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新闻联播

德克奥瑞媒体热评德国之败奥地利之平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克罗地亚人的欢呼



德国队在与克罗地亚一役中完全失去了常态,结果,面临着小组出局的危险。下一个对手奥地利可是东道主啊。如果德国队继续失态,那么这支十几年来最强的德国队连表现的机会都没有了。德国、克罗地亚、奥地利和瑞士媒体热评德国之败和奥地利之平局。
德国媒体评德国之败
ZDF(第二电视台网站):狂热后跟着来的是头疼:德国队在小组赛第二场以1:2输给了克罗地亚。比失败本身更让人深思的是这个失败产生的方式方法。前面手足无措,后面手足无措。后卫没有秩序,锋线缺乏精确、视野和奔跑意愿。不提高一把,德国足球队将在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遇到困难的。
Sport1(体育第一在线):标题"没有心,没有热情,没有机会":不相信自己眼睛的不仅仅是30061名观众里的10000名德国球迷。这还是那支在周日晚上以2:0战胜波兰、唤醒了一届成功的欧锦赛希望的德国国家队吗?
ARD(电视一台在线):败给克罗地亚肯定不是德国国家队欧洲杯计划里规定的。在1:2之后,此前如此自信的德国国家队需要战胜一场破产危机,这场危机把他们的缺陷端到了他们的面前。
Stern(明星杂志在线):这是什么破玩意儿!在灾难性的表现下,德国国家队在B组第二场比赛中全情合理地输给了克罗地亚。失败的方式方法甚至让不可想象的事情变得可以想象:提前出局。……在令人信服的开局赛4天后,德国队与波兰之战中表现出来的任何美德都不见了。不是象计划的那样坚决地去赢得比赛,勒夫的队面对缩在后场的克罗地亚队四四防线根本找不到方案。超常规的大量丢球进一步让比赛无法流动起来。此外,(克队教练)毕里奇懂得了怎样去分析找到德国队的弱处,让他的球队有针对性。
Zeit Online(时代周报在线):震惊和清醒取代了四分之一决赛的门票:在苦涩的的失败后,德国国家队不得不为能否进入淘汰赛而颤抖了。……防线证明自己是问题区域,杨森在左翼无法胜任,经常地被人甩开。由于防线中央的梅策尔德也缺乏尖锐性和凶狠性,只能感谢默德萨克和毫无缺点的莱曼,没有他们,德国队会更大比分地失败。……在锋线上,三届欧洲冠军的表现也远远地低于期望。波多尔斯基在其第50场国家队间比赛中虽然触球很多,但他向前方的传递却找不到接受者,原因是克洛斯和戈麦斯之间严重缺乏默契。在丢球后,德国队仍无法把局势扭转过来,因为第40次作为德国国家队队长上场的巴拉克表现最好的是在往后撤的时候。总算弗林斯在防守方面表现为一个稳定因素。
克罗地亚媒体评德国之败
Sportske Novosti:神奇!德国人投降了。再见,德国!一个神奇的克罗地亚战胜了一支强大的球队。现在我们要待到最后。优秀的、以前的克罗地亚回来了。
Jutarnji List:瓦斯提奇一脚把克罗地亚射入了四分之一决赛!你们可以一直待到最后!最伟大的欧洲足球民族被颠覆了。这个夜晚,"毕里奇的男孩们"在克拉根富特成了大男人。毕里奇在战术上成功地骗倒了他的大对手勒夫。
Vecernji List:火热的怪诞-一直延续到最后!这个毕里奇是个狂野大胆的种。在维也纳足球场我们一步华尔滋也没有跳全,于是这个摇滚乐手决定踢一场足球。换了别人,会钻进一个老鼠洞里去,找寻防守队员,他却在他的实验室里找到了对付德国中场的配方。忘了1998年7月4日的里昂,忘了2007年11月21日的温布莱吧!必须记住的日子是2008年6月12日。人们会长时间地津津乐道这一天的。
Vjesnik:闪耀的克罗地亚人再次羞辱了德国人。在1998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伟大胜利10周年纪念日前3周,克罗地亚在克拉根富特再次拆卸了德国人。德国只带着一球之负下场已经是够幸运的了。
奥地利媒体评德国之败
Kronenzeitung(皇冠报):克罗地亚以2:1消灭了德国人。这个夺冠大热门现在不得不对着我们发抖了。克罗地亚把自吹自擂者射落了。谢谢,克罗地亚!现在该轮到第二场科尔多巴了(70年代末,奥地利在科尔多巴以3:2胜了德国队,奥地利人至今对此满怀深情)。
Kurier(信使报):轰动-沃尔特湖畔的德国落水客。夺冠热门被释放了能量的克罗地亚人拽回到了现实的地面上。勒夫的最后一个希望施万因施泰格把神经给扔了,收获了红牌。
Die Presse(新闻报):克罗地亚成了新的秘密夺冠热门。
Standard(标准报):克罗地亚一笔划掉了德国帐单。在波兰一役后被估计得如此之高的德国人不仅失去了他们的第二役,而且最终失去了他们的神经。
瑞士媒体评德国之败
Blick(观点):叫苦开始也。乖乖,巨人杀手克罗地亚再次下手了!现在德国不得不面对奥地利而颤抖。在2:0战胜波兰后,许多人已经把德国视为欧洲冠军了。这个观念必然也深种于球员心里了。
Berner Zeitung(伯尔尼报):走向巅峰道路上的挫折。德国想要当欧洲冠军。然而,仅在第二场比赛,就遭受了挫折-1:2败给克罗地亚,后者现在已经成为小组第一。
Basellandschaftliche Zeitung(巴塞尔风景报):对德国来说是似曾相识。克罗地亚在第二场比赛中以2:1战胜了夺冠热门,已经成为小组第一。在2008欧洲杯的第11场比赛中,克罗地亚创造了本届欧洲杯的第一场局外人的胜利。
Tages-Anzeiger(日报):克罗地亚人证明了自己的德国美德。2:1胜德国,这个比分完全可能更高。勒夫的球队面临着四分之一决赛中面对葡萄牙的威胁。
Neue Zuercher Zeitung(新苏黎世报):夺冠热门绊了一跤。克罗地亚在欧洲杯第二场比赛中获得了第二个胜利,已经进入了四分之一决赛。对手德国在防守方面显示了巨大的弱点。
奥地利、瑞士媒体评奥地利1:1平波兰
Oesterreich(奥地利报):点球救了我们:维也纳奇迹。现在让我们战胜德国人吧!10个机会被抹杀,进了的球算越位。点球救了我们!足球上帝听我们的了。一场有100个机会和一个奇迹的比赛。
Kurier(信使报):得救了。在普拉特球场,梦之花再度盛开。最终的拼命,如同在侦探小说里。
Die Presse(新闻报):欧洲杯之梦继续地活着。奥地利可以把勒夫和他的走卒们送回家去。那个老人和那个点球。瓦斯提奇成了足球民族奥地利的救星。
Standard(标准报):最终走来那个老人。这是一个白送机会之夜。然后,瓦斯提奇来了,在加时中把点球送进了球门。奥地利等于是进入了决赛。维也纳将成为科尔多巴。
Blick(观点):奥地利人会把德国人扔出局外吗?奥地利先是跟我们争夺"欧洲倒霉杯冠军"头衔。但是在93分钟时,我们的共同主办者跟波兰踢平了!
Berner Zeitung(伯尔尼报):奥地利在加时赛中欢呼。在瑞士出局24小时之后,幸运在90分钟后向另一名欧洲杯东道主微笑了。
Basler Zeitung(巴斯勒报):最后走来了那位老人。奥地利对波兰之役里夺得了第一分,保留了进入四分之一决赛的机会。
Basellandschaftliche Zeitung(巴塞尔风景报):奥地利盼着第二场科尔多巴。瓦斯提奇在加时赛中以一粒射入的点球给这名东道主挽回了一分。
本文摘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山人

7点新闻播报完毕,欢迎大家收看,不用顶帖。

TOP

中国股市继续下跌 物价持续上涨
德新社报道,周五中国股市继续下跌。上证指数下跌3%,达到15个月来最低水平。据新华社报道,股民担心物价持续上涨、政府进一步采取措施抑制经济和股市过热。周四,国家统计局宣布5月的通货膨胀率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7.7%。上证指数今天降为2868.8点,深指下滑3.9%达到9936.73。

TOP

目前,政府最怕价格上涨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物价上涨首先涉及中国穷人



“今天中国许多加油站前的景象使人想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匮乏的时代:汽车排着长龙等待加油,好不容易轮上,却往往不许加满油箱。”柏林日报以这段话谈到了中国燃油不足、不得不定量供应的现象:
"中国的燃料虽然紧缺,但一如既往很便宜,每升普通汽油的价格仅为人民币5.68元,折合53欧分。国家给予高额补贴才保持了这样的低价格:政府给国营石油公司集团规定了价格上限,给每升汽油补贴九欧分,几乎等于价格的20%。这样,按照目前石油价格,国家每年要增加650亿欧元的负担。
北京把此举视为对社会安定的投资。目前,政府最怕价格上涨,眼下通货膨胀率达到8%,为十二年来的最高峰。如果北京不控制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和房租,通货膨胀率将攀升更高。物价上涨首先涉及中国的穷人,如果按国际市场价格出售燃油,许多农民就开不起摩托车和农业机械,新兴的中产阶层将很快失去开私家车的乐趣,这将给汽车工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是中国金融市场的正确矫正
南德意志报认为,石油等能源企业亏损是导致本周中国沪深股市大幅下跌的原因之一。这是因为"中国的汽油价格由政府确定,自去年底以来没有提价。这样,上市的能源大企业不得不承受巨大损失。中国三大石油集团之一的中石油每出售一吨汽油就损失两千元人民币。"而同一天的商报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中国股市下挫的原因:
"北京政府目标明确地促使中国的股市泡沫破裂,试图以此冷却过热的股市,遏止8%的月通货膨胀率。虽然北京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为8%,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额仍然以两位数字增长。由于一个月前的地震给四川造成数十亿元的损失,巨大的重建工作将再次提升这一增长率。所以,德意志银行驻香港首席经济师马军已把中国经济预计增长率提高了0.7个百分点,预言2008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0.7%
分析家们认为,中国股市下跌是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正确矫正'。目前上海股票的市赢率平均为25,是纽约等国际主流股市的两倍。这场博弈的输家是中国的私人股民。过去几个月,他们大量投资有价证券,似乎大幅上升的股市行情可以给他们带来巨大利润,因为他们在国外投资的可能有限,而中国储蓄的利息又明显低于通货膨胀率。"

TOP

校舍补牢 为时不晚?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坍塌的豆腐渣



中国教育部和建设部日前宣布,将在暑假期间对全国所有学校校舍进行检查,看是否具有防震能力。一旦发现问题,不但要加固,而且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是否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中国教育部和建设部日前发出一份通知,将对包含幼儿园在内的全国所有学校校舍进行全面排查,除了教学楼之外,还将检查学生宿舍、食堂、浴室等公共设施的防震能力。通知中还明确写道,检查重点是2001年以前建设的砖混结构校舍。此前据香港媒体报道,一些地震中垮塌的学校整个建筑本身只是砖柱,而砖柱没有任何钢筋,只有栓梁上才有一根钢筋。承建商承认这样的建筑结构根本达不到任何防震强度。
通知规定,本次排查中,一旦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不但要立刻采取加固措施,而且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这样的问责是否会再次引起一些地方领导隐瞒实情不报呢?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表达了这种担忧。"如果现在普查校舍,同时追究建筑商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就很有可能导致隐瞒不报、或者不认真普查校舍。”
胡星斗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本次普查中应当暂时不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但在普查之后,校舍加固之后,中央应再次进行核查。如果到时仍发现有问题,再追究责任。"这次查完以后,让你进行加固,如果你没有加固,或者加固不达标,要追究领导和建筑商的责任。"
胡星斗建议,今后新建校舍、以及校舍加固后,必须由建筑商、地方领导和建筑监理师三方签字,终身担保。"地方领导必须在上面签字,他要终身担保校舍的安全。"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毫无疑问,本次对全国所有校舍的安全排查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尤其在农村,学校校舍中能够达到防震标准的恐怕微乎其微。要进行重建或加固,中央就必须拨出大笔款项。中国对教育的投入至今仍未达到联合国规定的最低标准。联合国规定,对教育的投入应占政府预算的6%。而中国目前的这一比率约为2.7%。何况还存在挪用教育经费的问题。
是中国没有足够的钱用于教育投入吗?如果是,又应当如何解释这样的现象呢?"比如这一次,成都市政府花了12亿建了豪华的办公楼。而且是在四川大地震后第三天,整个成都市政府搬进了豪华大楼。而像聚源中学,他们的教学楼本身就是危房,而且多次向上报告是危房,但是没有人能给它拨款,没有人进行修缮、加固。但是他们却有钱盖世界上最豪华的政府办公楼。像这种情况,中国应当追究责任。"
中国异议知识分子刘小波日前发表一篇题为《要问责,不要颂歌》的文章。其中写道,不能单纯指望政府自上而下的问责,而必须有民间自发形成的自下而上的问责。民间的声音十分重要。
按照通知规定,本次排查必须在9月1号之前完成。胡星斗表示,奥运会之后的9月可能成为问责的高潮。届时,相关的调查也应已经结束。"如果上级政府不追究责任,广大的公民也要去追究他们的责任,不会善罢甘休。老百姓不会罢休。"


苗子

TOP

德中关系全面恢复正常?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联邦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访华首天,两国周五(6月13日)达成协议,恢复一度中断的双边战略对话。温家宝总理称德国是“真正的朋友”。因默克尔去岁在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而冷却的德中双边关系已然走上正轨?
中国外长杨洁篪和政府总理温家宝在施泰因迈尔外长来访的第一天分别同他举行了会晤。温家宝总理在会晤时称德国是中国的"患难知交"。双方同意,在未来数月内恢复举行去年中断的两国战略对话。施泰因迈尔在与杨洁篪共同举行的记者会上更建议,可考虑扩展战略对话内容,例如,在解决非洲冲突或环保领域的合作可能。杨洁篪表示,一度搁置的与德国的人权对话有望于今年下半年恢复举行,与此同时,两国之间在副部长级层面的战略对话也应重新启动,定期磋商安全与经济等议题。
去年9月,德国总理默克尔不顾北京的反对,在总理府会晤来访的西藏政教领袖达赖喇嘛,引起北京愤怒,并以中断双边各类政府间对话以及高层互访作出反应。两国关系骤然冷却。默克尔此举在德国国内亦引发争议。今年3月,中国藏人地区发生骚乱,德国政府呼吁中国政府以和平方式解决西藏冲突,亦引起北京不满。
在周五的记者会上,施泰因迈尔对中国和达赖喇嘛的代表恢复谈判表示了强烈欢迎的态度。他称,他希望相关谈判能够继续进行,并致力于获得成果。他表示,联邦政府希望在维护西藏文化和宗教方面也能获得进展。
" 512"四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德国政府迅速提供了包括一个移动医院在内的救灾援助,得到中方肯定,成为两国关系迅速升温的一大契机。在记者会上,施泰因迈尔外长宣布,德国将继续向灾区提供重建援助,其中包括在四川省帮助盖建8所学校。

升温不易
周五的成果对德方而言可谓来之不易。施泰因迈尔本人为此花费不少心血。这位秉承"悄悄外交"方针的外长去年就曾公开批评默克尔总理有"做秀政治"之嫌。有内阁副总理身份的这位社民党人在总理府会见风波发生后的数月内,曾多次通过各种外交管道向中方表明德国遵守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力图打消北京的疑虑。汶川地震、北京与达赖喇嘛的代表恢复会晤等事件发生后,德方亦频频发出善意信号。此番访华结果证实了德国谨慎从事的必要。
在这一点上,对德国外交政策影响至深的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似乎可以作为施泰因迈尔外长的佐证。这位被北京称为"老朋友"的资深社民党人昨天(6月12日)在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上发表演讲,再度告诫西方在与中国交往时应摈弃倨傲态度。施密特表示,尤其对在100年内经历四次国难的德国而言,完全没有资格对中国这个现存的人类最古老文明之邦说三道四。施密特指出,西方务必明白,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中国在技术、科学和经济上的起飞。"从原则上说,中国的崛起对世界不构成威胁"。他因此建议,将中国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同等视之,与该国结成"协作管理世界同盟"。

TOP

中国问题专家解码施密特报告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施密特语惊四座



本周四,89岁高龄的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在柏林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做了一场精彩的题为“崛起的大国:中国”的报告。他呼吁西方尊重中国这个世界尚存的最古老的文化,并毫不讳言他的观点:与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相比,人权问题处于较次要的地位。报告之后,德国外交政策协会主席、中国问题专家桑德施耐德教授就德中、西方与中国的关系以及西藏、台湾等问题与施密特展开讨论。德国之声记者会后采访了桑德施耐德教授。
德国之声:桑德施耐德教授,赫尔穆特·施密特不顾近90岁的高龄,接受电视采访,并做报告,为中国"正名",不惜为此受到此间媒体的批评。他为什么这样做?
桑德施耐德:赫尔穆特-施密特不间断地对国际发展的大趋势进行深入和敏锐的思考。他个人拥有几十年积极从事国际政治的经验,同时他不参与任何的时政,不用寻求任何支持,因此在讲话时不必迎合任何群体的口味。他怎么想就怎么说,有些人可能不爱听,但这不妨碍对他所说的进行认真的反思。
德国之声:《时代周报》驻京记者布鲁默刚刚发表一部小书,题目叫做《中国不是罪恶之国》。他在书中批评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对华政策,说从赫尔穆特-施密特75年首次访华到2005年红绿政府结束,三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赫尔穆特·科尔,格哈尔特·施罗德)在30年间与中国建立了积极的互信关系,而默克尔上台两年多就将德中关系推上了对抗的道路。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桑德施耐德:不同意,对抗这种说法太过了。也许德国两年来的对华政策有些迎合大众的趋势,但德中关系的本质,从政治接触到经济关系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发生变化的是双边关系的气氛,不管是德国对中国的批评,还是中国对德国反应的失望。从象征层面上来说,友好的、能够经受挫折的德中关系不再是理所当然。但我还是觉得对抗的说法有些过分。
德国之声: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正在中国访问,您对他这次访问有什么期待呢?
桑德施耐德:施泰因迈尔在中国会继续推行他务实的、所谓"静悄悄"的外交,我想他在北京的谈话伙伴也会以务实的态度回应。施泰因迈尔会与中方讨论一些只有中国参与才可能解决的问题,比如伊朗的核计划,气候保护,还有能源策略问题。施泰因迈尔会阐释德国和欧洲的立场,中国会作出理性的反应,因为中国知道正是施泰因迈尔极力维护德中关系的根基。
德国之声:在中国问题上,德国的一些政治家愿意发表迎合民众的言论,德国的部分媒体习惯于将中国政府描述成压制机器,而德国普通老百姓担心中国人会危及他们的富裕生活,这三者当中,哪一个现象最先出现的呢?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桑德施耐德教授
桑德施耐德: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很难说。不过如果回顾一下历史,我们有关中国的讨论确实像钟摆一样,喜欢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几年前是中国热,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着迷,很多人到中国去旅游,所有涉及到中国的都是积极的,而今天正相反。今天我们害怕中国,一些人或是媒体不断为这样的恐惧添加作料。当然从我们西方的角度看,中国存在人权问题,但如果只把人权问题挑出来,并以此作为中国的全部,这只会加剧对中国的片面理解,无助于与中国建立理性的、实质性的关系。
德国之声:在这样的气氛下,维护中国的任务便落到了这些前总理的身上,因为他们不必讨好选民?
桑德施耐德:不只是几位前总理,目前谈中国积极的方面根本就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没有人愿意听。我们德国以调查为基础的新闻报导原则在中国问题上至少在一个瞬间被彻底放弃,不管是西藏的真实情况,还是中国整体发展的情况,在达赖热、在对中国人权状况批评的声浪中,都退居次要地位。这不符合中国的真实情况,但却可以保证报纸的发行量。
德国之声:赫尔穆特·施密特在今天报告的最后告诫西方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放弃傲慢的态度,放弃说教,并尊重中国的文化。您认为,如果西方政治家无视此类忠告的话,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完全的对峙吗?
桑德施耐德:我不相信中西方之间的分歧已经具备了全球性对峙的分量。其实,国际政治有时候很简单,你怎么待我,我就怎么待你。如果我们总是抨击中国,那么我们就不用奇怪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不那么合作的态度。如果我们总是将中国描述成未来对我们的威胁,那么中国有朝一日真的成为西方的威胁就不足为奇了。因此,我们必须抛弃那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既看到中国的问题,同时不忽视中国的整体积极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成功的对华政策。
德国之声:赫尔穆特·施密特预测,中国大陆和台湾将在二、三十年内实现统一,您的看法呢?
桑德施耐德:令人吃惊的是,在奥运年,大陆和台湾之间的关系向完全宽松的方向发展。双方又开始高层对话,各个层面的关系都活跃起来。台湾海峡的这一积极的、放松的发展是我们几年前、甚至几个月前都无法想象的。其实,西方几十年来一直推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其核心内容就是赫尔穆特·施密特今天大胆说出来的,台湾和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份。我们希望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谈判获得建设性的结果。
德国之声:您认为德国高层政治家不参加奥运会开幕式是个错误吗?
桑德施耐德:是的。这完全是一个象征性的举动,对中国人民无益,也不能促成中国的任何变化。这样的举动只会得到德国公众的喝彩。但我再强调一遍,这不是负责任的对华政策。中国现在是如此自信,这样的象征性举动只能在中国引起失望和愤怒。而这不符合西方的利益。因为我们知道,如果要想有效解决国际问题,我们需要中国的合作。


采访记者:张丹红

TOP

大陆台湾签署周末包机及赴台旅游协定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协定签署之后,陈云林(右)同江丙坤握手相互祝贺



对台湾方面而言,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满怀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同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交换意见之后,双方于6月13日在北京就周末包机和赴台旅游签署了一项协议。
这项协议规定,从今年7月初起,启动周末两岸包机项目并提高大陆访台的旅游人员数字。目前,台湾每天只允许最多1000名大陆游客到访,今后,这个数字可以提高到3000人,在台停留的最长期限为10天。不过,游客必须组团,团队从10人到40人不等。台湾不接受旅游散客。去年,共有32万多人次从大陆到台湾访问,其中大约81000人是旅游身份,其他人是"公出"形式前往台湾的。
此外,所谓直航究竟是以怎样的方式实现,是否也包括了货物运输,将放到下一次会谈时探讨。下一次会谈将在今后3个月内举行。到目前为止,每年春节期间的两岸包机必须飞经香港上空,今后是否还有这个必要,将是进一步协商的内容。台湾新当选总统马英九希望,明年夏天前,取消包机制,实现开辟两岸间正常航线的梦想。
周四,大陆与台湾已就互设常驻机构事宜达成一致。这类机构将处理领事业务。以前,这些手续必须在第三国办理,很是繁琐。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虽然休战,但国共双方没有签署真正的停火协定。两岸一直处于对峙状态。1993年后,台海两边的关系有所缓和。到去年为止,不仅有100万台湾人长期定居生活在大陆,台湾商人在大陆的投资总额已超过2000亿美元。因此,无论包机还是逐步开放旅游,抑或是台湾在大陆商人提出的与大陆同行同等对待的要求,都是势在必行,实现起来只是时间问题。以上这些项目,也是陈水扁总统在位是主力实现的,但前任总统李登辉于1999年推出两国论、以及随后陈水扁越发明显的台独主张尤其激怒中国领导层之后,台海两岸的半官方联络便遭到中断的命运。
台海双方有关包机和旅游的协定签署之后,日本率先发表评论表示欢迎。东京外务省发表的一项声明称,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对该地区和世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希望,直接对话有助于和平解决与台湾有关的所有问题。



综合通讯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