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日本中国情报局:对华不能妄下结论

日本中国情报局日前发表文章,提出需要用宏观、微观、历史、区域的综合眼光来看中国 。此间环球时报翻译报道了文章有关内容,如下:
9 e) k# ~  J; I+ o  {人在德国 社区5 f/ ~5 Z' i( Y! i, X. M6 q
  现在,打开日本的主要报纸,说每天都有那是夸张,但每周都可以看到几次有关中国的报导。因为不是每天都读其他国家的报纸,所以不知道其他国家的情况如何。但是,至少在日本,中国确实是诸多国家中,最受关注的国家之一。  人在德国 社区; o3 P! L# \2 C3 K5 s

/ p2 F, v, v* K4 k7 B0 X# W  不仅受关注度高,对中国的评价众说纷纭,是日本媒体另一大特点。媒体一方面刊登中国由世界工厂变为世界商场,“中国制造”的飞跃,以及2041年GDP超过美国之类的报导;一方面又说中国的发展有陷阱,中国经济不久会崩溃,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会使中国沉没等等。各种各样的见解都见诸报端,而且评价也是两极分化。  - d0 A1 I, d/ b

/ S, @8 L5 o- n4 D9 Gcsuchen.de  确实,中国经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取得高速发展,外汇储备成为世界第一,贸易额也超过日本,只在美德之后,这几年经济都维持着8%-10%的高增长率。但只用这些宏观经济指标评价中国经济的整体情况并不一定恰当。  
- @- D: w( {& N% r4 C- Z1 v  d8 t/ H6 R
  中国城市与农村的收入差距比较大。中国农民的平均年收入大概相当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3。为了获得收入,农民只好到城市去打工,这不仅引发了城市问题,还造成了农业的荒废。但是,因为有这样的现实,就悲观评价中国的未来,也并不一定正确。  5 |& o1 U  p3 [! v
人在德国 社区& A5 m0 ?- t, G$ {
  把一个国家的经济一概而论多有偏颇,而中国的多样性更是无可比拟,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征。中国有13亿人口,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6倍,因为有着区域性的特性,所以光凭宏观经济指标,不能掌握中国的实情,而单独追踪一些企业活动等微观动向,又不能理解中国整体的经济动向。而且分析中国还必须用上历史的观点。  : d  k1 f* y2 h* e# Q6 k4 J, q/ |

7 z; c7 D8 W9 ~/ w; x2 |; }$ G  因此,我们应该用宏观的视点、微观的视点、历史的视点、再加上区域性的视点,这4个视点来看待多样的、具有多元特性的中国经济,并由此来思考日中经济关系及日资企业的在华经营活动。

Japan.jpg (36.68 KB)

日本着名杂志《周刊新潮》炮制《大陆60小时攻下台湾》的文章。

Japan.jpg

Share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