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淮河流域严重污染缺水,一亿多人面临水荒。中国人将变异形

文章来源: 河水当化肥产粮全卖出 

1950年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淮河成为中国第一条全面治理的大河。中央和地方先后投资上千亿兴建淮河水利工程。仅在最近两个五年计划中,投资就超过600亿元。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淮河“五年一大灾,三年一小灾”的历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伴随着农村城市化、农业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如今,淮河流域1.68亿人民面临的最大危险不再是洪水,而是污染。

  去年年底,淮河水质污染出现持续反弹,今年1至3月加速恶化。生活污水严重污染水质,地下水过度开采,污水处理设施不够,淮河人守着淮河喝不了淮河水。

  生活污水成为最大污染源

  记者沿淮采访发现,淮河污染格局已发生变化,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染逐步成为淮河最大污染源,且有继续增长之势。

  国家环保总局的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淮河流域生活污水污染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已达63%以上,有的地区甚至达到80%以上。然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沿淮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动工率仅为42.2%,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资料显示,近年来,淮河主要污染指标氨氮入河排放量增势强劲,2002年排放量比1998年增长了30%。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随着小城镇建设的脚步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沿淮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迅速上升。阜阳市环保局副局长史春算了一笔账,人均每天产生生活污水0.2吨,沿淮地区1亿多人口,每天产生生活污水2000万吨以上,这些生活污水基本上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淮河。

  据淮河水利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显示,2004年2月20日到24日,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监测结果显示,蚌埠河段内,包括蚌埠三号码头排污总口、席家沟排污总口、八里桥排污总口在内的5个入河排污口,多项指标超标非常严重。

  2003年,河南省周口地区污水排放量27000吨,其中21000吨为生活污水。安徽省阜阳市污水排放量中,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已经占到77%,COD入河量中生活污水更是占了88%。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这歌颂淮河的民谣代代传唱,可是当记者沿淮河走访时,从那些以船为家的水上居民的眼中,看到的却是他们对家园的忧虑。他们见证了淮河水恶化的全过程,也见证了淮河污染给两岸人民带来的灾难。

  徐州:记者在徐州市一条主要河流的附近看到,从两旁小区排出的生活污水散发着一股恶臭,径直排入主干河道。当地的老百姓直接从污水沟里打来污水浇灌庄稼,一位种菜的中年人告诉记者:“这水的肥力比化肥强多了。”

  蚌埠:蚌埠又叫做珠城,当地人说,这里过去盛产河蚌和珍珠。自从水污染了,河蚌长不了,养蚌人都搬到长江里去了。

  蚌埠淮河大桥边的3号码头,还没看见河水,就已经闻见一股夹杂着腥膻的臭味。68岁的陈怀义老人退休前是蚌埠水运航运公司的普通职工,用于航运的小船淘汰后,被固定在岸边,就成了他的家。

  3号码头附近,有人在岸边挖河沙用于建材,从河里抽水上来洗沙,洗后的脏水又重新注入河里。比洗沙水更黑的是从城市的方向延伸过来的水泥排污管道,直径约半米左右,大股黑水夹带着各色垃圾直接注入淮河。每走几步,就能看到这样一个排污口。这些管道日日夜夜都在流污水,一年到头不停歇。

  枯水期间,上游蚌埠闸关闭,加上今年水量小,水流在这里看起来几乎是静止的,水深不过一米。所有人家的小船都在船尾建了简易厕所。即在甲板上挖个洞,直接排入河水中。陈老汉说,每年汛期来时,水一涨,岸边成年的垃圾废物都泡到水里,加上天热气温高,恶臭熏得人根本不敢开窗。

  陈家小船上最现眼的位置摆放着三、四个大水缸。陈老汉说,虽然住在水上,但他们喝水却非常麻烦。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要划着小筏子到数里外的蚌埠闸附近取水。取回来的水贮在水缸里,放上明矾澄清几天才能用。洗衣、洗菜、做饭都得靠它。

  陈老汉他们喝的是6里外蚌埠闸附近的水。蚌埠市第三水厂就设在那里,部分城市用水也取自河段中。可是在淮委提供的水质监测报告上说,今年1月以来淮河干流13个断面水质全部超标,包括蚌埠闸在内,均低于3类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饮用水标准。

  盱眙县:淮河下游洪泽湖边的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镇明陵村,住在船上的渔民严凤霞一家几年来都是到城里去买桶装的纯净水喝,这对于靠在放渔期捕鱼养家、一年收入三、四千元的三口之家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没买纯净水前,孩子三天两头就闹肚子。看看那么黑的水,那里还敢用。”

  污水处理处于瘫痪

  生活污水根本无法控制,且随着人口的增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在不断增加,治理生活污水惟一的办法就是建立污水处理厂。但沿淮污水处理项目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蚌埠市环保局副局长魏孝利介绍,蚌埠近百万城市人口,每天产生污水30多万吨,仅有的一个第一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仅6万吨,每天还承担着丰原集团2万吨工业废水处理任务。“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处理能力不到全市生活污水总量的1/3。”

  按“十五”规划,沿淮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尚有93个未动工,占57.8%。其中安徽省29个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一个也未完成,未动工比例高达86.2%;有的项目即使动工,但离竣工之日遥遥无期;有的项目即使竣工,但根本无法运转。这与国务院提出的“十五”期间,所有城市必须建污水处理厂,到2005年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应达到60%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处于瘫痪状态的主要原因有:当前污水处理厂企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营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未动工项目多为县(市)级污水处理厂,规模小,难以得到国债资金的支持;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有关地方政府领导还未认识到建立污水处理厂的重要性。

  治污资金短缺已经成为沿淮治污项目难以实施最主要原因。《淮河计划》共需要资金投入约255亿元,资金缺口约80亿元,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厂40亿元。

  在某些地方政府看来,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高投资,零回报,这与当前以GDP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大势相抵触。沿淮某县的一位主要领导甚至在公开场合表示不建污水处理厂。

  饮水危机凸现

  由于人口畸形集中,淮河流域本来就有限的地下水资源更加紧张。360多公里的上游仅有800多万人。600公里的淮河干流和沙颍河、涡河等主要支流地区,却承载了1.3亿人口。农村每平方公里人口数都在800人以上。该地区地表水几无可用之处,浅层地下水污染率达87%。中、深层可饮用地下水一旦呈枯竭之势,淮河流域约1亿多人口将凸显饮用水危机。

  淮河流域有一奇特现象:淮河地下水系基本与地上水系一致。发源自桐柏山区一带,南与长江、北与黄河地下水系的分界线也与地表水一样。地质学家称淮河流域地下水系为“地下淮河”。“地下淮河”由于不同地域的地质状况、海拔高度不同,地下水分层情况不完全一样。一般说来,相对高度负50米以上为浅层,50米以下到300米以上为中层,300以下为深层。

  沿淮四省中地表水量最丰的是江苏省环洪泽湖地区。江苏省地质调查院2004年2月的调查结果:“浅层地下水水质较差”。其中氟化物大量超标,氨氮、硝酸盐、锰等均超标。锰超标率达46.9%。尤其是在人口集中的城镇,浅层水各项指标都超标严重。

  2003年底2004年初,沿淮四省地质调查部门分别完成了“地下淮河”的污染状况普查,发现全流域50米以内的浅层水中,目前已有80%成为五类水。严格意义上不能浇地、不能作工业用,更不能饮用,丧失了水功能。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开展的“淮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发现,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与人口相比,也非常有限。50米至300米的中层地下水还出现局部污染。

  淮南:淮河干流最大城市淮南,城市人口120多万,地下各层均无水可采,淮南成为淮河干流惟一以淮河水为饮用水源的城市。今年2月以来,淮河干流淮南段抽测均为五类水,远远低于国家饮用水要求的三类标准。加上蚌埠闸的拦蓄,淮南人在仅几十公里的河道里,下游排污,上游又抽上来使用,如此循环往复。市环保局只敢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淮河水质,从来不敢检测自来水状况。不止是淮南市,记者从上游信阳市,到支流沙颍河地区,直采访到洪泽湖上的船家,都是“守着河流没水喝”。

  阜阳:阜阳市自来水厂有日供水10万吨能力,实际供应仅5000吨。水体状况不好,消毒粉气味太重,居民不愿接受,还是以饮用地下水为主。

  项城县:整个流域的人都在抱怨“水井越打越深、地下水怪味越来越重。”河南、安徽的淮河平原地区,10年前挖一、两米就有地下水,现在30米以上基本无水。河南省项城县张寨村民,在沙河边打井,也要打到40米左右,而水质混浊,有气味。

  信阳市:上游污染状况最轻、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河南信阳市,居住在城郊狮河河边琵琶山村的一位姓强的老汉告诉记者:“河水又黑又臭没法用了。花几千元打口井,水味道怪怪地,也不敢送去化验。如果化验说是不能喝的水,难道就不喝水了?” 水,难道就不喝水了?”

  地下水过度开采

  “1亿多淮河人正手拿吸管吸取淮河流域这片大地的骨髓,这样下去淮河大地很快要被吸光榨干了。”安徽省地质调查院的水文地质学家阎如王遂认为这个比喻绝不是危言耸听。

  淮河流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一些城市地下水位下降。阜阳等城市周围出现总面积达5000多平方公里的地面沉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淮河流域地表水污染严重,基本丧失水的使用功能,各地倡导并扶持城乡群众打井饮用和灌溉。到2000年底,全流域地区共打井132万多眼,年开采地下水超过120亿立方米。地下水成为淮河流域城乡的主要饮用水源。

  阜阳:根据安徽省地质调查院调查,安徽省淮河平原地区属地下水富集区,在允许地面沉降500毫米的情况下,中深层可采地下水总共106亿立方米,仅阜阳市现已采出20多亿立方米。阜阳市水利局水政科长冯春林科长介绍,阜阳城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最低为89米。城区14平方公里有230多口深井,最深的已达千米。现每天取水14万立方米,大大超出每天6万立方米的供给限度。这还不包括有相当数量的部门、企业在偷采。

  界首市等地相当部门地市及县城,完全依靠地下水作饮用水源,中层水难以为断,水井都在向深层延伸。记者在沿淮平原地区采访,发现通过千米超深水井开采地下水逐渐普遍。

  颍河闸:沙颍河最大的节制闸颍河闸因地面不均衡沉降,1998年出现底板与闸体之间产生空隙。耗资2000多万修复后,2000年又因地面沉降损坏。颍河堤防也因地面沉降超过1.5米,防洪能力大大削弱。目前闸上机动车道已经封闭,只能供行人通过。

  沿淮和淮河流域上世纪90年代后崛起一批新兴城市,密集度高,地面沉降严重威胁城市安全。根据地质部门不完全调查,包括除阜阳,太和、界首、周口、漯河一线各漏斗之间呈迅速衔接之势,总面积达上万平方公里。

  水污染带来怪现象

  怪现象一:河水当化肥 产粮全卖出

  把污染严重的淮河水当作化肥来浇灌农田,收获的粮食全部卖出,而自己吃的粮食再到市场上去买。这是记者在淮河流域进行专题调研时发现的一个怪现象。

  三八河:在江苏省徐州市三八河,由于管网没有配套,混合着工业污水,黄绿色的生活污水散发着恶臭直接排入淮河支流奎河和三八河。河边,一位中年人正用舀子从污水沟打来水直接浇灌庄稼。他说:“别看它脏,这水的肥力可比化肥强多了。”“但这么脏的水浇灌出的庄稼能吃吗?”记者问。“都卖给城里人吃。”中年人几分得意地说。

  沙颖河:从安徽界首去往河南项城的高速公路上,经过沙颖河上方时,一股恶臭突然袭来,打开车门,臭味更似千军万马袭来,令人窒息。淮河一级支流沙颖河边,水体已如酱油般颜色。一位30多岁农民正在河边洗手。他告诉记者,他就住在附近的张寨,眼睁睁的看着沙河水变坏。20年前,沙河水可以喝,更可以浇庄稼。但自从上游建起了味精厂和造纸厂后,水就一天比一天差。最严重的是汛期来临时,河水就象墨汁,黑乎乎的。现在这样子还算好的了。“现在的沙河水不管(能)吃,也不管(能)浇灌庄稼,我们只能喝井水,在田边打井浇庄稼。过去打下几米就有水出来,现在井都打到上百米了。打出来的井水多数还有味儿。有些地方打不出水来,就只能用河水浇灌庄稼了。但这些庄稼不管(能)吃,就全部卖出去。要不吃了会得病的。”

  淮南市:同样的情况发生在没有地下水资源的淮南市,农业的灌溉完全依靠河水。记者在淮南采访发现,农民们用被上游几次污染的淮河水来浇灌庄稼和菜田。当地人介绍,他们都知道用污水浇灌出的庄稼不是好庄稼,因此,当地人自己种的粮食是全部卖出,也有少部分人会吃自己种的庄稼,他们说,“即使从别的地方买回的粮食,谁又能保证它肯定不是污水浇灌出来的呢?最多只能是眼不见为净而已。”

  怪现象二:淮河千余闸 闸闸截污水

  今年3、4月间,记者走访了千里淮河。昔日造福于民的大大小小数千座水闸,如今截留下的却是早已丧失水体功能的污水。奔流不息的淮河被林立的闸坝隔成一个个“死水潭”,失去了自然生存的活力,甚至出现湖泊富营养化的状况。

  据统计,淮河全流域共有各类水闸5427座,其中大、中型水闸600多座。这些水利工程拦蓄河水,调节地面沟河径流,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为沿岸人民防洪、灌溉、供水起到重大作用。

  可是随着近年来淮河水污染的加剧,一到枯水季节,闸坝之下却成了藏污纳垢之所。在以干流地表水为主要水源的安徽省淮南市,记者了解到,通过拦截河道,已低于5类标准的河水仍被循环使用多次,上游用后,到下游截断,又抽回到上游再使用。

  周口市:河南周口市环保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一级支流沙颖河上沈丘闸集纳的污水散发出有害硫化氢气体,将县政府大楼前悬挂的国徽熏黑了,每次开闸放水时工作人员必须戴上口罩才敢接近。阜阳闸放水时,白色、甚至粉红色的泡沫掀起1米多高,工作人员不得不定期清洗闸门,以防止被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腐蚀。

  淮南市:安徽省淮南市环保局工程师高志康对当年一次污染事故记忆犹新:“春汛一到,上游放闸排污,墨汁样污水占据数十公里河道,泡沫艳若桃花。乘坐冲锋舟在上面跑十几分钟都还看不见头。污水团一到,两岸草木全枯,鱼虾绝迹。水产养殖和水生生态环境带来灭顶之灾,居民生活用水无从着落。淮南自来水厂曾因为污水团滞留而停产,沿淮最大城市造成严重水荒。”

  针对这一情况,有关部门近年来只能采取利用降雨、洪水等规律,统一协调安排各水闸开放的办法,尽量避免污水积蓄和集中下泄。

  沈丘闸:3月22日,界首上游几十公里外的沈丘闸开闸,污水以每秒3000多立方米的最大流量下泄,次日到达界首,监测站数据显示,氨氮超过标准的3倍,记者到达界首河边时虽又过了两日,可是一股浓重的氨气味在数十米外就能闻见。“这意味着淮河进入中游就已经失去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安徽省界首市环保局局长张凤轩说。

  淮河10年治污之痛

  自2000年起淮河污染持续反弹,到2004年1至3月加速恶化,淮河流域污染状况回复到10年前开展大规模治污前原点。

  综合淮河水利委员会及有关部门提供的监测资料,淮河水质在今年1月下旬到2、3月间逐渐恶化。2月份监测淮河干流13个断面,全部超标。重要的污染指标COD入河排放量,在1993年最高时为150万吨,到2000年降至94.33万吨,此后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3年已回复到123.2万吨。而在1993年大规模开展淮河污染治理规划目标中,到2000年COD排放量为36.8万吨/年。全流域年污废水入河排污量从1993年的37.4亿吨,增加到2003年的43.69亿吨。另一个主要污染指标氨氮入河排放量更是增势强劲,2003年排放量为12.16万吨,比1998年增长超过30%。

  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规划处副处长贾利介绍,从“九五”治理情况看,淮河局部水质有好转的趋势,“十五”的前三年,一直呈恶化状况。根据对淮河流域省界调查显示,2001年、2002年V类和劣V类水比例分别为76.9%和77.8%。2003年省界水质达标率为38.4%,V类和劣V类比例为66%,主要还是因为这一年淮河流域遇到了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所致。水量增加,河流水体承污能力强了。但到年末进入枯水期后,水质立即呈恶化趋势。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仍是目前淮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正在大幅增长。然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安排建设的城市污染物处理工程,沿淮豫、皖、苏、鲁四省至今仅一半数目的项目开工,其中安徽完成项目比例仅7.2%。国家环保局提供的材料中介绍,沿淮治污项目未开工过多,估计2005年前不能使污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已建设污水处理工程的城市,除徐州、淮安等少数城市外,大部分停多开少,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

  工业污染源控制不理想。据统计,淮河流域“十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年递增20%,老的污染源超标排放现象严重。超标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河南开封、安徽蚌埠、江苏徐州、山东荷泽等地市。国家环保局同步监测结果,安徽有58%的企业超标排放。

  有关专家还介绍,农村地区的水源污染,尤其是大规模的养殖业没有有效的监管措施,水域边的养殖对水体严重污染尚未引起重视。这是淮河的又一个污染源。

  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常印佛教授多次到淮河流域考察,他认为,惟有生存,方谈发展。淮河治理必须将环境、资源与人口问题综合考虑。
清风晨曦
暗香浮影
何处神仙人家
归来兮
悠悠浮萍
Share |
Share

600亿治淮,后,1/6居然不是水

不改变习惯,累死打扫卫生的……
又何只是治淮……
安静,等候。
这世界因爱如此美妙。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