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7618
- 威望
- 3193
- 金钱
- 7
- 阅读权限
- 100
- 性别
- 男
- 来自
- Essen
- 在线时间
- 1323 小时
|
盲目高估自己的国力 中国人应理性看待中国复兴
联合早报
中国的崛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外界的看法不外乎两种,一是把中国的崛起看成是一种机会,二是将之看成是一种威胁。表现在政策层面,前者主张要积极参与中国的发展,后者则鼓吹要拖延、遏止和围堵中国的发展。
国际社会怎么看中国,当然很重要,因为他们的看法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对华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中国本身如何理性地看待本身的崛起。如果不能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崛起,不仅内部的持续发展会出现问题,而且对中国的外交也会产生不应当有的影响,如盲目高估自己的国力、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大国沙文主义等。
目前是单向的经济崛起
中国的确正在崛起。但到底是什么样的崛起呢?现实地说,中国的崛起目前只是单向的,即经济上的崛起,而且经济上的崛起也只是一种数位计算而已。
中国向外国政界解释中国是和平崛起时,告诫人们不要光从数位来看中国经济的崛起。就是说,任何一个小
问题,放到中国13亿人口的大背景下,就会变成巨大无比的问题。而任何总量非常大的问题,放到中国13亿人
口这个大背景下,也同样会变得微乎其微。高速经济发展已经带来了许多社会经济问题。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社会分化等等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
中国的经济崛起并没有带来军事上的崛起。经济现代化尽管为军事现代化造就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中国的军事发展不仅受外在国际环境的制约,而且更受中国本身的国际战略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说,中国是要避免军事上的崛起。
如果军事崛起必须避免,那么文化崛起和政治崛起呢?中国没有文化上的崛起。经济的崛起没有造就一种新的文化。相反,传统文化正在加速度地消失,被商业文化、速食文化所取代。经历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洗礼的中国
越来越难以见到传统的痕迹了。尽管有人在提倡学习《论语》,四书五经等传统经典,但同整体社会的变迁显得
又是多么的不协调。没有人会相信,这类努力能够真正维持传统文化,更不用说是复兴了。
中国的政治在过去20多年来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础,而且也通过自身的变革适应和容纳了社
会经济的变迁。尽管这种政治模式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但这并不代表政治上的崛起。如何保证政治平稳转型,就是个难题。
距离全面复兴仍有差距
从这些方面来看,中国目前单向的崛起不仅较之目前世界各强国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较之中国本身的传统也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有很多人把中国目前的崛起视为复兴,这是很有道理的。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曾经有过
数次真正的崛起,包括在秦汉时代,隋唐时代,明清时代。在那几次崛起期间,中国不仅是经济上的崛起,而且
更是文化和政治上的崛起。当时,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准上,而且在文化艺术和政治上远远领先其他国家,包括亚洲和欧洲。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在今天的亚洲国家仍然处处可见。目前人们所说的儒家文化圈,就是中国历史上全方位崛起的最佳见证。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现代西方式国家的扩张,主要依靠的是军事上的扩张。但中国影响力的外扩,依靠的是
贸易和文化的传播。贸易是中国同各国交往的一种“双赢游戏“,而文化的传播则主要依靠其他国家向中国学习的动机。也就是说,中国影响力的外扩,并不是中国本身的主动行为,更多的是其他国家的主动接受。
由此看来,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对目前的经济崛起沾沾自喜。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觉自己落后了,于是拼命“赶超”先进国家。中国是因为“赶超”而崛起。但很显然,这种“赶超”带来的崛起是单向的,在数位经济和崛起之间很难画上一个等号。可以明确地说,只有到完成文化和政治转型之后,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崛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