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原帖由 jiejiedog 于 2008-9-13 10:26 发表

academic circles 里的人最基本的品质是要实事求是。说话是要有根据的。觉得最后一句话……
Wisdom, a summary of life.

TOP

原帖由 Fry 于 2008-9-13 07:29 发表
sci基本只覆盖journal,但是很少数极高质量的conference proceeding也会有收录。

sci没有必要过高评价,玩得熟的一年发个两三篇很正常,但是分专业,做理论研究的,物理数学医学之类领域的,来两个double都不用太 ...


同意,至少觉得aachen某些所的某些group就是这样子的,一篇东西换个写法,改改边角,投向不同地方,可以吃上好几年,而东西本身就是往权威上硬靠被接收的。我觉得中国人有了如此成就很了不起。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中国留学生总是自己瞧不起自己,被别人埋汰久了,失去了自信么?
Wisdom, a summary of life.

TOP

原帖由 jiejiedog 于 2008-9-13 02:22 发表
所谓SCI,IF什么的,只能忽悠忽悠门外的人。我稍微总结一下国际论文中得国人发表论文的一些特点(以本人专业为限,IEEE论文):
1。首先就是理论公式以及推导特别具体复杂,占篇幅嘛,用来提高文章的观感(有的和文 ...


貌似这些是德国人发的paper的通病,而非中国人的。至少从我帮我同学改过的东西来看,最大问题是有东西说不清楚;而德国人很多是没东西也说得头头是道。科学领域里面一是有权威压制,二是有英文表述上弱点。即便是科学领域里面,游戏规则也仍旧是一个西方规则主导的。我觉得中国人很不容易的。

另外,我不觉得SCI是忽悠门外的人的。

[ 本帖最后由 helloworld 于 2008-9-14 01:18 编辑 ]
Wisdom, a summary of life.

TOP

原帖由 Fry 于 2008-9-13 07:29 发表
国内研究水平不是世界第一,但是没有必要开口闭口就垃圾。我相信这里的人都是希望中国的研究水平真正搞上去的,而不是为了过嘴瘾骂两句垃圾来显示与众不同。要是国内真的垃圾了,对我们有个屁好处。慢慢来,不够好的地方是会改善的。骂垃圾的,不如用自己实际行动去让它变得更好。


国足水平不是世界第一,但是没有必要开口闭口就垃圾。我相信这里的人都是希望国足水平真正搞上去的,而不是为了过嘴瘾骂两句垃圾来显示与众不同。要是国足真的垃圾了,对我们有个屁好处。慢慢来,不够好的地方是会改善的。骂垃圾的,不如用自己实际行动去让它变得更好。

国内拼论文数量就跟拼奥运金牌数目一样,还不如奥运金牌。奥运金牌至少证明了中国在某些领域确实达到了颠峰水平(不谈平均水平),但是那些行政命令下搞出来的论文数量的质量如何,看看索引率就知道了。导致论文数量虽然多,国内的科研实力却依然在较低层次徘徊。当然这个并不只是高校的问题,说下去又会扯远。至于国内某些sci期刊,只要教授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搞定的事情——review速度奇快。

[ 本帖最后由 jiejiedog 于 2008-9-13 10:37 编辑 ]

TOP

原帖由 山区人民爱照相 于 2008-9-13 03:29 发表


sci只覆盖journal,不管conference吧。不然怎么每年出的叫jcr呢

各个行业不同的,ieee比较懂得赚钱,所以要被杂志收录先成为conference paper,也有一些直接被sci收录。

TOP

sci基本只覆盖journal,但是很少数极高质量的conference proceeding也会有收录。

sci没有必要过高评价,玩得熟的一年发个两三篇很正常,但是分专业,做理论研究的,物理数学医学之类领域的,来两个double都不用太奇怪,做工程的做力学的,有的一年两篇就很了不起,这导致不同专业journal的impact factor有巨大区别,也导致某些领域的某些杂志被人称为“垃圾”。发文章看策略,一样东西截开分几篇文章发的在国外是相当普遍的,同样东西加个不同应用又发几篇文章的老外也大有人在。我上一篇sci文章现在自己再看都会觉得惭愧。国内的学术氛围比较浮躁这个大家心里都清楚,但是国内的人要发到国外journal,首先英语就是个门槛,起点就比别人低,事实上不公平。另外,国内的博士生靠发conference paper来凑数我不敢确定,因为sci基本不收录会议文章。

国内研究水平不是世界第一,但是没有必要开口闭口就垃圾。我相信这里的人都是希望中国的研究水平真正搞上去的,而不是为了过嘴瘾骂两句垃圾来显示与众不同。要是国内真的垃圾了,对我们有个屁好处。慢慢来,不够好的地方是会改善的。骂垃圾的,不如用自己实际行动去让它变得更好。

TOP

原帖由 jiejiedog 于 2008-9-13 01:48 发表

我们专业,IEEE在东亚日韩中都有举办conference,特别方便中国人投稿。此外一般的conference也有10~20%的中国人发表论文。数量算起来自然就不少。关键原因说了,国内现在高校硬性规定硕士博士必须是发表sci论文才 ...


sci只覆盖journal,不管conference吧。不然怎么每年出的叫jcr呢

TOP

所谓SCI,IF什么的,只能忽悠忽悠门外的人。我稍微总结一下国际论文中得国人发表论文的一些特点(以本人专业为限,IEEE论文):
1。首先就是理论公式以及推导特别具体复杂,占篇幅嘛,用来提高文章的观感(有的和文章关系根本不大)
2。研究领域单一,譬如国内某某教授在dcdc领域较强,然后那边出来的论文似乎就永远是那个主题那个topology,改动1,2个小点,又是一篇新论文
3。实验论证大大缩水。譬如文章开头说这个算法应用在兆瓦级的inverter上,包括simulation都很帅,到了实验的时候就变成1kw的小prototype,降低难度。而事实上这样的论文并没有验证实际工况(兆瓦),有没有意义还是个问号。此外,为了获得良好的一致性(理论,simulation和experiments),测量结果都故意选择一两个近乎完美的工况,得出皆大欢喜的summary。
4。索引列表超长。因为他们了解到IEEE对于文章的索引率有要求,所以猛加料,让reviewer忙不过来阅读索引。事实上有些引用根本和他的论文对不上。我review过几篇文章下来的结论是,看一片文章的价值,你只要检查一下他的引用就可以估计得89不离10了。
5。算法过于理论。很多都是纯学术研究的,prototype也就是为了这篇paper,而不是用于解决来自工业界的project(实际问题)。

当然外国paper中也有这些问题,但没国内这么普遍的。

只要把以上1,2,3,4点都吃透了,那么各位距离自己发表所谓SCI论文也就不远了。:naughty:

TOP

原帖由 pavis 于 2008-9-12 09:46 发表


参加国际会议,你去看看,主要是外国人为主。中国人有,但是并不多。。会议费用还是对中国人来说还是很大的负担啊

我们专业,IEEE在东亚日韩中都有举办conference,特别方便中国人投稿。此外一般的conference也有10~20%的中国人发表论文。数量算起来自然就不少。关键原因说了,国内现在高校硬性规定硕士博士必须是发表sci论文才能拿到毕业证,所以发论文也变成了应试能力的一种。

顺便说一句,国内的中文期刊基本就是垃圾,哪怕是SCI榜上有名。

TOP

原帖由 pavis 于 2008-9-12 16:57 发表
科研论文主要代表了一种基础研究。关键是中国那些不需要发文章的工程研究领域实力太差。她就缺乏一种SCI这类的标准去衡量。而工程研究却正是一个大国科技力量的根本。。。


工程领域,更需要一个大环境和体制的支持,一扯就能扯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