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评美国人囊括今年诺贝尔3项科学奖

新华网华盛顿10月4日电(记者 张忠霞)2006年度的诺贝尔3项科学奖全部被美国人收入囊中。美国媒体连续3天报道喜讯,并认为这表明了美国整体科研实力的雄厚及良好的创新体系。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4日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3日摘走物理学奖,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2日捧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美联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报》等美国媒体都大篇幅地报道了5位美国科学家摘得诺贝尔桂冠的消息。
     美国媒体指出,美国人包揽三大诺贝尔科学奖已不是第一次,1983年的诺贝尔科学奖也曾被美国科学家全部包揽。回顾历年的诺贝尔奖项,鲜见哪一年缺少了美国人的身影。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经济学奖得主的10人中就有7人来自美国,2005年的1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则有一半是美国人。
     美联社4日援引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的话说,从资金的投入和科研抱负来看,欧洲已完全落后于美国。今年化学奖得主科恩伯格则认为,美国庞大的科研队伍也是屡获奖项的重要因素。
     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委员安德斯·利亚斯说,相对于其他国家,美国在科研领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优势,美国的整个科研体制为科学家们营造了宽松、适宜的工作氛围。拿科恩伯格来说,“他可以10年潜心在自己的领域内钻研,而没有任何压力迫使他快出成果”。另外,美国的大学也拥有更具创新性的学术环境。(完)

引文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6-10/05/content_5170494.htm

[ 本帖最后由 wamway 于 2006-10-7 16:25 编辑 ]

31岁华裔天才获数学界“诺贝尔奖”

东方早报


图片说明:陶哲轩24岁就成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


  昨天在马德里开幕的200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当天宣布,数学界的最高荣誉———菲尔茨奖由4人分享,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华裔数学家陶哲轩。
  31岁的陶哲轩也成为继1982年首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获菲尔茨奖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
  两岁时就教别人计算
  国际数学家大会是最高水平的全球性数学科学学术会议,被誉为国际数学界的“奥林匹克”。大会颁发的菲尔茨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1975年生于澳大利亚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是本次最年轻的获奖者,却已发表了超过80篇论文。鉴于在调和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他获得了本届菲尔茨奖。陶哲轩和其他两位出席的获奖者在如雷的掌声中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手中领过奖章。获奖者每人还将获得1500美元奖金。
  陶哲轩在获奖后接受记者专访时,鼓励人们“跟数学一起玩”。“我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能力和自由跟数学一起玩———给自己找些小挑战,设计一些小游戏,等等。”
  他还说:“我父母告诉我,当我两岁时就对数字着迷了,我那时就试图教别人用数字积木计算。”
  失败研究的“救火员”
  陶哲轩于1992年至199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研究生,21岁获得博士学位,24岁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终身数学教授。
  1986年、1987年和1988年,陶哲轩三次成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最年轻的参赛者,依次赢得铜牌、银牌和金牌。他未到13岁就赢得金牌的纪录至今没有人打破。
  陶哲轩此前获得多个学术大奖,2000年获颁塞勒姆奖,2002获颁博谢纪念奖,2003年获颁克雷研究奖,以表扬他对分析学的贡献。2005年,他获得利瓦伊·L·科南特奖。2004年,本·格林和陶哲轩发表一篇论文预印稿,宣称证明存在任意长的素数等差数列。
  普林斯顿大学的菲尔茨奖获得者查尔斯·费弗曼回忆,“神童”陶哲轩12岁时被父亲领到普林斯顿大学接受考试。“我当时认为他比我遇到的其他神童多一点优势,现在看来是多很多。”他说。陶哲轩的导师、沃尔夫奖获得者埃利亚斯·施泰因曾表示,陶哲轩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现在,陶哲轩被看作世界上最强大的“数学智囊”,他的学术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分析数论和表示论。
  最为突出的是,陶哲轩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合作者。费弗曼称,陶哲轩经常召集世界级的团队攻克难题,努力发挥每一个合作者的优势。“这是一种罕见的能力。”他说。数学家们争先让陶哲轩对他们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他正在变成对失败研究的“救火员”。“如果你在一个问题上卡住了,其中一个办法是让陶哲轩对它感兴趣。”费弗曼说。(东方早报郑洁)

引文来源:http://tech.gansudaily.com.cn/system/2006/08/23/010112457.shtml



[ 本帖最后由 wamway 于 2006-10-7 16:56 编辑 ]

TOP

依赖外裔 诺贝尔荣耀难掩美国科研危机

作者:颜颖颛 来源:新华社

    本年度3项科学类诺贝尔奖于本周出炉,5名获奖者竟然全是美国人,使得美国科学界风光无限。但是一些美国科学家却对此表示担忧。他们认为,随着资金与教育状况恶化,美国的科研工作正面临发展危机,独步天下的权威地位已经松动,诺贝尔奖的荣耀很容易使美国人沾沾自喜,忽视眼前的危机。

    “诺贝尔奖只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健康与否的一个标准,尽管它非常显著,”美国国家科学院主席拉尔夫·西瑟戎说。

    “其他国家正在努力增强它们的教育与科研能力,从科学领域已经逐渐尝到甜头,”西瑟戎警告说,“诺贝尔奖会走向更多的国家,而美国的蛋糕会越来越小。”

    资金匮乏

    几名获奖科学家对美国在科研领域的资金投入并不满意。捧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梅洛表达了对政府不断削减医学研究资金的担忧,称这种行为无异于浪费生命。

    “我们有很好的机会,但我不得不说,他们并没有在基础医学项目上投入足够的资金,”这位马萨诸塞大学的分子医学教授说。

    “没有投入足够资金的结果就是,当我们本可以帮助人们的时候,我们却只能宣判他们死刑,”梅洛说。

    独享化学奖的科恩伯格表达了与梅洛类似的想法。他说,自己也正在担心政府研究基金不断减少。“许多年轻的科学家因此而梦想破灭,当他们得不到需要的研究资金时,他们只能去其他地方工作,”科恩伯格说。

    科恩伯格的父亲、89岁的老科恩伯格目前仍在从事研究工作,他说,“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美国仍然在慷慨地支持他的研究。

    “我们得到了足够的科研资金,这正是我们获得奖项的原因,”他说。

    竞争不力

    美国国家科学院2005年底曾经向国会提交一份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国家科学院警告说,美国科学界的竞争能力正在面临危机。

    报告说,鉴于科技领域年轻的美国人越来越少,美国越来越依赖于外国裔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目前在美国工作的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或工程师中,超过38%是外国裔。2003年美国授予的工程学博士学位中,59%的学位授给了外国人。

    承载美国未来的初等和中等教育同样面临落后危机。在最近的一项国际数学能力竞赛中,美国学生排名仅列第27位。

    美国是高技术产品出口大国,但是在过去20年中,美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已经从30%下降到17%。

    美国国家科学院在报告中倡议政府提供奖学金以激励美国学生在大学学习科学、数学和工程学,并且建议政府在未来7年中加大基础研究基金投入,达到每年100亿美元。

    2006年诺贝尔奖颁发日程

    10月2日生理学或医学奖  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

    10月3日物理学奖 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

    10月4日化学奖 罗杰·科恩伯格

    10月9日颁布诺贝尔经济学奖

    10月13日颁布诺贝尔和平奖(挪威奥斯陆)

    诺贝尔文学奖可能将于10月12日由瑞典文学院公布

[ 本帖最后由 wamway 于 2006-10-7 16:34 编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