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大校长朱经武:内地生是科大最孤立群体(图) 中国网

香港科大校长朱经武:内地生是科大最孤立群体(图) 中国网

  内地生大都是拿着单程票来香港的,家庭背景并不宽裕,来这边搞学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他们压力很大,是科大中最孤立的群体。

  ———科大校长朱经武教授

  科大有个恶名:Uni-versityofStressandTension,orUniversityofStrainandTorture(压迫的大学,残酷的大学)。说白了,就是科大没有魂,没有精神,让同学们不懂得生活,失去理想,只能将生计前程当成唯一的incentive(目的)。

  ———一科大内地生网志

  大陆和本地生的互呛,已经到了有人在电梯里写“大陆×”的地步。就算在同一个圈子里,同学见面,话题大多只有midterm,final,CGASGA.

  ———一科大内地生网志

  曾获得奥林匹克单科冠军的深圳高才生阿文,赴香港科大读了还不到一年,竟然出现精神失常现象,多次扬言要杀死自己的同窗好友。在劝阻无效后,校方让其休学回家调养。

  香港科大图书馆附近被称为“民主墙”的公共张贴栏。去年7月,曾有内地生贴出大字报揭露科大内的侮辱性涂鸦。

  内地生接连出事

  眼下,正是临近高考、港校在内地大举招生的时期,阿文事件立刻在内地引起关泛关注。其实,自从去年以来,香港科大的内地生出事已经不止一次了。

  2007年9月,湖南籍香港科大学子尹日强携带6万元,在经深赴港上学路上失踪,深港湘三地联合寻找,15天后在深圳一家网吧找到尹,他因无法忍受求学压力选择逃避。

  2007年10月,一名内地生疑因不适应学校环境,终日隐藏在宿舍内,不肯出去上课,学校只得派出系里的老师劝告他,并给他辅导。

  2007年11月,来自江苏的27岁香港科大在读博士研究生葛炜炜,被人发现在宿舍内上吊身亡。而校方资料证实,葛炜炜患有抑郁症,疑为求职求学受挫诱发自杀。

  2007年12月,来自北京的18岁的汪博,在宿舍内盗取同学钱包,后又盗用同学的信用卡购物,终被告上法庭,承认盗窃等四罪。

  为什么总是香港科大?香港科大怎么了?

  内地生在校压力很大

  在博士生葛炜炜自杀之后,科大校长朱经武教授曾经指出,内地生大都是拿着单程票来香港的,家庭背景并不宽裕,来这边搞学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他们压力很大,是科大中最孤立的群体。

  但很多内地生并不认同朱校长的说法,一位内地生在网志中说,校方既没能在招生的时候就把学校的相关政策对他们讲清楚,让他们认识到可能的风险,又没能在他们到来后更好地服务他们,为他们提供温暖;既没能正确评估及认识大陆学生强烈自尊心所带来的自我封闭,抗压能力弱,缺乏在逆境中生存等问题,又天真地寄希望于学生自己“主动”去进行心理辅导。

  这位内地生还说,科大有个恶名:UniversityofStressandTension,or University of Strain and Torture(压迫的大学,严酷的大学)。说白了,就是科大没有魂,没有精神,让同学们不懂得生活,失去理想,只能将生计前程当成唯一的 incentive(目的)。

  内地生抱怨在香港科大受到歧视,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附近有个被称为“民主墙”的公共张贴栏。在2007年7月,民主墙上就出现一个大字报,首次将内地学生感觉被“侮辱”现象公之于众。

  2008年初,阿文在学校电梯看到电梯内壁的侮辱内地生的“涂鸦”,他拿起钥匙“反击”,后来被学校警告。

  前日,香港科大理学院副院长吴大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校方极度关注内地生在港的压力及适应问题,希望尽快找出内地生面对的困难,从而对症下药。科大已计划就内地生压力问题进行全面调查,找出他们不能适应本港校园生活的原因,再由专业人士提供适当辅导。

 ■事件

  科大电梯涂鸦侮辱内地生

  刻有带轻蔑意味的“大陆仔”、“大陆×”、“大陆”字样

  香港科技大学图书馆附近有个被称为“民主墙”的公共张贴栏。无论是香港生、内地生或者外国生都可以张贴各种言论。2007年7月,当时深圳某中学学生阿文刚毕业,科大民主墙上就出现一个大字报,首次将内地学生感觉被“侮辱”现象公之于众。

  内地生杨帆以《促请校方就近期校园多处电梯遭破坏事件展开调查》为题目,将他所见情况公布出来:自上星期以来,校园内多处电梯,遭身份不明人士以利器破坏,刻有带轻蔑意味的“大陆仔”、“大陆×”以及“大陆”等字样。事后,校产管理处工作人员将有关破坏的痕迹清除,为数不少的同学见证了该事件。然而 2007年7月17日,有学生在经过7号电梯时,发现原本经过修复完好如新的电梯内壁,又被刻上与前述事件字体相似的“大陆×”字样,看起来肇事者并非一时冲动,而是蓄意挑衅。

  杨帆在大字报中认为,该连环事件极易让人联想起较早前涉及三合会和有组织犯罪的新世界旗下物业遭人刑事毁坏案件。科大现有内地本科生500余人,约占本科生总人数的10%,内地研究生2000余人,约占研究生总人数的70%.今年9月秋季开学时,本校还将新增230余名内地本科生(后据公布录取名单,实为300余人)和相当数量的内地研究生。本次事件使内地学生以及其他学生的安全令人担忧。

  杨帆促请校方:1、对事件全面调查,并尽快公布调查结果。若涉及刑事毁坏,须报备香港警方,严惩肇事者。2、在部分电梯内安装闭路电视,加派人手巡视,以防类似事件再度发生。3、加强本地学生和内地学生交流,消除成见。

  之后,校方意识到情况严重,逐步在出现涂鸦的电梯里装闭路电视。2008年年初,阿文在学校乘电梯时,怀疑看到电梯内壁金属被刮过的痕迹,想起学长们所说起的电梯“涂鸦”,他拿起钥匙在内壁上做“反击涂鸦”。然而这些被摄像头录下,学校保安通过录像找到他。学校通过了解,警告他不要再涂鸦了。

  ■原因

  科大内地生难融港生圈子

  有内地生指科大扩招内地生过快,忽略对其的辅导

  为何又是科大?接二连三的内地学生在香港科大出现失常问题,让很多人开始思考。本报记者通过找内地学生了解,发现学校高层并不了解内地学生在内地的成长环境,大量招进内地生后,打散分配到香港学生中生活,想让他们很好适应香港环境,却没有想到内地生“抱团”,根本融入不了港生圈子。意识到有问题后,专门请有内地背景的心理辅导老师做辅导,很多内地学生却“不领情。”

  “在内地时,大家都是各地尖子生,在香港新环境下大家都要重头来过。科大全美式英语教学,开始让很多学生不适应,实话说,刚时来我也曾后悔过。”科大读工程系的内地生张同学说,在学校里总有做不完的功课,为了拿到奖学金,平日都不敢松懈,整个学业充满压力。适应能力强的同学就可以接受这种生活,而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或多或少会出现各种问题,同是做理工科的,要用内地养成多年的习惯来适应香港,确实是一种煎熬。

  从2003年开始,香港科技大学开始招收内地学生,初期内地生只占一年级新生4%,现在已经增至10%.科大扩大了招收内地尖子生,然而能成为内地尖子生,其所付出的努力是香港学生的数倍。“学校在争夺内地尖子生的同时,忽略了对我们内地生的支援和辅导,学校辅导老师似乎不够,又未必了解内地不同地方的情况,直到葛炜炜出事后,才找来有内地背景的心理辅导老师。”理学院的陈同学说,有了内地背景的辅导老师,所说的道理内地生都懂,时间长了一些同学并不领情,更多的时候还是靠自己调节。

  据记者了解,科大把大批的内地学生分开,安排到香港学生中间一起生活,并且第一年不分系,主要是让内地生与同宿舍香港同学一起上课,一起回宿舍。各种不同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同学虽然住一起,但基本上是不同圈子的。除了谈功课以外,很少玩到一起,远离内地的内地生很“抱团”,与香港本土学生融合是有限的。据陈同学说,“来自同一个城市的同学在浸会大学读书,听说那边会组织内地学生和本地家庭对接,除了学习外,还可以了解香港普通家庭,不过科大学业重,估计大家都难有心思去做这些事情。”

原帖由 m2p 于 2008-6-8 13:20 发表

很恶心的思维逻辑!设想一下,一个以讲英语为主的外来学生团体,他们在香港生活多年后依然不说广东话,是不是会面对同样的批评?香港回国祖国11年,国语地位一直处于广东话和英语之下,港人并认为理所当然。他们为 ...

香港的现状,就是英语和广东话是官方语言,国语开始逐渐流行。不但是香港,广东省,广西一部分地区,甚至海外华人圈子也是广东话长期盖过国语。内地生到当地,适当学习广东话是应该的。
你应该看看dw那篇文章,外国学生为什么不能融入德国人圈子?都说歧视,民族主义,保守排外,说到底,德国人自己不觉得有必要跟外国人交流,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更愿意与自己老乡,跟自己同胞交流的。只有外国人主动跟德国人交流,了解德国人生活,很少有德国人主动找外国人搭讪。

TOP

原帖由 楼上没有牛了 于 2008-6-8 18:35 发表
讨论了半天香港科大,这里有人认识高中毕业后从大陆考进香港科大的学生吗?

认识一个,不确定是不是科大的

看她蛮正常的,下周问问她的回忆去
冬冤家,我有心将你打,却一个心儿怕;要不打,只恨你这冤家羞人煞;罢罢罢,低眉红了脸儿帕,嫁了吧!

TOP

讨论了半天香港科大,这里有人认识高中毕业后从大陆考进香港科大的学生吗?

TOP

原帖由 cherubyupan 于 2008-6-8 18:28 发表
德国人骨子里还是排外的,虽然面子上都还客气。


中国人更排外。中国人融入德国人的圈子难,还是德国人融入中国人的圈子难
去年RWTH的China Tag有个德国人就说了,德国人想进入中国人的xiaoquanzi,很难。

TOP

德国人骨子里还是排外的,虽然面子上都还客气。

TOP

原帖由 SAW 于 2008-6-8 01:53 发表
科大学生会前会长刘伟健也坦言,“部分内地生融入唔到本地生活,同香港嘅同学唔熟,有啲甚至读到二、三年级连简单广东话都唔识”。

很恶心的思维逻辑!设想一下,一个以讲英语为主的外来学生团体,他们在香港生活多年后依然不说广东话,是不是会面对同样的批评?香港回国祖国11年,国语地位一直处于广东话和英语之下,港人并认为理所当然。他们为什么 不思考一下是否对与讲普通话为主的内地学生有足够的包容和接受,尤其是与他们接受欧美同学程度的比较之下。
至于内地学生是最孤立的群体,这句话并不只适合于香港的大学,德国的大学也差不多。中国学生作为德国最大的留学生团体,我们不孤立吗?看看这个论坛上有多少小问题,本可以是从隔壁邻居或者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而必须要在同胞中寻找答案,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孤立。一个德国同学曾经说中国学生是不可见的,因为几乎在公开的活动上很少看到。我们就算不是最孤立的团体,至少也不是一个开放并且努力融入当地环境的团体。我们的平均年龄和阅历都在香港的内地生以上,但我们未必强到哪里去。
我相信文章中的例子很多都是特例,大部分香港的内地尖子生都在努力的适应环境,好好学习,将来会有所作为。我们不能因为个例去贬低和忽视整个群体的处境,再说,就算是极端的例子我们在德国听到的还少吗?
反思一下,我们有时会比较乐意看到这样的文章,为什么?因为看到有人不如自己,可以让本来混得不怎么样的我们突然有一点优越感。"看,我们在德国多坚强啊,我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多强啊!"--实际上是这样吗?

TOP

这些去香港读书的孩子,本来就心高气傲,没见过大市面,自己把自己特当回事,遇到挫折人就蒙了,其实去香港是一种锻炼,能力强的自然能活下来,反之淘汰,把什么责任推之社会,没什么实际意义,出身都是个人的宿命,想要改变就必须付代价,这点我还是同意驴子同学滴
Già ero insano

TOP

让我不得不想起这种事情的极端情况 -- 马加爵,担心啊。

TOP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经济基础确实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人的发展,但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这些限制。

问题就是一个20岁上下的年轻人是否具备这个能力,或者说是不是这是他应该具备的。

我认为不是。毕竟我们都是人,看别人的时候很清楚,自己经历这些的时候未必好到哪去。

所以学校是有必要安排些心理辅导的。当今的社会,心里咨询越来越重要了。真后悔当初没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