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本的婚礼举办地,瑞士甜美小镇琉森

琉森地处瑞士的中心,拉丁文意为“光”,即光城。据文献记载,公元840年琉森被称作“卢西亚丽亚”(Luciaria),名字来源自一个关于光的传说。据说天使以一束光,指引第一批居住在此的人建造小礼拜堂的位置。那时它只是一个小渔村。

        知道琉森是因为奥黛丽·赫本曾在这里举行过婚礼,当然佳人芳踪已难追寻,但是我却深信赫本选中的地方一定是一个最浪漫惟美的所在。

       琉森(luzern)地处瑞士的中心,拉丁文意为“光”,即光城。据文献记载,公元840年琉森被称作“卢西亚丽亚”(Luciaria),名字来源自一个关于光的传说。据说天使以一束光,指引第一批居住在此的人建造小礼拜堂的位置。那时它只是一个小渔村。

       公元8世纪建城后,意大利商人越过阿尔卑斯山,来此经商,遂形成城镇。1332年加入瑞士联邦,从此,走上繁荣之路。

       有水的城市才显灵气,瑞士许多著名城市都是逐水而建,且有着相似的格局:一条大河穿城而过,河水注入湖中,于是城市就在河水和湖水的交汇处繁荣起来。琉森就是这样。对那些不了解瑞士的人来说,在琉森可以得到最真实的印象。除了水,琉森的另一大诱惑就是山,巍峨的皮拉图斯山在琉森周边次第绵延开来。在雪山的映衬下,水边的琉森更显妩媚动人,有一种独特的情调。

       琉森具有21世纪的现代化,更具有中世纪所特有的美、和谐及生命力。这里街头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特色面具,市内古老狭窄的街道和广场,到处是令人驻足的商店。市内不乏文艺复兴时期及巴罗克式的建筑物及喷水池。广场均以鹅卵石铺砌,人字形的小屋,墙上是五颜六色的花草彩绘,清新而美丽。琉森的老城是一定要悠悠地转一转的,那窄窄的街道,适合步行。沿河及湖边漫步,一路都可见到一座斜跨在河面上的木制廊桥--卡贝尔廊桥。

       罗伊斯河把琉森分为新老两区,河上共有七座桥,其中最知名的一座就是琉森的地标--卡贝尔廊桥。它建于1333年,长约200米,横跨在湖上的廊桥形似弯月。老桥是三角形的木质屋顶,下面的柱子立在水中。这也是欧洲最古老的有顶木桥。桥顶镶绘有120幅古画,每幅画下有一首德文题诗,描述了瑞士联邦和琉森的历史,也记录了当年流行的黑死病。该桥 1993年8月曾遭火灾,所幸尚未全毁,现已修复如初。和卡贝尔廊桥相对的是八角形水塔塔楼,它曾是古代军用的瞭望台,如今游人也可入内参观。

        廊桥临老城一侧的岸边大都设着露天的咖啡屋或餐厅,人们可以随意坐在桌旁,一边用餐一边欣赏湖光山色。水面上悠然游弋着几只雪白的天鹅,在这里,人和这些优雅的生物获得了和谐,一起安然享受着上天恩赐的美景。

       琉森特有的情调还在于它的建筑。斜形的屋顶一律都是留着岁月印痕的红色,湖边的古宅和镜面一样的湖水倒映相连。现实带着梦幻,梦幻照进现实。

       除了卡贝尔廊桥外,琉森还保留了很多带有美丽壁画的历史建筑和各种各样的塑像、喷泉,行走其中,恍若置身中古世纪。登上穆塞格城墙的城楼,古城、湖泊、雪山一览无余。在琉森湖边还矗立着两座美丽尖塔的豪夫教堂,8世纪时,豪夫教堂还是一座本尼迪克特派修道院,1633年修道院被大火烧毁,后重新修建,建成了瑞士最重要的文艺复兴式教堂。教堂里17 世纪制造的4950根管子的管风琴一直演奏到今天。

       离豪夫教堂不远,是琉森的“城市徽章”狮子纪念碑。

       狮子纪念碑由丹麦雕刻家特尔巴尔森设计,旨在纪念在法国大革命中为保护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及其家族而献身的786名瑞士雇佣兵。这头长10米、高3米多的雄狮,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断的长矛插在肩头,旁边有一个带有瑞士国徽的盾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其为“世界上最哀伤最感人的石雕”。

       在卡贝尔廊桥边一抬头,就能看见巍峨险峻的皮拉图斯山,这是琉森永远的背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曾带数百名随从,骑马上山,女王在她的日记里写道“这是她最愉快的一天”。从地理位置上看,海拔 2123米的皮拉图斯山是阿尔卑斯山极北的山峰,山麓延伸到琉森湖。乘船深入琉森湖,雪山湖畔是一座座精致的小楼,宛如童话世界一般。

      琉森湖的湖水平静而深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光线的变化,湖面变幻出不同的色彩,璀璨的金黄、梦幻的银白色、神秘的淡紫。

      湖面上,白色的游船随着风儿在轻轻地摇曳,坐在船头任凭清风拂面,琉森市的城墙、廊桥和大教堂渐渐进入眼帘,皮拉图斯山依然伫立着,护卫着琉森。

      太阳躲在云后时,淡淡的薄纱似的水气浮上来,湖面烟波浩渺,岸边建筑如被薄纱笼罩,隐约倒映湖面,如画的风景亦幻亦真,无论是兀立湖边的葱茏树木,还是被淡淡水气雾气罩着的山间小屋,一样令人迷醉。

       天鹅和鸭,三三两两,游弋无声。湖之清净如远方雪山,水草小鱼,历历可见。游船的驾驶员一位当地姑娘却说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时,琉森湖还是一片污浊,后经过不懈治理,终于重见清澈。如今,纯净的湖光山色使琉森成为瑞士最美丽的城市。

       湖光山色的琉森美景,也慰藉了诸多艺术大师的心灵。西班牙大师毕加索晚年曾在琉森好友家长住,在此创作大量作品,后全部赠给好友之女,成为Rosengart收藏馆的镇馆之宝。

      托尔斯泰曾在此生活过一段时间,写出同名小说《琉森》。托尔斯泰之后,主张个人意志的哲学家尼采、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美国的马克·吐温等人也相继漫游琉森。法国作家雨果也多次到过琉森,他住过的房子至今完好地保存在罗伊斯河北岸。他曾吟咏:“琉森幽雅、静谧,碧水轻轻地拍着河岸,柔水在我的脚下流淌……”大仲马则称琉森为“世界最美的蚌壳中的明珠”。很多音乐家在此激发了灵感,创作出不朽的名篇。贝多芬的《月光曲》,据说就是受了诗人雷尔斯塔布的评论影响:第一乐章使人想起“犹如在瑞士琉森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船儿一样”。沿湖有一条路叫“理查德·瓦格纳路”,是为纪念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修建的。瓦格纳酷爱琉森,1859 年在此完成了《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歌剧,后又创作了《齐格弗里特》田园交响曲,他的传世之作《纽伦堡的诗人》和《诸神的黄昏》也都是在这里完成的。我想像着当年的瓦格纳,应该就是这样一边在湖边悠闲地散步,一边构思着悠扬的乐曲,尽管他夸张地说,“琉森的温柔使我把音乐都忘了。”现在,他的别墅已改作博物馆,供人参观。他们的故事使琉森增添了更多的文化色彩。
Share |
Share

TOP

本帖最后由 smartshuai 于 2010-12-29 23:48 编辑

但是奥黛丽赫本结过两次婚,最后还有一个“心灵的伴侣”……

TOP

赫本是个大美女~百看不厌啊!很喜欢她在罗马假日里样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