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刚才爬网才反应过来1964年10月16日我们有了自己的核武器

(图片)“两弹一星”精神——民族正气的史诗- -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学高峰征途中创造的“两弹一星”的人间奇迹。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我国不少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一代科学家和领导者以身许国,他们为后代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它所蕴涵着的伟大民族精神永远名鉴史册。“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在我国的科学史上谱写了一曲民族正气歌。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掌握原子弹制造技术。


(2)我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某地爆炸成功。这是聂荣臻(左)在现场指挥氢弹试验,右为张震寰。
                     

(3)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当卫星通过北京上空时,人们激动地争相眺望。


(4)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这是获得功勋奖章的部分科技专家高兴地向大家致意。


(5)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长期从事原子核理论的研究工作,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是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技术的重要组织领导者之一。他参与研究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我国国防事业和培养国防科技人才做出重大贡献。   


(6)两弹一星”功勋王淦昌(中)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是核武器研究实验工作的开拓者。他指导并参加了中国原子弹、氢弹研制工作,是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为我国高科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7)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委高级顾问钱学森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从1956年开始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并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8)中国核工业创建于1955年。1958年由前苏联援助的研究性重水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先后建成,使中国核科学技术研究有了新基地。图为原子核反应堆。

(9)在川北深山中的“科学城”,新一代的科技人员发扬“两弹一星”精神,顽强拼搏,把向高科技进军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是1998年“科学城”的青年科技人员在进行“星光Ⅱ”激光实验装置的准备工作。


(10)新一代高科技人员正在茁壮成长。中国核武器研制中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年轻的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范国滨,是中国激光高技术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1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是国内最有实力的科技机构之一,在国家高科技项目中承担了上百个课题,一些项目还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都有他们的辛勤劳动。这是高功率微波暗房技术人员在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2)在过去的80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斗,艰苦创业,艰辛探索,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事业。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高擎理想的大旗走在民族的最前列,创造和培育了“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铸就了伟大的中华之魂。 图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技人员在进行激光技术研究。


上文为转载.
...给我一次机会,我不想做好人
Share |
Share

TOP

最后, 向更多的为了国防事业做出牺牲的不知名的最可爱的人们致敬.
...给我一次机会,我不想做好人

TOP

请大家在熟记各种服装,化妆品,流行乐手的名字的时候也记住下面这些名字,是他们用他们的汗水努力和奉献为我们祖国的稳定发展我们的安乐生活带来了保障.



钱三强 (1913-1992)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50年代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

                               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仪器设备。

钱骥 (1917-1983) 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

姚桐斌 (1922-1968) 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

赵九章 (1907-1968) 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

邓稼先 (1924-1986)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领导完成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

                               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

                               技术途径。

王淦昌 (1907-1998)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导了中国第一次地下核试验,领导并具体组织了中

                               国第二、三次地下核试验.主持指导的爆轰物理试验、炸药工艺、近区核爆炸探测、

                               抗电磁干扰、抗核加固技术和激光模拟核爆炸试验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果。

钱学森 (1911- )       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提出《建立我国国防

                               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协助周恩来、聂荣臻筹备组建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956年10

                               月任该院院长。此后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并以他

                               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

                               的丰富知识,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朱光亚(1924- )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57年从事核反应堆的研究工作,领导

                               设计、建成轻水零功率装置并开展了堆物理试验,跨出了中国自行设计、建造核反应堆的

                               第一步。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负责并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

                               作。

彭桓武 (1915- )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领导并参加原子弹、氢弹的原理突破和战略核武器的

                               理论研究、设计工作.在中子物理、辐射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爆轰物理等多种学

                               科领域取得了对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一系列理论成果.

程开甲 (1918- )       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核

                               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国内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的弹心温度和压力,

                               其内爆机理研究解决了原子弹的关键问题,为原子弹爆炸威力、弹体结构设计提供

                               了重要依据。

黄纬禄 (1916- )       火箭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历任“东风一号”副总设计师

                               兼控制系统总设计师、“东风二号”副总设计师、“东风三号”副总设计师、潜地固体战略

                               导弹及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

屠守锷 (1917- )       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先后担任我国自

                               行研制的液体弹道式地地中近程导弹、中程导弹的副总设计师,洲际导弹和长征二号运

                               载火箭的总设计师,
周光召 (1929- )       在理论物理的各主要领域都有过杰出的创造性成果,使他在国际物理学界享有盛誉。因其

                                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

杨嘉墀 (1919- )        卫星和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早期开

                                展航天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领导和参加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姿态测量系统的研制。

陈能宽 (1923- )        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工作中,

                                主要领导组织了核装置爆轰物理、炸药和装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

                                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

陈芳允 (1916-2000 ) 无线电电子学、空间系统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卫星测

                                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吴自良 (1917- )        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60年代,在困难的条件下,冶金所承担气体扩散法分离铀

                                同位素用的“甲分离膜的制造技术”任务,与原子能所、复旦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联合攻

                                关,组成第十研究室,他兼任该室主任,主持这项工作。在他的领导下,经过艰苦探索和反

                                复试验,于1964年试制成功并投入使用。

任新民 (1915- )        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64年作为型号副总

                                设计师,领导和参加了第一个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式地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

                                工作,保证了东风2号导弹飞行实验取得圆满成功。

孙家栋 (1929- )        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67年以前,先后领导

                                和参加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地地导弹与液体中程弹道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工

                                作。1967年后,开始从事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试验工作。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

                                中,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主持完成卫星总体和各分系统技术方案的修改工作。

王希季 (1921- )        卫星和卫星返回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

                                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是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及其后的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

                                箭的技术负责人,倡导并参与发展无控制火箭技术和回收技术两门新的学科。

王大珩 (1915- )        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现代国防光学技术及光学工程的开拓者

                                和奠基人之一。

于敏 (1926- )            河北省宁河县人,1926年生,男,中共党员,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

                                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

郭永怀 (1909-1968)  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

                                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

                                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囧丁乙 于 2008-10-17 01:14 编辑 ]
...给我一次机会,我不想做好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