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时报》:“海归”回中国做生意也不易

王征编译/《洛杉矶时报》3月5日徐曙光曾在美国百老汇百货商店工作多年,也管理过赛马场复杂的财务,还为南加州建造了无数的住宅。但所有的一切并不能证明,他已经做好了回国做生意的充分准备。41岁的徐说,自从3年前在上海开办连锁酒店,他就陷入了众多规章制度的困扰中,相比而言,在加州做生意反而更容易。

目前,他已经在中国开办了9家格林豪泰酒店和其他一些酒店,成为中国休闲旅行业的先行者。徐奔波在上海和洛杉矶两地,同时担任美国APH集团(American Pacific Homes Inc.)的总裁,和妻子、两个孩子住在一起。“这是一条坎坷的道路。”他说。徐是众多回国工作和寻找商机的海外华人之一,他们很多来自美国加州,那里聚集着超过110万的华人。

据估计,在亚洲和其他地方散居的华人有350万,这让中国具备了日韩等亚洲经济强国所没有的巨大优势。像徐一样的海外华人带来的不仅是资金──他和支持者一共投资了2000万美元(1美元约合8元人民币)──而且带来了多年积累的领先科技和管理经验。中国迫切地需要这些,希望能从低成本的制造业转移到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上,为此,许多城市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和在中国经商的外国人相比,海归有一些显着优势,除了语言以外,他们更熟悉中国文化和市场,而且具备更好的“人脉”。但就如徐的经历一样,成功并非触手可及。

他很多年前就出国了,比大多数海归都要早。他1987年从南加州大学的数学系毕业后,定居加州。“当我来中国旅行时,通常住在五星级酒店,因为没有其他酒店为商务旅客提供更经济的选择。”

2003年末,徐曙光起草了一个商业计划,开办了一家建筑公司,在中国招聘了4名员工为他的第一个“格林豪泰酒店”寻找合适的地点。在距离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不远,他相中了一个空闲的职业学校,但需要政府批准。

作为美国APH的总裁,他常和各种规划部门、社团打交道,但万万没想到,想在上海开酒店竟然需要11个机构的批准,包括公安局、消防局、各种各样的商业许可机构、外事办等。然而,有些机构的职责并不总是那么明确,“许多次,他们像踢皮球一样把工作踢来踢去。”徐如是说。

6个月后,除了最后一个图章,他获得了其他所有的批准,可以试营业30天。但一个月后,他没收到任何答复。当时旅馆处境尴尬,不能接待任何客人。又过了3个月,最后的图章终于盖上了,徐却近乎麻木。他没有大张旗鼓地营业,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消除最后的障碍。

最近,他在中国逗留了3个星期,他说:“由于中国政府的对外开放政策,人们相信在这里做生意一定非常容易,但实际上难度很大。”徐曙光学会了很多中国的做事方法:旅馆外悬挂着3面旗帜,中间的当然是国旗;要想让门口的街道和植物保持干净整洁,那就在居委会多结交朋友。

他希望能在中国开办几百家格林豪泰酒店,目前已有了10家,今年计划再建50家,大部分在华南。格林豪泰酒店每晚的房价低于30美元,只是5星级酒店的一个零头。

在徐曙光看来,大部分出差的商务人士并不在乎游泳池、健身中心和奢侈的酒店,需要的只是便利的地理位置、舒适的床、清洁的设施和上网设备,这些在格林豪泰酒店的每一个房间都是免费的。

中国酒店协会的发言人张明洲(音译)称,迄今为止,格林豪泰酒店过去6个月的入住率在90%以上,同期全国的平均入住率为60%~70%。他估计,商务旅行酒店的市场正以每年10%的速度上升,“这个市场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