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期讲座预览: 写博客与博客写作(新增讲座总结)

写博客与博客写作

引言:

按照在中国最被广泛引用的传媒学专家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体本身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而是媒体本身就是信息。在大众传媒时代,即印刷媒体和广播电视作为主要的传播手段的时代,人们认知世界、传播知识和建立社会价值系统的方式有着与前大众媒体时代有着截然的不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国人古藤堡的活版印刷术导致了圣经得以在大众中传播,导致了宗教革命,结束了欧洲的中世纪时代。广播电视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世界新闻成为一种可闻可见的真实存在,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一种世界化背景。

互联网普及化应用还不到十五年,但它已经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与信息传播方式,例如在信纸上用笔写信并贴上邮票寄出,对新一代人已经成为一个少见的社会交流方式。

有的观点甚至认为,博客在三年前的大规模出现,其意义堪比古藤堡的活版印刷术出现。作为一种互联网的内容格式,博客为什么被赋予这么大的独立的媒体意义,什么是博客?博客与网页和论坛有什么不同?写博客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行为,博客写作如何改变了写作的意义?中文博客世界体现了哪些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特质?徐静蕾博客现象意味着什么?王朔要开博客赚钱千万的计划为什么是个妄想?这就是本报告尝试回答的问题。


报告大致分为以下部分

-博客是什么?有关博客的一些不成文规范

-博客模糊了和分化了社会空间:个人空间-个人交往空间-群体空间-部分公众空间-公众空间-全球化媒体传播空间

-写作作为个人化和小范围的社会交往行为

-纸媒时代写作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功能

-博客如何降低了传播的门槛

-博客如何改变了写作的方式。博客时代作家身份感的焦虑。

-博客没改变的是什么?

-如果徐静蕾写的是博客,那么博客就要重新定义:中文博客世界的一些特点

[ 本帖最后由 莫家清宁 于 2007-4-30 23:42 编辑 ]
Share |
Share

新现象,新名词,总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博客利用互联网的速度与影响,传播消息,也传播自己。
莱茵论坛第28期主题便是这一夜成名的博客。来自德国之声的王凤波先生,以翔实的数字先向大家介绍了博客起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回顾了博客产生以来对其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并举例说明了定义博客的复杂性,同时高度概况了博客的精神。王凤波先生以从事网络媒体编辑的经验,从德国之声举办的博客大赛形形色色的参加者中为博客做以分类,生动讲述了这一网络媒介与现实社会的互动作用。
最后,以中国名人与博客的关系,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争作结,展望了博客文化的未来发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