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积分
- 9517
- 威望
- 983
- 金钱
- 3
- 阅读权限
- 90
- 在线时间
- 1377 小时
|
2#
发表于 2010-1-27 14:13
| 只看该作者

王进被迫离家出走,直接引出了史进,史进的出场又引出了少华山的三个黑帮头目朱武、陈达、杨春和提辖鲁达,鲁达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又引出了杨志,杨志又引出了“生辰纲案件”,生辰纲一案又引出了晁盖等人上梁山……这一系列核聚变般的连锁反应,正是这位高太尉“烧火”造成的。
可以说梁山集团日益发展壮大的背后,也有这高太尉的一份功劳。难怪施耐庵写《水浒》时一开始不写一百单八人,而先写高俅的发家史。高俅的发家史,其实就是大宋朝的腐败史。
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受高俅迫害,被迫私走延安府。王进的离家出走,直接引出了《水浒》中第一个出场的梁山好汉——史进,史进如一根导火索,燃起了一百单八将上梁山的序幕。
《水浒》中那么多好汉,比史进重要的、更出名的大有人在,为什么单单要安排史进第一个出场呢?史进的出场对梁山意味着什么?史进的哥们朱武又是怎样一个悲情角色?请看下回——大闹史家村。
梁山108条好汉,比史进功夫好的、名气大的大有人在,为什么施耐庵单单安排史进第一个出场呢?
这个问题以前有人做过解释,认为“史进”二字的意思是历史的进步,或是历史在进步,或是历史因此而进步,总之就是这么一层意思。史进第一个出场表明历史在发展、在进步,从而引申出另一层意思:梁山好汉的出现代表了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即“上顺天意,下合民心”。
当然以上的解释只是一种猜测,一家之言而已。笔者认为,单从水浒这部书本身的情节需要来讲,安排史进第一个出场是大有深意的——
史进可说是梁山一百单八将里最年轻的一个,出场时只有十###岁,能与史进比年轻的大约只有扈三娘一个。史进在梁山集团中应该算比较有朝气、有胆识、年轻有为的青年干部的代表。安排史进这样的青年好汉第一个出场,说明梁山集团是一个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团队。作者施耐庵大概是在透露这么一个信息:连最最年少的史进都如此英雄,其他年龄大一些的梁山好汉岂不是更了得了?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十###岁的史进一出场便遇到了一系列突发事件:先是遇上王进重新学艺,后父亲身亡,又与少华山黑帮不打不相识,接着武力反抗朝廷缉捕,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从一个富家子弟到“革命分子”的转变,史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史进成熟了。史进所走的道路,实际上也是梁山其他好汉们所要走的道路。作为一个热场型人物,史进的形象十分鲜明,有朝气,重义气,爱好武艺,仗义疏财,好结交朋友,最后被逼造反。这是一个典型的梁山好汉形象
经过一系列突发事件,史进的思想日趋成熟,再不是刚出场时的毛头小子,“革命觉悟”越来越高,逐步具备了上梁山的政治条件。试想一个十###岁的孩子都已具备了如此高的“革命觉悟”,那么另外107条比史进年龄还大的好汉,“革命觉悟”也应该很高了。史进的出场和成熟,实际是一种暗示:从现在开始,108条好汉“思想”已日趋成熟,聚义梁山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这也是施耐庵安排史进第一个出场的原因之一。
九纹龙史进排名天罡星第二十三位,号称“天微星”,与“天微星”相对的“地微星”便是矮脚虎王英。把史进与王英放在一起很有意思,一个英俊,一个猥琐;一个风流,一个X L。王英是条大色狼众所周知,而史进对女人也很感兴趣的内幕却鲜有人知,王英再怎么好色,也只是寻找眼前的,而史进找女人却可找到千里之外去(家在陕西,却能跟山东小姐厮混熟)。
施耐庵把史进、王英列为“天微星”、“地微星”对比起来,不知是巧合,还是他老人家刻意安排。另外巧合的还有,史进排名天罡星二十三位,扈三娘正好排名地煞星二十三位,无论从年龄、相貌还是武艺等方面讲,扈三娘嫁给史进远比嫁给王英合适得多。可惜扈三娘出嫁时史进还没有上梁山。真不知道黑老大宋江在日后面对史进、扈三娘这对俊男俏女、金童玉女的时候,心里作何感想。
从北宋的审美观点来看,史进确实是一个帅哥,“银盘也似一个面皮,刺着一身青龙”,在一个以有纹身为美的时代,银娃娃般的史进绝对是帅呆了。倘若放在现在,任谁身上刺着一身青龙,从一般人眼里看,那不是混混就是地痞,无论如何也不会和英雄连系起来。时代不同,审美观念不一样罢了。
梁山好汉里身上有刺青的不少,除了史进,还有燕青、鲁智深、杨雄等。宋江为得到朝廷的招安,从徽宗皇帝的二奶李师师那里找突破口,派燕青作为特使。李师师美女爱英雄,看上了燕青那一身花绣,当然燕青不可能为了肉体欲望而犯原则性错误。给当今皇帝戴顶绿帽子,梁山集团还招安个鸟。不过这事换了史进,这错误没准就犯了,君不见史进家住陕西,却能勾搭上山东东平府的娱乐界小姐李瑞兰,且来往慎密,陕西、山东千里之遥,史进的泡妞本事的确不一般。“作战”距离如此之长,恐怕梁山第一色狼王英也自愧不如。
同样有一身好看的花绣,燕青能行的事史进未必行,宋江也看出了这一点,宁可派自己极不信任的燕青去跟李师师谈,也不派同样有一身花绣、并且还算中规中矩的史进去。宋江在看人和用人上,的确有一套。鲁智深、杨雄同样有一身花绣,派这二位去如何?更不合适,大家想啊,一个纹着身的花和尚来回出入皇家二奶李师师家,岂不是很容易引起官方的注意。杨雄有纹身不假,不过他这人太木讷,面皮淡黄,有一种病态,这种形象很难讨女人喜欢(潘巧云便是例子)。
话题扯远了,我们还说刚一出场的史进。
史进自从跟禁军教头王进学武之后,功夫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好看变成了实用,从花架子变成了真本事,并且十八般兵器样样精熟。史进在当地越来越有名气。
史进的名声引起了附近少华山黑帮组织的注意,组织中的三个头目朱武、陈达、杨春在对待史进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陈达主张硬来,朱武、杨春主张回避,结果少华山与史家村结下了梁子。幸好朱武及时上演了一出苦肉计,阻止了事态恶化。此后少华山黑帮与史进不打不相识,竟成了往来密切的哥们儿。
少华山黑帮组织是《水浒》中出现的第一个黑帮组织,老大就是七十二地煞排名第一的神机军师朱武。当朱武领导的少华山黑帮敢打华阴县城的主意时,王伦领导的梁山泊黑帮也只是打劫一些单独过往的客商而已。朱武叱咤风云威震华州的时候,吴用还只是一个乡村民办教师而已。
史进与少华山黑帮不打不相识,成了朋友。双方多次礼尚往来,先是史进请朱武等上史家村吃酒;朱武等又送史进金子酬谢;史进又回赠朱武等人上等衣服,还明目张胆邀请朱武等中秋节来史家村搞聚会。两边一来一往,越来越密切。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引起了华阴县地方go-vern-ment的警觉。在李吉的告密下,华阴县go-vern-ment军在中秋节夜里包围了史家村。go-vern-ment军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将少华山黑帮头目及史进一网打尽,永绝后患。
在史进看来,投降是死,“革命”也是死,同样是死,还不如“革命”一把。于是一场激烈战斗不可避免的打响了。战斗的结果是:go-vern-ment军方面损失惨重,线人李吉被杀,两个正科级的都头战死;史进虽成功突围,却从此失去了家园,成为朝廷通缉的要犯。唯一没有损失的是少华山黑帮,黑帮还是那个黑帮,朱武还是那个朱武,反go-vern-ment的性质还是那个性质,却多了史进这个帮手。
“大闹史家村”是整部书的第一个小**,它直接导致了史进走上“革命”道路,也拉开了其他107条好汉陆续走上“革命”道路的序幕。
大闹史家村”一章,陈达、杨春应算是配角,其实二人在《水浒》中从来都是配角,对于这二位的生平,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陈达、杨春是少华山黑帮二当家和三当家的,史进加入少华山后,二人位置顺延,分别位居三当家、四当家。
与其他多数梁山好汉不同,陈达、杨春上梁山并非主动投怀送抱,而是被拉拢上去的。少华山四大头领上梁山,完全是因为史进,史进与梁山高层领导鲁智深有交情,与梁山一般干部李忠也有师徒情分。当史进华州遇难之时,宋江很仗义地出手相救,大闹华州,救下史进。史进因此带领朱武、陈达、杨春加入梁山黑帮,至此梁山集团成功兼并少华山集团。陈达、杨春与二哥朱武、大哥史进一起,成了第八十一个上梁山的好汉。
作为《水浒》第三个和第四个出场的梁山好汉,陈达、杨春在一百单八将中的排名并不高。陈达排名地煞星第36位,杨春排名地煞星第37位,在七十二地煞里面位置正好居中。不过从总排名看,陈达总排名72位,杨春总排名73位,属于中下位置。梁山集团领导分工时,陈达、杨春分到马军小彪将职务。“小彪将”也是将军,但等级最低。梁山马军大将共分三等:第一等是马军五虎将;第二等是马军八席骑先锋使;第三等才是马军小彪将。陈达、杨春做的就是马军第三等职务,即便是在第三等的马军小彪将当中,二人也只排在倒数第四和倒数第三的位置。可见陈达、杨春在梁山领导职务中分量较轻。
陈达、杨春在梁山排名低、职务轻,也不能说宋江大材小用有意埋没二人,宋江的确埋没了不少人才,但陈达、杨春不在其中,二人排名偏低主要还是因为这二位能力实在有限,武艺稀松平常,智谋更谈不上,跟他们大哥史进(能打)、二哥朱武(有谋)不在一个档次。翻开《水浒》,很难找到陈达、杨春立过战功的记载,这对于在全书中第三个和第四个出场的热场型人物来说,是件很尴尬的事情。即使不是主角,施耐庵老人家对这二位的安排也不能如此潦草吧。后人大约也意识到了这种尴尬,于是在《水浒》后补二十回当中加了杨春立功的记录——一大杆刀砍死偏将武能。杨春这种能力的人,基本上也只能对付武能这样的偏将。施耐庵在第二回书重点提到杨春的这把“大杆刀”,后补情节加上大杆刀杀敌斩将之事,也算对前面的描述有个交代。陈达在第二回书一出场已与史进交过手,二人“斗了多时”,史进才把陈达降住。如果说史进的功夫很了得,那么陈达能与之“相斗多时”,足见陈达的功夫也不是差得一无是处。这也算对陈达的黑道生存能力有了一个交代吧。
陈达、杨春这对搭档,一开始在少华山就形影不离,上梁山后也不离不弃,基本上以史进副将的身份相伴左右,二人也曾客串过花荣、林冲的副将,不管做谁的副手,兄弟俩始终没有分开过。在征方腊“昱岭关”一战中,陈达、杨春同大哥史进一起被乱箭射死,兄弟仨连同石秀等人成了第三十八个牺牲的梁山好汉。陈达、杨春这对兄弟,从生至死没有分开,这在兄弟义气满天飞的梁山好汉中,在“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誓言下,除了这哥俩,又有谁能真正做得到?
朱武是少华山黑帮老大,“大闹史家村”的另一个主角,朱武在《水浒》算不上主角,但却是一个有个性、有争议、富有悲**彩的人物,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朱武这个人。
朱武是《水浒》里第二个出场的梁山好汉,他领导下的少华山黑帮是《水浒》里出现的第一个黑帮组织,朱武等人计划攻打华阴县时,王伦领导的梁山黑帮才敢抢劫单独过往的客商而已,而当时的桃花山、二龙山、白虎山等黑帮还没有形成规模,根本不能与少华山同日而语。朱武叱咤风云威震华州的时候,吴用还只是个乡村民办教师。
朱武的B社会经历与资格比梁山多数好汉都要多、都要老,后来少华山并入梁山集团,朱武心里未必乐意,只是碍于史进的情面和宋江救史进的恩义没有明说罢了。朱武也晓得,大鱼吃小鱼是千古不变的江湖规矩,除了顺从并购潮流,别无选择。这样,朱武成了第八十一个入伙梁山的好汉,与他一同入伙的还有史进、陈达、杨春。
朱武上梁山之后,并没有受到宋江的重视和重用,相反还一味受到吴用的打压和排挤。同样是吃军师这碗饭,吴用当然不想别人来分享自己手中的权利,有一个副军师公孙胜搅局,吴用已经很不爽了,又冒出个神机军师朱武,这是吴用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
上梁山之后至受招安之前这段时间,朱武不显山不露水,很少发言,很少参与大事的决策。梁山集团领导们排座次,朱武被安排在地煞星第一的位置,地位看似很高,却在什么穆宏、解家兄弟的后面。安排职务时,朱武的头衔是“同参赞军务头领”也就是说吴用是正军师,公孙胜是第一副军师,朱武是第二副军师。像朱武这样的职务,基本属于有名无实了。
招安之前,朱武唯一的闪光点体现在招安大计上,宋江打算通过皇家二奶李师师直接与徽宗皇帝谈判,朱武则建议走太尉宿元景的后门,毕竟华州“金铃吊挂案”对朱武的影响太深了。事实证明,李师师和宿元景这两条路线的合并,终于促成了梁山集团的招安大计。这朱武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朱武的才能真正得到施展,是在宋江和卢俊义分兵作战以后,在征大辽和征方腊的战争中,朱武一直是卢俊义方面军的军师、副总指挥。
大辽军队与田虎、王庆、方腊等农民起义军不同,大辽军队是国家正规军。在古代,正规一点的军队都讲究阵法,比如辽国军队,就非常讲究排兵布阵和阵法变换,农民义军则不同,他们大多采用群殴方式。在对辽作战中,辽国曾布下“五虎靠山阵”、“鲲化为鹏阵”等等,号称多才多艺的卢俊义一下子就蒙住了,幸好朱武在,说出了其中奥妙,才不致使卢俊义在辽军面前太丢面子。兀颜延寿布下的“太乙三才阵”、“循环八卦阵”、“藏头八阵图”等,吴用看了半天一个也不认识,而朱武一眼就能识破。尤其是在宋、辽决战时,辽国摆出了一个阵势,我们的吴大军师连见都没见过,而朱武一语道破,是“太乙混天象阵”,并能道出其中的变化和奥妙。后来证明,朱武所说与九天玄女所言完全相同,在九天玄女帮助下,宋江破阵成功。单论阵法,朱武不知要比吴用高出多少。
为宋江北征南讨立下汗马功劳的朱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地煞星排名第一,看似很高,其实总排名只是第37位。
有人说“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地煞星第一终归比天罡星第36强些。其实不然,三十六天罡属于正将,七十二地煞属于偏将,正将、偏将在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上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看梁山集团领导班子的组成,宋、卢、吴、公孙四大董事处在最高层,其他天罡星也属于董事会成员,而地煞第一的朱武却没有资格列入董事会成员内。想必梁山集团内部定工资的时候,也会有天罡、地煞之分,差一级工资应该没问题。
我们再看朝廷对天罡、地煞的赏赐规格,朝廷给梁山好汉招安的赏赐,三十六天罡赏的是金牌、红锦,七十二地煞赏的是银牌、绿锦。哪怕朱武比燕青只低一位,燕青可以拿金牌、红锦,而朱武只能拿银牌、绿锦。金牌、银牌之差很明显,而红锦、绿锦也是有差别的,在古代,红锦是除黄锦之外最尊贵的一种,绿锦就差多了。比如三国时曹操手下的大将们,有血缘关系的都穿红,无血缘关系的俱挂绿,等级之差可谓明显,有一次一群武将为争夺一领红锦袍竟大打出手,乱作一团。
在征方腊的战争中,朝廷给梁山好汉的赏赐也是按天罡、地煞区分的,天罡星赏的是御酒、锦衣,而地煞星赏的就差多了,只是一般的缎匹,连酒都没有。征方腊成功以后,朱武是幸存者之一,但朝廷并未因为他是卢俊义这一路兵马的军师、副总指挥而特别封赏,依然以正将、偏将划分。正将封忠武郎,偏将封仪节郎,差了一个档次。
朱武的功劳比起天罡星中的李应、穆宏等很多人,只高不低,所得待遇却远远不及。
在宋、吴实际主管下的梁山集团,朱武的处境很尴尬,专业技能与吴用重叠,绰号比吴用叫得还响,不受吴用挤压才怪。朱武上梁山是借史进的关系,而史进是托的鲁智深的门路,鲁智深入伙又是托的孔明、孔亮的关系。这样关系托关系、路子找路子办成的事,总有种“强扭的瓜不甜”的味道。再加上朱武上梁山之前与宋江从无往来,上梁山的时间又比较晚,没什么资历,不受宋江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更倒霉的是朱武上梁山不久晁盖便牺牲了,朱武连另投其主的机会都没有了。
地煞星第一的排位,同参军务头领的职务,一切看起来风光,其实有名无实,鸡肋而已。朱武的悲剧告诉我们,领导干部的排位很重要,有时哪怕只差一位,所得的待遇也会天壤之别。还有,有能力提早施展,不要等职位定下来之后再发挥,那就晚了。
朱武这个人物先说到这,现在翻回头还说史进。史进自“大闹史家村”之后,随朱武等三人来少华山避难,朱武想拉史进入伙,史进不肯,道:“我是个清白好汉,如何肯把父母遗体来点污?劝我落草,再也休提。”此时史进对生活还是有幻想,他的想法是“寻得师父,也要那里讨个出身,求半世快乐。”金圣叹在评水浒中说的明白,此时史进的初衷,也正是一百单八将的初衷(实惟一百八人之初心也),于是史进打点行装离开了少华山。然而史进并没有与少华山完全断绝关系,手下的庄客全部留在山寨,自己的绝大部分财产也寄存在了那里。史进这样做,估计也是在为自己留条后路,他对“寻师父、讨出身”的计划其实很没底。不过这种当断不断、藕断丝连的做法,也为史进后来重返少华山埋下了伏笔。
史进离开少华山,往延安府寻找师傅王进,路过渭州,在那里遇到了一个英雄人物——提辖官鲁达。这个鲁达一出场,便掀起了《水浒》中第一个大的**——拳打镇关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