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皆有死

叶鹏飞 (2007-07-23)

  "纸馅包子"虽然以"假新闻"结案,却似乎余波未了,不少大陆民众开始时相信包子是假的,结案后却怀疑当局调查的真实性。

  北京电视台上星期三晚间在《北京新闻》节目为假新闻公开道歉后,官方次日宣布编制"纸馅包子"新闻的记者訾北佳及"演员"等数人被刑事拘留;炮制新闻的北京电视台有七人被罚,其中三名主任、制片人被撤职,台长刘爱勤也被"通报批评",总编辑张晓则受行政警告。

  中国记协也出面指责假新闻"严重败坏了我们国家的声誉,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个政治意味浓厚的表态,却给质疑假新闻真实性的人增添了解读空间。

  民间的质疑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经验的本能感受,在假冒伪劣食品充斥市场、偷龙转凤伎俩日新月异的时代,用废品市场收购来的纸箱放入火碱(氢氧化钠)泡软,加少量肥肉和香精制成包子流通市面,似乎并不十分违反民众的经验常识。

  同样的道理,当官方矢口否认有假包子时,民众也根据以往的经验作出自己的判断。

  另一种质疑则更为理智,在官方调查过程中各个环节,包括透明程度等,都被一一拿出来检讨。

  "纸馅包子"是否是"假新闻",民间似乎并不完全卖账。首先是对于当事人訾北佳身份的认定,新华社本月上周四的报道介绍他是北京电视台2007年新聘用的人员;但同一天的《京华时报》却称他是去年从中央电视台转去,并制作过多个高收视率节目的"主力编导"。

  在官方公布假新闻的调查结果后,香港《明报》驻京记者上周四到"纸馅包子"制作地——朝阳区太阳宫乡十字口村13号——采访,却险被守候在当地的不明身份人士殴打,当地乡政府也拒绝配合采访工作。这种心虚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官方的澄清动作。

  新华社在报道訾北佳的供词时也说,他是因为"提出曾接到过群众电话反映'包子有掺碎纸'的问题,引起栏目制片人的兴趣,遂被确定为报道专题";换句话说,"纸馅包子"并非一开始就是自编自导自演,而是观众提供了线索引发记者去调查的兴趣。

  这又带出民众的两个联想:一是找不到不代表不存在——当局全力搜查不果,不等于"纸馅包子"没有在市场流通;另一个怀疑更为不堪:搜查结果可能并非没有发现有问题的包子,而是在国际舆论高度怀疑中国食品药品安全的敏感时刻,考虑到"国家的声誉"而另作处理。

  官方主流媒体针对事件的讨论也涉及"公信力"问题,但矛头主要对准了出事的北京电视台,并引申出媒体要爱惜羽毛的反省;然而民间对"公信力"的讨论,则把政府作为检讨的对象。

  《南方都市报》的社论一针见血地指出:"围绕纸箱馅包子的来龙去脉,其中既有日趋严峻改善乏力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有媒体和记者的信誉危机,还有政府对新闻媒体的管理问题,诸多方面的个案层层累加,沉淀为今天公众的意识背景。"

  社论说:"如今弥漫在社会的不信任,使得这一事件的善终显得尤其艰难。公众可能既不信任(卖包子的)早点摊贩,也不相信新闻媒体,同时也难以相信事件处理的地方政府。"

  民众对"纸馅包子"以及官方说词将信将疑,透露了值得当局重视的危机,如何强化政府的公信力,在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更加刻不容缓。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原帖由 四大恶人 于 2007-7-24 02:26 发表
散人兄近日可好?

深感恶人兄见挂,
我都还行,恶人兄一向无恙么?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TOP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