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趣闻] 中国至少14种灵长类动物处于濒危状态

南海网2007年10月29日消息:海南长臂猿目前已知19只,是世界上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之一。今天上午,保护国际主席罗素·密特迈尔在海口向全世界发布了2006-2008年全球最濒危25种灵长类动物名录,并将海南长臂猿排在首位。
  确定并发布全球25种最濒危灵长类动物名录的工作,由保护国际、“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灵长类专家组和国际灵长类动物学会共同完成,名录每两年重新发布一次,这是第四次发布。
  中国灵长类濒危居世界第五
  据罗素·密特迈尔称,全世界灵长类共有656种(亚种),其中有1/4处于濒危状态;中国灵长类有40-47种(亚种),其中处于濒危状态的至少有超过14种(亚种),其灵长类多样性和濒危程度都位于世界第5位。根据世界灵长类保护组织的最新研究表明:栖息地被破坏、盗猎、毁林、开矿、农业开发、非法买卖动物等,都威胁着灵长类动物的生存。
  保护国际主席罗素·密特迈尔在发布会上说:“灵长类动物的数量少得可怜,这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全部集中起来,一个足球运动场就可以容下。从名录能看出,亚洲灵长类保护的状况最糟糕;其次是非州、南美等地区。亚洲热带森林被破坏,狩猎和买卖动物让很多灵长类面临危险。即使新发现的物种也因栖息地的缺失处境相当危险,可能不久就会消失。”
  20世纪灵长类实现零灭绝
  同时,罗素·密特迈尔也指出,在过去数十年里,全球灵长类研究者和保护工作者都作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以致20世纪里,在其他大型哺乳动物都有灭绝的情况下,灵长类成功地实现了零灭绝。
  “随着人类开发脚步加快,物种灭绝已经是一个很现实的威胁。”他警告,灵长类是旗舰物种,也是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它的灭绝不仅仅意味着一个物种的灭绝,还意味着我们环境质量下降,意味着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在逐渐丧失。“世界灵长类专家组现在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保护好现有灵长类的多样性,确保濒危灵长类的生存与恢复,确保灵长类赖以栖息的热带雨林的物种数量的持续发展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海南长臂猿种群有望恢复
  在发布会上,罗素·密特迈尔多次谈到海南长臂猿,并再三强调海南长臂猿是全世界最濒危的灵长类。“它的抢救性保护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中国政府和海南政府在环境保护上所做出的努力。”
  “19只海南长臂猿生活在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我很高兴地看到,它们有这么大片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带雨林作为栖息地。同时,中国政府、海南省政府以及省林业局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保护它,使其种群个体在过去的4年里增加了6只。这虽然是一种极为缓慢的恢复,但正是这种恢复让我们看到了海南长臂猿的希望。”
  罗素·密特迈尔表示,保护国际将与中国灵长类专家组一道,共同合作,将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列为近期重要的抢救对象。他同时建议,中国要坚持海南长臂猿的野外研究和监测工作,在保护区周边加强社区教育,提高老百姓对海南长臂猿的保护意识,减轻海南长臂猿的生存压力。
  海南长臂猿种群恢复的另一个希望来自于它的繁殖能力。中国灵长类专家组组长龙勇诚说:“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虽然很少,但从野外观察来看,健康状况良好。而且长臂猿一般8-10岁性成熟,其生育期在10-30岁之间。正常情况下,以两年产一胎来计算,一只雌猿一生至少可产10只幼仔。”





TOP


TOP

我国最濒危灵长类动物种群数量增加到15只 1月13日,刚刚生产的雌性海南长臂猿带着幼仔在树上休息。被国际灵长类大会列为中国最濒危灵长类动物的海南长臂猿,2007年年初喜添一位新宝宝,种群数量增加到15只。长臂猿是四大类人猿之一,是一种典型的热带原始森林动物。我国现有4种长臂猿,分布在云南南部和海南、广西局部地区,数量稀少,均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中尤以仅生活在海南省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海南长臂猿最为珍贵。

TOP


这是栖息在海南霸王岭保护区中的海南长臂猿群体(2004年12月摄)。


这是2004年12月24日在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一只怀抱幼仔的雌性海南长臂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