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与传说

来源:浙江自然博物馆   


  蛇俗称小龙,由于人对蛇怀有敬畏心理,远古时代的人民崇尚"人首蛇身"的图腾。女娲是人面蛇身的神女,伏羲是人首蛇身的帝王。直到今天,人们对蛇的认识仍然受着长期遗留下来的关于蛇的种种神秘传说的影响。我们用“毒如蛇蝎”这一成语来比喻某些人的狠毒和阴险狡诈。毒蛇是危险的,它的确能够伤害人命。自伊甸园以来,它们就一直可悲地代表着邪气和罪孽。但是如果我们能摒弃偏见来观察,将发现蛇是一种极为杰出的生灵。它克服了重重困难,非常成功地在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上生存了下来。
   初春,蛇从地下的冬眠洞穴爬出来。春天的阳光把这些从冬眠中苏醒的蛇聚集到一起。这就是传说中那种神秘的蛇的聚会,上百条蛇混成一团,全都是些雄蛇。不久雌蛇也加了这种聚会。它们将一起呆上几个星期。
  但是,这些蛇的聚会并没有任何邪恶的阴谋。这些冷血爬行动物聚集到一起,只有一个原因:为了温暖。这时候,人们还经常看到两条蛇缠在一起跳舞。这种现象曾经被误认为是一种求爱仪式,但实际上这些跳舞的蛇都是些雄性。它们彼些都想把对方推倒在地,它们正为取得与雌性的交配权而进行争斗。这种争斗,真像美妙的跳舞一样轻松典雅。
  蛇一年中的第一个行动是蜕皮。蜕皮的第一个迹象是蛇的眼睛开始出现云状斑纹。这是因为它的皮下腺产生了一种分泌物,将外面的旧皮与里面长出的新皮分开的缘故。这种生理过程,一年中要进行好几次。
  旧皮从头部开始脱落,最后蜕下的是一块完整的皮。这个过程很像是在脱长统尼龙丝袜。看来,蛇教会夏娃的并不仅仅是偷吃禁果。蜕皮可以能够帮助蛇去掉身上的寄生虫和使它长大。在过去,蛇的这一习性使它显得越发的神秘和不可思议。有人还因此认为蛇是永生不灭的精灵。
  在西方,许多关于蛇的神话传说都赋予它们雄性生殖器的含义,从而使它们成为繁殖力的象征。然而,关于蛇的性行为要比这些传说更为古怪。蛇在进行交配的开始阶段非常从容,雄蛇用身体缠绕着雌蛇,这种状况能够持续几天,只有当遇到其他雄性的蛇干扰时才分开。交配时雌蛇抬起尾部响应雄蛇。雄蛇的性器官上有一对交配器,但每一次只使用一个。由于交配器上包着层软骨,雄蛇一旦与雌蛇结合,再想脱身可不容易,结果要4个小时才能分开。
  生下活蛇的蛇较少,龙纹蝰是其中的一种,响尾蛇也能生出活的小蛇。胚胎包在雌蛇体内一薄膜里,小蛇在出生前脱离这层薄膜。像所有的毒蛇一样,这些幼蛇天生就有致命毒液。
  多数蛇都产卵。早在鸟类之前,爬行动物就已经开始产卵,鸟类是从其早期的爬行祖先那里继承了这种本领。在繁殖的最后阶段,蛇和鸟类的繁殖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很少有蛇表现出对子女的父母之爱。如环带游蛇找到一个温暧潮湿的肥料堆来产卵。 雌蛇产卵数量一般在20-40枚之间,一旦产完卵,它就再也不感兴趣了。
  蛇卵和鸟卵的另一个区别是蛇卵摸上去是软的,它们不需要硬壳来支撑孵化它们的成年雌蛇的重量。
  蛇卵和鸟卵之间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小鸟依附于它的卵黄,在卵黄之外发育,而蛇却在卵黄内成长。到5个星期以后,蛇的身体上已长出鳞斑。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蛇会使它们的后代有一个良好的生命开端。早在雌蛇产卵之前,胚胎在卵内就发育好了。而在一个刚产下的鸟卵中,绝对不会有胚胎。
  不过,鸟和蛇的胚胎有一个共同的特,就是在上腭有一颗卵齿,幼仔用它来撕破卵壳钻出来。
  根据圣经中《创世纪》中的说法,蛇是在一场灾难中丧失了四肢的。其实蛇那流线形的体型是它千百年来刻苦修炼而成的正果。蛇被认为是从蜥蜴进化而来的,长期的钻洞生活使它丧失四肢。同时由于在地下它们不需要眼睛,所以实际上变成了瞎子。蛇没有胸骨,它的肋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蛇的肋骨有四百根之多,这些肋骨移动,很像一只蜈蚣的腿。是这些肌肉给了蛇移动能力。没有这种健壮坚固的骨骼,蛇就不能优美自如地爬行。蛇的爬行决不是仅仅依靠肌肉美妙的波动。它肚皮上的鳞片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些鳞片可以象坦克履带一样咬合起来,加上肌肉和肋骨的力量,蛇甚至可以在树上垂直地爬上爬下。
  蛇是爬行的专家,它可以达到其他爬行动物无法涉足的地方。生活在沙漠地区,必须对付松软沙土地的蝰蛇和响尾蛇,它们在任何时刻都只以身体的两点接触地面,卷曲着身体侧向前进。蛇的爬行速度纪录大概是每小6.4公里。
  蛇那卷曲的舌头闪进闪出,是它最信赖的器官。舌头的作用不是用以伤人,而是收集气味。蛇用舌头把得到的各种气味,特别是来自空中的气味传送给自己嘴里上腭部被称为雅各布逊氏器的凹状的味觉器官。
  由于蛇几乎总是瞪着眼睛,人们传说蛇能够对自己捕捉的对象施展催眠术。其实这是因为它没有眼皮。实际上蛇眼的分辨能力很差,它没有耳朵。在关于蛇的传说中,最为经久不衰的也许就是“音乐有控制蛇的魔力”。事实上,蛇没有耳朵,因此它们从来听不见训蛇的笛声。迷惑它们的是笛子这种乐器的运动。由于没有听觉,蛇所理解的世界是一个寂静的世界。(颜雯)
Share |
Share

:astonishment: 这是著名的中国古代名曲——金蛇狂舞,蛇是动物中对身体控制的最出色的,在所有的陆生脊椎动物中,只有蛇是没有腿脚的,如果开一个动物界的奥运会的话,它应该算是残疾运动员。它是用整个的身体在做事情,用身体跑,用身体缠抱猎物。当然,这首欢快的乐曲除了表现它的物化的形体,还探究着它精神的灵性。


蛇,在远古时期,是许多古老的民族崇拜的图腾,在古埃及法老的雕像上,就装饰着天地之间最厉害的两种动物——鹰和蛇,它们认为大地的权力是由蛇来掌管的。



中国的祖先更是推崇蛇,伏羲和女娲的标准像就是人面蛇身,在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谋生手段的石器时代,蛇在单位空间里对人的危害是最大的。华夏民族所拥有的远古植被葱郁的生态,导致了人们不得不接受蛇的繁衍昌盛。对蛇的尊崇,说明了我们祖先对原始自然环境开拓的艰辛和忙碌。



蛇的起源大约是在6000万年前,那时恐龙正在走向灭绝,蛇用了几千万年来演化它们的身体,使这个长长的肉蓝链变得无比的灵巧。因此,当地球上的生态在几百万年前进入一个好时光时。物种的数量剧增,而蛇这种地球上没有腿的动物居然能以猎食有腿的动物为生,并且繁衍的轰轰烈烈。从物种的稠密度来说,温度高的地域,各种食物也多得多,蛇只有在物种老是频频的在眼前闪现的时候,它才能吃到足够的事物。因为毕竟不能指望一种没有腿的陆生动物可以飞快的在陆地上追逐有腿的动物。当哺乳动物中的人类在一步步靠把腿演化成手,以直立的姿态走向智慧的时候,而爬行动物中的蛇却抛弃了所有的腿和脚,以最低的姿态贴近土地,和人类一起共同风光在生机盎然的新时代。



福建的武夷山是被称为蛇的王国的地方,现代大概拥有最大的蛇的分布密度,平均每平方有6条蛇。这里青山绿水,人和自然非常和谐,已经被联合国确定为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名胜。可以说,蛇是生态的一种象征,它的活跃是环境状态的重要的指标。在某种意义上说,古代中国把蛇和社稷联系在一起,无论是狩猎,耕耘,甚至灭鼠和预报天气,都和蛇有关,于是,人们把蛇升华到国家和理性的位置——让皇帝穿上蛇的飞翔的形态——龙的服装,称之为龙袍,使用黄色;而文武大臣们则穿同样的图案但颜色上必须比皇帝层次低一些,称之为蟒袍。中国的行政管理在以往的几千年中,一直使用蛇的主体包装,并且把这种包装发展成丰富而磅礴的审美意识,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一种线条最简练的冷血动物,从芸芸众生中升华出来,进入到一个民族大民族的图腾的神龛,这也显示了我们这个东方人类的超尘脱俗的人文精神。



蛇的种类非常的多,在统一的名称下,拥有这么多的种类也有别的动物望尘莫及的,这大概是因为蛇的适应能量特别强,于是它们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并演化出新的品种。作为蛇这种理论上生物的构造属于落后的动物——既没有腿,又是冷血,却能在繁育出如此巨大的一个家族,真是不可思议的成功。


所谓的物种,就是一种动物在变异之后能够继续生存的一个枝杈,变异随时都会发生,但能否生存就要看变异者对环境适应的强与弱了,蛇的变异相当大的部分都被它们自己的出色的生存能力保留下来了。现在,这种没有腿的陆生动物,拥有3000个左右的种类,遍及所有的大陆高山平原和所有水域的江河湖海,而它们的食物链也从哺乳动物、爬行动物、鸟类、一直无所不包——甚至自己的同类。



在蛇的成功的理由中,吃和生育是它的最重要的武器,蛇的毒是人们印象中最致命的杀手锏,但实际上,地球上的无毒蛇比毒蛇多几倍,显然它们生存得比毒蛇还要自在,因此重要的是它有一个非常好的一次性吞咽和消化系统。蛇没有腿,当然不能出现象非洲大草原上狮子或者猎豹狂追猎物的狩猎场面,因此,蛇的猎食只能是相对被动的等待机遇,它们永远是悄悄的接近目标,然而稳准狠的给予致命的一击。在蛇的这种从静止到闪电般的运动的这一转换,蛇是无与伦比的,正是这种神奇的肌肉与神经的操控,使得蛇的捕食效率很高。



蛇的猎物往往和人们对蛇的尺寸认识不一样,它的猎物有时会比蛇的头大好几倍,于是人们就认为蛇是一种计贪婪的家伙,并且用“人心不足蛇吞象”的贬义来形容。但实际上,蛇的这种“表演”并不是不惜生命的贪吃,而是“本事”。没有腿的蛇必须珍惜自己的每一次捕猎的机会,而且一次性的食物吃的越多越好,因此它们有一个非常富有弹性的吞咽器官,它的嘴就是两片带齿的夹板,而不象哺乳动物的嘴,是均衡在五官的整体配置当中,因此,蛇就能吃很大的东西,而且蛇的胃具有极大的伸缩潜力,它的胃在消化食物的时候,能够比它的身体膨胀出几倍的直径,当然,这个时候蛇的全身就在一种不舒服的内耗之中,它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消化的过程中去,此时蛇非常的脆弱,因此它们会寻找隐蔽的地方。然而,一次痛苦的“暴饮暴食”,就能让蛇几个月不吃不喝,它的营养系统使它不用非常的辛苦,所以,尽管地球上有亿万条蛇,但他们并不让人类感觉的它们的风风火火的忙碌身影。



蛇的生育是卵胎生,这也是它的进化上的一个优势,我们在评判动物进化层次时,往往考虑它们的生育方式,蛇显然是爬行动物,是卵生,然而它们又能直接的孵出小蛇,这就使得蛇既能拥有后代的产量,又能保证它们的存活质量,在哺乳动物的夹缝中生存的爬行动物——蛇,之所以能成功,和它们的这种改进的繁殖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把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繁殖行为巧妙的组合在一起,把闪电般地爆发力和等待猎物的坚忍不拔的忍耐组合在一起,就构造了地球陆地上的一个貌视腿和脚的庞大种群,它们在用身体和大地最亲密的接触中,给我们的地球生态链,添上了诡异而神秘的不可缺少的一环,相信这个和人类几乎同步加入到地球生物圈中的种群,会继续和人类共同走过新的世纪。 (科技部)

TOP

孔道辅击蛇(民间传说)

    宋真宗祥符中(约公元1013—1017年),龙图阁待制孔道辅佐幕宁州,为军事推官。道辅为孔子后裔,才华出众,胆识过人,遇事往往有卓见。

    当时,宁州天庆观真武庙出现一条大花蛇;出则不避来人,或伸颈吐舌,或品食供物;人皆以为“神蛇”。此事惊动宁州地面,天天人拥车往,焚香拜祭。州刺史而下所有官吏,都是早晚前去拜祭。一日,孔道辅路经殿前,见状愤怒,说:“蛇惑吾民乱吾俗,杀无赦!”于前健步登阶,“以笏击蛇,碎其首”。欢者“惊慌失措,目瞪口呆”。

    此事传开去,人人惊服,宁州社会秩序也变得谨然有序了。当时,东鲁有位名作家石?,特撰一篇《击蛇笏铭》以赞正气。文中说:“……?独毙一蛇而已!轩阶之间,有罔上欺民先意顺旨者,公以此笏击之;朝廷之内有谀容;妄色附邪背正者,公以此笏击之。夫如是,则轩阶之下不仁去;庙堂之上无奸臣;朝廷这内无妄人……”孔道辅也因此成为名人。

TOP

蛇--艺术的化身

  蛇的形象在绘画和工艺品中常常出现,体现着人蛇关系、人对蛇的认识与情感,以及这些关系、情感对文化的影响。

绘画中的蛇

  蛇从何时起开始成为绘画的题材,今天已经无从考证。“画蛇添足”的寓言,表明“画蛇”应该是当时生活中发生过的事。西汉帛画中有蛇神和蛇的形象。这些情况说明以蛇入画起源甚早。

  不过,在古代绘画中,蛇一般并不作为画的主题。从这一点上说,蛇远不及龙、虎、马、牛风光。

  在现代画家的笔下,蛇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画家黄永玉写过一条关于蛇的短语:“据说道路是曲折的,所以我有一副柔软的身体。”他为这条短语加了一幅图。画中是一条扭成几道弯的蛇,除蛇之外再无一物。蛇口大张,似乎在为自己身体的柔软而得意。

  田旭桐的一幅题为《蛇形》的黑白画中,蛇又是另一种样子。一条盘绕成螺旋状的眼镜蛇,占去了画面的绝大部分。蛇头昂起,静中寓动。蛇口微张,看上去很安详、很和善。眼圈很大,更增添了这条蛇的美感。上方又有四条看上去很小的盘绕的蛇,蛇头一律向右方伸出,如一组旋纹图案。在这里,眼镜蛇失去了它的狰狞,而显得柔顺可爱。

工艺品中的蛇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掀起了一场“新艺术运动”。那种豪华艳丽的色彩效果、个性细腻的表现形式、动感强烈的曲线造型和新颖多变的装饰技法曾让许多人痴迷不已。除了装饰品外,世界各地的人们还热衷于把蛇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日常用品:菲律宾有蛇形储蓄罐、巴基斯坦有蛇形灯具、斯里兰卡有蛇形面具、坦桑尼亚有蛇形餐具、日本有蛇形陶铃......至于玩具就更是举不胜举。世界各地发行了无数印有蛇纹的邮票,真可谓丰富多彩、神态各异。这也是蛇文化中一条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在中国,更不乏这样的创意......

  剪纸蛇:中国剪纸中的蛇有表示蛇生肖和蛇年的生肖蛇,有象征富裕和吉祥的盘绕着兔子的蟠蛇,还有作为驱灾、镇五毒的对象之一的毒蛇。(右图:中国民间剪纸蛇包兔)

  生肖蛇的剪纸常常是春节前夕作为居室窗花贴在窗纸上。其造型朴拙、色彩鲜艳,与其他生肖剪纸一样,为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增添了喜庆和吉祥的气氛。

  春节前剪制和张贴的剪纸还有《白蛇传》或“青蛇白蛇”一类题材,剪纸上的白蛇和青蛇都是人形的蛇仙,是中国百姓喜爱的神话人物。

  农历二月初二,是民间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因为蛇又称“小龙”,所以山东有些地方,人们要剪龙和蛇,贴在门、窗和猪圈、鸡窝处,用以驱灾。

  蛇在某些地方象征着财富,或者被当成财神,“蛇盘兔,必定富”的说法,流行于中国不少地区。这种说法的产生可能与古代生肖相生、相合的迷信思想及相应的婚俗有关。“蛇盘兔”剪纸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品。陕北剪纸“蛇盘兔”,剪一条盘成旋涡状的大蛇,蛇中央,卧着一只小兔,风格古朴粗犷。

  竹蛇、纸蛇、马莲蛇:玩具蛇一般与生肖没有直接关联,传统的玩具蛇质料多种多样,有竹蛇、纸蛇、马莲蛇等。(详见蛇年说蛇——工艺展)

  竹蛇用一节节竹管联结而成。手持蛇的尾部竹柄,轻轻扭动,蛇便蜿蜒摇摆,向左右探头。因其关节灵活,所以具备蛇的柔软特征。又因每一个竹管都是坚硬的,所以又有蛇的僵直姿态。虽为玩具,却颇似活物,初见竹蛇的孩子常常有点害怕,把它当成了有生命的小蛇。
纸蛇的形状更是维妙维肖。它没有竹蛇的僵硬,却柔软而灵活。由于制作更精细,所以也更逼真。它的动作也靠手握竹柄或木柄操作,只要握柄的手轻轻一动,纸蛇就微微颤抖,或是身体左右弯曲,前后伸缩,进行波状运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还有一种民间玩具蛇,是用马莲草编成的。马莲的叶为线形,富于韧性,可以用来捆扎物品。用马莲叶子编的小蛇,也十分柔韧。马莲蛇的嘴可以张开,然后一拉蛇身,马莲蛇的嘴就咬住了孩子的手指,而且越拉越紧,逗得孩子又笑又叫,大人也从中得到了欢快。

  竹蛇、纸蛇和马莲蛇都能由人操纵活动起来,因而都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

  此外,大部分的工艺品蛇是静卧不动的,但创作者以精湛的技艺,赋予它们生命和灵气、美感及神奇。

  石蛇:关于石蛇的传说,应该与石雕的蛇有关。人们看到用顽石雕成的蛇栩栩如生、出神入化,便创造出活蛇化为石蛇,石蛇又能变成活蛇的传说。

  《宋稗类抄》卷八载:“宣和间,蔡州一士人,书屋中忽见小蛇,文章陆离,婉蜒几格间,每已时辄至,午乃隐去。士人异之,捕置铁丝篮中。迨午则坚冷化为石矣。质巧天成,鬼工不能加。明,已复蠕动,既而复为石,而屈伸蟠结之状日日不同。士人宝之,携至京见中人梁师成,师成叹曰:‘此神物造化之所寓。禁中有玉鼠、玉兔,或以时见,即其类也。’士人遂献之。”

  唐宋时期的陶蛇、瓷蛇常有发现,造型多人化,是半人半蛇的形象。要从上述传说想见现实生活中的石雕蛇有一定困难。而现代雕刻家的作品中,确有一些是以无生命的石头,雕成鳞甲闪光、蓄势待动的蛇。这些精工细雕的写实作品,形象准确逼真,酷似自然界的蛇,“比真的更美.妙不可言。”

  被称为灵性“石痴”的王绥桓,创造了一些蛇的石雕作品。他认为“造物者对所有的生灵施以平等的爱,单纯以人类的好恶来区分益害,对动物是不公平的。我刻划所谓害虫,展示的是它美的一面,这也是它本来具备而被人们一向忽视了的。”他雕刻的石蛇、婉蜒盘绕,“文章陆离”,“倔伸蟠结之状”各不相同。有的似在缓缓蠕动,有的像在搜寻猎物……每一条蛇都被赋予了生命,并且各具神态。

  石雕的蛇出现于古代,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到今天形象更为生动,展现出更强的生命力。
各种生肖蛇:各种质料的十二生肖工艺品中自然都少不了蛇。前面谈到的石蛇中也有些属于生肖蛇,如寿山石蛇,与其余十一种寿山石生肖相配。传统的工艺品中,有人首蛇身或蛇首人身的陶蛇生肖。还有泥塑的蛇,也是蛇首人身。

  今天的十二生肖工艺品中,有金属蛇、瓷蛇、木雕蛇、玻璃蛇、料蛇、塑料蛇等,所用质料甚多,难以确知有多少种。这些蛇悠闲地在工艺品商店、旅游胜地的小卖部和摊点上等待着喜爱它们的人。

服饰中的蛇

    明清时期,大臣们上朝要穿蟒袍。这种朝服上绣着金色的蟒蛇,象征着大臣们高贵的身份。皇帝穿的是龙袍。君与臣的礼服上,非龙即蟒,这也充分体现了身居亿万人之上的统治者对龙与蛇的偏爱。(来源:绿网)

TOP

TOP

蛇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你同意吗?

  人们常常把蛇雅称为“小龙”,以示尊崇。蛇脱下的皮叫蛇蜕,也被称为“龙衣”;民俗农历三月三是蛇结束冬眠、出洞活动的日子,也被称为“龙抬头”。这些都是把蛇比为龙。而事实上,龙也是人们在蛇的基础上添枝加叶想象附会而成的。尽管如引,蛇与龙的地位及敬奉象征意义是有天壤之别的。也许因为龙并不真正存在,人们可以随意塑造龙的形象,而蛇是人人都见到过的,尤其是毒蛇还伤人致命,因此人们对蛇的印象就很不好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崇高无比,它是权势、高贵、伟大的象征,又是幸运、吉祥、成功的标志。因此在封建王朝,龙是专用的,别人不得僭越。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子孙被称为“龙子龙孙”。作为炎黄子孙,中国人又被称为龙的传人。由此可见龙的地位之高了。如果说龙是“阳春白雪”的话,相比之下,作为龙的原型的蛇的象征意义连“下里巴人”也算不上。

  蛇的象征意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狠毒。很多人一想到蛇立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曾经有一位小姐在池塘里钓鱼,忽然钓起了一条小水蛇,吓得这位小姐惊呼一声,触电似的甩下钓鱼杆,落而逃。其实这只是一条普通的水蛇,并不是毒蛇。那么,为什么人们那么恐惧蛇呢?其中原因除了蛇外形怪异,主要是有关毒蛇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对人们的影响。毒蛇在整个蛇的家族中只占极少数,曾被毒蛇咬伤过的人微乎其微,但关天毒蛇的故事使人们对蛇已经有了深深的先入为主的印象,绝大多数人还没见过蛇,甚至并不知道蛇为何物时就已经对蛇有一种恐惧心理了。

  在这些神话传说故事中,“农夫和蛇”的寓言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一个严寒的冬天,一位心地善良的农夫在路上看到一条了冻僵了的蛇。农夫可怜蛇,就把它放入怀中。渐渐地蛇苏醒过来,但它不但不感图报,反而咬了农夫一口。他临死前说:“我可怜这忘恩负义的东西,应该受到这样的报应。”这则寓言是关于蛇狠毒的最典型的故事。蛇不仅有毒,而且忘恩负义,改不了狠毒的本性。在其它的有关蛇的传说故事中,也有很多是关于蛇兴风作浪、危害人类等内容,这无疑更加深了人们对蛇的坏印象。人们用蛇来形容人的狠毒,如说某人“蛇蝎心肠”。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妇女在很多时候被认为是祸害之源,因此有“女人是毒蛇”的话。

  蛇的第二个象征意义是阴险、冷漠。这大约与蛇是所谓的“冷血动物”有关,因此阴冷也被认为是蛇的特性。再加上蛇没有声带,不能发出声音,这更加深了它阴冷的印象。那些外表美丽、内心阴险狠毒女人被称为“美女蛇”,在某些有关侦破、间谍内容的文学作品中常有美女蛇的形象。

  蛇的第三个象征意义是莫测。蛇没有脚却可以爬行,又往往来无影响去无踪,显得很神秘。神秘导致人们对蛇的崇拜。上古人们对蛇的危害和威胁无能为力,为了笼络蛇使是施恩于人,人们把它当作神来敬仰和崇拜。由神秘而带来的是种种禁忌。我国各地各民族都有各种蛇的禁忌。如忌说“蛇无脚”,害怕蛇真的长出脚来追人;忌见蛇交配、忌用手指蛇、忌看到蛇蜕皮,贵州有些地方的民谚说“见到蛇脱皮,不死也脱皮”;苗族有的地方,接新娘途中忌看到蛇从前面经过;安徽有些地方的人梦到蛇,认为这是有人暗算的预兆;很多人忌见到蛇“脚”,更忌见到“两头蛇”,认为这都是凶兆。据说战国时期的楚国孙叔敖小时候曾见过两头蛇,这本来不是好兆头,但孙叔敖为了不让其他的人再看到这条两头蛇而遭殃,就把这条蛇打死埋葬了。想不到孙叔敖因此逢凶化吉,后来成为楚国的一代名相。总之,伴随着对蛇的神秘感的蛇禁忌是很多的,有的禁忌至今仍在流行。

  蛇的第四个象征意义是狡猾。这个象征意义是“舶来品”,源于《圣经》,《圣经》中说,蛇是上帝耶和华所造的万物之中最狡猾的一 种,由于它的引诱才使在伊甸园中的夏娃和亚当偷食了智慧之果,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了伊甸园,从此人类有了“原罪”。为了赎罪,人类必须敬仰上帝,经受各种苦难。蛇也受到了惩罚只能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并与人类为仇。

Img223782433.jpg (33.95 KB)

Img223782433.jp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