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德国---整理了一些电影的资料

最近整理硬盘,找到一些有关德国的文字资料,今天先贴一些有关德国电影的,另外,大家都看过什么比较好看的德语电影也顺便推荐一下

年轻的德国电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负有盛名的德国电影潦倒为平淡无奇的娱乐。60年代和70年代,德国西部的电影事业才经历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1966年,“年轻的德国电影”在“老爷子的电影已经寿终正寝”的格言下脱颖而出。在后来的几十年中,这个新开端产生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体裁和题材极其多样的影片。
例如,亚历山大·克鲁格在影片“告别昨天”(1966)中以精湛的手法将虚构的和有真凭实据的素材融合在一起。
伯恩哈特·辛克尔和阿尔夫·布鲁斯特林拍摄的“丽娜·布拉克”(1975)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喜剧片。
莱纳尔·维尔讷·法斯宾德在“制勺工匠”(1969)、“玛丽亚·布朗的婚姻”(1978)以及在大都市叙事诗“柏林亚历山大广场”(1980)等影片中给人以深刻印象地勾画了德国社会的概貌。1982年他因“薇罗尼卡·佛斯的渴望”一片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80年代中,年轻的德国电影的代表人物在票房和国际上都越来越成绩卓著。维姆·文德尔斯(生于1945年)在影片“事态”(1982)或“巴黎、得克萨斯”中描绘了沉默寡言的主人公在寻找自我。1984年他因该片在戛纳电影节获“金榈奖”。1987年文德尔斯出人意料地创作了“柏林的上空”,剧中一位天使爱上了一位空中飞人女表演家。玛尔嘉蕾特·冯·特罗塔以令人难忘地刻划妇女形象而闻名遐尔,例如1986年制作的影片“罗莎·卢森堡”。在影片“令人窒息的时代”(1981)中,她批判性地评论了联邦德国的状况。维尔讷·赫尔佐克(生于1942年)推出了有独特的主角、题材和舞台的大型有强大影响的影片。

民德的电影:当联邦德国正在缓慢地发展起一个丰富多彩的电影事业时,德国东部的电影是由国家资助,并受其监督的。国家的影片公司DEFA每年向电影院提供15至20部自制的影片。从60年代年轻导演批评性地处理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种种情况以来,DEFA制作的影片就并非经常站在统一社会党政府的路线上。“被分裂的天空”(康拉德·沃尔夫,1964)或在首映后即被当权者逐出影院的“石头的痕迹”(弗朗克·拜尔,1966)等影片就证明了这一点。“保罗和保乌拉传奇录”(海纳尔·卡洛夫,1973)和“说谎者雅各布”(弗朗克·拜尔,1974)在民德境外也获得好评。后来的影片如“单独的太阳”(康拉德·沃尔夫,1979)或“法里亚胡”(罗兰德·格莱夫,1980)试探了题材和艺术自由在民德的可能性。

1990年德国统一后,DEFA停止制作。柏林郊外巴贝斯贝格的DEFA制片厂也完成了向未来的跃进:它们目前作为欧洲领先的电影和电视制作基地之一开展业务。
搬上银幕的文学作品:德国的导演们在将伟大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幕方面尤为雄心勃勃,往往成绩斐然。福尔克尔·施勒恩道夫(生于1939年)在此领域里堪称楷模。他拍成影片的文学作品有罗伯特·穆西尔的“小特尔莱斯”(1965)和海因利希·伯尔的“卡塔利娜·布鲁姆失去的名誉”(1975)。1979年,施勒恩道夫由于将贡特·格拉斯的畅销书“铁皮鼓”拍摄成电影而获戛纳电影节“金榈奖”。1980年“铁皮鼓”获最佳外国片“奥斯卡”奖。
嗣后,施勒恩道夫仍然不改初衷。特别成功地搬上银幕的文学作品要算是以马克斯·弗里施的小说为蓝本的影片“匠人”(1991)。维尔讷·施勒德尔拍摄的影片“马丽娜”(1991)根据的是奥地利女作家英格博格·巴赫曼的象征性自传。沃尔夫冈·彼得森获得世界声誉的影片“船”(1981)就是以洛塔·贡特·布赫海姆的一部小说为脚本的。该影片的一个新剪接文本于1997年重返影坛,成绩斐然。
新现实主义乡土影片的一个典范是约瑟夫·维尔斯迈尔的“秋天的牛奶” (1988)。这部根据巴伐利亚农妇安娜·维姆施奈德尔的自传拍摄的影片被认为是德国创新电影最成功的作品之一。维尔斯迈尔在影片“斯大林格勒”(1993)中描述了战争的残酷现实后,在“施拉弗斯兄弟”(1995)中令人难忘地描绘了一位天资很高的音乐家悲惨的一生。受到评论界和观众热情欢迎的是他的讲述20年代末、30年代初德国数一数二的六重唱生涯的电影“戏剧的协调者”(1997)。

当前倾向:最近几年中,德国的电影制作者逐渐地敢于接触喜剧和讽刺剧-在观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罗里沃特在“奥狄浦西”(1988)和“爸爸到家了”(1990)中以毋宁说是温和的语气侧重与日常生活场合的诙谐,而幽默家奥托·瓦尔克斯在他的4部影片中倚仗的是他插科打诨的闹剧才能。异常成功的是导演赫尔穆特·迪特勒及其辛辣的社会讽刺:在“施通克”(1991)中,他以“明星”画报所谓发现了阿道夫·希特勒的日记作为嘲笑的靶子,在“罗西尼”(1996)中,他揭露了慕尼黑电影界花花公子的空虚自负。
关系喜剧今天发展成为德国电影最受喜爱的种类。起了带头作用的是多丽丝·德丽1985年的调皮轻佻的三角故事“男人们”。在另辟蹊径-包括进入侦探片领域(“祝生日快乐,土耳其人”,1991)-之后,她通过“没人爱我”(1995)一片重返智慧喜剧。泽恩克·沃尔特曼(“独处群芳中”,1990;“小鲨鱼”,1992)于1994年成功地拍摄了拉尔夫·柯尼希的滑稽连环漫画“被感动的男人”,获得了德国电影史上最大的票房成就。德特勒夫·布克着重于他的佛里斯兰家乡干涩的幽默,他在“卡尔尼格斯”(1991)和“男子膳宿公寓”(1995)中使他的那些话语不多的主人公卷入了混乱的境况之中。

扣人心弦的影片原先是德国电影的领地,在过去的几年中毋宁说是靠边站了。虽然在这方面也一再有成绩卓然的出色产品,例如彼得·泽尔1994年新拍摄的“卡斯帕尔-豪泽尔”、多米尼克·格拉夫的动作侦探片“胜利者”(1994)或者罗兰德·苏索·里希特的监狱惊险片“14天无期徒刑”(1996)。罗姆阿尔德·卡尔马克尔的第一部故事片“摧毁者”(1995)引起了国际上的注意,格茨·格奥尔格在片中扮演一个多次杀人者。
1996年,卡罗琳内·林克(“寂静的彼方”)和托马斯·扬(“敲击天堂的门户”)旗
开得胜,一鸣惊人。1997年,托马斯·施泰尔马赫和泰隆·蒙哥马利因动画短片“追求”获“奥斯卡”奖。
国际联合摄制对德国电影的意义越来越大。德国最成绩卓著的电影制作人贝尔恩德·埃辛格尔早在1985年制作翁贝尔托根据艾柯的“玫瑰的名字”改编的影片时依靠的就是一个国际性的人员班子和世界明星阵容。埃辛格尔根据伊萨贝拉·阿伦德的小说拍摄的影片“祖宗祠堂”(1993)和彼得·霍格畅销书“斯迈尔斯小姐对雪的感觉”改编的影片靠近了美国大制作人的标准。甚至在好莱坞,沃尔夫冈·彼得森和科幻片专家罗兰德·默里希如今也有了突破。

电影和观众:1997年德国大约4300家电影院的观众达1.43亿人以上。德国电影的繁荣也使这个数字在继续增加。众多的电影节也对德国电影行业在国外的声望作出了贡献:除了曼海姆、奥伯豪森和莱比锡的国际电影节以及在汉堡、霍夫、卢卑克和慕尼黑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电影节之外,成立于1951年的“柏林电影节”是国际电影界在德国会晤的最主要的场所。

其他信息:
德国创新故事片制作人工作组
Arbeitsgemeinschaft Neuer Deutscher Spielfilmproduzent
Agnesstr.14,80789 Muenchen
电影经济最高组织(SPIO)
Spitzenorganisation der Filmwirtschaft(SPIO)
Kreuzberger Ring 56,65205 Wiesbaden

[ Last edited by spass on 2005-11-12 at 12:12 ]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Share |
Share

Originally posted by spass at 2005-11-12 11:20 AM:
昨天电视里还放了印度片,还是那个套路,50年不变.
另外大部分资料都是从网上搜索整理来的,http://www.verycd.com/ 里比较全,有兴趣的可以一看


印度片只要歌唱的多,舞跳的多,在印度就是好电影!~文化差异太大。。。。

][IMG]http://tinypic.com/1736rm[/IMG]

TOP

昨天电视里还放了印度片,还是那个套路,50年不变.
另外大部分资料都是从网上搜索整理来的,http://www.verycd.com/ 里比较全,有兴趣的可以一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TOP

干脆搂住再整一全的,什么印度,西班牙,巴西,意大利,都来一个专辑,都让我们开开眼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warnow at 2005-11-11 11:31 PM:
原来那女人是张艾嘉啊

我的dvd大约有4.5个G,和你交换可以吗?


可以,我把帖子又编辑了一下,把手边有的都作了love.gif 的标记。你想看什么可以回复给我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wbmansky at 2005-11-11 11:28 PM:
有一部片子特别搞笑啊,讲16岁青春萌动的,那个小演员演的真不错,特别看到那段模仿星球大战的片段,真是笑的不行了。^_^



是Knallharte Jungs 我的宝贝会说话I, II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TOP

原来那女人是张艾嘉啊

我的dvd大约有4.5个G,和你交换可以吗?

TOP

有一部片子特别搞笑啊,讲16岁青春萌动的,那个小演员演的真不错,特别看到那段模仿星球大战的片段,真是笑的不行了。^_^

][IMG]http://tinypic.com/1736rm[/IMG]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warnow at 2005-11-11 12:13 PM:
对了,我这里有一部纯德语的DVD,红色小提琴,不知道说什么的,但是好像有很多China镜头,还有红卫兵,搂住给介绍介绍



这部没看过,但是看介绍是我喜欢的有价值的古物和音乐传奇的类别,另外, 张艾嘉也是我非常欣赏的女人之一.

加拿大电影《红色小提琴》
  The Red Violin

  导演:  法朗索吉哈
  演员:  卡罗榭奇  尚卢比度  艾琳葛拉索莉  山缪杰克森
                   张艾嘉

  《红色小提琴》是加拿大新锐导演法朗索吉哈的心血杰作。故事叙述一个独特的小提琴走过三百年,故事横跨五大洲每个接触过这把小提琴的灵魂,生命都被激起灿烂耀眼的火花。

  制片与导演用了三年的时间研究红色小提琴的脚本,全片呈现史诗般的壮阔,小提琴与爱琴人之间的缠绵,它的魔力值得许多音乐家为它痴迷甚至牺牲生命。年轻新锐导演法朗索吉哈受到世界各地影展极力邀请,曾获东京影展最佳音乐奖,今年又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张艾嘉部分

  张艾嘉在片中饰演一位卷入文化大革命的漩涡中的党的干部,她不得不想办法保住自己的特权地位,以她为首所推动的文化革命运动获得党中央的赞赏,可是她也同时看到了文化大革命对一个音乐老师的斗争,批判他用西方的无用乐器(小提琴)教授靡靡之音,项蓓冒险为这位音乐老师辩护,让他免于受罚。她明了她必须放弃自己的“腐败”,她立刻回家毁掉所有的西方唱片,并取出久藏在地板下的红色小提琴,为了不让母亲遗留给她的爱毁于一旦,她必须忍痛与小提琴分离,另寻地方安置,她找到这位音乐老师,秘密地将它藏在阁楼上,直到这位老师过世,红色小提琴才又终于重见天日。

  文革后,这位音乐老师的贡献得到正面评价,并将这把红色小提琴送到蒙特利尔拍卖。

  神秘气质倾倒新锐导演

  导演表示他曾见过试镜许多的中国演员,但是当他第一眼见到张艾嘉时就被她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住了,“她有一种神秘的气质,深远且忧郁,很适合演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的角色”“再多的钱我也要用她”。为了回应导演的知遇之恩,张艾嘉也重拾荒废了很久的小提琴,狠狠地苦练了三个月,结果最大的收获竟是让自己的小孩爱上小提琴,并且要求学习拉小提琴,这算是最让张艾嘉意想不到也最感欣慰的




另外电影中的音乐值得推荐 由於音樂在本片中幾乎與影像等量齊觀,特地請到美國當代古典音樂作曲家約翰.柯瑞格里亞諾擔任配樂。他的作品型式多樣,數度獲得葛萊美獎的肯定;亦曾兩度提名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電影原著配樂」。配樂中展現了小提琴演奏的極致與多重面貌,包含吉普賽裝飾奏、練習曲、夏康舞曲等多種曲式和挑戰演奏技巧的樂句,在劇情中發揮得淋漓盡致。然而事實上,究竟是誰讓這把「紅色小提琴」原音重現呢?乃是〝酷〞似湯姆.克魯斯的美國小提琴偶像約夏.貝爾,用琴弓寫下這令人讚嘆的答案!這位在歐美兩地獲得相當好的帥哥音樂家,在樂壇上被視為馬友友的最佳接班。他的演奏更獲得英國「泰晤士報」極高評價,便得許多樂迷懷疑,是否約夏.貝爾就是帕格尼尼重生的小提琴家呢?而在1999年的6月也即將來台演出。約夏.具爾不僅長得帥,搭配薩洛能指揮倫敦愛樂管絃樂團,除了掌握住鮮活豐富的旋律轉折,更讓整部電影精神徹底浮現;以充滿詩韻之美及充沛卻有節制的技巧沈澱出直指故事核心的樂感。 1994年,顧爾德用鋼琴寫下了三十二個短篇故事;1997年,馬友友以大提琴啟發了來自巴哈的音樂靈感; 現在,約夏.貝爾的《紅色小提琴》將告訴您一個發現生命之美、理解藝術中蘊藏的熱情並從音樂裡感受豐富情感的故事

[ Last edited by spass on 2005-11-11 at 21:58 ]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TOP

Originally posted by spass at 2005-11-11 12:56:
现在手里有的是Der Untergang,非常值得一看

中文名
称:帝国陷落
英文名称:Der Untergang
资源类型:DVDRip
发行时间:2004年
地区:德国
语言:德语
获奖纪录
第77届奥斯卡最 ...


我的电脑里也有这部片子。看完了后一直舍不得删。我觉得拍得挺好,还原了一个人性化的希特勒,而不是一个丑化的魔鬼。
*************************
Kleine Kinder,kleine Sorgen,
und ein Haus voll Sonnenschein.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