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NeuMond 于 2006-8-2 23:54 发表

你看到的只是目录, 没有阅读全文怎么能轻易评论.


我看过啊,
不过后来她的书就没有了
Share |
Share

TOP

关于何清涟,又google了一下,果然出现了经济学家的名字,而且似乎之前确实学过经济,后来出逃。
似乎出逃一词很值得自豪,特意列出来了。
男人四十一枝花,长得不像刘德华

TOP

原帖由 NeuMond 于 2006-8-2 23:52 发表

她2001才去的美国. 她的名著`现代化的陷阱`就是在国内写的


出走美国后,何女士的学术研究丧失了活水源头,敏锐触感被悬空,既无所触亦无所感;原来的学术优势转换成劣势,于是她只有更深地埋首在昔日的成就和荣光中。有网友评论:何女士在思考了一次后,就不再思考,而只是翻来覆去地把她多年前思考的结论讲给读者听。    一方面,在美国这样的“自由国度”,各方面竞争激烈,何女士所涉足的领域也不例外;另一方面,何女士去国离乡,既只影飘零于异土他乡,思想进步又远离成长的土壤,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看何女士最近的作品《中国改革的得与失》,在远离了研究的对象、敏锐触感被悬诸高阁后,何女士思维的灵泉已经枯竭;思想失去了创造力,已无法再出产类似《现代化的陷阱》、《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总体性分析》等引领时代的惊世之作,只能炒炒剩饭而已。对于别的学者来说,这也不会导致什么过于严重的后果,人终归是要接受现实变化的。但是,这种变化,可能却不是倔强敏感、因缺乏自信而必须不断自励自强的何清涟所能安然承受。为了维持自我肯定、并且要维持在曾经有过的辉煌高度,何女士必须不断给自己的心理施加压力。在《中国改革的得与失》一文中,人们已不难看出作者身受内外煎迫的心态痕迹。峣峣者易折,这样一种压力加在感性敏锐的文人肩上,堪称残忍。如果因此而发生精神崩溃,也丝毫不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补救的办法是:建议何女士皈依某种宗教,或者修行一种气功;放下执着,淡泊心胸,不再心为物役。当然,这很难;耶酥说了,比骆驼穿针孔还难。不到最后阶段,许多人放不下;一到最后阶段,再放下可能已经晚了。     在那最后阶段到来之前,唯有寄希望于海外同道,给予何女士更多人情关怀和温暖。

TOP

原帖由 whisper 于 2006-8-2 23:59 发表

下一句一般的台词是:我搁那旮的站半天了我就是不说。

你应该不是学文学或心理学的.
没有哪一个参考系相对于其它参考系是特殊的.

TOP

原帖由 NeuMond 于 2006-8-2 23:57 发表

很多人清醒, 但聪明人不愿意说.

所以罗,她不是聪明人。

TOP

原帖由 whisper 于 2006-8-2 23:54 发表

所以她的“名著”必定偏颇。
诚如,“一夜美国那些人”一样,为了那一夜,必定要用什么交换一下的。

她98年写成书时, 可能没想到自己会出国.  是不是偏读后才有权说.
没有哪一个参考系相对于其它参考系是特殊的.

TOP

原帖由 NeuMond 于 2006-8-2 23:57 发表

很多人清醒, 但聪明人不愿意说.

下一句一般的台词是:我搁那旮的站半天了我就是不说。
男人四十一枝花,长得不像刘德华

TOP

原帖由 桑子 于 2006-8-2 23:56 发表
护叔来这里啦lol.giflol.giflol.gif

家里被霸占了
我只好流浪了
男人四十一枝花,长得不像刘德华

TOP

原帖由 whisper 于 2006-8-2 23:52 发表

但是,又把自己打造成唯一一个清醒的人,这点和她的观点一样,不着边际。

很多人清醒, 但聪明人不愿意说.
没有哪一个参考系相对于其它参考系是特殊的.

TOP

原帖由 NeuMond 于 2006-8-2 23:54 发表

你看到的只是目录, 没有阅读全文怎么能轻易评论.

目录倒是挺花俏的,所以内容都一般不怎么样。
男人四十一枝花,长得不像刘德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