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动物,谁更聪明?

摘录:钱钢先生《唐山大地震──30周年纪念版》一书中引述了震前各种各样动物的反应,它们比人类先知先觉。
        先说水中的鱼。
        震前一周,7月20日左右,离唐山不远的沿海渔场,梭鱼、鲶鱼、鲈板鱼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渔民们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好运气,街头卖鲜鱼的突然增多。
  赵各庄煤矿陈玉成讲,7月24日,他家里两只鱼缸中的金鱼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把跳出来的鱼放回去,金鱼居然尖叫不止。   7月25日,鱼塘中一片哗哗水响,草鱼成群跳跃,有的跳离水面一尺多高。更有鱼尾部朝上头朝下,倒立水面,竟似陀螺一般飞快地打转。   唐山以南天津大沽口海面,7月27日那天,“长湖”号油轮不少船员挤在舷边垂钓。他们惊见油轮周围的海蜇突然增多,成群的小鱼急促地游来游去。放下钓钩,片刻就能钓上100多条。鱼儿好像在争先恐后地咬鱼钩。
        再说天上的鸟和飞虫。
  7月27日,河北矿冶学院教师李印溥正在唐山市郊郑庄子公社参加夏收,看见蝙蝠大白天满院子飞。   同一天迁安县平村镇张友家中屋檐下的老燕衔着小燕飞走了。同时,唐山以南宁海县潘庄公社西塘坨大队一户社员家,屋檐下的老燕也带着两只剩余的小燕飞走了。   宁河县板桥王石庄社员也反映:大群密集的蜻蜓组成了一个约30平方米的方阵,自南向北飞行。同日,迁安县商庄子公社有人看见蜻蜓如蝗虫般飞来,飞行队伍宽100多米、自东向西飞,持续约15分钟之久。
        而地上的动物也开始逃亡大迁徙。
  唐山地区滦南县城公社王东庄王盖山讲,7月27日,他亲眼看见棉花地里成群的老鼠在仓皇奔窜,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则互相咬着尾巴,连成一串。   抚宁县坟坨公社徐庄徐春祥等人7月25日上午看见100多只黄鼠狼,大的背着小的或是叼着小的,挤挤挨挨地钻出一个古墙洞,向村内大转移。26日、27日两日,这群黄鼠狼继续向村外转移,一片惊惧气氛。
        到了临近地震的7月27日深夜,动物已经惊慌不安。滦南县东八户大队张保贵家的猫叫声不绝。给它喂食也不吃,依然叫声不绝,并乱窜乱跑。那一夜,唐山周围方圆几百公里的地方,人们都听见了长时间的尖厉的犬吠。
        大厂回族自治县陈福公社东柏辛大队李番亲眼看见他家的母狗把7月15日生的四只小狗,一只一只从一个棚子里叼了出来。半夜1时30分,抚宁县大山头养貂场的张春柱被一阵“吱吱”的叫声惊醒,全场415只貂,像“炸营”似的,在铁笼里乱蹦乱撞,惊恐万状。
  与此同时,丰润县左家坞公社扬谷塔大队饲养员陈富刚给马喂料发现骡马在乱咬乱踢乱蹦,怎么吆喝也不管用。3点多钟,60辆马车的100多匹马全部挣断了缰绳,大声怪叫着,争先恐后跃出马厩,在大路上撒蹄狂奔!   而唐山地区昌黎县虹桥公社马铁庄大队的李会成亲眼看见:邻居家的2百多只鸽子突然倾巢而出,飞入房顶上空,盘旋着,冲撞着,久久不肯下落!
        只有人类这种自认为最聪明的动物对即将来临的灾难全然不知!我们不是一直觉得自己乃上帝的宠儿吗?到了这种时候,谁又能说不是弃儿!不免想,这里面或许有什么深刻的意味吧。
        像我这样愚鲁地不当回事也好,许多人过分紧张过度反应也好,几乎全是盲目的。而被认为对大自然了解最多的科学家,至今也没有准确预报地震等灾难的能力。
  据说,1978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出版的《地震情报通报》中,刊印了一张幽默照片—一只闭眼张口、惊恐惨叫的黑猩猩,照片上方写着:“为什么我能预报地震,而地震学家们不能?”
       这个问题,问谁呢?
    是否,人类在动物、在自然面前不必那么趾高气扬呢?

动物怎样预报地震
2005-07-06 16:26:39   
  
  动物能预报地震,似乎已得到很多人的共识。在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区和国家,监测动物的日常表现也成为地震预报的一种手段。俄罗斯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后发现,爬行动物比如蜥蜴,就有神奇的“第三只眼”,能“看到”预兆地震的低频地磁场,因而可以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那些住在地球上地震频发地区的居民,自古以来都有一套能预报地震的本领。地震前有预兆的动物种类有很多,中科院动物所在70年代所做的调查数字显示,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畜在内,有58种动物在震前的异常反应比较明显。比如,猫、狗、熊猫、鱼、蛇、老鼠、蚂蚁、蜜蜂等等。穴居动物如老鼠、蛇等,比地面上的动物感觉更灵敏,小动物比大牲畜感觉更灵敏。

  作为最古老动物种群的代表,蜥蜴对地磁和电磁场的反应都很敏感。这是因为蜥蜴的神经系统有别于其他动物。

  科学家告诉我们,爬行动物有一种所谓的腔壁器官,称为“第三只眼”。这个器官位于间脑的未端,在负责调节神经系统的骨骺旁边。有趣的是,蜥蜴的这个器官通过一个专门的小孔伸到了体外。和蜥蜴不同的是,蛇的“第三只眼”藏在颅骨里面。

  据生物学家介绍,爬行动物有别于仪器,它们的预报从未出过差错。

  由此来说,地震来临前,地球磁场、地面温度变化、声波异常等情况被动物先感知,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地震来临之前究竟哪些外界因素刺激了这些动物?是气味?还是超声波?这些都是重大而又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说不定揭开这些奥秘的人就是你!
  
《科技展望》2005年第2期



作为最古老动物种群的代表,蜥蜴有着非常敏感的神经系统

Img244113262.jpg (44.73 KB)

Img244113262.jpg

TOP

动物是如何预报地震   作者:赵丰军

   动物能够预报飓风和地震,安全离开危险区,这是人类从生活中得到的结论,几乎没有人怀疑,但是为什么动物能做到,人类做不到,难道说是动物比人类聪明吗?不是,是动物有这个本能,人类没有吗,也不是,人类也是动物,应该有这个能力,这是为什么呢,只有找到动物能够预报地震的原理,才能找到人类不能预报地震原因。
       一、地震成因
  关于地震的成因,目前科学界公认的是地球板块间的运动,是什么原因,使稳定的地球板块发生移动-----就是力。在光子是物质的基本粒子理论中,所有物质都是由于光子构成,物质不断地吸收环境的光子,同时发出具有自己特征的光子信息,所有的力都是物质吸收,发出光子能量的动量变化率,F=P/t ,哪一个方向吸收到光子动量多,这个方向上有作用力。物体的平衡是各个方向上吸收到光子动量变化率是相等的,才说物体不受力,或者是受的合力为零。一个物体真正受到合力为零的机会非常小,几乎是没有的,因为物体在各个方向吸收到光子的可能性不可能完全相等,也就不存在作用力是零的可能性,所以说物体受合力是零,是静止,是匀速直线运动,只是一种近似。这也是所有物体运动时都是一种波动的原因,就是存在德布罗意波的原因,粒子质量越小,多吸收一个光子后动量改变越多,波动越明显,德布罗意波长越大。
地球板块是稳定的,是平衡的,它为什么要改变自己的运动状态,进行板块移动,有人说是另一个板块的撞击,这没有错,但是从光子是物质基本粒子来看,一定是某一个方向到来的光子能量、数量、动量比较大,导致了这个方向上受到了作用力,板块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进行移动,宏观上说月球、行星对地震有影响,就是月球、行星会影响地球内部、表面的光子能量密度,从而影响地震的诱发时间和强度。
   例如 板块从A----B运动,一定是光子流从A 向B流动的多,才能导致板块向B处运动,但是,光子流的增加是慢慢地增加,才能导致板块向B处慢慢运动,当光子流强度增加太快的时候,就会发生强烈地震。这个光子流的增加就会用最快的速度到达地震区。
         二、物体温度
    从物理课本上知道,物质的温度定义为分子的平均动能的量度,温度相同的物体,无论分子质量大小,分子的平均动能是相同的,这样,分子质量大的物质,平均速率要小一些,在地球常温下表现为固体。分子质量小的物质,平均速率要大一些,在地球常温下表现为气体。在目前化学、物理中有更细致的解释,这是原因之一。这样定义温度没有错,但是从光子是物质的基本粒子来看,分子平均动能大小,取决于物质所处环境的光子能量密度和光子杂乱无章运动程度,是这两个物理量决定了物质内的温度。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知,在一个光子都不通过的区域,才是真正的真空,这里光子信息的能量密度为0,物体分子在这里吸收不能光子,自己的所有性质不能体现,平均动能为0,温度是绝对零度,-273`15度,人类再也不能低于这个温度值。同样物质质量越大,其中心位置的光子能量密度越大,中心位置的温度应该是越高的,由于星体的最大质量没有确定,这个最高温度值也没有确定。但是自然界中存在光子能量密度为0的区域,一个光子都没有通过的地方,自然界就会存在最低温度值。
   环境的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增加,通常情况下物质内温度值会升温,例如太阳光强增多是最明显的例子,春天到来,温度升高,万物复苏,光子信息能量密度是物质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光子杂乱无章运动是次要因素,但是这个因素也会影响环境的温度值,一定会有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值大,但是温度相对要低一些。一般情况下,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大,环境温度高,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小,环境温度低,春天来升温,秋天到降温,这是最好的说明,同时也说明春天、秋天环境中的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变化比较大,气温变化快,这是生命体容易生病的原因,植物容易生长的原因之一。
        三、动物植物的感知能力
   动物能预知到地震、飓风的到来时间,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就一定要说到动物、植物是如何感知环境信息的,我们说环境的所有信息变化,一定是环境中的光子组合发生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环境的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发生变化,引起环境的温度变化,这是所有动物、植物、甚至是无生命物质都具有的感知能力,热胀冷缩就是无生命物质对环境的感知,春天到来,动物从冬眠中苏醒,植物开始开化结果都是动物、植物对环境的感知,动物植物能感知环境信息的能力非常多,对温度信息、对环境光子信息能量密度的感知是物质的共同属性。
   动物在冬天的时间,处于冬眠状态,春天来了,是什么信息让动物知道春天来了,可以苏醒了?有人说是生物钟,本人不支持这种说法,应该是太阳光的照射角度增大,使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增多,使环境的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增加,使生物体内的温度升高,血液流动加速,能量增加,刺激动物神经,才唤醒冬眠的动物,让动物出来活动,春天对植物的唤醒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一点要说清楚,并不是一定要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增加,才能刺激动物、植物,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减少也能刺激动物、植物生长,因为增加和减少都是信息影响,才能变化,就像一个人处于不变化的环境中,生命力不强,只有不断刺激才能更好的生长,有一个极端的例子,消灭掉人体内的所有病毒,人类将不能生存。总之唤醒动物的信息来源是环境的光子信息变化。
     四、动物预报地震的原因
   说动物能够预报地震,这只是表面现象,动物并不知道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地震,因为有的动物生命周期非常短,在它的一生中根本就没有经历过上一次地震,没有地震的经验,它根本就不知道这一次环境的变化会发生什么事,它只知道我要找一个和昨天一样的光子信息环境,从而离开原来居住的位置,到处乱跑,等人类观察到这种现象时,才知道将要发生地震了。
   在将要发生地震的前夕,光子信息流动的强度是不断增加的,当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造成板块的运动,发生地震。动物的表现就是在地震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内,环境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增加,动物对环境光子信息的影响有所表现,最为直接的体现是体温的升高,温度升高对动物的影响特别大,动物就会找到一个与以前生活环境相同的光子信息环境,就会发生迁移,离开原来的地方,反常迁徙。就是在冬天发生地震,尽管动物在冬眠状态中,环境的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增加,动物体内升温,动物还意为是春天来了,同样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离开原来的地方,所以发现动物反常,通常是环境的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增加,有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动物的反映越大,说明环境光子信息变化越剧烈,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越大。但是环境的光子信息变化,不是说一定会发生地震,暴风雨突然到来,飓风突然到来,动物也会有大的影响,有很大的反映,动物也会找到和原来相同的光子信息环境,因此动物有逃避灾难的能力。
   如果在地震前期,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植物生长的环境中,光子信息能量密度,持续增加的时间比较长,植物还认为是春天来了,也有可能开花,所以植物在反季节开花,将有发生地震的可能性。由于地震是空间环境的光子能量流强度的增加,引起了对板块的冲击力增加,从而影响板块运动,发生地震,光子流强度的增加,必然导致环境的光子能量密度增加,会影响地温、水温度升高等变化,发现地温、水温升高现象,也有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需要引起人类的关注。
   最为直接的物理数据是地磁场的变化,地磁场大小变化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为什么地震前地磁场的大小和方向也会发生变化呢?在光子是物质基本粒子理论中,对磁场和电场都有定义,电场是光子流的空间梯度,磁场是光子流的时间梯度,由于地震产生的本质是光子流强度的增加引起的,一定会引起环境的电场和磁场变化。所以监测环境的地磁场数值与方向,也是预报地震的好方法,但是引起环境磁场变化的因素太多,不一定会引起地震,但是在地震发生的前几秒,环境的光子流变化非常大,地磁场大小变化、方向变化会很大,环境磁场可能会聚集宇宙高能射线,发生极光现象;同样,环境电场变化也会很大,也可能引发闪电等。
       五、为什么人类不能预报地震
   很多人认为动物能够预报地震,是不是人类不能感知动物信息,地震前有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来,人类不能感知这种信息,动物能感知到将要发生地震的这种信息,并不是这样,人类对地震也有感知,但是这种感知被人的社会属性所掩盖,使人类忘却了地震信息的到来,没有逃避灾难的能力。
  在地震到来之前,也会有很多人感觉不舒服,想到外面走走,散散心,由于人的烦恼太多,谁也不会想到地震。
人类穿有衣服,体温升高一点,人们还认为是自己穿衣太多的影响,很少想到是环境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增加引起的,另一个原因是人类生活的环境影响太大,对一些细微差别的变化,不容易感知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人类的实证科学在左右人们的生活,人们一定要用可见光感知到地震了,才说是地震,在地震前,环境光子信息能量密度增加,表达的信息是非可见光表达的内容,人们不相信。有一点,远古时代,人类不穿衣服的时代,人类同其它动物一样,能够预报地震。
总之动物能够预报地震,是动物理解了自然语言,也是动物对环境的本能反应,人类也有这种能力,只是人类的社会属性让人类没有想到。
参考:http://www.xjjibenlizi.nease.net/

TOP

动物真能感知地震吗?震前异常古代就有记载

来源:科技日报(06/11/02 )
      今年,海口市地震局动物观测站开始正式投入使用。鸡、兔、鸽子等这些普通家禽开始担负更高的使命———地震“监测”。据悉,这是海南省第一个专业动物观测站,现有动物共400多只。记者电话采访海口市地震局,负责动物观测站工作的林宝江告诉记者,前几天他们又增加了10只火鸡几只狗,还计划增加一些蛇和鹦鹉。
      这些动物被放置在观测站专门设计的网式“宿舍”中。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将利用动物敏感的感觉系统捕捉地震前兆宏观异常信息,为海口市地震观测积累可靠、科学的资料。
      动物真的能感知地震吗?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地震局的有关部门,和这一领域的专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蒋锦昌研究员。
  从我国调查资料比较完整的震例来看,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动物习性异常出现的地区范围可达一二百公里,甚至远达数百公里。

  ———震史回顾———震前动物异常古代就有记载

  有关地震前的动物习性异常现象,我国至少在1000多年前就有明确的记载。约在公元650年,就有“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鸣,地方屠裂”的记载(《开元占经·地境》)。公元787年,陕西长安附近发生地震,史书上也曾记载:“震前,巢鸟惊散”。在《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一书中,有关地震生物反应的记载有126条,涉及24种动物。


  我国对这些现象进行系统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开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40多年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的验证,地震前动物习性异常现象作为地震的一种短临前兆,已为国内外生物学和地震学界所公认和关注。


  据介绍,1966年我国邢台地震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科研单位组织科研人员开始对动物习性异常与地震关系进行专一性研究。通过对多次强烈地震的科学考察和监测,在动物习性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统计特征和短临预报中的意义,及其机理研究方面积累了许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


  专家告诉记者,需要明确的是:这一研究并不是期望用鸡窝里的鸡来预报地震,而是通过研究了解动物到底在地震前是哪一个感觉渠道接收到了什么样的物理或化学信号,摸索出预报地震的科学线索。
 动物习性异常呈短临特征


  大量的震例资料表明,在大多数强烈地震前,动物习性异常的前兆时间,主要集中在震前一天之内,短至几分钟,长至数天和数十天,呈明显的短临特征。


  从我国调查资料比较完整的震例来看,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动物习性异常出现的地区范围可达一二百公里,甚至远达数百公里。但是在这广阔的分布地区内,异常点的分布是不均的,一般较多地集中分布在沿地震的发震构造和活动断裂的条带区以及震中区或高烈度区。


  调查资料表明,随着地震震级增大,震前出现习性异常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异常的分布地区以及异常活动反应的强烈程度等,有相应增加的趋势。可见,动物的习性异常反应强度与地震的震级有一定的关系。


  雉除繁殖期求偶外,很少鸣叫,但在地震前却有乱叫现象。如1857年2月4日浙江鄞县地震,史料曾记载震前“山雉皆鸣”。在日本有一种说法:“野鸡乱叫,地震要到”。



 ———震前反应———


  地震前,动物到底会有怎样的“特别行动”?大量的震例资料和观测结果表明,地震前动物的习性异常主要表现为兴奋性行为活动,即大多数为在正常活动状态下出现的惊恐不安、逃离、迁移等反常的习性活动,少数表现为抑制性行为活动,即在活动状态下出现发呆、忧郁、不进食等反常活动。


  鱼类:翻腾跳跃,漂浮打旋


  鱼类是地震前动物习性异常现象中较为多见的动物,其震前习性异常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迁移、翻腾、跳跃、漂浮、翻肚、打旋、昏迷不动等。1854年日本中部太平洋海岸外的8.4级地震前,距震中100公里的伊豆半岛西海岸,发现许多鱼死在海边,这些鱼往往生活在大海深处。


  两栖类:行为呆滞,蛙蛇出洞


  两栖类(蛙等)和爬行类(蛇等)动物震前习性异常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不合时令地出现呆滞等反常活动。1975年海城地震前,冬眠动物(蛙、蛇等)发生出洞事件,尤其是冬眠蛇的出洞,是人们公认的震兆现象。该现象在1978年11月2 日前苏联中亚6.8级地震前得到进一步证实。

 鸟类:惊飞惊叫,迁飞拒食


  家禽、鸽,雉、乌鸦、喜鹊等野生鸟类及虎皮鹦鹉、孔雀、金鸡等观赏鸟类,震前习性异常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惊飞惊叫、不进窝不吃食、迁飞等。雉除繁殖期求偶外,很少鸣叫,但在地震前却有乱叫现象。我国很早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如1857 年2月4日浙江鄞县地震,史料曾记载震前“山雉皆鸣”。在日本有一种说法:“野鸡乱叫,地震要到”。



  哺乳动物:嘶叫奔跑,惊恐不安



 狗、猫、鼠、家畜及其它哺乳动物地震前习性异常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惊恐不安、嘶叫奔跑、集群迁移等,少数表现为忧郁和呆滞等行为反应。1739年,宁夏银川平罗8级大地震后,连年地震。据《银川小志》(1755年即清乾隆二十年) 记载:“宁夏地震,每岁小动,民习为常。大约春冬二季居多,如井水忽浑浊,炮声散长,群犬围吠,即防此患。”1972年尼加拉瓜的马那爪6.2级地震前几小时,市内某孤儿院饲养的猴子大肆骚乱。院长见此情景可疑,迅速将孤儿带到屋外。不久,地震发生了,孤儿们幸免遇难。


  动物机体实际上是一架复杂而敏感的环境变化的感知系统,如同一架“活”的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可以把有关的地震前兆信号进行有效地提取和放大。

———研究前景———


  研究需要深入


  动物机体实际上是一架复杂而敏感的环境变化的感知系统,如同一架“活”的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可以把有关的地震前兆信号进行有效地提取和放大。从地震预测研究的角度来看,只要知道动物所感觉到的或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什么样的地球物理或化学因素及其变化特征,就有可能设法检测它们。


  但是,遗憾的是目前对这些临震前兆信号及其变化特征的认识还非常有限。通过对地震前动物异常现象机理的研究,有可能开拓对临震前兆信号及其变化特征的新认识,甚至创建某些新的观测方法,更有效的捕捉这临震前兆,这对探究地震的短临预报将具有重要的潜在意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