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08
- 威望
- 354
- 金钱
- 3
- 阅读权限
- 60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二.故事
如果要作比较的话,也许把亦舒笔下和安妮笔下的故事来作比较,是可以的。当然亦舒成名比安妮早的多,笔下的故事就内容而言也广的多。但是两人都爱写女人,故事的男人通常只是配角。
作为某种意义上的言情小说家,亦舒的世界更加的真实,更加容易让人引起共鸣。离婚的女人,单身抚养孩子的女人,在红尘打滚的女人,在商界打拼的女人。亦舒像一个老者,经历事态万千之后,回过头来,细细的数着当年的故事。亦舒书中会出现的经典语句如:电影和小说里的爱情,十年凝聚在一日,所以能够感人肺腑。而现实生活,油盐柴米,再多的爱情也被磨光。
安妮笔下的故事,带着一种唯美的情节。干净的,穿格子衬衣的男人。笑容甜美,眼神迷离,穿长裙配球鞋的女人。不管这种唯美是否存在,我们不得不承认,安妮笔下的人物和故事给流浪在城市缝隙间的人们创造了很多想像的空间。有一个很奇怪的调查,安妮宝贝的每本书发行后销量都稳居每年新书销售的前十名。对于发行商而严,安妮这个名字就是销量的别称。一本《狼图腾》出了,几乎每个书坛子都能找到这几个字。可是书坛子里却没有人谈安妮。那么我奇怪,书是谁在买?为什么没人说她。或许有,但大多是18岁以下的小孩子。我们成年人是不屑于谈安妮的。或许在很多人心里,安妮笔下的故事,都是没有人可以分享的故事。
三.精神和灵魂
其实在这一点下,我是有最多话想说的。余杰在《火与冰》中曾经讲过一个句话:中国这个社会,从来都不是一个关心人的灵魂的社会。
中国有那么的作家。他们写作,为社会,为劳苦大众,为一种精神。但是在网络上出现安妮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作家反复的使用灵魂这个词。在中国人的眼里,灵魂是跟宗教信仰有关的东西。我们是马克思的主义的接班人,我们是无神论者。我们不需要为我们的灵魂担忧。在维列根斯坦反复的说,人只有挣脱躯体的束缚,灵魂才能得到升华的时候。我们反复的强调:少年不知愁滋味,欲上层楼,欲上层楼,却到天凉好个秋。
《告别薇安》是安妮的第一本书。《七年》中写到:我一直想给我的灵魂找一条出路,也路太远。没有归宿。但是我只能向前。
安妮的很多故事本身并不能打动我,因为我相信温暖的爱情。她的故事,太过寒冷,不是我喜欢的故事。但是这些简单的字字句句关于灵魂,关于梦想,关于孤独,在最初接触到她的那段时间像被海草绊在海底,无法浮出水面。
后来我反过身来重读鲁迅,才发现在鲁迅的文章也经常写到他的孤独。好像在《呐喊自序》里,鲁迅说:“。。。于是我感到寂寞。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许广平在回忆鲁迅的时候也说:他有时心情不好,就会半夜跑到外面喝酒。在空旷的草地上,好像一头狼,在黑暗中舔嗜自己的伤口。
这样的黑色阅读,让我忽然领悟到。其实,平凡人包括一些伟人都会孤独,寂寞,但是我们是否能走出这种孤独和寂寞,是否能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一条出路,那取决自己。
[ Last edited by 青叶 on 2005-1-16 at 21:30 ] |
|