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小小di世界有最堅定de純真..o小小di夢想有最不變de永恆

TOP

Das ist eine schwierige Frage!

关键在你怎么想.

P.S.次文化是台湾译法

[ Last edited by Ampelmann on 2005-12-8 at 19:49 ]

TOP

非常谢谢 Ampelmann!!!!!!!!!!!!!!!!
但是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那个问题.....
o小小di世界有最堅定de純真..o小小di夢想有最不變de永恆

TOP

次文化
次文化在社會學中,是指在某個較大的母文化中,擁有不同行為和信仰的較小的文化或一群人,亦称亚文化。次文化和其他社會團體之間的差別,在於他們有意識自己的服裝、音樂或其他興趣是與眾不同的。早在1950年大衛·雷斯曼(David Riesman)就提出大眾和次文化的差別,並且將次文化詮釋為具有顛覆精神。大眾是「消極地接受了商業所給予的風格和價值」的人,而次文化則「積極地尋求一種小眾的風格(在當時為熱爵士樂)」。於是「聽眾……操控了產品(因此也操控了生產者),就如同產品操控了聽眾一般」(Riesman 1950: 361)。

因此,當一個次文化成員「即使沒有任何其他人在場,也會聆聽某種音樂時,他是在一種想像『他人』在場的脈絡下聆聽音樂的——他聆聽音樂常常是為了要去和那些『他人』建立起關係。他對大眾媒體的觀感受到他所隸屬的同儕團體所形塑。這些團體不只是在為音樂分高低而已,他們是以一種更細膩的方式,在為團體中的成員選擇他們會在音樂中『聽到』些什麼。(ibid: 366)」

一個文化通常包含了很多個次文化。次文化和其母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結合在一起的,然而在某些特別的面向上,兩者之間就會有極端的差別。某些次文化的差異在到達了某個程度以後,會擁有自己的名字。

Dick Hebidge(1981)使用「風格」這個詞彙,來表示次文化的流行、態度、暗語、活動、音樂和興趣。次文化風格與主流風格不同的地方在於,次文化風格是刻意「羅織」(fabricate)出來的,帶有「被建構性」,不同於主流風格的傳統性。


次文化族群起源

起源於1950年代受戰後嬰兒潮的影響,西方世界青少年到青年期的"Teenage"開始成為重心,也因而促使年輕文化"Youth culture"時代的到來。同樣的,年輕人的服飾發展,在戰後也較從前更受到重視。例如,在英國就出現以十多歲為對象,俗稱泰迪男孩"Teddy boys"的次文化團體。從這個群體的服裝款示模式中,不論是髮型;外套上衣;領結;緊身長褲;膠鞋,都讓我們看到青少年他們在穿著行為上,表現出自我選擇的主張。

續1960年代,這個階段在西方被喻為是反文化"Counter culture"的年代。其特質是將年輕文化"Youth culture"、大眾文化"Pop culture"、性自由"Sexual─Freedom"、女權運動\"The movement of women's right"四者相互融合。 這些自我一格的年輕次文化團體,也分別將他們的人生價值理念,著實的表現在他們的服飾之中,即透過服飾的穿著,來象徵他們所處的團體。又因由嬉痞"Hippies"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巔覆以性別來作為區分服飾模式的中性服"Unisex dress"款式;以及對象「物質消費文化」的「流行」提出排斥。在服飾審美價值方面,由於深愛歐普藝術"Op art"與普普藝術"Pop art"藝術風格的影響,出現「趣味性;年輕化」的造型與款式;其次文化風格影響至深了,現今的街頭文化。

[ Last edited by Ampelmann on 2005-12-8 at 20:23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