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在9月24—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指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在这次会议上还批判了“单干风”、“翻案风”、“黑暗风”,成立专门委员会审查彭德怀、习仲勋“反党集团”。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句口号一气儿被喊了十几年,集中体现了“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时代风格,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破坏是巨大的。
  除破坏性外,这句话到“文革”后期还显出无比的滑稽感。比如,人们把阶级斗争搞到了头发上,各理发店都向“妖头怪发开火”,能体现女性美的长发被认为属于资产阶级而加以批判,一时间消失殆尽。
     还有人在公汽上听到哄孩子睡觉的催眠曲《宝贝》就不舒服,一位工人阶级站出来质问唱歌的妇女:“《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不是很好听吗,为什么不唱给小孩听?”所幸的是,1978年12月举行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正式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梦,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
Share |
Share

TOP

1961年:包产到户

  鉴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严重困难,1月14日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吃饭第一,建设第二”。毛泽东在会议上提出1961年要搞“实事求是年”。为了使“吃饭第一”工作落到实处,中共安徽省委在部分地区开始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经营管理方法。所谓万事开头难,为了推行这个责任制,安徽省委书记三次上书毛泽东,解释包产到户的优缺点。5月7日刘少奇在湖南省与农民谈农村工作问题时,首次提出可以酌情实行包产到户。虽然他说总的来讲不能搞分田到户、包产到户,但有些零星生产,如荒山等可以包产到户,收入交一点给生产队,剩下的都是社员自己的。
  这种观念在现在来讲是保守的,但在当时的背景下却是惊世之语,让在贫困中挣扎的农民看到了一线希望。

TOP

1960年: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问题都解决了

  虽然上一年2月苏 联同意继续援助中国,但中苏之间的矛盾早已隐现,苏 联对中国的压制越来越加剧。中国与苏 联之间的裂缝终于在7月撕开,援助协议被赫鲁晓夫集团撕毁,苏 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单方面撕毁了345个专家合同及合同补充书,废除257个科学技术合同,并决定在9月1日前撤走全部在华专家1390人。由于苏 联带走了201个援建
项目的全部设计图纸等资料,并停止供应中国急需的成套设备和关键部件,使中国一些重大设计和建设项目被迫中止,厂矿不能按期投产,加重了中国的经济困难。
  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的“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一段话被重新提起,成为激励国人迎难而上,即使在全封闭环境中也要“闯出一片新天地”的座右铭。

TOP

1959年:毛 主 席 万 岁

  这一年是共 和 国建国十周年,中国在这十年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从连年战事民不聊生到今日的形势一片大好,国人从内心深处发出对伟大领袖毛 泽 东的爱戴和崇敬之情。
  1959年国庆检阅三军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林彪,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时,前后共振臂高呼了八次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这一连串的万岁声中,尤以“毛主席万岁”最为响彻云霄,引来了地动山摇的和。
  “毛主席万岁”凝聚着中国人民对伟大领袖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几年后几乎演变成了一种全民造神运动。手捧红宝书,早请示,晚汇报,天天读,喊万岁,成为中国公民的日常生活。
  1984年大阅兵时,人们喊出了“小平您好!”这样的祝辞。从“毛主席万岁”到“小平您好!”,改变的绝不仅仅是言词。

TOP

1958年:大 跃 进

  许多年轻人在读到这段历史时都会哑然失笑,但深受其害、目睹其弊的过来人笑不起来。当时最流行的口号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15年赶超英 国”。从1957年末《人民 日 报》第一次提出“大跃进”的口号开始,中 国 人开始陷入了一种狂热的浮夸风中。1月1日《人 民 日 报》题为《乘风破浪》的社论雄赳赳气昂昂地将赶超英国升级为“超英赶美”。
  《人 民 日 报》的社论更是火上浇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大跃进”。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高产卫 星满天飞成为当时以及今后几年的风景

TOP

1957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如果追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句话的由来,当是在1956年4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而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也需要这个。
  很有诗人气质的毛主席描绘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还真富诗情。而更具体的解释是:在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艺术上百家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是我们的方针。
  “双百方针”的目的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的繁荣,对促进当时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以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这一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又得到实行,从而使我们的学术及科学文化得以大放光彩。

TOP

1956年:多、快、好、省

1956年:多、快、好、省


  也许是为了替新年中的中国人打气,也许是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健康有序地发展,《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题为《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社论说1956年将出现一个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并提出了“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必须又多又快,才能赶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必须又好,要保证质量”,“必须要省,要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

TOP

1955年:合作化

  作为一种曾一度引起社会变革的潮流,无论其是对是错都有可说之处。1月13日鉴于全国各地陆续发生新建合作社解散和社员退社事件,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通知》。当时全国共有农业合作社48万个左右,其中有30万个是新建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10月4日召开的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加速农业合作化。此前,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等人对合作社问题提了不少意见,邓子恢因此被毛主席批评为“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说他没有看到合作化运动的主流。在这种欣欣向荣的潮流下,毛主席在会议上强调,要求到1958年全国基本上实现半社会主义合作化。
  但仅仅到了1956年12月,广东省有7万余户退出了农业合作社,102个合作社解散……又一场退社风潮席卷全国,而退社的主要原因是入社后收入减少。据此,中央指示各地灵活掌握退社风潮。真个是潮来潮退转眼间。

TOP

1954年: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这句话听起来让人振奋,尤其是在李登辉疯狂提出“两国论”的今天。
  8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常务委员会第五十八次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解放台湾联合宣言》,发出了“一定要解放台湾”号令。
  《宣言》指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决不允许任何外国干涉。这段铿锵有力的宣言,明确地指出我国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方针,并对那些欲破坏我国解放台湾的帝国主义霸权者作了严正的警告。9月,解放军炮击金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对台工作的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用武力来达到统一的目的。

TOP

1953年:总路线


  新中国的各项经济基础以及体制日趋完善,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
  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第一次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了比较完整的描述:“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日报》于9月25日对“总路线”作了如是阐述:“实现社会主义
工业化,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