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
Share

TOP

五十二 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中国的文化精英们时不时会脱口而出一个口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他们要以此来解决很多棘手的人文文化的课题并增强民族的自信心。
  而美国人的逻辑正好相反: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他们想籍此来表明,他们处在世界的中心、全球文化的制高点。
  
  中国的文化精英们之所以会有那样的口诀,是有着曲折的精神体验的。在新时期,很早就出现了文化上的寻根运动。其代表人物之一的冯骥才,至今寻根不止,而且边寻边保护。然后,就是第五代导演导演的电影频频获得国际大奖,再次使民族文化成为热点。
  虽然有人指出这些所谓的民族文化都是落后的房舍田地和破旧的桌椅板凳,但这毕竟是中国独具的。难道要这些文化的创作者去和外国人比高楼大厦、摇滚、科技么。似乎只能如此了。虽说家丑因外扬而受到了国际上的鼓励,可这只是表面的理解。更深的认识就该是,民族的文化积淀震慑了外国人的神经。
  
  而美国人之所以会反着说,也是因为他们这样成功过。美国人拥有强势的文化,自然不用特别强调其文化的民族性。就民族文化的组成而言,可能更多的是移民带来的外族文化。就其历史来说,当然比不过我们的秦砖汉瓦。
  美利坚民族,其历史渊源尚不及其文化久远,它当然要这么说了: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更为关键的是,美国的民族文化应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新文化,包含了:科学、人文和政治。这样的文化必须依赖广泛的民族融合和交流,必须是一个新民族才可能包容的。
  
  再看我们的精英们所宣扬的口诀,基本上只局限在人文文化上,和科学、民主基本不能沾边儿。是啊,这样的文化除了是民族的,还能是谁的呢。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啊,我们除了民族的文化,还曾拥有过世界的文化么。以后,我们一定会具有这样的文化。因为我们意识到中华民族可以和美国人一样以博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的交融。
  但现在,在我们还只能以民族文化来论文化的时候,我们也只能把民族的文化加工得更具有世界性了。所以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不仅是个伪命题,更是一句废话。
  
  更为关键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依我的理解(而非那些高唱口诀的精英们的思路),该是民族生产文化的能力和创造文化的能力。
  这些方面的文化,恐怕那些精英还没有来得及研究吧。
  

TOP

五十一 建议总理新浪开博
  
  新浪博客天下闻名,如今正期待着一国总理的光临。
  总理素有爱民形象,若在新浪开博,一定能击起千层浪,点击率肯定超过“炒作女王”老徐不知几千里也。
  因为,网民(共和国公民的一部分)还是更关心国家的政治前途以及经济发展的。
  
  在此两会之机、十一五计划制定之时,总理新浪开博,可算是中国民主建设的一个特色了。
  想想中国的最高行政权力当局能够在网络上以博客的身份,倾听同样身为博客或网民的公民的声音与思想,确实是一项创举。
  当然,要赢得这样的创举,似乎需要新浪的仁人志士怀着先天下之博而博、后天下之客而客的高尚情操,努力推动政治入博。
  国务院有自己的网站,www.gov.cn,2006年1月1日正式开通,而且各个部委大多有自己的分网站。
  看来总理入博也为期不远了,可千万别搞得跟国务院网站似的那么一本正经啊。
  
  根据中国官场原则,总理在新浪开博后,必定能引起一次政治博客大潮。
  各大部委、各个省市一定会跟风而动,部长们、省长们、市长们也会在新浪相继开博的。那时候就更热闹了。
  政治民主、经济娱乐,各方人士济济一堂,大话天下。
  而最有意思的,莫过于国家信访局的博客了。这肯定成了一个可以公开告状的地方,一纸信访留言立刻天下皆知。
  
  于是博客不仅是个人日记、文集,更是一处中国国情的大总汇了。
  
  那么,总理有没有写博客的时间呢?
  想想吧。
  如果总理每周抽出十分钟来写博客倾听民意与回声,那么中国的官员们似乎也会效仿,而以十倍的时间来这么做。当然效果各异,真诚度不一。
  但希望温总理能用看家信的心思来对待这十分钟。
  但愿他的秘书们能有和总理一样的情怀来替后者完成那剩下的7x24x60-10分钟。
  

TOP

五十 荒诞的早点铺子
  
  ------- 有感于某些学者使用学术术语的频率而作
  
  
  天景泛亮,清光照进夏家的走廊。
  夏小青醒来,跻着凉鞋改造的拖拉板儿开门进了里屋。
  夏小青:爸,起床。
  夏小青摇摇夏青肩膀,然后走出去。
  夏青呻吟:再让我睡……睡会儿,怎么老是这时候起床,饼刚烙了一半儿,这粥也没熟,油条还没黄呢……
  夏小青在外屋:黎明即起,万机待理。
  夏青一翻身:理个什么理呀。我问你,早点铺子的名字你想好了吗?
  
  早点铺子里横着几条桌椅板凳,桌子上摆着醋、酱油、胡椒、辣椒末。
  夏青父子俩为制作早点做准备。
  夏小青伶俐,眼疾手快。
  
  年轻人:嘿,老爷子,早啊,来两只荒诞饼。
  夏青:好嘞,一共五块钱。
  年轻人:怎么,涨了?
  夏青:不瞒您说,这两天涨得厉害。
  年轻人:做法不同了?
  夏青:不是,是原料涨价了。
  夏小青:这都是那个中法合资的荒诞面粉公司的问题。昨天我去那个公司进货,碰见销售部经理,他对我说,近来法国发了大水,洪水把好多优质的荒诞大麦试验田都给泡了。
  年轻人:老爷子,别忘了加那个。
  夏青:知道,忘不了,两个写实种的鸡蛋。这荒诞饼里加两个写实鸡蛋,品位不赖嘛。
  夏小青:你知道这写实种的鸡蛋是怎么来的吗?
  年轻人:你说说。
  夏小青得意:我去过一次国风农场。
  年轻人:在哪儿?
  夏小青:就在汉赋平原的西面。国风农场管理得真是好,那些鸡吃的都是绿草籽,看的都是自然风景,听的都是二泉映月、黄河大合唱。
  年轻人:好种,好种。
  夏青烙好了荒诞饼,递给年轻人。
  夏青:来,得了。拿好了。
  年轻人:呦,新包装。
  夏青:唉,这叫“诗经纸”。用这种纸包装,保温。
  年轻人:嘿,谢了。拜拜您哪。
  年轻人片身蹬车而去,边骑边吃着,闯过了红灯。
  
  中年男子犹豫,轻声问:有魔幻豆浆吗?
  夏青愣:没,没有。
  中年男子:唉,就知道你这儿没有。我已经找了半天了。
  夏青:我这有后现代粥、意象奶、古典豆浆,喝什么不行,非要魔幻豆浆?
  中年男子:你不知道,我早晨喝什么都吐,连喝水也吐。后来试了一下魔幻豆浆,舒服死了。于是,我每天早上都要去喝新鲜的魔幻豆浆。可巧,今天那个卖豆浆的没来,我才找到这儿来的。
  夏小青猛地想起:爸,咱家不是还剩了些魔幻粉吗?你不记得了?
  夏青:噢,对,快去拿!
  夏青心想这魔幻豆浆今天该卖多少钱。
  青年妇女:来碗现代粥。
  夏青:我这儿只有后现代粥,要不要?
  青年妇女:凑合吧。
  青年妇女接过热粥,沿着碗沿儿唏溜:呦——!怎么这么腥啊!
  夏青:给您点儿新感墒咸菜吧,冲一冲腥味儿。
  夏青很有准备地把咸菜瓷碟递了过去。
  青年妇女:唉,好多了,刚才那股后现代味儿还真够冲的,新感伤咸菜倒是挺有效果的,是你自制的吧,我还从没吃到过这种味道的咸菜呢。
  夏青得意地点头。
  长脸男中学生:来碗意象奶。
  圆脸男中学生:有写实种的毛鸡蛋吗?
  夏青:没有,写实种没有毛鸡蛋,写实种的鸡蛋都是整鸡蛋。
  长脸男中学生:谁说没有,我昨天刚吃过,就在那儿。
  长脸男中学生指了指两米外的墙角。
  夏青想起来:噢,对对对,是有毛鸡蛋,不过那是新写实种的,不是写实种。
  圆脸男中学生困惑:有什么区别吗?
  夏小青:区别大了!
  夏小青往热腾腾的豆浆上撒魔幻粉。
  中年男子:好啊!
  中年男子满心欢喜围着豆浆闻了又闻。
  中年男子:呦呦呦,好了好了,也别太魔幻了。魔幻豆浆讲究的就是撒魔幻粉的手工,好好好,就这样,停——。
  中年男子用两只手做了个“T”形的手势。
  夏小青:这写实种和新写实种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是国风农场的,一个是小雅公社的。
  圆脸男中学生无奈,要了两个怀旧牌红薯,先查看防伪激光标志,后吃起来。
  长脸男中学生刚把奶喝完,抬头问圆脸中学生:没有?
  圆脸男中学生点头。
  长脸男中学生:那我算白喝奶了。先意象奶后写实种毛鸡蛋,有味儿着呢。
  圆脸男中学生:他们说毛鸡蛋只有新写实种的,没有写实种的。
  长脸男中学生:傻瓜,新写实就是写实种,没区别。
  长脸男中学生一扔勺,当的一声。
  圆脸男中学生:他们说出产的地方不一样,写实种来自国风农场,新写实种来自小雅公社。
  长脸男中学生:你没问问为什么出产的地方不一样品种就不一样?
  圆脸男中学生:没问。
  圆脸男中学生打了个嗝。
  长脸男中学生:我来问。老板!
  夏小青:有什么事跟我说。
  长脸男中学生义正词严:“为什么国风农场就不生产毛鸡蛋?
  夏小青:国风农场是个大农场,要么产鸡要么产蛋,为什么要生产鸡不像鸡蛋不像蛋的毛鸡蛋?
  长脸男中学生:那你是说小雅公社是小单位喽?
  夏小青:差不多吧。
  长脸男中学生:你胡说。国风农场把那些毛鸡蛋偷偷卖到市场上去,还让零售商说是小雅公社的。你以为我不知道?
  铺子里人更多了,坐等时间比吃饭时间要长。很多人用各种方式表示不满,父子俩有些应接不暇,手忙脚乱。
  满脸毛的男胖子:来个新生代糯米鸡。
  夏青:来啦!还热乎呢,赶紧吃吧。
  留八字胡的男瘦高个儿嚷:来四两凸凹煎饺!
  夏青:要什么馅儿的呢?
  男瘦高个儿:你有什么馅儿?
  夏青:这就多啦,像淑女馅儿、问题青年馅儿、白领馅儿、网虫馅儿、教授学者馅儿、成功人士馅儿。
  男瘦高个儿:就半斤问题青年馅儿吧,别煎糊了啊,煎糊了我可不要。
  夏青:那不会,我最能掌握火候了。肯定是外面金灿灿,里面软绵绵,吃完满嘴油,绝对能消化,不留后遗症。
  夏小青问左边的两个外地人:您二位还要点什么不?
  其中一个外地人:再来俩寻根油条吧,要炸得脆点儿啊!
  夏小青仰脸笑:您就瞧好吧!寻根油条再不脆,那不成了异国情调了嘛。
  满脸青春痘儿的男孩:老板,把现实主义辣椒油拿来。
  男孩问旁边女孩:你要不要?
  女孩:我不要。我受不了,一吃就流鼻涕。你还挺喜欢。
  男孩:我是想发发汗,我的汗腺欠发达。
  夏小青:爸,您可真专业。
  夏青:不专业不行啊,竞争激烈啊!……欸,儿子,你想好了吗,我们这个铺子到底叫什么名字?
  夏小青:嗯……
  夏青瞧表:儿子,该关门了。
  夏小青:还有那么多人呢,怎么关呀?
  夏青:关吧!再不关人更多,快累死了!先让没进来的别进了。……去呀!
  夏小青不情愿地把一个牌子挂在门口。
  牌子上写:小铺四只手,食客三百万。赚得千金足,还靠着着鲜。明儿见您哪。
  
  关门后,父子俩在铺子里收拾。
  门外,被牌子挡了的人在议论。
  女声:哎呀,都怪你,一路上罗罗嗦嗦,不赶快走,来晚了吧。
  男声:那咱们去吃麦当劳吧,不远。
  女声:不去,我绝食了。
  父子俩窃窃而笑。
  夏青:你到底想出来没有?
  夏小青:就叫“文心雕龙”吧。
  夏青:好小子,有你的。别以为你爸没念过书。
  
  

TOP

四十九 新时期的创新运动
  
  不知从何时起,标榜“第一”成了一件事是否有意义(意思)的急所。在这方面,精明的上海人总是走在前列。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一场赞助式婚礼。那要结婚的小两口因拮据而想出这么个主意:搞赞助。要赞助的方方面面可真不少,婚纱、场地、筵席、司仪、摄影、婚纱照,等等。这可是全国首例(第一个)赞助式婚礼,那些影楼、婚庆公司、公关公司、酒店都想靠着这个第一而产生的新闻宣传效应达到广告扬名的目的,于是纷纷提供赞助。精明的小两口靠着这个创意引来了记者,也就遂了心愿、进了洞房。那些赞助商也自以为聪明了一把,就等着芝麻结西瓜了。
  可见,第一就意味着创意。而创意,一般也包含着“第一”。
  还有一个残酷些的例子,应该不是上海人干的。它说的是有一个人得了不治之症,又没钱,就想让社会捐助。他找到报社,想让后者通过报导来募集好心人的滴水之恩。但报社说自己不是慈善机构,报道必须具有看点与卖点。于是,那个病者自己策划了一把,把捐助广告登到了一个地方杂志上。由于这样的作为在中国属于第一,于是新闻报道得以成立。病者也在新闻报道所激起的热心中得到了捐助。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媒体活跃其中,特别爱捕捉“第一”。在新时期的创新运动当中,一直就有这么一只看得见的手。这只手对“第一”的偏好已经胜过了新闻传播学可以容忍的标准,使得中国人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创新运动。
  
  在这只手的推动下,更多的第一出现了:
  第一个零工资的打工者;
  第一个展示活体模特的时装橱窗(发生在上海);
  第一个职业打假者(他就是王海,严重利用了消法的漏洞);
  第一个走红的网络歌手(雪村,一个聪明人);
  第一个吃屎的行为艺术;
  第一个手机小说;
  第一个发送短信垃圾的人
  第一个刊登广告征召大款的二奶(她和刊登广告征召二奶的大款不谋而合,天生一对);
  第一个地铁婚礼;
  第一个水下婚礼;
  第一次进行直播的辟谷现场(受到司马南的关注,指责其伪科学);
  第一次直播国际战争(把正义与非正义昭然于世);
  第一次直播航天飞机回归地球;
  第一个人工美女(不知她的保鲜期和维修责任如何);
  第一个被广泛报道的奇丑女(她因此变成一个美女);
  第一个事业成功的毛人;
  第一个飞越黄河的人(如果黄河变成了小河沟,这样的飞越是否依然是壮举);
  第一个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中国人(据说那里经常有很普通的游泳爱好者横渡);
  第一个实名制下的裸体艺术模特(如今成了一名职业话剧演员)。
  这还只是新时期创新运动的一个侧面。
  在运动的正面,是全国人民思维的巨大发散。全民皆兵、全民造反时代久远了,全民下海、倒钢材的时期也古老了。
  于是,一些人找到了与媒体长期共谋的机会。
  
  第一个被叫作美女的作家是谁?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个群体。其实,很多女作家都很漂亮,像池莉、王安忆。她们比卫慧、棉棉漂亮多了。可她们不算,她们只是作家中的美女,简称“作家美女”。
  美女作家就不同了。她必须要把美女放在第一位,使用美女该有的语言,来赢得一个作家的名声。也许她不是个真美女,但她依旧是“美女作家”。
  一定要记住这句箴言:使用美女该有的语言,来赢得一个作家的名声。
  第一个被叫作美女的作家是谁?这似乎已成了无头案、呆坏帐。但不能忘记的是,是《钟山》搞了一个美女作家联展,才让“美女作家”真正叫响了。
  第一个使用博客走红的“美女作家”,木子美。她沿袭了“美女作家”的名头,而且其平庸的相貌异常符合前述的标准。但她是第一个使用博客来传播其作品的美女作家,所以她也火了。
  继木子美之后,出现了第一个公布裸照的“美女作家”,流氓燕。她又一次实践了“美女作家”的标准。虽然身材很水桶,依旧能以裸照笑傲。这样的写手也注定能火一阵子。
  而那些走审丑路线的“美女作家”,更是深谙“美女作家”之道。
  “第一”,总是能带给我们如此丰厚的回报。第一个国内网络邮箱,第一个网络门户,第一个中文搜索引擎,第一个人才网,第一个房地产网。 网络经济的巨大报偿自不必说。在娱乐界,作出第一个抄袭国外样式的举动同样能举国轰动。
  超级女声实现了这个现象。它可说是“美女作家”路线的集大成者。它先审丑,再审美;既媒体,又网络;不仅偶像,更花边;除了粉丝,还有八卦。它可说是满足了更多的人争当第一的欲望。
  
  以前的创新者被叫做“改革家”,现在则称为“时尚人士”。
  那些跟时尚之风而动者,他们注定思想贫乏、穷困无聊。
  只有摸透时尚胴体、学会创造“第一”技巧的人,才能笑傲江湖、永葆青春。
  有的人想把喜马拉雅山开个口子,引入印度洋的季风,使青藏高原变成鱼米泽国。
  有的人想给长城内外都贴上瓷砖,保护好世界遗产。
  有的人想让体育总局办一个气功训练班,以大面积提高奥运成绩。
  有的人想要月葬。
  有的人想用孔子学院对抗歌德学院和迪斯尼乐园。
  有的人想通过高考作文复兴中国诗歌。
  有的人想把克隆技术传授给九亿农民使他们一夜暴富。
  
  而我更希望在华夏大地能出现这样的第一:
  第一部以哲学家为主人公的电影。
  第一次全民公决。
  第一座自由论坛。
  第一块文革纪念碑。
  第一位拒绝诺贝尔奖的人。
  第一代不被愚乐所迷惑的青年。
  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狂欢节。

TOP

四十八 中国文化垃圾论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同样也生产大量的文化垃圾。虽然十几亿人口平摊下来物质资源就所剩无几,但我们每个人能分得的文化垃圾却还是相当了得。这些垃圾基本上没有出口的希望(当然也有少数出口美国和世界的,那是老外们眼光太低级),只能在国内进行消化处理。
  没有问题。那些垃圾制造者们都是中国人,都熟悉中国国情,制造出来的垃圾也很有中国特色。他们掌握着发行渠道和媒体频道,掌握着宣传包装的手段和势力,所以制造起文化垃圾来就更加肆无忌惮。
  
  先来说说最主流的电视。
  电视作为强势媒体,完全有灌输各种观念的能力。在商业利益的造就下,在没有电视立法的社会里,电视就变成一个大垃圾箱,装满了千姿百态的文化垃圾。而我们手中的遥控器,不过是拣垃圾的长臂夹。
  垃圾之一:清宫戏
  一个令我们相当难堪的朝代,那时的官服相当难看。可导演们为什么那么喜欢清朝呢,一个原因是清朝遗留下来的浩繁史料简直就是给这帮偷懒导演预备的脚本。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清朝的腐败故事太多了,这样可以把戏份搞得更有意思。我们熟悉清朝的历史,但我们对那些清宫戏里皇上长奴才短的镜头更熟悉。我们发现这些清宫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奴性的娱乐。连刘恒这样的大作家都编起《少年天子》,当然这和《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一脉相承,也就不必惊怪了。
  垃圾之二:武侠戏
  那些腰系钢丝飞来飞去的大侠们在玩儿什么呢,是不是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或者返祖到了可在林间跳跃的猿猴时代。这种成人童话其实是和清宫戏同出一辙的。有一个金口玉言的皇帝,势必出一个武功盖世的魔王。表现冷兵器时代的风云,肯定比表现星球大战来得省钱得多。
  垃圾之三:春节联欢晚会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大垃圾桶。谁都想上晚会,想在这个大垃圾桶上贴上自己的标签。于是乎,这个垃圾桶更加名副其实。基本上在零点以后,也就是春天到来之后,往桶里放的都是些重度垃圾。在零点之前,多是些平时在别的地方积攒了芳名的人上场献艺。他们的表演不可谓不精彩,只是这精彩早已是过去时。能不能改变一下红色的基调,能不能在垃圾中加入一些思想的防腐剂,能不能去掉一些歌舞,能不能取消舞台,能不能让那些现场观众别傻坐着,能不能把垃圾桶变成万花筒。
  垃圾之四:同一首歌
  审美疲劳的典型代表,在没有新节目的时候一定能在央视一二三四频道里看到。
  垃圾之五:综艺栏目
  说它是幼儿园,可它比幼儿园还幼稚。说它是励志园,可它不仅励志而且弱智。
  
  再来说说歌星和他们的歌曲。
  本来,我们大陆的歌星中创作型的歌手就很少,而能让自己创作的歌曲流行起来的就更少。于是,即使是垃圾原创,只要符合基本的乐理,也被当成流行时尚后备军来加以宣扬。
  垃圾之一:歌手郭峰及其近作
  他曾经写下很多有名的歌曲,比如《让世界充满爱》。可是,他 最近几年已经变成了一个二流歌手,依然经常写歌,可是每一首都是抄上一首的,只需要在演唱的时候区别一下就可以了。正是要作出这种区别,他演唱时的动作、表情和那一头金发看上去就特别别扭。他恐怕已经不知道什么叫旋律了,那脸上的几道褶清楚地表明:江郎才尽是多么地痛苦。
  垃圾之二:民歌MTV
   近年来,民歌教育很兴盛,使我们认识到所谓的“原生态民歌”,这和“绿色农业”、“有机农产品”有点儿接近。然而,当绿色的有机的来自民间的民歌被包装成MTV,就算是完成了深加工。那些极度艳丽的民族服饰做陪衬,那些极其华美的唱腔做主旋,那些唯美的环境和伴舞演员,怎么看怎么像是电脑制作、化学合成的,不知道搁了多少激素化肥、多少色素添加剂、多少硫化氢二苯四胺素啊。
  垃圾之三:晚会歌曲
  中国不知道何时出现了那么多的晚会,可能是太平盛世就要歌舞升平吧。晚会基本上有歌和舞组成,一般是舞伴歌,也有歌伴舞。听听那些歌曲,基本上是两段。第一段叙事,第二段咏叹。然后重复第一段的旋律,但歌词有所不同。再然后同理重复第二段旋律。最后以高调歌唱最尾旋律片段两到三次结束。有的时候,最后那几个字还要像结巴一样重复一下。这种速朽的垃圾歌曲居然是在烘托一个很高尚或很伟大的晚会主题,实在让人作呕。更加作呕的是,居然我还听过这样的歌曲而且还要评论它。
  垃圾之四:爱情小曲
  可以说歌曲的最初形态便是情歌,是卿卿我我、恩恩爱爱。可是,当爱情成为这个时代唯一的信仰,当情歌变得充耳不闻无法令人再感动,耳那些歌手们还在闭着眼睛继续扭捏作唱,也就离垃圾不远了。
  垃圾之五:一首歌主义
  很多歌手都是凭一首歌成的名,此后再不见新的,只是在各种媒体(主要是电视)上当一个文化混混儿。比如:尹相杰、蔡国庆、江涛。他们在迅速获得名声之后就不再能抵御新生代的追击,也迅速从排行榜上消失掉。此后便只能当颁奖嘉宾了。
  
  再说说影视文化。
  电影一度是思想解放的急先锋,后来又是历史反思的前卫。现在则成了商业文化的二奶。那些大师们在抛弃欧洲艺术电影及其电影节之后,迅速向好莱坞靠拢。
  垃圾之一:张艺谋的武侠世界
  《幸福时光》在艺术和票房上的惨败两双让张艺谋不务正业地去搞了一个芭蕾舞《大红灯笼高高挂》。此后,她就着重在票房上下工夫。自有了《英雄》及《十面埋伏》,张艺谋的艺术道德可谓丧之殆尽。人们去看《十面埋伏》,去到电影院里开心地笑,笑的是《十面埋伏》里的破绽和弱智。这跟我们对待网络新偶像的态度何其相似。
  垃圾之二:章子仪
  章子仪的国际路线越走越宽阔,如今她当上了奥斯卡的评委。她可称得上是一个武打明星了,远比杨紫琼功夫要深。从《卧虎藏龙》、《英雄》到《十面埋伏》,靠着花拳秀腿打得那些只认美女的老外没有了抵抗力。当然,她的背后,必定有国际资本的支持,不然,她何以在VISA的广告里也以女侠出现呢。可问问我们本土的观众,没人会认为她会表演中国式的生活。
  垃圾之三:被陈红俘获的陈凯歌
  提到陈凯歌,必须加上“可惜”这个定语。《吕布与貂禅》以及《和你在一起》都是他们夫妇爱情的结晶,只是一个曾经那么注重思考民族命运的人却在庸俗的夫人指挥下向市场低头。然而,他的作品只能让他在二流徘徊,重回一流大师的念头似乎只有在陈红熟睡的时候如潮水般袭来了。
  垃圾之四:“还珠格格”赵薇
  赵薇的主要问题在于那双“还珠格格”的大眼睛影响了表演上的发挥。有时候比语言表达得还要多,有时候又不如语言表达得明白。再看“还珠格格”的表演,似乎和网络新偶像也很近似哩。插科打诨,装疯卖傻,居然能混进皇宫当上公主一类的人物,这和网络新偶像的发迹何其相似。至于“日本国旗时装”事件,更可见她的思想何以混乱。至于她的演技,想必永远也无法超过混乱表演时期的“还珠格格”和她那双大眼睛了。
  垃圾之五:香港影视
  那些天王、天后们在巨大的商业包装之下那可怜的灵魂逐渐暴露,毫无文化底蕴的表演越来越不能适应我们期待民族复兴的神经。于是,没有了强大大陆腹地支持的香港影视只能在铜臭的烂泥塘里越滚越烂,越钻越傻。那些明星的身价也随之大跌,新人越来越难出。
  
  时尚文化垃圾
  垃圾可能就是时尚的未来时,时尚也许还是垃圾的过去时。
  垃圾之一:少年作家
   韩寒还算是个天才,他的出现具有偶像效应。那些仿效者则开始将青春的精华、少年的意气转变成所谓“光阴疼痛”的垃圾和“残酷青春”的消费。他们注定写作狭窄的题材,同时不能把自己的体验改造成共通的思想。他们只能在一定年龄阶段的消费群中寻找买主,一旦那些买主也成为作家,他们就将关门歇业。
  垃圾之二:美女文学
  以前是美女加咖啡,现在是加文学。但文学并不一定需要美女的参与。文字可以给美女增色,美女却不能为文字添彩。这就是美女文学注定衰落的原因。
  垃圾之三:商业话剧
  由林兆华开创、孟京辉继往开来而掀起的话剧时尚,如今已蔚为大气。很多文化公司也盯上了这个短平快的项目,不禁起了开发的心思。于是乎商业话剧此起彼伏,其中最成功的莫过于《爱吃麻花,我就给你拧》。此后,搞笑话剧甚嚣尘上。《淡了,添点儿韭菜花》就是一出垃圾话剧。可越是垃圾话剧,就越是要由名人莱客串,这仿佛也是一个真理。
  垃圾之四:中国足球
  皇马的二度到来足以印证足球文化的垃圾趋向。足球,已经成为继房地产之后又一个可以骗钱的行业了。
  我对中国(男子)足球的建议就是:实行比非典时期更严格的隔离。让那些已经成年的在上一次世界杯铩羽而归的一代球员继续他们的中超联赛,直到烂一个干干净净。让那些还在20岁以下的参加了世青赛的一代希望球员完全离开中超联赛,根本不与上一代球员接触,或留学巴西,或留洋欧洲联赛。
  惟有这样的隔离,才能使得该烂的烂到彻底,该红的红得久远。
  垃圾之五:网络猛女们及其后继者
  正是许许多多文化娱乐垃圾的滋养,使得网络池中有了网络猛女们的芽孢。再加上大众的心领神会,终于使得她们浮出水面。出水的猛女们立刻照出那些高级文化垃圾的丑陋。至于她们的后继者,想必大有人在。毕竟垃圾,尤其是如此个人化的私垃圾的制造相当容易。
  
  以上在各个领域的文化娱乐垃圾已经把我们团团包围。我们已无处可逃、别无选择,只能与垃圾们和平共处。
  那些包裹在月饼、粽子之外的精美包装,那些卖不出去的报纸杂志,那些撂了地的开发区和烂尾楼,那些豆腐渣工程,那些过期食品,那些假冒伪劣,恐怕都注定了成为垃圾的命运。
  当年虎门的那把火不可能再次燃起,因为我们每个人同样是垃圾的制造者之一。
  为什么我们如此乐意去制造垃圾呢。
  为什么我们的文化总是逃不脱垃圾的包围,就像我们的城市一样。
  为什么我们一不留神就能出手不凡地造出垃圾。
  为什么我们以垃圾为乐而不觉耻。
  为什么那些垃圾的制造者有那么多堂皇的理由。
  为什么文化大师也有制造垃圾的本领,而且比别人还要高强。
  
  常能听到这样的论调,娱乐就是要让已经疲惫劳累的观众得到精神上的放松。所以,我们要进行一些娱乐。
  娱乐电视,娱乐电影,娱乐读物,娱乐新闻,娱乐人物,娱乐记者,娱乐歌曲。
  岂不知,娱乐其实就是愚乐。
  智力竞赛被代之以知识竞赛——>商品知识竞赛——>广告商品知识竞赛,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我们是如何被愚乐的。
  在我们被愚乐的同时,大量的垃圾从我们视而不见的地方悄悄地增长起来,最终就是信息的全面垃圾化。
  到那个时候,我们也许就将工作在垃圾里,生活在垃圾里,住在垃圾里,坐在垃圾里,睡在垃圾里,甚至以垃圾为食。
  
  而最根本的问题是,我们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垃圾制造能力,全在于我们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和勇气。
  

TOP

 四十七 美女就是无产阶级
  
  美女爱钱,那是天经地义。通常这样的美女一无所有,比无产阶级还无产阶级。而她们的美貌就好比无产阶级的理论,在共产主义到来之前总是看上去很美,实践起来困难。
  这时资产阶级骑着白马而来,说,在无国界的共产主义到来之前,我们先享受一下全球化的好处吧。
  于是无产阶级的理论变成一整套世界贸易规则,美女们懂得了交换。以前是砸碎铁链,换取一个自由的全世界。现在是用无产阶级的理论去换取一个游走世界的机会。
  美女们游走在一个个资产阶级的怀抱里。资产阶级也许会说出一些封建社会的语言,在大床上还会表达出奴隶主的淫威。但是美女不怕,因为她们坚信无产阶级的理论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而这个无产阶级的理论核心就是:资产阶级终将老去,而美女们是他们的掘墓人。

TOP

真的要帖一千个吗?:han.gif

TOP

四十六 这个时代缺什么
  
  中国历来也不缺少聪明人。说一个人聪明,那绝对是恭维。说一个人小聪明,虽略带贬义,但基本上还算很善意。聪明、小聪明,体现了我们为求生存而必需的举措。尤其在中国,求生存的经典简直无数。
  这个时代从来就不缺少财富及其载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吧。也不缺乏专家、奥运冠军,他们每四年都肯定会出一批。更也不缺乏那些慷慨陈词、思路敏捷的主持人和嘉宾,他们只是这个时代的小小注脚。
  这个时代缺乏的是智慧。
  聪明和智慧截然不同,就像神经病和精神病的区别。聪明往往是灵光一闪,是对环境变化的随机应变,是明哲保身的,是以损人骗人为前提的生存之道。阿谀奉承可以算聪明,善于搞关系可以算聪明,主持人的机峰可以算聪明,炒作话题可以算聪明,但它们绝与智慧无关。
  智慧可以很朴素,很简单,很木讷。但你一眼就能认出,那是智慧,而不是投机的聪明。任何理论不过是智慧的一种或一时的标本。虽然智慧本身只是“一”,但它却可以闪现在每一个人身上。
  智慧是活在时代中的最真实的生命现象,是对现实生存环境做出反应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智慧得以存在,是因为生命本身。智慧能够不断精进,也是因为生命本身。智慧是生命的生存本质,同时,智慧又是生命等级的唯一标志。

TOP

四十五 中国知识分子为什么那么软弱
  
  中国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似乎已被无数次谈及和讨论。这些口水足以让软弱性更软,当然也淹没了真相。我这里所说的知识分子当然主要指人文知识分子、作家等。这真相上可追溯到姜尚钓鱼愿者上钩,下可联想至王朔无知者无畏。在中国,学而优则仕,赢者通吃。就像现在的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唱演优则主持,则上大学。春秋争鸣当中的百家一天到晚想得,就是自己的学说能得到某个诸侯青睐,从而获得成功。像儒家、法家都是这方面的典范,道家等到了汉朝初期却成了国家意识形态。
  也就是说,中国知识分子在那时候(周朝到汉朝)就在努力使自己受到统治者的尊重、重视、赏识、重用。“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这种观念影响了太多的知识分子。他们如过江之鲫,通过各种方式在经济天下的名义下求得个人的名禄。即使像李白那样的大诗人,也想着儒家所教唆的治国平天下。李白难道不知道自己更擅长什么吗。
  更为严重的是,知识分子的个人精神始终不能独立于现实的团体。知识分子被家(庭)、国(家)、天下(社稷)所包围,被家族、师门、党派、地方所牵扯,其精神上的焦虑感就像竹林那般卧听皆是疾苦声。虽然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用来使精神超脱的迷药(如道家、禅宗、水墨艺术),但它们都只能作用一时,属于暂时性麻醉用品。
  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几乎看不到思想者反抗的记述,更难觅科学家的独立探索精神。只有那些壮怀激烈的爱国英雄、清廉官员、忠臣谏客,充满了教学大纲和考试试卷。仿佛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以沸腾热血代替冷静思考、用还我河山覆盖文化精脉、让治乱更替掩盖专制世袭的可歌可泣。 怪不得如今的皇帝戏如此之多,原来是历史教育就留下的病根儿。
  我们的学校也不进行哲学教育,只有马列主义的独门独派。这直接导致了这些知识分子的新一代缺乏思想的方法论和自我支撑的思想习惯。于是,除去那些从思想及其相关专业毕业的知识分子外,其他的知识分子在把握思想递进发展的能力上有了先天的缺陷。
  
  具体来说,当代影视作品的编导大多也是知识分子。他们的人文视野可说是并未出古代之右,尤其是那些以知识分子为主题的作品。我们连文革尚且不能彻底反思,遑论当下与未来。影视文化的娱乐性越来越强,这一点也和学校教育一样,强烈地影响到下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
  以前是政治性的软弱,现在是政治和经济上双重的软弱。以前主是依附于权势,现在还要依附于商人。只有依附于权势、当局,知识分子们才觉得自己的知识、思想有了可施展的时空。达济天下、报效祖国的观念一直就是科学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历史遗产。
  在历史上,中国文人鄙视很多下九流的文化,也包括小说。他们觉得小说只能供人消遣,而非经济天下所必需的利器,也不是依附权势的手段。其实,小说当中恰恰可以寄寓个人的独特思想。原因正在于其消遣性,面向的是非具体的大众(读者)。文学为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独立的天地,使得那些经久部息的精神得以薪尽火传。可是,到了如今的影视文学,这样的传统却没了。
  从先贤的榜样来看,历史上不为家国天下、只为真理而行而人物实在寥若晨星,亦自周朝到今日更没有被重视和广泛传扬。于是,那种独立天地的精神就一直不能射入到民族的血液当中。在我们中华民族看来,这样的精神似乎并不对民族的进化有多大的好处。我们总是以民族的角度来衡量一个人物和事件的价值,从而就只能养育出软弱的知识阶层分子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