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天佑中华 于 2006-7-12 16:07 发表

是年冬,曹操凭恃军威,骄纵轻敌,拒绝谋臣谏议,亲统大军水陆并进,直逼江南。孙刘联军自夏口溯江而上,与曹军相遇于赤壁。
曹军以步骑为主,面临大江,立刻失去优势,新编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 ...


这个是推断论,写的不文不白的...看的头大...
那个站转来的?

曹操写过信给孙权说自己不是因为战败而走的,是自烧船而走...
他没事走的那么仓促干吗呢...

新编水军战斗力弱?我看不弱诶,单一个文聘部队,就不弱了.
至于说地形...
乌林和赤壁都是背山面水的战术地形,至少后顾无忧,如果要强攻只有抢滩,而且对方必采登陆战,
你觉得吴国水军就算抢滩冲上岸去能打的过以逸待劳的曹军么?说地形纯粹素找理由了...大江两岸对峙,谁先过去谁牺牲多...那年头也有冷兵器的远程的说...不是都等着你到岸上了再开打的...弓弩手又不是刀斧手...
再了,江东部队就算冲过去,那也都是轻步兵啊,和人家重骑兵怎么开打啊...都扎营了...就算平地上,扎营的也有优势...
鹿角安的好好的,弓弩手吃饱喝足了,谁怕你来抢滩呢?
要说瘟疫就是找借口,晕船就晕船,什么瘟疫啊,一个地区发生瘟疫,只瘟到你曹军,瘟不到吴军?难道华佗张仲景天天泡在江南?


[ 本帖最后由 猫 于 2006-7-12 16:26 编辑 ]

TOP

原帖由 于 2006-7-12 16:09 发表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曹操有2个部队是肯定不离身的,虎豹骑,虎卫军.
以许褚,典韦[那年已故]为统的虎卫军.
以曹纯,曹休和曹真为统的虎豹骑(这个部队只有曹氏人率领)
基本是不太可能离开曹操的.
也可以 ...

曹纯统领的虎豹骑人数不多的,关键在于精锐,号称是用几百个将军组成的。有点像特种部队。
许褚统领的虎卫军人数也不是很多。这两支部队基本都是做警卫和一些特殊任务的。

TOP

最受不了的是说周喻是被诸葛亮气死的,罗贯中扯的太离谱了,人家分明是死于箭伤!
不论相貌,才学还是为人,都比诸葛亮强的多!就连老婆都比诸葛亮的强!更难能可贵的是小周音乐也很好.
曲有误,周郎顾!

不畏艰辛,只因有梦!

TOP

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曹操有2个部队是肯定不离身的,虎豹骑,虎卫军.
以许褚,典韦[那年已故]为统的虎卫军.
以曹纯,曹休和曹真为统的虎豹骑(这个部队只有曹氏人率领)
基本是不太可能离开曹操的.
也可以这么说,基本就是绝对的精锐部队...

TOP

原帖由 于 2006-7-12 15:55 发表
我一直坚持着一个很书本的观点是.
赤壁之站,曹操根本不是小部力量在赤壁.
而是主力部队压在了这里.
从进军路线上看.
曹操(江陵舰队)自江陵由西向东,沿长江,水路,主力。
赵俨(襄樊舰队)从襄樊依北 ...

是年冬,曹操凭恃军威,骄纵轻敌,拒绝谋臣谏议,亲统大军水陆并进,直逼江南。孙刘联军自夏口溯江而上,与曹军相遇于赤壁。
曹军以步骑为主,面临大江,立刻失去优势,新编荆州水军,战斗力较弱,又遭瘟疫流行(水土不服这条非常重要,甚至有人认为这才是曹操失败的真正原因,曹操后来给孙权写信也说,赤壁之败是因为生病),以致初战不利,退长江北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孙刘联军夹江对峙。为减轻江上风急浪颠,曹操下令用铁链和木板连接战船,犹如城堡,使步骑兵可在上驰骋,以利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意欲谋攻,以求速战,遂采纳黄盖提出采用火攻的计谋。

可见曹操当时轻敌冒进是有的,对水战无知也是有的,但曹操没有把全部兵力全放在赤壁应该是史实。

TOP

我一直坚持着一个很书本的观点是.
赤壁之站,曹操根本不是小部力量在赤壁.
而是主力部队压在了这里.
从进军路线上看.
曹操(江陵舰队)自江陵由西向东,沿长江,水路,主力。
赵俨(襄樊舰队)从襄樊依北往南,经汉水,水路,支队。
文聘(江夏水陆)诣江夏缘东至西,走陆地,陆路,支队。
这是曹孟德的进行赤壁之战的进军路线.
而在进行赤壁之战的时候,文聘已经抵达了.
这点从战史上可以看到.
小说里第一个受伤的也是他.
而他的出现意味着,他带来的,是原刘表的主力部队.
三国志云"聘在江夏数十年,有维恩,名震敌国,贼不敢侵."
赤壁战局上,曹操"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那如果就放5万人,还带着岸上的...每艘船上只能放几个人了???
另,曹操本阵里,还有七军,于禁、张辽、张合、朱灵、李典、路招、冯楷,合称七师.
史书说:建安十三年,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

TOP

原帖由 于 2006-7-12 15:44 发表


发长壮大没觉得,刘琦出来没多久就死了倒是真的...
死了以后是关羽收编这个部队做为水师,镇守荆州.
不过之前...咱们得具体讨论一下历史时间,刘表死,刘琮率众投降,军权全部交给曹操,随后就是长坂 ...

刘崎的军队虽算不上荆州主力,但无疑都是主张死战的死士。不论如何,这一部分是给刘备用了。

TOP

原帖由 于 2006-7-12 15:35 发表


您这个是对历史的臆断啊...
官渡也不是这么个打法的,
咱先不说官渡,要说官渡回头说,咱先说赤壁...

您还记得蔡瑁张允带了多少部队投曹么?二十万.
您觉得曹操在收编这个部队以后会把他们都放在 ...

我说了,关于赤壁之战的史实一直以来都有争议,大约1800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答案都飘在风中了。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刘魏吴三家都把自己能出的主力都出了,在赤壁进行了死磕。

TOP

原帖由 天佑中华 于 2006-7-12 15:30 发表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当时蒯氏兄弟、蔡瑁主降,废长立幼,奉次子刘琮为接班人,而这之前刘崎就主战,闹着要分家,最后刘表就给他拨了至少1万独立出去了,而这一万后来由发展壮大,并且因为刘崎主战所以训练很好, ...


发长壮大没觉得,刘琦出来没多久就死了倒是真的...
死了以后是关羽收编这个部队做为水师,镇守荆州.
不过之前...咱们得具体讨论一下历史时间,刘表死,刘琮率众投降,军权全部交给曹操,随后就是长坂,然后紧接着就是赤壁...
刘琦的部队根本没打过什么仗...
死在公元209年,而他爸刘表死在公元208年~tired.gif
事实上说,刘琦从分家,到他爸OVER,再到赤壁,中间经历的时间很短.
也无从说什么发长壮大的话了...

TOP

原帖由 天佑中华 于 2006-7-12 15:23 发表

曹操在赤壁的战术布属与官渡之战基本相同,在前方自率小股主力坚守要塞,主力在后伺机予敌以致命打击。只不过在官渡曹操不但守住了,而且抓住了机会,而在赤壁,则被吴的火攻完全打乱了布属。


您这个是对历史的臆断啊...
官渡也不是这么个打法的,
咱先不说官渡,要说官渡回头说,咱先说赤壁...

您还记得蔡瑁张允带了多少部队投曹么?二十万.
您觉得曹操在收编这个部队以后会把他们都放在陆地上当摆设?
曹操一生谨慎,绝不至于犯这样的错误.
他更不会信任新降的军队,也不会说把他们放在背后了...
何况,统帅的蔡瑁张允都在前方,管不住后面的兵啊...
再了,曹操就算什么兵都不带...那,虎卫军总得带着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