,埃森人就把马厩,工具棚和阁楼租给工人。在1840年,这个城市平均有8个人住在一两层的房屋里,到了1865年,有的地区这样的房子已经挤了18个甚至24个租客。

住房紧缺,使这里很难招到工人。没有工人,工厂就无法发展。于是,克虏伯于1856年在工厂区修建了一批住房,房租和伙食费都非常低廉,可以容纳200个工人。这些有点像军营的住房非常狭窄,而且住宿规章制度也非常严格:每一个人必须遵守住房纪律和制度,饭前必须洗手,

到了1863年,克虏伯的工人住房已经扩大了6倍,可以容纳4千2百多人。这个生活区有9幢大楼,包括144套住房,每套住房有3-4个房间。煤气和用水都是由工厂自己提供。这样的住宿区形成,给工厂带来新内容。对克虏伯来说,工厂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同时也是一个生活和命运的共同体。

在1887年,克虏伯的工厂已经雇用了12000名工人。这些工人工作辛苦,每天工作11个小时,工作环境恶劣,多数人在高炉前工作,高温,灰尘,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但是,他们相信在克虏伯公司的工作稳定,工资,面包和住房都有保障。

克虏伯的这一切都来之不易。14岁时,父亲去世,他就挑起了工场的大梁。他爱好学习,还是一个发明家。火车轮的铁箍就是他发明的,那时的车轮轮箍是用长钢条弯曲焊接而成,不过,焊口常常会破裂,造成火车出轨。1851年,克虏伯发明了无焊口的的轮箍,提升了火车发展速度。

克虏伯特别注意产品质量,他多次去英国考察,不仅为公司引进了技术,还学到了英国人的一套企业管理方法。他认识到,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提高生产者的素质。他在提高工人的福利的同时,还对工厂实施严格的管理。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生产有序进行。而产品的质量有严格的检查,生产产品的工人的行为也受到严格监督。比如严格的考勤制度,谁迟到了五分钟,就会被扣除一个小时的工资,而这笔钱将存入企业的疾病保险基金。

这样,他的企业产品多样化,而且质量得到保障,使公司经济效益不断增长。后来,他公司的名字也成为产品质量的标志。由于他的军工产品无论是技术还是质量在世界上都达到领先地位,德国皇帝和不少其它国家的首脑都成了他的客户。

对于技术落后的清代中国,克虏伯大炮是李鸿章的至爱。1871年,他到德国访问时,亲自去埃森考察了克虏伯工业帝国,为大清帝国的海军和海防订购了300多门克虏伯大炮。这些武器在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战争中做出了贡献。

而许许多多的德国企业就是这样,一步步地为“德国制造”这个品牌注入了十足的含金量。

 后来居上

到了十九世纪末,英国人也开始认识到,许多德国商品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比如铅笔,玩具,药物,钟表,啤酒,棉布,铁器切削工具,钢琴和家具等。还有,他们看到这些德国产品质量也不再存在问题,且物有所值。劳动力低廉的德国使价廉物美这个理想得以实现。

1897年,就是在“德国制造”这个耻辱印记被英国人强制打在德国商品上的十年后,当时英国的殖民地事务部大臣约瑟夫﹒张伯伦(Joseph Chamberlain,后来英国首相张伯伦之父)在他的考察报告中对德国产品一一加以列出和评价:

服装:价格更便宜而实用。

武器和子弹:价格便宜而美观。

啤酒:明亮而好喝。

水泥:价格更便宜,质量上乘。

化学产品:科研出色,质量上乘

钟表:价格更便宜,且充满艺术品位而引人注目 。

棉布:价格更便宜,外观好看。

家具:价格更便宜,轻巧,供货及时。

玻璃制品:价格更便宜,质量更好。

钢铁制品:价格更便宜,更实用。

切削刀具:价格更便宜。

工具:价格更便宜,更实用,款式新颖。

铁器产品(铁钉,铁线,和钢材):价格更便宜,质量不相上下或者更优良。

羊毛产品:款式更时尚。

由于德国制造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使英国货物不仅仅在海外市场受到威胁,连国内市场也被德国货物大肆打入。在1883年至1893年间,德国销往英国的货物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因为其产品在英国是如此受到青睐,德国的一些企业也纷纷在伦敦开设了自己的分公司,比如钢琴制造商贝西斯坦(Bechstein)和缝纫机制造商普法夫(Pfaff)等。

直到十九世纪末期,德国制造的商品比如阿司匹林(Aspirin,) 科隆香水4711, 奥多尔洁牙水(Odol), 铅笔法贝尔-卡斯特尔品牌(Faber-Castell), 火车模型梅克林(Märklin), 绒毛玩具斯泰福Steiff, 钢琴贝西斯坦(Bechstein)及朗格的钟表(Lange)等今天还存在的品牌纷纷成熟,并已经使英国生产的类似产品相形见绌,“德国制造”这个曾经的耻辱印记摇身一变,成了人见人爱的金字招牌。



不可替代的品牌

质量可靠,经久耐用,供货及时,同时,也具有高度的改革内涵和成熟的生产工艺。从那时起,这些优秀品质就成为“德国制造”这块金质招牌的丰富内涵。

从那时起,德国作为商业秘密窃贼和产品模仿者的名声也不复存在。而曾经令德国人蒙羞的“德国制造”成为优秀的结构,坚实的安装及终身可用的代名词。德国人也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二十年前,德国的名牌厨具WMF公司把眼光投向中国,在广东开设了第一家分公司。然而,在中国广东西江边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还得运回德国南部斯瓦本山区的小镇——盖斯林根的WMF总部进行质检,然后,再打上“德国制造”的标签,出口世界各国,包括中国。

作为“德国制造”的一个样板——保时捷汽车,现在有一种型号的越野车生产地点使用了德国城市莱比锡的标志,这使消费者联想到是“德国制造”。但是,这种车型的车身是在斯洛文尼亚生产的,座椅来自日本。虽然,在莱比锡总体安装一部汽车,比在外国成本更贵几百个欧元。不过,保时捷总裁魏德金却认为这是值得的。他说,如果这种汽车不是在德国安装的,至少要少卖几千欧元。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标志“德国制造”,我们就会失去最重要的质量标签。那对于我们的产品本身就是一个损害。

德国东部德累斯顿的老玻璃工场里的手表生产,从东德时期到两德统一初期曾经衰落,今天,又呈现出复兴势头。由于玻璃工场钟表没有潮流可追逐,反而成为市场上具有真正意义的奢侈品。现在,这种手表打出的品牌叫“玻璃工场本色”,标签是“德国手工制造”,并向瑞士钟表看齐。德国人认为:“瑞士制造世界上最好的钟表。德国也可以。”

当2004年初的时候,欧盟国际贸易委员拉米建议今后欧盟成员国的产品一律不分国别,统统使用“欧盟制造”标志。认为这样有利于欧盟内部各国企业的公平竞争,对于用户也起到来源地透明作用。德国的企业家和政治家却认为,这可能会造成一个技术标准标志的灭亡。当时德国的工业委员会主席若戈夫斯基称,“我们对我们的质量印章感到自豪,我们拒绝使用统一的欧盟生产标志”,坚持为德国产品打上“德国制造”的标志。

“德国制造”的童话早已成为现实。

本帖最后由 spacejovi 于 2013-1-16 16:03 编辑
生产制造方面,你所得的100年的差距也不是建立在可以明确标记并有充分客观性的硬性指标智商。

好比你说 ...
胡说八道 发表于 2013-1-16 14:33


请再去看一遍我在2楼是怎么说的。

我说“我是不是可以理解成中国制造落后德国100年?”
这是一个疑问句,疑问的假设,和对与错、靠谱不靠谱有关系吗?

其他我不多说了,没意思了。

TOP

为什么主题在说生产制造,非要理解到其他地方去?
spacejovi 发表于 2013-1-16 13:58

生产制造方面,你所得的100年的差距也不是建立在可以明确标记并有充分客观性的硬性指标智商。

好比你说一个人身高1米6,另外一个人1米8,而这个一米吧的人10年前1米6,你能说他们两个人的差距是10年吗?可能20年后,1米6的人还是1米6,也可能5年之后,这个矮个子就长到了1米9。

整个这个话题就毫无科学理性讨论的基础,怎么能得出一个具体数字出来,对不对?你说范冰冰比赵本山漂亮多少?我说漂亮90%,你说漂亮200%,咱俩谁都不靠谱。

TOP

因为一个方面说差100年有意义吗?要是说比三权分立,我们离欧洲差好几百年了。要是这数字可靠,光因为火药和 ...
胡说八道 发表于 2013-1-16 13:00


    为什么主题在说生产制造,非要理解到其他地方去?

TOP

本帖最后由 spacejovi 于 2013-1-16 14:10 编辑
回复  spacejovi


你的回复之所以引起争论,可能在于你没有定义清楚什么叫‘落后xx年’。

你的意思 ...
ulyssis 发表于 2013-1-16 11:37


我的意思就是中国在大规模生产以及产品竞争上面落后了德国100年。这跟据上下文的关系省略“大规模生产”问题不大吧?主题在说生产,我会去说科学技术发明创造饮食衣着人文历史么?所以有些网友一看到我说中国落后xx年,然后就跳出来指责性地回复,我表示非常看不懂。

我只是在陈述我的观点,没有任何的褒贬。从来不觉得这个有什么好吵的,我是来讨论的,反观那位lz的言语一步步在往针对个人指责的方向上走。不同意么可以反驳我的观点,但是不要针对我个人啊,什么叫我“还是看看世界的现实吧”?他是上帝还是先知亦或是佛啊?还有“你落后太多了”?这种言语缺乏最基本的教养。

TOP

因为一个方面说差100年有意义吗?要是说比三权分立,我们离欧洲差好几百年了。要是这数字可靠,光因为火药和造纸术,我们就能再反超德国好几百年。

TOP

回复 19# spacejovi


你的回复之所以引起争论,可能在于你没有定义清楚什么叫‘落后xx年’。

你的意思是不是,“中国大规模的产业和技术升级阶段,相对于德国发生在近代的产业升级,晚了100年。”? 但是此升级非彼升级。

后面的吵架没有什么必要。

TOP

本帖最后由 spacejovi 于 2013-1-15 21:22 编辑
几万年前的古人生下来先会走后会跑,你在几万年后也是先会走后会跑,你比古人退化了几万年??相同的模式怎么去比较先进落后,古人用脚走路,无数万年后你还是用脚走路,你落后太多了。
RSPCA2001 发表于 2013-1-15 18:25

gosh...
i was talking about different nations and productions which evolve and compete non-stop and parallel,
and yet you made examples of genetically similar human beings that were born in different centuries and never made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totally different things, none similarity.

but good thinking here...
you win...

Following your assumption, should a man from the past keep alive and evolving, i guess he would probably know how to be a superman now. If meanwhile I could still only walk, the answer to your question would be YES, i were far behind him, biologically. Luckily it will never happen. Why? Because human being dies, while productions don't. That is the main difference here, which is why your argument is neither proper nor reasonable.

I put an end to my argument here, because i doubt based on the size of your brain you could properly understand my words.

One advice though. Before you argue, please, learn how to. The first free tip for you would be, stop using "you" and pointing at others in your argument, which sounds not only simple, naive and aggressive, but also rude and idiotic.

TOP

无语。
根据你这段话,肯定是先要模仿再有创新。中国处在模仿阶段,人家德国125年前在做这个事情,那我 ...
spacejovi 发表于 2013-1-15 15:27



这种必须走过的方式和时间有什么关系,和先进落后有什么关系。几万年前的古人生下来先会走后会跑,你在几万年后也是先会走后会跑,你比古人退化了几万年??相同的模式怎么去比较先进落后,古人用脚走路,无数万年后你还是用脚走路,你落后太多了。

TOP

本帖最后由 spacejovi 于 2013-1-15 15:37 编辑
你的理解确实成问题,先模仿后创造是每个国家的毕竟之路,没有模仿的经验何来自主的创造?你能举出没有任何模仿借鉴凭空有大量创新的国家吗?不会走却先想着跑,你还是看看世界的现实吧。
RSPCA2001 发表于 2013-1-15 11:23


无语。
根据你这段话,肯定是先要模仿再有创新。中国处在模仿阶段,人家德国125年前在做这个事情,那我表达一个观点,说中国落后100年,这有什么问题吗?
还没学会走路当然不能想着跑,那我说“不会走路”落后于“人家跑步的”,难道不对吗?Phase 1落后于Phase 3,有问题?

“你还是看看世界的现实吧”,这种话我从来不会说。这世界最不缺的就是这种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对现实了如指掌,而别人都是鼠目寸光的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