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4 23:35 发表
贴mp3只要点文本框上方的工具栏倒数第二个图标,在弹出的窗口中贴上你的链接就可以啦

基本上到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春之祭]就已经是极限了。有两次被骗去听了,因为是小 ...



主贴编辑过了,勋伯克(Schoenberg)的曲子能听到了,不过露露之歌还不行

太好了,谢谢mm支持呢

我一定尽我所能,把我的体会继续表达出来,和你交流,等我们两个把这个帖子炒热了,
肯定会吸引更多喜欢音乐的人的参与了


mm说的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的音乐的确是比较古典的,我非常喜欢《春之祭》,

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还是有一次在Wuppertal 看Pina Bausch的舞剧的时候,她的经典剧目《春之祭》。
结果,我没有被Pina Bausch设计的舞蹈所感动,倒是被这个曲子深深震撼了......
但是据说,这个曲子在上个世纪初第一次公演的时候,也是把世界震撼了,
不过观众是被激怒了,扔的全是西红柿和臭鸡蛋,

但是用我们今天的耳朵听到这些曲子,真是觉得太优美了啊,如果和后来发展的无调性比的话


mm,我们每天都说一点点,争取把帖子炒热哦,想念mm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7-6 00:30 编辑 ]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TOP

原帖由 Starfish 于 2007-7-4 17:31 发表
MM 们一个个的爱好都那么高雅那么深奥,让俺们这些土包子们都插不上话了、、、、、

好的音乐不分形式,属于每一个愿意感受它的人。
这几天网特破,mm贴的音乐貌似只能听到第一首,郁闷:gawp:

TOP

贴mp3只要点文本框上方的工具栏倒数第二个图标,在弹出的窗口中贴上你的链接就可以啦
原帖由 fussfun 于 2007-7-4 09:20 发表
...对于习惯于古典音乐如十八、十九世纪欧洲音乐的人来说,多调性和无调性简直是难以忍受。 ...

基本上到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春之祭]就已经是极限了。有两次被骗去听了,因为是小室内乐厅,中途不好退场,简直恨不得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煎熬得胜过任何酷刑 。就是所谓的无调性,发出很多刺耳的声响,混成一团,挑战人的听力忍受极限。 但是有时会突然来个神来妙笔,但绝不让你多沉醉,惊鸿一瞥般稍纵即逝,撩得你心痒,恨得你牙痒!现代乐感觉就是现代人心态的反映,狂躁,诡异,冲突,多种交杂的思绪,临近崩溃...诸如此类的情感...对它们有种很奇怪的感觉,不能说喜欢,但是总觉得有神奇的吸引力在里面,所以很有兴趣了解。
多调性还可以,象巴托克那首还是挺好听的,不协调有时也可产生别样的极致美,但最起码各调内部还是协调的,偶品味比较古旧,但是感觉现代乐也是有好作品的,只不过是自己了解不够罢了,所以看到你的这个帖子很高兴,继续努力哈。

[ 本帖最后由 sunrisesunset 于 2007-7-4 23:54 编辑 ]

TOP

MM 们一个个的爱好都那么高雅那么深奥,让俺们这些土包子们都插不上话了、、、、、
A Za A Za Fighting !!!

TOP

先从现象说起,介绍无调性吧(zt)

音乐要素漫谈--多调性和无调性

文:周小静

  在前两次的“走进圣殿”栏目中,我们谈了音乐中的调式与调性。今天我们来谈谈“多调性”和“无调性”。这两个词在二十世纪音乐范畴中常可见到,在过去时代则很少见,这是因为二十世纪的许多作曲家打破了传统的调式调性观念,采用了全新的音乐语汇。  对于习惯于古典音乐如十八、十九世纪欧洲音乐的人来说,多调性和无调性简直是难以忍受。什么是多调性呢?这就是在同时出现两个甚至三个不同的调性,比如一个大乐队,弦乐声部在C大调上演奏一条旋律,木管声部在E大调上演奏另一条旋律,它给人的感觉就会很奇特,让人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滋味。您还记得我们在介绍节奏这个要素时谈到的“复合节奏”吗?一个声部两拍子,另一个声部三拍子,它造成的感觉是多元化的、大空间的。多调性也是如此。现在请大家听一首巴托克的小提琴二重奏,它很短,只有33秒,但由于使用了多调性,听上去十分新鲜而且让人觉得趣味无穷。

巴托克小提琴二重奏,第27曲




这种在不同声部中使用不同调性的所谓“多调性”手法,在二十世纪作曲家手下很多见,他们就是要打破原来的单一调性思维,造成更大的空间感和多元化的感觉。在十九世纪末也有些作曲家不满足让某个调性一统天下,他们不仅利用转调来造成变化,还加密转调的频率,有时候两个小节就转一次调,其结果是几乎听不出来有什么调性了。二十世纪的多调性与它不同的,是不在时间顺序上频繁转调,而是在同时出现不同的调,这种做法比频繁转调更大胆。  至于无调性,那就是更进一步地对传统的破坏了。我们曾经说过,一个调式就有一个特定结构,如主音、属音、下属音等等,音阶中的每个音各司其职,不得越位。在无调性音乐中,这种结构被彻底破坏了,无所谓主音、属音,他们成了无君无王的一群,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到任何一个方向,无所顾忌地让音乐在任何一个音上开始和结束。这种无调性音乐会使听惯了古典音乐的人无所适从,因为我们几乎没法子来哼唱这种旋律。现在就请大家来欣赏一首勋伯格的小曲,选自他的《五首管弦乐小曲》。您听听看有什么样的感觉。

《五首管弦乐小曲》第五曲,3‘‘27



无调性的音乐有一种解放的感觉,它无拘无束,因而也就有了极大的空间。我觉得它很象是二十世纪的抽象绘画,或是毕加索的变形画,原本具体严谨的物体或人物形态在这种画面上瓦解了,变得自由而新奇。 无调性音乐对于乐器演奏者来说,是有难度的,而对于歌唱者来说则更难,因为没有了习惯的调性依据,它很不容易唱准。现在让我们来听听贝尔格的歌剧《露露》中的“露露之歌”,它的旋律有点像是说话,但绝不是瞎唱,而是作曲家尽心设计的。

[ 《露露之歌》2’14” ]  

您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有点受不了?曾有一些不喜欢二十世纪新音乐风格的人问那些手法奇特的作曲家,为什么写难听的音乐。而他们的回答是:我觉得这很好听。 这里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审美观不同罢了。你有权力喜欢或不喜欢。要知道,“美”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没有唯一的标准。 好了,关于调式调性、多调性和无调性,我们说的不少了,现在就结束这个话题吧。预告一下,在下次节目中,我们的话题是音乐的结构。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7-5 23:48 编辑 ]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TOP

说起Gubaidulina是会让我很激动,所以也只能慢慢的写。

先从音乐开始说起,我们家妈妈那边是很有音乐遗传天赋的,而我爸爸这边就不行了,五音不全那种。
我惨了,积极吸取了父母的缺点,因此对音乐基本上是比较木讷的。
虽然小时候好像很喜欢跳舞,其实和音乐没有关系啦,
没有音乐我一个人照例手舞足蹈,对了,小儿多动症而已...


虽然托了妈妈的基因福,额比额爸爸的五音不全还是要强点,但是绝对是没有明显天赋的那种,
所以学音乐常识学的很累,觉得比数学难多了啊。。。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勤、勤、勤.....:sweatofwork:



因为么有天生的音乐细胞,所以俺对音乐的感觉主要是建立在理性认识上的。

实在是受到周围太多有音乐细胞人的刺激,所以一直暗暗的憋气,
等着瞧!俺不懂音乐吧,但是俺会懂音乐是个什么事!


没想到。。。日积月累的理性思考,反倒是歪打正着,无意间促成了我对现代音乐的理解

[ 本帖最后由 fussfun 于 2007-7-3 23:03 编辑 ]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TOP

回复 #3 fussfun 的帖子

是偶太心急了   
喜欢了解关于音乐的任何东西
你慢慢写好好写哈

TOP

还没来得及写介绍呢,就被你抢了沙发坐了
凡是真精gg的帖子一定要顶!

TOP


你喜欢现代乐啊?偶不太懂欣赏的说 有空教教俺怎样欣赏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