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如何解冻德中关系?

自默克尔总理执意在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后,德中关系进入了一个冷淡区。对话也中断了。如果这样对峙下去,必然会继续影响两国经济文化交往。双方都会受损。这是我们在德华人不愿看到的。也不符合德国人民的利益。

分析家认为,德国政府目前奉行亲美疏华策略,欲联日印澳以抑华。

德国驻华大使施明贤昨天表示,德国对华政策没有改变,希望恢复对话。

如何使两国关系走出冷区?

问题症结在哪里?有解吗?怎么解开这个结?

两国政府各应该采取哪些积极步骤?

这种情况下民间力量可以有什么作为?


8 N8 N( t. ^4 Q$ M% ^人在德国 社区我们举行一个"关系解冻"讨论会吗?csuchen.de! ~% `1 h* h% c8 s
Share |
Share

解铃还需系铃人

科赫先生应该是中德关系走冷的系铃人。

TOP

州长科赫推出“中美轴心论”

从积极引介达赖喇嘛会见默克尔总理的德国黑森州长科赫的“中美轴心论”, 多少可看出当今德国基民党(CDU)基本外交政策走向.
" k3 D: w* O( l- t7 k. H7 I  `+ ncsuchen.decsuchen.de5 k4 J4 V; d8 ~+ K( V, E
# m& s, \) k' Y! _% N4 C- z8 v' b
德国黑森州长科赫 Roland Koch9 A% L- s4 w3 S4 g9 A% m

* r3 V( b8 k8 I6 q5 n0 x6 Y( x" M9 N) T7 d: [1 t
德国之声中文网
  O7 f% m, }+ a% o) l6 u
: y2 R. o* j- }0 {csuchen.de时事风云 | 2007.01.04
4 b/ N% E, B% @0 q& E# N' \csuchen.de, {+ [6 {+ c% S' `$ w
州长科赫推出“中美轴心论”4 U- H, H, ]6 o2 W5 o8 U8 F
人在德国 社区; y  [0 U9 Y  ?" V: L
新年伊始,德国黑森州长科赫发出惊人之语:“一个北京华盛顿轴心对欧洲来说并非不危险。”尽管他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长篇大论基本上谈的是德国接掌欧盟主席国后的欧洲与德国内政问题,但许多媒体突出抓住他的“中美轴心论”。标题:“科赫警告注意中美轴心”,甚至是:“中国-美国:新的‘邪恶轴心’?”德国之声记者报导与分析如下。
3 o6 X, T8 H  o1 @5 k$ @7 n
2 E" M* n9 T% d! l1 X! p; V2 r人在德国 社区科赫是怎么说这个新“轴心”的
% _; O5 w" _- J: G) t4 X# k
6 V* p3 e) I/ K: @$ b) ^- J! L被不少媒体突出转载的科赫那段话是:“欧洲必须是一个团结一致的、坚决行事的、尤其是有行动能力的力量区域,一个美国将来仍将扮演核心角色的多极世界上的强大伙伴。但我们欧洲人必须接通与其他人之间的神经键,因为一个北京-华盛顿轴心对欧洲来说并非不危险。”  U( m! }& o: T# J0 \- `" Q/ I

; F7 L" F6 m0 {% M8 `他还说,因此,欧洲和德国政策的中心目标应该是让欧洲变得尽可能的重要,以使没有任何轴心可以缺了我们。“我们处在一个欧洲人非常重要的世纪里,我们今天必须注意,让我们在美洲大陆(这明显地不止是一个美国)和亚洲之间的磁场中不被忘却。”% G( T- Q4 D+ Q; C( L

8 R/ i7 [9 m2 L4 ^0 d8 U他谈欧美关系和中印经济的意义9 N- k8 y& V+ `  ^
  ~0 E: a4 V. I0 N8 n9 i5 N4 b
时代周报记者问,欧洲人可以利用美国地位之受损增加一些份量吗?科赫的答复是:“这是一种一日政治看问题方式。今后20或30年里是没有选择的:要把世界的许多领导责任放在美国身上。我认为,如果美国能够重新定义与欧洲的联盟,它能从中获得很大好处。欧洲人拿不定主意,他们是否应该把美国看得那么重要,美国人也拿不定主意,他们是否应该把欧洲人看得那么重要。我看,这将是下一个10年里最扣人心弦的问题之一。”
9 N$ S0 z4 ?2 \0 M4 ^7 a
- n3 c+ y1 z% |; X8 h' Q. t- x人在德国 社区时代周报记者问,面对象中国或印度这样有着巨大经济爆炸力的国家,您是否有时对欧洲能够跟得上这种竞争有所怀疑?科赫的答复是,不应该低估欧洲在工业和技术方面的经验、现代欧洲社会的创造力和社会稳定性,“出于这个原因,中国或者印度的每一个经济进步都让我高兴,因为我把这些国家看成增长的市场。我们在这方面经历的是欧洲必须参与,也完全能够从中得益的重大转折。假如欧洲将来在重要的经济政策问题上能够更清晰地以一个声音说话,我不明白,为什么这种全球爆炸力就应该让我们失去勇气。”) t) d* T+ s2 Q/ _: n

7 {# ?8 E5 F, a7 Q; w( W中美轴心存在吗?, n2 i7 d* w7 t6 k/ t: t
* o* h  M) X; R3 @+ X, H
笔者认为,科赫州长并非信口雌黄,他这话显然是“时代印象”的产物,作为一种担忧,或者一种前景观,甚至可以说不乏洞察力。# t5 ?" ~+ o1 |: t/ C
csuchen.de* Q! N' I: H1 X3 O) g' Q+ s" y
中国经过将近30年的持续高速经济发展,从21世纪初开始走出了韬光养晦。谁都看得出,中国已经不甘心做一个日本式的纯经济大国了。这两年来,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形势更是明显:几乎什么大事都少不了中国。伊朗核争议,美国还要看中国态度,这几天伊朗代表还单单去北京密谈。朝鲜核争议就更不用说了,美国人和其他人一直认为中国是关键,而中国也确实空前地努力起来。遥远的非洲,中国一招手来了三十多个国家元首,引起美国和欧洲极大担忧。能源问题,世界市场问题,哪一个中国举动不让美国感到压力?甚至以前人们常说的“美国的后花园”拉丁美洲,中国人也积极地去了,握手拥抱给钱签协议。联合国秘书长和世卫组织总干事这两个重要位置,美国也不得不看中国的态度。
! i. x3 ~  @8 [4 u0 x" r* M& V! L
言必谈中国,已经成了一个事实。经济周刊总编指出,默克尔为今年八国首脑会议设的议题,基本上都是针对中国的,比如非洲问题(中国扩张);比如能源问题(中国不讲原则);比如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中国仿冒严重);比如货币问题(人民币汇率人为控制)。(见德国之声中文网相关报导)
4 H& J! D4 |, M. F6 J% k2 o2 O, g: G( x) V
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正如科赫所言,在今后20或30年里,这个情况不会有太大变化。但他为什么说“20或30年”呢?显然,他接受了许多人关于中国会在几十年后赶超美国的预测。他没说的是,那时可能就真的是美中两强的时代了。) ~. T) ~6 f% @3 o+ }$ |" d& J2 i

9 l8 U+ Q* r  i$ E1 H" N人在德国 社区但是,现在已经存在“中美轴心”了吗?科赫只是警告,并非说已经存在。只能说,有这种苗头。美国许多大事找中国商量,世界上许多大事言必谈中国,都是这种苗头的体现。但是,总的说来,这还是一个多极世界,除了美国和中国,世界上毕竟还有仍然强大的欧洲,还有俄罗斯,印度,日本,等等。但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许多事上不跟中国商量就会形成与中国的对抗,而且很多事可能因此而不成,这些说明,科赫的“理论”并非无中生有。
. z9 \) R6 `/ Z; Q" m. R* U2 B( ^5 gcsuchen.de: a) a  M# R0 ]) ~2 e& d. a
科赫对欧洲的担忧是有道理的。欧洲总体上当然是强大的,经济实力世界第一,英法两国还是安理会常务理事(俄罗斯在西方一般不被视为欧洲)。但欧洲毕竟不是一个国家,在很多问题上正如科赫担忧的,不能以一个声音说话。伊拉克战争是个明显的政治例子。在如何处理中国纺织品和鞋类等的问题上,欧洲分成南北两大派。欧洲宪法的失败,又表明很多欧洲人并不希望成为一个国家。在这样的情况下,真的有可能让美国在很多问题上只是让欧洲人来装点门面,参与一下,表示友谊,而实质问题可能真的会更多地与中国去商量解决。也许,10年后,人们更多说的是“美中欧三角”,但实际上欧洲也可能只是挂名的,除非欧洲真的是能够更大程度地实质性地统一起来。 csuchen.de. h: X& j5 o% G# O

: T6 N) e+ q5 t5 V4 e; {人在德国 社区在这些前提下,即使多少年后说“中美轴心”可能仍然有点言过其实,但欧洲人、世界其它地方人的这种感觉确实会存在的,而且可能会越来越强烈。而德国基民盟副主席、黑森州州长科赫提出这个“理论”,也许对世界政治观察是有深远意义的。
, a! ^( b. P$ s  b% I
csuchen.de% ^0 a6 W( F8 M! l  p& u- z
DIE ZEIT 2/2007
% e# Y# c$ ~6 z2 y0 U$ L0 X人在德国 社区Interview  Zurück zu klaren Fronten
( p) @+ n2 O9 P+ M+ a6 n
* N; S- I! l/ b; S9 ^
[ 本帖最后由 日月光 于 2007-12-7 12:22 编辑 ]

TOP

民意的重要性不容忽略


2 S7 r% L& v* \3 N# _$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忽视自己的作用。每个人可以说自己的想法,对问题的看法,自己的愿望虽然个别老百姓人微言轻,大家都说就会有影响。好的政治家也会考虑民意。持相同意见的人多了,就代表一种民间倾向。这大概也是一种参政意识吧?为什么媒体常常要搞民意测验呢?
( p; ^5 Z) L% g3 x# acsuchen.de

TOP

作为一个不懂社会关系的纯粹理科生,随便说点看法(因为暂时没心情学习)

我不认为所有的外交都是为了利益,有的时候也为了公道,还有的时候出于个人的世界观。比如有人对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有偏见(真正的偏见,就是说在并不了解、没有打过交道的情况下,自己想象的),然后就会做些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对于莫克尔会见达赖,我不认为有太多的目的性,当然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 `5 q1 m( _7 e人在德国 社区明镜发表的某些文章观点上的确有些偏颇,不过在这里德国人欺负了外国人,更应该交给他们自己处理。就这件事情本身,如果他们不能妥善给个回复,当然是上升到民族国家的矛盾上。" w7 R- J2 c9 d5 ^. z- t
中国的一些状况我们也不是不知道,不可能总是拿好的一面给别人看吧。比如盗版问题,已经众所周知了,不过其实德国人也并不是很反对,很多也都希望针对必须的软件能得到免费的版本,只不过怕有人盗了他们的成果(其实可能性不大,俗话说:盗亦有道,我认为很有道理,无缘无故的明抢暗偷才是真有问题)。* I. F( U; p6 X5 e
其实我说了半天对解决问题还是没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目前的状况还是得看德方怎么处理这几件事情,否则解冻关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真正的朋友,不是靠金钱来维系的。

TOP

民间力量可以有什么作为,难为.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TOP

针对德中关系趋冷问题求教

针对德中关系趋冷有一些问题求教:+ ~; [7 h3 x& `; v
1.   什么是冷战思维?
$ ]6 k! d! H! A3 b2.   价值观外交的本质?1 @4 M) @; b" p1 {8 J
3.   务实外交的内涵?
" q* y" ?' _% B7 a人在德国 社区4.   德国外交策略转向对德国的意义?对中国的影响?
( E9 ]& t* m2 v! k; U人在德国 社区5.   经济利益在外交策略中的地位?- Q. I9 ]  B5 k' V8 O9 o+ {( B5 Q
6.   默克尔会见达赖的目的是什么?目的达到了吗?人在德国 社区, X9 }9 q% Y. [6 F
7.   默见达对德中关系的影响?% ?) d8 j& Q. K5 s
8.   中国为什么如此在意这件事?
3 Z( o& p/ l; G: X8 v- @0 m' M9.   达赖在中德双边关系中的作用?
: Z% s2 x7 \4 t10.  如何才能减少以至消除默见达对两国关系造成的影响?$ G- i) T1 H$ z, _  a1 A
11.  目前影响两国关系还有哪些主要因素?# o' u0 i$ k. z9 o" C$ v
12.  德国需要做什么才能使中国消气?
. @: B% f+ q. V' g8 a, ?8 H! u13.  中国需要采取什么积极步骤以缓和两国关系?
. c; {7 b) M( X1 e& W2 [14.  两国企业界,商贸界在外交事务中的责任和作用?人在德国 社区! V( Y4 F6 k+ o9 b- s" {
15.  新闻媒体在外交事务中的职责和影响?csuchen.de3 d/ X8 a* t0 l' Q" h6 A
16.  民间社团可以在和解双边关系中起什么积极作用?
( x& F$ O; @4 b6 K% ~+ H6 T9 |- I# a17.  两国老百姓可以起什么积极作用?
9 K5 P. |2 k7 O" q18.  如何有效增进德国人民对真实中国的了解?民间社团可以做什么?# Z( h* A5 W0 T
19.  谁可以做什么?
: g6 c7 |# \) M% l
( U& }. u3 \3 ?; }0 B4 K% n! f7 H. O) _[ 本帖最后由 搞不懂. 于 2007-11-29 00:26 编辑 ]

TOP

似乎没有必要,大环境下的小环境还是可以保持不变的。

TOP

且说“价值观外交”(望海楼)

        且说“价值观外交”(望海楼)人在德国 社区% ~1 {- W* E% u' H
                 黄 晴
: ~3 Y: ?7 c, d& N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 ... ontent_33628571.htm
( P- K& Q: N  k. O; h人在德国 社区. M  [* Z: @  C( P# N  J4 R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7-11-26 第01版 ) 【字号 大 小】【打印】【关闭】 8 h7 F+ M- P8 `, w
csuchen.de& M* y: ?3 I' y" A2 m7 [3 v
  近些年,在有的国家,其领导人“价值观外交”的口号喊得很响,并且采取了一些干涉他国内部事务、伤害他国人民感情的做法,影响了国家间的友好关系和正常合作,成为一种无风起浪、引发国际纠纷和麻烦的源头。因此,对所谓“价值观外交”,似有必要做一些辨析。csuchen.de5 N2 u9 m6 s+ F0 M: N  P) g
  凡主张“价值观外交”者,内心恐怕都有一种潜意识:即自己的价值观是世界上最高明的,或代表“上帝的意志”,或代表“历史正确的一方”。这种潜意识极易导致一种虚妄的道德自大,一种道德优越感。道德自大狂往往有一个嗜好,就是把鼻子和嘴巴伸进别人的菜园里乱嗅乱啃一气,还要说三道四。在人际社会中,自以为是、道德优越感强烈的人往往难与人相处,在国际社会中,也是同理。7 w8 L$ L% D- S: j7 W: q, R+ a

3 ]$ p, |' ^) N+ R) V5 [  W7 D" j8 A人在德国 社区  凡主张“价值观外交”者,都有一种按意识形态划线的偏好,试图搞精神上的“党同伐异”。人类的价值有共同属性,也有相当的文化差异,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例如,德国有德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日本有日本的政治文化传统,即使话语表述有些类同,内在的文化差异是很大的。所谓“党同”,只是说说而已,真正决定国家行为的,恐怕还是各自的国家利益需求。5 i/ C& {& W  l$ p& Y3 W4 {

! n% f* Z( r" C/ U' ?& a/ J  在现实的国际事务中,“价值观外交”的鼓吹者,往往在实际中根据自己的国家私利大搞双重标准,多重标准,将“价值”虚伪化。对同一种行为,张三做了就大加挞伐,李四做了就可以谅解乃至鼓励,“价值”成为玩物,成为手中一顶方便的帽子,爱给谁戴就给谁戴。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 ~0 M) L4 Z# [) q% h- J
6 b( \' K7 P5 h6 icsuchen.de  在近代的国际事务中,推动“价值观外交”并无建设性,也没有成功的案例。例如,有的国家大搞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民主化”方案,甚至用武力方式“输出民主”,效果都不好,甚至带来灾难性后果。有些国家因此陷入政治动乱,人民流离失所,种族、民族、宗教的冲突激化。在非洲,在中东地区,这样的案例不少,所谓殷鉴不远。每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都处于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都要按照自己的国情进行路径和优先顺序的选择。一个国家的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是“内生”的产物,如果从外部强加,小而言之会患上“政治消化不良症”,大而言之会发生社会结构崩坏的政治灾难。另一方面,某个推动“价值观外交”的大国,也因此陷入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困境,至今未能脱身。“价值观外交”的后来者对此应深长思之。
  |# u6 c' z0 T' ?8 ?
# [2 [5 m$ a' u  Z! a2 M" u4 U& b- v  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之间友好相处,根本基点是要有一种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态度。“价值观外交”的推动者往往无视这样的基点,过于道德自大,过于自以为是,因而成为世界的“麻烦制造者”。如此“价值观外交”,不要也罢。  6 ]% E$ r, G1 V: n) X

( M4 R$ F% |. T2 o( D人在德国 社区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TOP

这个问题,也是我今天在考虑的,这样对在德国的中国人长期发展很不利,尤其很多人刚刚学成工作。
6 k8 Q, W9 [$ l0 s4 ]0 lcsuchen.de我估计德国很多大公司的对中国的策略和政策对应也会做出调整。
0 w! C4 E- @: `1 ]) g- M5 V, A; Q. a8 R
# \. o& U. ~& c# o" z6 o' C6 d# B只是建议,这个座谈会能不能晚点,比如12月15,16日什么的,我本人倒是错过好几次讨论机会了
' i0 S( Y1 ?& ^
) h2 o6 q# [* k; P. v# n7 h我个人建议,不光中国人座谈,最好能够找到亲中国的政治界的人物一起座谈, 中德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的是一批公司和机构的利益。
----太阳给予我们希望,给予我们能量,也给予我们能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