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三分球的知识与典故

在篮球比赛中,三分球是一个外围主要的得分手段,由于其距离球筐的位置较远,得分也比三分线内要多,因此成为很多球员热衷的得分技巧。

  从比赛上分析,三分球除了得分上比三分线内区域来的要多百分之五十以外,也是铸造近代篮球进攻战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正因为有了三分球的界定规则,才会让所有的参赛队伍都注重扩大盯人的防守,否则的话,如果所有的得分均为两分,可想而知,根据“距离篮筐越近命中率越高”的必然规律,内线将拥挤不堪,篮球运动也将丧失观赏性 。也可以说,三分球是篮球运动战术多样化,并且保持对抗的魅力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则。

  值得一提的是,三分球更是快速扩大比分差距或者快速缩小比分差距的杀手锏,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比赛均因为最后读秒阶段的三分球民众而产生结果的变化,成为球迷津津乐道的经典,比较值得举例的是:90-91赛季总决赛第一场,乔丹领军公牛vs魔术师约翰逊领军的湖人,第四节尚存17秒钟,公牛91:89领先,魔术师约翰逊获得防守篮板后运球至前场直接杀入三秒区。理所当然所有的公牛球员注意力均放在了约翰逊身上,毕竟这是湖人最可怕的一名球员。可是,魔术师所作的不过是当吸引了包围圈缩小后,将球从容传递到右侧45度三分线外等待已久的萨姆-帕金斯(Sam Perkins)手中,后者无人防守稳健的射入三分,将比分定格在92:91上成功完成胜负逆转。这场比赛除了说明三分球的作用之外,更说明了三分战术的应用的作用,帕金斯的场上位置是中锋,却拥有着外线的三分能力,在此役中由其完成最后的致命一击获得胜利而不是由魔术师杀入得两分扳平比分进入加时赛,就是利用了公牛防守上的思考盲区。

  NBA在规则设定上,就三分球规则的细则,有过3次重大变更。原先的三分线距离为22英尺,可是伴随着比赛战术的多样化,这个距离显得太近,投三分过于简单,而内线球员对抗积极性远不比外线投篮,联盟79-80赛季出台规定,将三分线扩大为23英尺9英寸;而接着的若干赛季中,由于三分球的难度加大,内线对抗更为球员注重,而专职的外线射手数量剧减,经常性看到无论大个子小个子球员均往内线跑希望获得近距离得分;于是联盟在94-95赛季重新界定三分线距离为22英尺,这又是一个抹煞外线观赏性的规定,未来的岁月中,一批原本三分能力一般的球员如鱼得水:比如一贯擅长突破的Kevin Johnson,在职业生涯94-95赛季之前从来没有超出过22.2%,可是95-96赛季达到了36.8%,96-97赛季出手次数高达202次,命中率44.1%,出手次数超出了以往5个赛季的总和;而以往的三分王比如Reggie Miller之类虽然三分命中率也在上升,却经常性要在三分线以外一步左右出手才可以保持自己的手感。当22英尺三分规则慢慢抹煞三分美感的时候,联盟不得不在97-98赛季再度更改三分线距离为23英尺9英寸一直延续至今。

  此外,在三分历史上的一些数据值得一提:单季三分出手次数最多的球员是Mccloud,95-96赛季达到了678次;而现役球员中沃克(Antonio Walker)在00-01赛季的603次,01-02赛季的645次和02-03赛季的582次三分出手均可排在联盟单季出手次数的前十位;前公牛冠军球员,也是前马刺冠军球员科尔(Steve Kerr)有三个赛季的三分命中率分列NBA历史前5位,分别是94-95赛季的52.4%列NBA历史第一位,95-96赛季51.5%列第三位,89-90赛季50.7%列第五位;单季命中三分次数最多的球员是斯科特(Dennis Sccot)95-96赛季达到了267次,而现役球员中排名最前的是雷阿伦(Ray Allen)的01-02赛季229次和米勒(Reggie Miller)的96-97赛季的229次并列第四位。

  三分球和内线强打的要求不同,永远是技术要求与心理素质凌驾身体对抗之上的一项技巧,作为篮球有史以来就存在的最古老技巧之一,近年来全民参与的同时也体现出一些总体水准下降的趋势。作为全能球员从来就不会放松自己三分线外的磨练,特别是锋卫摇摆人,经常性需要在外线发炮牵制对手的防守范围扩张以给队友更大的活动空间。

  NBA有一句古谚:“三分可以改变比赛,但是仅仅靠三分永远赢不了比赛”,这个概念就是三分的命中率方面不可能长久的凌驾两分球之上,对于每一支队伍来说,内线配合与三分相结合才是长久的制胜之道。

[ Last edited by 999皮炎平 on 2004-11-5 at 20:34 ]

TOP

TOP

那是我说的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